棘轮扳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81547阅读:22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棘轮扳手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紧固、连接或拆卸的手动工具,具体讲是一种靠手柄转 动来操纵的棘轮扳手。
背景技术
本申请人的在先专利“ZL 200420082398. X”公开了一种棘轮扳手,它包括手柄、刀 杆,手柄内有一中空的空腔,插接在手柄上的柄柱外周面上开设有两个卡槽,齿牙分别弹性 卡插在上述两个卡槽中,装有刀杆的齿棘可相对转动地套合于柄柱外周下部,齿棘的内缘 卡齿与齿牙啮合,柄柱外周上部套装有一换向圈,该换向圈的内缘周面上相间开设有二个 齿牙定位槽,装在柄柱上的其中之一齿牙进入相应的定位槽中,手柄转动时,进入定位槽中 的齿牙与齿棘上的齿啮合,从而传递扭力,而没有进入定位槽中的齿牙,则不与齿棘上的齿 啮合,从而使刀杆能够反向空转和正向旋转。虽然上述结构棘轮扳手具有结构简单、操作灵活、能够反向空转不须脱离即可再 次正向转动的优点,但是由于齿棘与柄柱之间采用螺钉连接来进行轴向限位,螺钉的螺纹 上一般涂抹胶水,以防止螺钉由于反旋从螺纹孔中退出来,使得棘轮扳手的装配麻烦,装配 效率较低、生产成本较高,并且,所述齿牙为两个,分别弹性卡插在两个卡槽中,亦导致装配 不方便。总之,所述棘轮扳手的装配麻烦,装配效率较低、生产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在保留原有结构简单、操作灵活、能够 反向空转不须脱离即可再次正向转动的优点的前提下来大幅提高自身装配效率、降低生产 成本的棘轮扳手。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棘轮扳手,它包括自上而下依序连接的手 柄、柄柱、换向圈、齿棘和刀杆,柄柱中弹性卡插有齿牙,该齿牙与齿棘的内缘卡齿啮合,齿 棘与柄柱可相对转动地套合连接,换向圈套装在柄柱外周上,所述齿棘和柄柱均设有用于 轴向限位铆钉端部的台阶面,齿棘与柄柱之间通过铆钉连接来实现相互间的轴向限位;所 述齿牙为一个,该齿牙包括第一齿和第二齿,所述的齿牙与齿棘的内缘卡齿啮合是指第一 齿和第二齿分别与齿棘的内缘卡齿啮合;所述柄柱设有用于弹性卡插齿牙的缺口,缺口设 有用于对齿牙进行径向限位的挡壁;所述换向圈内壁上相间开设有二个定位槽,第一齿和 第二齿中的一个进入相应的定位槽中。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第一齿能够在柄柱的带动下正向推动齿棘的内缘卡 齿,以使齿棘和柄柱正向同步转动,同时,齿棘带动刀杆正向转动,此时,柄柱反向旋转,齿 棘就不动,柄柱会反向空转,而第二齿能够在柄柱的带动下反向推动齿棘的内缘卡齿,以使 齿棘和柄柱反向同步转动,同时,齿棘带动刀杆反向转动,此时,柄柱正向旋转时,齿棘就不 动,柄柱会正向空转,当换向圈为中间位置时,第一齿和第二齿均与齿棘的内缘卡齿啮合,柄柱不能空转。为进一步说明上述工作原理,请参见具体实施方式
中的图4和图5,换向圈逆时针 转动,第二齿被容纳其的定位槽的侧壁顶回,使第二齿退出该定位槽,从而使第二齿不与齿 棘的内缘卡齿啮合,而第一齿与齿棘的内缘卡齿保持啮合,这样,柄柱就能够借用第一齿传 递扭矩来带动齿棘顺时针旋转,而柄柱自身能够逆时针空转,能够逆时针空转的原因在于, 柄柱逆时针转动时,将同时带动第一齿逆时针转动,此时,第一齿将被容纳其的定位槽的侧 壁顶回,使第一齿暂时退出该定位槽,从而使第一齿暂不与齿棘的内缘卡齿啮合,进而实现 空转;换向圈顺时针转动,第一齿被容纳其的定位槽的侧壁顶回,使第一齿退出该定位槽, 从而使第一齿不与齿棘的内缘卡齿啮合,而第二齿与齿棘的内缘卡齿保持啮合,这样,柄柱 就能够借用第二齿传递扭矩来带动齿棘逆时针旋转,而柄柱自身能够顺时针空转,能够顺 时针空转的原理同上,不加赘述。因为齿棘与柄柱的之间的轴向限位采用铆钉,省去了原先的螺钉以及胶水,并且, 所述齿牙为一个,该齿牙包括第一齿和第二齿,使本实用新型的齿牙成为一个整体零件,将 原有的两个齿牙用第一齿和第二齿来代替,所以对棘轮扳手的装配效率能够大大提高,生 产成本降低。综合上述,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技术方案通过齿棘的内缘卡齿与齿牙啮合来实现反 向空转不须脱离即可再次正向转动的功能,总的结构仍然简单、操作灵活,装配效率能够大 大提高,生产成本降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棘轮扳手的剖视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棘轮扳手的爆炸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棘轮扳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的A-A向剖视图。图5是图3的B-B向剖视图。图6是图3的轴向剖视图。图7是换向圈的俯视图。图8是换向圈的仰视图。图中所示,1、旋帽,2、手柄,3、柄柱,4、弹簧,5、齿牙,5. 1、第一齿,5. 2、第一齿, 5. 3、导向槽,6、齿棘,7、换向圈,7. 1、定位槽,8、铆钉,9、垫片,10、钢珠,11、缺口,11. 1、挡 壁,11. 2、导向凸台,12、钢珠定位槽,13、磁钢,14、限定磁钢的卡簧,15、刀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2、3、4、5、6、7、8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棘轮扳手,它包括自上而下依序连接的手柄2、柄柱3、换向圈7、齿棘6 和刀杆15,柄柱3中通过弹簧4弹性卡插有齿牙5,该齿牙5与齿棘6的内缘卡齿啮合,齿 棘6与柄柱3可相对转动地套合连接,换向圈7套装在柄柱3外周上,所述齿棘6和柄柱3 均设有用于轴向限位铆钉8端部的台阶面,齿棘6与柄柱3之间通过铆钉8连接来实现相 互间的轴向限位;所述齿牙5为一个,该齿牙5包括第一齿5. 1和第二齿5. 2,所述的齿牙5与齿棘6的内缘卡齿啮合是指第一齿5. 1和第二齿5. 2分别与齿棘6的内缘卡齿啮合;所 述柄柱3设有用于弹性卡插齿牙5的缺口 11,缺口 11设有用于对齿牙5进行径向限位的挡 壁11. 1 ;所述换向圈7内壁上相间开设有二个定位槽7. 1,第一齿5. 1和第二齿5. 2中的一 个进入相应的定位槽7. 1中,进入定位槽7. 1中的第一齿5. 1或第二齿5. 2与齿棘的内缘 卡齿保持啮合。手柄2盖有旋帽1,以防止放置于手柄2内部的刀具掉出。所述的换向圈7内壁还开设有钢珠定位槽12,装在柄柱3外壁径向孔中的钢珠10 与该钢珠定位槽12通过弹簧4弹性抵触。换向圈7旋转,使钢珠10与钢珠定位槽12的前、 后的止口相抵,钢珠10与钢珠定位槽12相配合的作用在于标示换向圈转过的角度,以方便 使用者控制柄柱3的旋转。所述齿棘6的中心孔底装有磁钢13,磁钢13通过刀杆14固定在齿棘6的中心孔 底中,刀杆15插接于该中心孔中。由于为控制成本,柄柱3 —般采用锌合金,所以柄柱3的台阶面与铆钉8端部间设 置一垫片9,以减少铆钉8端部对柄柱3的台阶面的磨损,更进一步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可靠性。第一齿5. 1和第二齿5. 2之间开设导向槽5. 3,所述缺口 11设有与导向槽5. 3相 配的导向凸台11. 2,导向槽5. 3与导向凸台11. 2间留有足够的间隙供第一齿5. 1和第二齿 5. 2间相对摆动,这种设计能够方便齿牙5的装配,并使得第一齿5. 1和第二齿5. 2的动作 可靠,更进一步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可靠性。铆钉8在图中的形状已经是被铆开的最终形状。
权利要求一种棘轮扳手,它包括自上而下依序连接的手柄(2)、柄柱(3)、换向圈(7)、齿棘(6)和刀杆(15),柄柱(3)中弹性卡插有齿牙(5),该齿牙(5)与齿棘(6)的内缘卡齿啮合,齿棘(6)与柄柱(3)可相对转动地套合连接,换向圈(7)套装在柄柱(3)外周上,其特征在于,所述齿棘(6)和柄柱(3)均设有用于轴向限位铆钉(8)端部的台阶面,齿棘(6)与柄柱(3)之间通过铆钉(8)连接来实现相互间的轴向限位;所述齿牙(5)为一个,该齿牙(5)包括第一齿(5.1)和第二齿(5.2),所述的齿牙(5)与齿棘(6)的内缘卡齿啮合是指第一齿(5.1)和第二齿(5.2)分别与齿棘(6)的内缘卡齿啮合;所述柄柱(3)设有用于弹性卡插齿牙(5)的缺口(11),缺口(11)设有用于对齿牙(5)进行径向限位的挡壁(11.1);所述换向圈(7)内壁上相间开设有二个定位槽(7.1),第一齿(5.1)和第二齿(5.2)中的一个进入相应的定位槽(7.1)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棘轮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换向圈(7)内壁还开设有钢珠 定位槽(12),装在柄柱(3)外壁径向孔中的钢珠(10)与该钢珠定位槽(12)弹性抵触。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在保留原有结构简单、操作灵活、能够反向空转不须脱离即可再次正向转动的优点的前提下来大幅提高自身装配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的棘轮扳手,齿棘(6)与柄柱(3)之间通过铆钉(8)连接来实现相互间的轴向限位;所述齿牙(5)包括第一齿(5.1)和第二齿(5.2),第一齿(5.1)和第二齿(5.2)分别与齿棘(6)的内缘卡齿啮合;所述柄柱(3)设有用于弹性卡插齿牙(5)的缺口(11),缺口(11)设有用于对齿牙(5)进行径向限位的挡壁(11.1);所述换向圈(7)内壁上相间开设有二个定位槽(7.1),第一齿(5.1)和第二齿(5.2)中的一个进入相应的定位槽(7.1)中。
文档编号B25B13/46GK201693484SQ20102017778
公开日2011年1月5日 申请日期2010年4月28日 优先权日2010年4月28日
发明者忻明良 申请人:忻明良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