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孔器及打孔器组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39285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打孔器及打孔器组合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打孔器,特别是涉及一种供定位纸张的打孔器。
背景技术
—般日常生活里,在整理纸张文件时,时常会使用打孔器将纸张文件的边缘形成 多个孔洞,然后,通过所述孔洞进行纸张文件的编整,或者是,在制作卡片时,也常使用能形 成优美孔洞图案的打孔器,对卡片的周围进行美化设计。 然而,目前市面上出现诸多不同功能的打孔器,虽然已有能针对纸张文件或卡片 的角缘进行打孔处理的打孔器,但是,通过纸张文件或卡片的角缘形成角缘孔洞后,要如何 于纸张文件或卡片的边缘形成与角缘孔洞衔接的边缘孔洞,目前只能靠使用者自己以感觉 拿捏对准的方式来进行打孔。 因此,常常会有将边缘孔洞打歪、无法使边缘孔洞连接着角缘孔洞或者是边缘孔 洞打穿至角缘孔洞的位置等情况发生,使得在对于纸张文件或卡片的整体边缘进行打孔处 理时,需花费较多的时间及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打孔器,能于一具有沿一第一方向排列的第一孔洞 的纸张上打出沿一不同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并且衔接第一孔洞排列的第二孔洞。该打 孔器包括一基座,包括一模孔;一驱动件,枢接于该基座并且能在一往下邻近该基座的下 压状态及一往上远离该基座的回复状态之间活动;一刀模,位于该模孔与该驱动件之间并 且能与该驱动件一同上下位移,通过该驱动件处于该回复状态,该刀模位于该模孔上方并 与该模孔之间形成一能供该纸张置入的缝隙,通过该驱动件处于该下压状态,该刀模往下 伸入该模孔并于置入该缝隙的纸张上打出沿该第二方向排列的该第二孔洞;该打孔器还包 括一设置于该基座并能见于该基座的上表面、用以供置入该缝隙的该纸张的该第一孔洞 对位使该刀模于该纸张上打出的该第二孔洞衔接该第一孔洞排列的第一定位部。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打孔器,该第一定位部的轮廓与部分该第一孔洞的轮廓相同。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打孔器,该第一定位部为烫印于该基座且能见于该基座上表面 的金属箔片。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打孔器,该第一定位部为模内射出成型于该基座且能见于该基 座上表面的材料。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打孔器,该第一定位部为贴附在该基座上表面的标示纸。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打孔器,该第一定位部为形成于该基座上表面的凹槽。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打孔器,该基座还包括一本体及一模孔部,而该模孔形成于该 模孔部内,该驱动件枢接于该本体。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打孔器,该基座还包括一本体及一模孔部,而该模孔形成于该 模孔部内,该驱动件枢接于该模孔部。[0013]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打孔器,还包括一设置于该基座上且能见于该基座上表面的第 二定位部,该第二定位部供置入该缝隙的该纸张的该第二孔洞对位,使该刀模于该纸张上 打出的另一第二孔洞能衔接该第二孔洞排列。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打孔器,该第二定位部的轮廓与部分该第二孔洞的轮廓相同。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打孔器,还包括一导引板组,该导引板组具有二分别设置于该 模孔的两侧的导引板,所述导引板供该纸张置入该缝隙时,该纸张的边缘靠抵所述导引板。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 目的是提供一种打孔器组合,能于一纸张上打出一沿一第一方 向排列的第一孔洞及一沿一不同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并且衔接第一孔洞排列的第二孔 洞。 于是,本实用新型打孔器组合,包括一第一方向打孔器及一第二方向打孔器。 第一方向打孔器包括一第一基座、一第一驱动件及一第一刀模,第一基座包括一
第一模孔,第一驱动件枢接于第一基座并且能在一往下邻近第一基座的下压状态及一往上
远离第一基座的回复状态之间活动,第一刀模位于第一模孔与第一驱动件之间并且能与第
一驱动件一同上下位移,通过第一驱动件处于回复状态,第一刀模位于第一模孔上方并与
第一模孔之间形成一能供纸张置入的第一缝隙,通过第一驱动件处于下压状态,第一刀模
往下伸入第一模孔并于纸张上打出沿第一方向排列的第一孔洞。 第二方向打孔器包括一第二基座、一第二驱动件、一第二刀模及一第一定位部,第 二基座包括一第二模孔,第二驱动件枢接于第二基座并且能在一往下邻近第二基座的下压 状态及一往上远离第二基座的回复状态之间活动,第二刀模位于第二模孔与第二驱动件之 间并且能与第二驱动件一同上下位移,通过第二驱动件处于回复状态,第二刀模位于第二 模孔上方并与第二模孔之间形成一能供纸张置入的第二缝隙,通过第二驱动件处于下压状 态,第二刀模往下伸入第二模孔并于纸张上打出沿第二方向排列的第二孔洞,第一定位部 设置于第二基座并能见于第二基座的上表面,第一定位部供置入第二缝隙的纸张的第一孔 洞对位,使第二刀模于纸张上打出的第二孔洞能衔接第一孔洞排列。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打孔器组合,该第二方向打孔器的该第一定位部的轮廓与部分 该第一孔洞的轮廓相同。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打孔器组合,该第二方向打孔器还包括一设置于该第二基座上 且能见于该第二基座上表面的第二定位部,该第二定位部供置入该第二缝隙的该纸张的该 第二孔洞对位,使该第二刀模于该纸张上打出的另一第二孔洞能衔接该第二孔洞排列。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打孔器组合,该第二定位部的轮廓与部分该第二孔洞的轮廓相 同。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打孔器组合,该第二方向打孔器还包括一导引板组,该导引板 组具有二分别设置于该第二模孔的两侧的导引板,所述导引板供该纸张置入该第二缝隙 时,该纸张的边缘靠抵所述导弓I板。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打孔器组合,该第一方向打孔器能于该纸张上打出沿该第一方 向排列的该第一孔洞,且该第二方向打孔器能于该纸张上打出沿该第二方向并且衔接该第 一孔洞排列的第二孔洞,该第一方向为该纸张侧边至相邻另一侧边的弯曲方向,该第二方 向为该纸张侧边边缘的直线方向。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第二方向打孔器具有第一定位部,第一定位部供纸张对准定位于第二基座,以形成沿第二方向衔接第一孔洞排列的第二孔洞,而不会产生将 第二孔洞打歪或未衔接第一孔洞的情况,此外,也能节省打洞作业所需的对准时间。

[0026]图l是图2是图3是图4是图5是
样;图6是
供纸张打孔的状态; 图7是一平面示意图,说明该纸张具有沿该第一方向排列的该第一孔洞及沿第二 方向衔接该第一孔洞排列的第二孔洞。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一个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参阅图1至图7,本实用新型打孔器组合包括一第一方向打孔器3及一第二方向打 孔器2,第一方向打孔器3能于一纸张8打出沿一第一方向Ll的一第一孔洞91,第二方向 打孔器2能于纸张8打出沿一不同于第一方向Ll的第二方向L2并且能衔接第一孔洞91 排列的第二孔洞92。在本实施例中,所谓的第一方向L1指纸张8侧边至相邻的另一侧边的 弯曲方向,也就是说,第一方向打孔器3能于纸张8的转角边缘处打出第一孔洞91,而所谓 的第二方向L2指纸张8侧边边缘的直线方向,也就是说,第二方向打孔器2能于纸张8的 直线边缘打出第二孔洞92并且与第一孔洞91衔接,以使纸张8的整个边缘具有连续的孔 洞。 参阅图1与图2,第一方向打孔器3包括一第一基座31、一第一刀模33、一第一驱 动件34、一第一导引板组35及多个第一回复装置30(由于剖视角度的关系,所以图1中只 显示出一个第一回复装置30)。 第一基座31具有一第一本体311、第一模孔部312及一第一排纸通口 314。第一 本体311具有一第一底板315及一第一外壳316,第一底板315呈平板状,第一外壳316连 接于第一底板315并且位于第一底板315的上方且其内部形成一第一容置空间313,第一 排纸通口 314形成于第一底板315底面。第一模孔部312具有一第一模孔317,在本实施 例中,第一模孔部312概呈横向U形并且具有上下相间隔的一第一部位31a及一第二部位 31b,且第一部位31a与第二部位31b分别设有一上下贯穿的通孔,第二部位31b嵌设在第 一底板315内,前述所称的第一模孔317主要指第二部位31b的通孔,该第一模孔317往下 连通第一排纸通口 314,往上连通第一外壳316的第一容置空间313。 第一驱动件34的前端伸入第一外壳316内并枢接于第一模孔部312的第一部位 31a,后端则外露出第一外壳316夕卜,借此,第一驱动件34的后端能被按压而使第一驱动件 34相对于第一底板315往下邻近而处于一下压状态及往上远离而处于一回复状态,附带说明的是,第一驱动件34也能枢接于第一基座31的第一本体311能供第一驱动件34固定连 接处。 第一刀模33位于第一模孔部312的第一模孔317与第一驱动件34之间,且第一刀 模33顶部处横向凸出形成有第一凸缘331,以供第一回复装置30能抵接在第一模孔部312 的第一部位31a与第一刀模33的第一凸缘331之间,第一回复装置30为压縮弹簧,通过第 一回复装置30的偏压力量,使得第一刀模33顶部能抵触于第一驱动件34下方,而第一刀 模33底部则为模刃并且间隔于第一模孔317上方而与第一模孔317之间界定出一第一缝 隙93,事实上,第一缝隙93也是指位于第一模孔部312的第一部位31a及第二部位31b之 间的空间,且第一外壳316与第一底板315之间形成有一连通第一缝隙93的第一开口 310, 第一开口 310能供纸张8通过而伸入第一缝隙93内。 第一导引板组35具有一第一导引板351及一第二导引板352,第一导引板351及 第二导引板352连接于第一底板315并且两者之间夹一角度,且第一导引板351及第二导 引板352的设置使得第一模孔部312的第一模孔317位于第一导引板351及第二导引板 352所夹的角度内。 参阅图2及图3,通过第一导引板351与第二导引板352的设置,利用第一方向打 孔器3在使用时,纸张8转角处的两相邻接边缘能分别靠在第一导引板351与第二导引板 352,使得纸张8的角缘处能伸入第一缝隙93并且位于第一模孔317上方,接着,按压第一 驱动件34至下压状态,使第一刀模33往下切割纸张8并且伸入第一模孔317内,即能于纸 张8的转角边缘打出沿第一方向Ll排列的第一孔洞91,本实施例所指的第一方向Ll为沿 着纸张8的角缘延伸而大致呈弧形的方向。 参阅图4、图5与图6,第二方向打孔器2包括一第二基座21、一第二刀模23、一 第二驱动件24、第二导引板组25、二第一定位部26、二第二定位部27及多个第二回复装置 20。 第二基座21具有一第二本体211、第二模孔部212及一第二排纸通口 214。第二 本体211具有一第二底板215及一第二外壳216,第二底板215呈平板状,第二外壳216连 接于第二底板215并且位于第二底板215的上方且其内部形成一第二容置空间213,第二 排纸通口 214形成于第二底板215底面。第二模孔部212具有一第二模孔217,在本实施 例中,第二模孔部212概呈横向U形并且具有上下相间隔的一第三部位21a及一第四部位 21b,且第三部位21a与第四部位21b分别设有一上下贯穿的通孔,第四部位21b嵌设在第 二底板215内,前述所称的第二模孔217主要指第四部位21b的通孔,该第二模孔217往下 连通第二排纸通口 214,往上连通第二外壳216的第二容置空间213。 第二驱动件24的前端伸入第二外壳216内并枢接于第二模孔部212的第三部位 21a,后端则外露出第二外壳216夕卜,借此,第二驱动件24的后端能被按压而使第二驱动件 24相对于第二底板215往下邻近而处于一下压状态及往上远离而处于一回复状态,附带说 明的是,第二驱动件24也能枢接于第二基座21的第二本体211能供第二驱动件24固定连 接处。 第二刀模23位于第二模孔部212的第二模孔217与第二驱动件24之间,且第二刀 模23顶部处横向凸出形成有第二凸缘231,以供第二回复装置20能抵接在第二模孔部212 的第三部位21a与第二刀模23的第二凸缘231之间,第二回复装置20为压縮弹簧,通过第二回复装置20的偏压力量,使得第二刀模23顶部能抵触于第二驱动件24下方,而第二刀 模23底部则为模刃并且间隔于第二模孔217上方而与第二模孔217之间界定出一第二缝 隙94,事实上,第二缝隙94也是指位于第二模孔部212的第三部位21a及第四部位21b之 间的空间,且第二外壳216与第二底板215之间形成有一连通第二缝隙94的第二开口 210, 第二开口 210能供纸张8通过而伸入第二缝隙94内。 第二导引板组25具有一第三导引板251及一第四导引板252,第三导引板251及 第四导引板252连接于第二底板215并且两者之间夹180度角,换句话说,第三导引板251 及第四导引板252位于同一直线上,且第二模孔部212的第二模孔217位于第三导引板251 及第四导引板252之间。 两第一定位部26设置于第二基座21的第二底板215并且分别位于第二模孔部 212的两侧,且能见于第二底板215上表面,在本实施例中,每一个第一定位部26的轮廓与 部分第一孔洞91的轮廓相同。 第一定位部26是利用金属箔片烫印于第二底板215且能见于该第二底板215上 表面,或者,第一定位部26是通过模内射出成型的加工方式并且利用不同于第二底板215 的颜色材料形成在第二底板215且能见于第二底板215上表面,或者,第一定位部26也能 是贴附在第二底板215上表面且不同于第二底板215的颜色的标示纸,或者,也能是形成于 第二底板215上表面的凹槽,而凹槽的轮廓与部分第一孔洞91的轮廓相同。 需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三导引板251及第四导引板252分别用以与两第一 定位部26配合,且第三导引板251及第四导引板252的其中任一个分别用以与位于第二模 孔217的不同侧的一个第一定位部26配合。 参阅图6、图7,举例来说,通过纸张8经由第一方向打孔器3于转角边缘打出第一 孔洞91并且欲接着利用第二方向打孔器2于纸张8的直线边缘打出第二孔洞92,即能将纸 张8欲打出第二孔洞92的该处直线边缘靠抵于第四导引板252,并且使纸张8上的第一孔 洞91通过第二缝隙94而对位在位于第二模孔217另一侧的第一定位部26,接着,通过按压 第二驱动件24便能于纸张8的直线边缘打出与第一孔洞91衔接的第二孔洞92。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特点在于通过在第二方向打孔器2设置第一定位部26,较佳 者还能配合第二导引板组25,让使用者在利用第一方向打孔器3于纸张8形成沿第一方向 Ll的第一孔洞91后,在使用第二方向打孔器2时,能通过纸张8的部分第一孔洞91对准第 一定位部26,将纸张8定位于第二基座21,以利于纸张8形成与第一孔洞91衔接的第二孔 洞92,而不会发生将第二孔洞92打歪的情形。 两第二定位部27设置于第二基座21的第二底板215且能见于第二底板215上表 面,第二定位部27分别位于第一定位部26邻近第二模孔部212的另一侧,第二定位部27的 轮廓与部分第二孔洞92的轮廓相同,第二定位部27供具有第二孔洞92的纸张8置入第二 缝隙94时,纸张8的第二孔洞92能对位在位于第二定位部27,以利于纸张8形成衔接第二 孔洞92的第二孔洞92。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定位部27的形成方式与第一定位部26相同, 在此不多加叙述。 综上所述,第一方向打孔器3供形成沿第一方向Ll排列的第一孔洞91,而第二方 向打孔器2有别于以往而具有第一定位部26,在进行打洞作业时,让使用者能通过第一定 位部26,将纸张8对准定位于第二基座21,形成沿第二方向L2衔接第一孔洞91排列的第
8二孔洞92,而不会产生将第二孔洞92打歪或未衔接第一孔洞91的情况,此外,也能节省打 洞作业所需的对准时间,所以确实能达成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任 何熟悉本项技术的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可在此基础上做进一步的 改进和变化,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当以本申请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9
权利要求一种打孔器,能于一具有沿一第一方向排列的第一孔洞的纸张上打出沿一不同于该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并且衔接该第一孔洞排列的第二孔洞,该打孔器包括一基座,包括一模孔;一驱动件,枢接于该基座并且在一往下邻近该基座的下压状态及一往上远离该基座的回复状态之间活动;一刀模,位于该模孔与该驱动件之间并且与该驱动件一同上下位移,通过该驱动件处于该回复状态,该刀模位于该模孔上方并与该模孔之间形成一供该纸张置入的缝隙,通过该驱动件处于该下压状态,该刀模往下伸入该模孔并于置入该缝隙的该纸张上打出沿该第二方向排列的该第二孔洞;其特征在于,该打孔器还包括一设置于该基座并能见于该基座的上表面、用以供置入该缝隙的该纸张的该第一孔洞对位使该刀模于该纸张上打出的该第二孔洞衔接该第一孔洞排列的第一定位部。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孔器 洞的轮廓相同。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打孔器 于该基座上表面的金属箔片。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打孔器 座且能见于该基座上表面的材料。
5.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打孔器 的标示纸。
6.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打孔器 的凹槽。
7.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打孔器,其特征在于,该基座还包括一本体及一模孔部,而该 模孔形成于该模孔部内,该驱动件枢接于该本体。
8.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打孔器,其特征在于,该基座还包括一本体及一模孔部,而该 模孔形成于该模孔部内,该驱动件枢接于该模孔部。
9. 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打孔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设置于该基座 上且能见于该基座上表面的第二定位部,该第二定位部供置入该缝隙的该纸张的该第二孔 洞对位,使该刀模于该纸张上打出的另一第二孔洞衔接该第二孔洞排列。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打孔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定位部的轮廓与部分该第二孔 洞的轮廓相同。
11.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打孔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导引板组,该导引板组具有 二分别设置于该模孔的两侧的导引板,所述导引板供该纸张置入该缝隙时,该纸张的边缘 靠抵所述导引板。
12. —种打孔器组合,能于一纸张上打出沿一第一方向排列的一第一孔洞与沿一不同 于该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并且衔接该第一孔洞排列的第二孔洞,该打孔器组合包括一第一方向打孔器,包括 一第一基座,包括一第一模孔;一第一驱动件,枢接于该第一基座并且在一往下邻近该第一基座的下压状态及一往上 远离该第一基座的回复状态之间活动; 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定位部的轮廓与部分该第一孔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定位部为烫印于该基座且能见,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定位部为模内射出成型于该基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定位部为贴附在该基座上表面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定位部为形成于该基座上表面一第一刀模,位于该第一模孔与该第一驱动件之间并且与该第一驱动件一同上下位移,通过该第一驱动件处于该回复状态,该第一刀模位于该第一模孔上方并与该第一模孔之间形成一供该纸张置入的第一缝隙,通过该第一驱动件处于该下压状态,该第一刀模往下伸入该第一模孔并于置入该第一缝隙的该纸张上打出沿该第一方向排列的该第一孔洞;一第二方向打孔器,包括一第二基座,包括一第二模孔;一第二驱动件,枢接于该第二基座并且在一往下邻近该第二基座的下压状态及一往上远离该第二基座的回复状态之间活动;第二刀模,位于该第二模孔与该第二驱动件之间并且与该第二驱动件一同上下位移,通过该第二驱动件处于该回复状态,该第二刀模位于该第二模孔上方并与该第二模孔之间形成一供该纸张置入的第二缝隙,通过该第二驱动件处于该下压状态,该第二刀模往下伸入该第二模孔并于置入该第二缝隙的该纸张上打出沿该第二方向排列的该第二孔洞;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方向打孔器还包括一设置于该第二基座并能见于该第二基座的上表面、供置入该第二缝隙的该纸张的该第一孔洞对位使该第二刀模于该纸张上打出的该第二孔洞衔接该第一孔洞排列的第一定位部。
13.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打孔器组合,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方向打孔器的该第一定位部的轮廓与部分该第一孔洞的轮廓相同。
14.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打孔器组合,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方向打孔器还包括一设置于该第二基座上且能见于该第二基座上表面的第二定位部,该第二定位部供置入该第二缝隙的该纸张的该第二孔洞对位,使该第二刀模于该纸张上打出的另一第二孔洞衔接该第二孔洞排列。
15. 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打孔器组合,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定位部的轮廓与部分该第二孔洞的轮廓相同。
16. 根据权利要求12至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打孔器组合,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方向打孔器还包括一导引板组,该导引板组具有二分别设置于该第二模孔的两侧的导引板,所述导引板供该纸张置入该第二缝隙时,该纸张的边缘靠抵所述导引板。
17. 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打孔器组合,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方向为该纸张侧边至相邻另一侧边的弯曲方向,该第二方向为该纸张侧边边缘的直线方向。
专利摘要一种打孔器及打孔器组合,该打孔器组合包括一第一方向打孔器及一第二方向打孔器,第一方向打孔器能于一纸张上打出沿一第一方向排列的一第一孔洞,第二方向打孔器能于纸张上打出沿一不同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排列的第二孔洞,其中该第二方向打孔器包括一第一定位部,供该纸张的第一孔洞对位,以使打出的该第二孔洞衔接该第一孔洞排列。本实用新型可以避免将第二孔洞打歪或未衔接第一孔洞的情况,也能节省打洞作业所需的对准时间。
文档编号B26F1/32GK201525054SQ20092015644
公开日2010年7月14日 申请日期2009年6月9日 优先权日2009年6月9日
发明者李仲毅 申请人:李仲毅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