冗余机器人布线防缠绕和挤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35595阅读:53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冗余机器人布线防缠绕和挤压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缆布线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冗余机器人布线 防缠绕和挤压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冗余机器人自由度较多,多为串联式机器人臂,电缆布线 需沿着机器人臂进行,手臂运动过程中电缆需釆用拖链结构跟随运 动,使得电缆容易缠绕和相互挤压,妨碍机器人正常使用。因此,研 制与拖链配合使用的电缆布线防缠绕装置,解决多根电缆布线问题, 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结构简单、适 用性强、可与拖链配合使用的布线防缠绕和挤压装置,保证电缆顺利 运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提供 一种冗余机器人布线防
缠绕和挤压装置,包括分割支架、多片去应力片和拖链支架;其特征 在于,所述多片去应力片与所述分割支架连接,所述分割支架与所述 拖链支架连接;所述拖链支架与电缆拖链分离安装。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分割支架为阶梯形状,用于固定所述多片 去应力片。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多片去应力片为梳状结构,用于将电缆布 线固定在其上面。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拖链支架为框架结构,其内部用来放置所 述电缆拖链,起支撑作用。
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本发明的冗余机器人布线防缠绕和
3挤压装置,通过分割支架,去应力片,拖链支架三部分的配合使用, 可根据电缆数量和尺寸进行设计,不仅适用于机器人领域,还可在其 它使用多根电缆随动机构中使用,可充分利用拖链空间,与拖链分离 使用,组合安装,保证电缆相互之间不缠绕、不挤压。


图l是本发明冗余机器人布线防缠绕和挤压装置原理图的三维轴
测图2是本发明冗余机器人布线防缠绕和挤压装置原理图的二维侧 视图。
其中,1:分割支架;2:多片去应力片;3:拖链支架。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作进一步详细 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如图l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采用多片(例如,4片)去应力片 2与分割支架1连接,同时分割支架1又与拖链支架3连接。
在施工时,根据所使用电缆的数量和拖链的内径尺寸,确定使用 去应力片2的数量,确定过程为首先用拖链内径尺寸除以电缆直径, 对其商进行取整处理,得到去应力片每层可放置的电缆数量;然后用 所需电缆总数除以去应力片每层可放置的电缆数量,对其商向上取 整,即商为整数时,结果为该整数;商为小数时,商的小数部分向上 进一,作为结果,得到所需去应力片的数量。同时根据电缆直径尺寸 确定多片去应力片2的尺寸,即通过计算去应力片上所固定的电缆直 径来确定去应力片的宽度。将去应力片2安装在分割支架1上,用线 扎将电缆固定在去应力片上。去应力片2设计为梳状结构,对上面固 定的电缆起支撑作用。
如图2所示,分割支架1可根据去应力片2的数量确定设计层数, 去应力片2的数量即为分割支架的层数。分割支架1根据去应力片2的数量设计成阶梯形状,用来固定去应力片2。拖链支架3为框架结 构,框架内部用来放置电缆拖链,起支撑作用,可根据不同的拖链尺 寸设计拖链支架3,即根据所要放置的电缆拖链的直径来对拖链支架
3的宽度进行调整,使其应用在不同尺寸的拖链上,并且可以与拖链
分离安装,从而充分利用拖链空间,组合安装使用。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 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 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冗余机器人布线防缠绕和挤压装置,包括分割支架(1)、多片去应力片(2)和拖链支架(3);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片去应力片(2)与所述分割支架(1)连接,所述分割支架(1)与所述拖链支架(3)连接;所述拖链支架(3)与电缆拖链分离安装。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冗余机器人布线防缠绕和挤压装置,其 特征在于,所述分割支架(1)为阶梯形状,用于固定所述多片去应 力片(2)。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冗余机器人布线防缠绕和挤压装置,其 特征在于,所述多片去应力片(2)为梳状结构,用于将电缆布线固 定在其上面。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冗余机器人布线防缠绕和挤压装置,其 特征在于,所述拖链支架(3)为框架结构,其内部用来放置所述电 缆拖链,起支撑作用。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冗余机器人布线防缠绕和挤压装置,包括分割支架、多片去应力片和拖链支架;所述多片去应力片与所述分割支架连接,所述分割支架与所述拖链支架连接;所述拖链支架与电缆拖链分离安装。本发明中多片去应力片组成多层布线导引装置,使多根电缆布线避免相互缠绕和挤压,结构简单、适用性强、可与拖链配合使用,保证电缆顺利运动。
文档编号B25J19/00GK101633174SQ200910089179
公开日2010年1月27日 申请日期2009年8月3日 优先权日2009年8月3日
发明者铁 付, 付成龙, 莉 刘, 刘宗政, 丹 吴, 张传清, 徐家球, 曹文敦, 李金泉, 杨东超, 杨向东, 王力强, 路敦民, 邵君奕, 郑林斌, 恳 陈, 雁 陈, 陈明启, 华 颜 申请人:清华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