棘轮扳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33510阅读:17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棘轮扳手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工具,尤其涉及一种棘轮扳手。
背景技术
如图7所示,为现有的棘轮扳手结构,其具有一位于握柄9 0顶端 的头部9 1,该头部9 l具有一容置空间9 2而供一棘轮9 3容置,并 于该容置空间9 2的壁面上设有一穿孔9 4 ,该穿孔9 4中则依序装设 有一掣动块9 5、 一弹簧9 6以及一锁固座9 7,并借助该弹簧9 6顶 撑该掣动块9 5 ,而使该掣动块9 5与该棘轮9 3的外周相互啮合,以 提供该棘轮9 3—单向卡掣的功能。
由图中可见,此种现有的棘轮扳手于制造时,是直接于该容置空间 9 2的壁面上贯设有该穿孔9 4,然而,如此一来,势必会破坏该头部 9 1的结构强度,而导致该棘轮扳手于受较大的施力时,会发生从该头 部9l折断而损坏的情形。
再者,上述棘轮扳手的棘轮9 3由于受到该掣动块9 5所提供的单 向卡掣作用,而使该棘轮9 3具有一固定的可旋转方向,因此无法依照 工作需求,而随意变换棘轮9 3的可运转方向,故,上述现有的棘轮扳 手仍有未达到完善,尚有需要改进之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 陷,而提供一种棘轮扳手,其具有结构简单,并兼具有很好的结构强度, 降低制造成本并且延长棘轮扳手的使用寿命,并可依照工作需求的不同, 而随意变换棘轮运转方向。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棘轮扳手,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扳手本体,其具有一作用端以 及一扳动端,该作用端是呈环状M具有一容置部,且于该容置部一端具
有一环凹部,并于该容置部的侧壁是开设有二导引槽; 一棘轮,其外周围环设有一环齿,且于该棘轮中心位置形成有一动作部,而该棘轮是容
设于该扳手本体的容置部中;二掣动组件,分别设于该各导引槽内,该 各掣动组件分别由一掣动块与一弹性件构成,且该掣动块设于该导引槽 的开口端,而该弹性件则设于该导引槽底缘以顶撑该掣动块,该掣动块
朝向该容置部的一端形成有一卡齿而与该棘轮的环齿相对应,并单向卡 掣于该棘轮的环齿上,该卡齿上具有一受压面;一控制件,以可转动方 式装设于该环凹部中,该控制件与该环凹部相互抵接的端面上具有一顶 推面,且通过转动该控制件而使该顶推面择一顶压于其中一卡掣组件的 掣动块受压面上,并迫使该掣动块内縮以解除对该棘轮的卡掣。
前述的棘轮扳手,其中环凹部的相对端设有一挡部,.而该棘轮的一 侧受该挡部所挡止,另一侧则与该控制件相抵接。
前述的棘轮扳手,其中控制件的周面上环设有一凹槽, 一扣环嵌设 于该凹槽中,而该控制件是以其一端而与该容置部的环凹部相抵接,再 以其周面上的扣环与该环凹部内缘的一定位槽相卡合。
前述的棘轮扳手,其中掣动块的外形恰与该导引槽相符。
前述的棘轮扳手,其中扳手本体的作用端端面上凹设有一缺槽,该 缺槽中开设有一控制孔, 一弹性件以及一压钮是依序装设于该控制孔中, 而该控制件朝该扳手本体的扳动端方向延伸有一开关部,该开关部通过 该缺槽而往后延伸,该开关部内侧设有数个定位槽,该各定位槽分别与 该控制孔中的压钮相互对应卡合。
前述的棘轮扳手,其中缺槽两侧各形成有一限位部,而该开关部一 侧边受该缺槽其中一侧的限位部卡抵,再以该开关部内侧其中一定位槽 而与该控制孔中的压钮相互卡合。
前述的棘轮扳,其中动作部为一贯穿该棘轮的多角孔结构。
前述的棘轮扳手,其中动作部为一四角柱结构。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其具有结构简单,并兼具有很好的结构强度, 降低制造成本并且延长棘轮扳手的使用寿命,并可依照工作需求的不同, 而随意变换棘轮运转方向。


'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发明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使用示意图,是用以显示当拨动控制件其开关部时
的状态
图3是本发明于使用状态时的剖面图,用以显示控制件的顶推面顶 压于其中一掣动块,并迫使该弹性件压縮时的状态
图4是本发明于使用状态时的剖面图,用以显示控制件的顶推面顶 压于另一掣动块,并迫使该弹性件压縮时的状态
图5是本发明于使用状态时的剖面图,用以显示该控制件开关部上 中间位置的定位槽与该控制件相互卡合时的状态
图6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7是现有棘轮扳手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首先,请参阅图l,本实施例中所提供的一种棘轮扳手,其主要是 由一扳手本体l 1、 一棘轮2 1 、 二掣动组件3 1 、 一控制件4 l所构

成,其中
该扳手本体1 1,其具有一作用端1 2以及一可供施力的扳动端1 3 ,该作用端1 2是呈环状,而具有一容置部1 .4 ,且于该容置部1 4 底端环设有一挡部l 5,该挡部l 5相对端的容置部1 4内缘处则设有 一环凹部1 6 ,该容置部1 4的内侧壁上开设有二与该容置部1 4相连 通的导引槽1 7 ,且于该扳手本体的作用端端面上凹设有一缺槽1 8 , 该缺槽1 8中开设有一控制孔18 1, 一弹性件1 9 1以及一压钮1 9 2是依序装设于该控制孔1 8 l中,且于该缺槽l 8两侧各形成有一限 位部1 8 2 ;
该棘轮2 1 ,其外周围环设有一外凸的环齿2 2 ,且该棘轮2 1的 中心位置设有一动作部2 4,本实施例中该动作部2 4为一贯穿该棘轮 的多角孔结构,且该棘轮2 l是容设于该扳手本体l l的容置部l 4中, 并使该棘轮2 1的一侧受该容置部1 4底端的挡部1 5所挡止;
该二掣动组件3 1,分别设于该各导引槽l 7内,且该各掣动组件 3 l分别由一掣动块3 2与一弹性件3 3构成,该掣动块3 2设于该导 引槽l 7的开口端,而该弹性件3 3则设于该导引槽1 7底缘以顶撑该掣动块3 2,该掣动块3 2的外形是恰与该导引槽1 7相符,以使该掣 动块3 2沿该导引槽1 7而进行一滑动位移,且当该掣动块3 2于进行 滑动时,是受该导引槽l 7的内径限制,而可有效导正该掣动块3 2于 滑行时的行程,并于该掣动块3 2朝向该容置部1 4的一端形成有一卡 齿3 4 ,该卡齿3 4是与该棘轮2 1上的环齿2 2相互对应,以使该掣 动块3 2借由该弹性件3 3的顶撑,而以其卡齿3 4单向卡掣于该棘轮
2 1的环齿2 2上,并于该卡齿3 4上具有一受压面3 6 ;
该控制件4 1 ,以可转动方式装设于该作用端1 2的环凹部1 6中, 且于该控制件4 1的周面上环设有一凹槽4 2 , 一扣环4 4是嵌设于该 凹槽4 2中,而该控制件4 1是以其一端而与该容置部1 4内的环凹部
1 6相抵接,再以其周面上的扣环4 4而与该环凹部1 6上缘的一定位 槽4 6相卡合,以使该棘轮2 l的一侧受该挡部l 5所挡止,另一侧则 与该控制件4 l相抵接,并于该控制件4 l与该环凹部l 6相互抵接的 端面上具有一顶推面4 7,通过转动该控制件4 l可使该顶推面4 7择 一顶压于其中一卡掣组件3 l的掣动块3 2受压面3 6上,并迫使该掣 动块3 2内縮以解除对该棘轮2 l的卡掣作用,而于该控制件4 l朝该 扳手本体l l的扳动端l 3方向延伸有一开关部4 8,该开关部4 8通 过该缺槽l 8而往后延伸,并于该开关部4 8内侧设有数个定位槽4 9
,而该各定位槽4 9分别与该控制孔1 8 l中的压钮l 9 2相互对应卡 合;
经由上述构件所组成的本发明于使用时,如图2所示,当操作者以 该棘轮2 l呈多角孔状的动作部2 4嵌合于一螺帽(图中未示)上时, 是先拨动该控制件4 l上的开关部4 8,以使该开关部4 8—侧边受该 缺槽l 8其中一侧的限位部1 8 2卡抵,此时该开关部内侧其中一定位 槽4 9与该控制孔1 8 l中的压钮l 9 2相互卡合,借此即可定位该控 制件4 l于旋摆后的位置,而如图3所示,当转动该控制件4 l的顶推 面4 7顶压于其中一卡掣组件3 1 A的掣动块3 2 A受压面3 6 A上, 而迫使该掣动块3 2A沿该导引槽1 7A内縮,此时,另一侧的掣动块
3 2 B的卡齿3 4 B是受该弹性件3 3 B顶撑,而与该棘轮2 1的环齿
2 2相互嚯合以提供一单向卡掣的功效,借此当操作者朝一方向旋摆该棘轮扳手时,即可同步驱动嵌合于该棘轮2 l呈多角孔状的动作部2 4 中的螺帽以进行锁紧或放松的作业,并由于该另一侧的掣动块3 2 B是 恰好容置于该导引槽l7B中,因此当该棘轮2l受该另一侧的掣动块 3 2 B卡掣而随该扳手本体l l旋摆时,该掣动块3 2 B可借由与该导 引槽l 7 B内壁的挡抵,而有效提高该掣动块3 2 B的径向支撑力,并 进而延长棘轮扳手的使用寿命。
当该扳手本体l l朝另一侧方向旋摆时,该掣动块3 2B是受到该 扳手本体ll于旋摆时所产生的反向应力影响,以使该棘轮2l上的环 齿2 2顶压该掣动块3 2 B,并迫使该弹性件3 3 B压縮而使该掣动块 3 2 B沿该导引槽l 7 B内部收縮,并解除该掣动块3 2 B的卡齿3 4 B与该棘轮2 l环齿2 2间的卡掣状态,如此一来,该扳手本体l l即 可在不带动该棘轮2 l同步运转的前提下,而自行朝另一侧方向旋摆, 且由于该掣动块3 2B于受该环齿2 2压迫是沿该导引槽1 7B的内部 收縮时,因此该导引槽l 7 B具有提供该掣动块3 2 B于移动时的导正 路径功效,而使该掣动块3 2 B于受力移动时不会有偏摆的情形发生。
当操作者欲改变该棘轮2 l的可运转方向时,如图4所示,仅需将 该控制件4 1的开关部4 8朝另一方向拨动,而使该控制件4 1的顶推 面4 7改为顶压于另一卡掣组件3 1 B的掣动块3 2 B受压面3 6 B上, 如此一来,操作者即可借由调整该控制件4 l的顶推面4 7位置,而选 择该掣动块3 2 A、 3 2 B对该棘轮2 1的卡掣作用,并进而改变该棘 轮2 l的可运转方向,且借由该控制件4 l开关部4 8侧边是受该缺槽 1 8其中一侧的限位部1 8 2卡抵,以及该控制件4 l开关部4 8上的 定位槽4 9与该压钮1 9 2相互卡合,即可用以固定该控制件4 l于转 动后的位置。
接着请继续参阅图5,当以该控制件4 l开关部4 8上中间位置的 定位槽4 9而与该压钮1 9 2相互卡合时,由于该控制件4 l于此位置 时,其顶推面4 7并不会与任何一掣动块3 2 A、 3 2 B的受压面3 6 A、 3 6 B相互接触,因此该棘轮2 l上的环齿2 2即会同时受到两侧 方向的掣动块3 2A、 3 2B卡掣,而使该棘轮2 1处于绝对固定而无 法朝任一侧方向转动的固定状态。上述的实施例是用以说明本发明,而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如图6 所示,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其中于该棘轮2 l中心位置所设置的动 作部2 4亦可为一四角柱结构,借此即可使本发明的棘轮扳手能够用于 锁设具有四角孔的工件上,由此可知,凡是能顺利带动工件以进行锁设 或放松的动作部形状,应皆为本发明的等效实施例。
综上所述,本发明在结构设计、使用实用性及成本效益上,完全符 合产业发展所需,且所揭示的结构亦具有前所未有的创新构造,具有新 颖性、创造性、实用性,符合有关发明专利要件的规定,故依法提起申 请。
权利要求
1.一种棘轮扳手,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扳手本体,其具有一作用端以及一扳动端,该作用端是呈环状而具有一容置部,且于该容置部一端具有一环凹部,并于该容置部的侧壁开设有二导引槽;一棘轮,其外周围环设有一环齿,且于该棘轮中心位置形成有一动作部,该棘轮是容设于该扳手本体的容置部中;二掣动组件,分别设于该各导引槽内,该各掣动组件分别由一掣动块与一弹性件构成,且该掣动块设于该导引槽的开口端,而该弹性件则设于该导引槽底缘以顶撑该掣动块,且于该掣动块朝向该容置部的一端形成有一卡齿而与该棘轮的环齿相对应,并单向卡掣于该棘轮的环齿上,该卡齿上具有一受压面;一控制件,以可转动方式装设于该环凹部中,该控制件与该环凹部相互抵接的端面上具有一顶推面,通过转动该控制件而使该顶推面择一顶压于其中一卡掣组件的掣动块受压面上,并迫使该掣动块内缩以解除对该棘轮的卡掣。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棘轮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凹部的相 对端设有一挡部,该棘轮的一侧受该挡部所挡止,另一侧则与该控制件 相抵接。
3.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棘轮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件的 周面上环设有一凹槽, 一扣环嵌设于该凹槽中,该控制件是以其一端而 与该容置部的环凹部相抵接,再以其周面上的扣环与该环凹部内缘的一 定位槽相卡合。
4.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棘轮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掣动块的 外形恰与该导引槽相符。
5.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棘轮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扳手本体 的作用端端面上凹设有一缺槽,该缺槽中开设有一控制孔, 一弹性件以 及一压钮是依序装设于该控制孔中,该控制件朝该扳手本体的扳动端方 向延伸有一开关部,.该开关部通过该缺槽而往后延伸,该开关部内侧设有数个定位槽,该各定位槽分别与该控制孔中的压钮相互对应卡合。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棘轮扳手,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缺槽两侧 各形成有一限位部,而该开关部一侧边受该缺槽其中一侧的限位部卡抵, 再以该开关部内侧其中一定位槽而与该控制孔中的压钮相互卡合。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棘轮扳,其特征在于所述动作部为一 贯穿该棘轮的多角孔结构。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棘轮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动作部是 为一四角柱结构。
全文摘要
一种棘轮扳手,其是于一扳手本体一端具有一作用端,且该作用端是呈环状而具有一容置部,并于该容置部的侧壁是开设有二导引槽,一棘轮是容设于该容置部中,二掣动组件分别设于该二导引槽内,并得分别对该棘轮提供一单向卡掣的功效,一控制件以可转动方式装设于该作用端上,并于该控制件上具有一顶推面,且经由转动该控制件即可使该顶推面得择一顶压于其中一卡掣组件上,并解除对该棘轮的卡掣作用,借此,当改变该控制件的顶推面位置时,即可改变该棘轮的可运转方向。
文档编号B25B13/00GK101574801SQ20081005300
公开日2009年11月11日 申请日期2008年5月5日 优先权日2008年5月5日
发明者黄秉文 申请人:黄秉文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