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指示锁紧角度的手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42175阅读:14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可指示锁紧角度的手工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可指示锁紧角度的手工具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手工具,特别是涉及一种可指示锁紧角度的手工具。
背景技术[0002]中国台湾专利公告第149781号揭露一种扭力扳手旋紧角度指示构造,主要结构 包含一个形成有一个指标的驱动头、一个形成多个刻度的扳手头,及一个扳手柄,通过 该指标与所述刻度的搭配,可以让用户在旋紧零件后,用户可以再增加一个标准化的旋 紧角度来确保旋紧效果。[0003]然而,实际使用时仍然相当不便,原因在于上述扭力扳手为一种棘轮扳手,该 扳手柄连动该扳手头与该驱动头朝一旋紧方向转动一个角度极限后,该扳手柄就会连动 该扳手头朝着该旋紧方向的一相反方向空转,此时因该扳手头空转,故该驱动头不受影 响所以不动,然后该扳手柄再一次朝该旋紧方向扳动,如此重复多次来回扳动直到旋紧 零件后,用户就会发现,该驱动头上的指标并非对应到该扳手头上的刻度“0”,甚至该 指标不是对应到所述刻度的范围内。[0004]此时,使用欲再增加一个标准化的旋紧角度,于是必须依序做以下几个步骤[0005]1.用户先将该驱动头与零件脱离。[0006]2.用户拨动该驱动头使该指标归零到该刻度“0”的位置处。[0007]3.用户将该驱动头再次套接于零件。[0008]4.使用者以对准到该刻度“0”的位置处假想出一条「虚拟的基线」,接着转动 该扳手柄连动该扳手头朝着相反方向空转,使得该指标指到欲增加的一个旋紧角度,例 如使指标指到刻度45度。[0009]5.最后使用者朝着该旋紧方向扳动该扳手柄,使得该刻度“0”的位置能再次对 应到所述虚拟的基线。[0010]经由上述说明可知,该扭力扳手在增加旋紧角度的实际使用上存在几个缺点[0011]1.使用者必须使用相当多的步骤才能完成,操作上耗时且容易出错。[0012]2.该基线为虚拟的线,所以实际上增加旋紧角度时,该刻度“0”是否确实对准 到该基线是凭着使用者的感觉而非事实。[0013]该扭力扳手的设计只能适用于有棘轮结构的手工具,无法适用于其它没有棘轮 结构的手工具使用。发明内容[001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便利性及准确性高的可指示锁紧角度的手工具。[0015]本实用新型可指示锁紧角度的手工具包含一个工具本体,及一个刻度盘;该工 具本体包括一个操作部,及一个连接于该操作部的枢接部,该操作部具有一个位于该枢 接部旁的指标;该刻度盘枢接于该枢接部,并包括多个配合该指标的刻度。[0016]较佳地,该手工具采用一个梅花扳手,该工具本体的操作部具有一个握柄及一 个连接该握柄的操作头,该操作头包括一个梅花形孔,该握柄上形成有该指标,该枢接 部为一由该操作头往上延伸的中空套筒。[0017]较佳地,该手工具采用一个起子,该工具本体的操作部具有一个握柄及一个起 子杆,该握柄上形成有该指标,该起子杆具有一个连接于该握柄的近端段,该近端段定 义为该枢接部。[0018]较佳地,该手工具采用一个棘轮扳手,该工具本体的操作部具有一个握柄、一 个连接该握柄的操作头,及一个能相对该操作头转动地安装的棘轮式驱动头,该操作头 形成有该指标,该驱动头具有一个凸出于该操作头上方的圆柱段,该圆柱段定义为该枢 接部。[0019]较佳地,该工具本体的操作部包括一个握柄、一个连接该握柄的操作头,及一 个磁吸定位于该操作头的底盘,该底盘具有相反设置的一个顶面与一个底面,该指标形 成于该顶面,该枢接部为一个自该顶面凸出的枢接柱。[0020]较佳地,该手工具采用一个接杆,该工具本体的操作部具有一个输入段、一个 输出段,及一个相反于该输出段的远程部,该输入段形成有该指标及一个套接孔,该远 程部定义为该枢接部。[0021]较佳地,该工具本体的枢接部具有一个围绕一轴线的围绕面、一个凸出该围绕 面的摩擦件,及一个沿该轴线套设于该围绕面的挡件,该刻度盘还包括一个套合于该围 绕面的枢接孔且接触该摩擦件,该刻度盘受该挡件限位。[0022]较佳地,该摩擦件为一个O形环。[0023]较佳地,该挡件为一个C形扣。[0024]较佳地,该工具本体的刻度盘还包括一个连接部,及一个组合于该连接部的辅 助杆。[0025]较佳地,该连接部具有一个呈非圆形的连接孔,该辅助杆具有一个呈非圆形且 可拆卸地插接于该连接孔的插接段。[002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使用时,无论该操作部如何转动,使用者都不需 要让该工具本体脱离一个待旋紧的零件,只需要用手拨动该刻度盘,就可以轻松地使该 指标与该刻度盘归零,接着使用者只要用一只手接触该刻度盘使它保持不动,再通过该 操作部进行旋紧工作,就可以使得该指标逐渐移向使用者所欲达到的刻度,精确地增加 一个标准化的旋紧角度,达到确实旋紧零件的使用需求。


[0027]图1是一个立体分解图,说明本实用新型可指示锁紧角度的手工具的第一较佳 实施例采用一梅花扳手;[0028]图2是一个组合剖视图,说明该第一较佳实施例中,一个工具本体及一个刻度 盘的组合结构;[0029]图3是一个使用示意图,说明该第一较佳实施例中,该刻度盘与一个握柄上的 一个指标对准归零的使用情形;[0030]图4是一个接续图3的使用示意图,说明该第一较佳实施例中,该握柄转动40度且对准到该刻度盘上刻度40度的位置;[0031]图5是一个立体分解图,说明本实用新型可指示锁紧角度的手工具的第二较佳 实施例采用一个起子;[0032]图6是一个组合剖视图,说明该第二较佳实施例中,一个工具本体及一个刻度 盘的组合结构;[0033]图7是一个立体分解图,说明本实用新型可指示锁紧角度的手工具的第三较佳 实施例采用一棘轮扳手;[0034]图8是一个立体组合图,说明该第三较佳实施例中,一个工具本体及一个刻度 盘的组合结构;[0035]图9是一立体分解图,说明本实用新型可指示锁紧角度的手工具的第四较佳实 施例采用一个磁吸在一个现有梅花扳手的结构;[0036]图10是一立体组合图,说明该第四较佳实施例中,一个工具本体及一个刻度盘 的组合结构;[0037]图11是一个立体分解图,说明本实用新型可指示锁紧角度的手工具的第五较佳 实施例采用一个接杆;[0038]图12是一个示意图,说明该第五较佳实施例组合到一个棘轮扳手的使用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0039]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0040]在本实用新型被详细描述前,要注意的是,以下的说明内容中,类似的组件是 以相同的编号来表示。[0041]如图1、2、3所示,本实用新型可指示锁紧角度的手工具200的第一较佳实施例 包含一个工具本体20及一个刻度盘30,该手工具200在本实施例中采用一个梅花扳手。[0042]该工具本体20包括一个操作部21,及一个连接于该操作部21的枢接部22。[0043]该操作部21具有一个位于该枢接部22旁的指标211、一个握柄212,及一个连 接该握柄212且包括一梅花形孔213’的操作头213,该握柄212上形成有该指标211。[0044]该枢接部22为一个由该操作头213往上延伸的中空套筒,并具有一个围绕一轴 线X的围绕面221、一个凸出该围绕面221的摩擦件222,及一个沿该轴线X套设于该围 绕面221的挡件223。[0045]该摩擦件222在本实施例中为一个橡胶材质的O形环。[0046]该挡件223在本实施例中为一个C形扣。[0047]该刻度盘30枢接于该枢接部22,并包括多个配合该指标211的刻度31、一个套 合于该围绕面221的枢接孔32、一个连接部33,及一组合于该连接部33的辅助杆34,该 刻度盘30是以一个围绕该枢接孔32的内侧面来接触该摩擦件222,且受到该挡件223限 位。[0048]该连接部33具有一个呈非圆形的连接孔331。[0049]该辅助杆34具有一个呈非圆形且可拆卸地插接于该连接孔331的插接段341。[0050]如图1、2、3、4所示,以下将进一步说明该手工具200的使用情形,使用时, 无论该操作部21如何转动,使用者都不需要让该工具本体20脱离一个待旋紧的零件90,只需要用手拨动该刻度盘30,就可以轻松地使该指标211与该刻度盘30归零,接着使用 者只要用一只手接触该刻度盘30使它保持不动(如图3所示),再通过该操作部21进行 旋紧工作,例如图4所示向下转动40度角用以表示使用者欲增加的一旋紧角度,就可以 使得该指标211逐渐移向使用者所欲达到的刻度31 (在本实施例为40度),精确地增加 一个标准化的旋紧角度,达到确实旋紧该零件90的使用需求,且便利性与精确性都相当 尚ο[0051]值得一提的是,当使用者欲使该刻度盘30保持不动时,也可以先组合该辅助杆 34,再运用该辅助杆34靠抵于工作环境中的一个不动对象(图未示)获得抵靠,如此就 能使该刻度盘30保持不动,另外使用者也可以直接用一只手抓住该辅助杆34使该刻度盘 30保持不动。[0052]如图5、6所示,以下将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可指示锁紧角度的手工具200的 第二较佳实施例,该第二较佳实施例与上述第一较佳实施例大致相同,其主要不同处在 于该手工具200在本实施例中采用一个起子,该工具本体20的操作部21具有一个握柄 212及一个起子杆214,该握柄212上形成有该指标211,该起子杆214具有一连接于该握 柄212的近端段214’,该近端段214’在本实施例中定义为该枢接部22。[0053]借此,使用者同样可以用手接触该刻度盘30使它保持不动,再转动该握柄212 观察该指标211的移动,就能轻易地将该指标211对应到所需的刻度31上,准确地达成 增加一个旋紧角度的使用效果。[0054]如图7、8所示,以下将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可指示锁紧角度的手工具200的 第三较佳实施例,该第三较佳实施例与上述第一较佳实施例大致相同,其主要不同处在 于该手工具200在本实施例中采用一个棘轮扳手,该工具本体20的操作部21具有一个握 柄212、一个连接该握柄212的操作头215,及一个能相对该操作头215转动地安装的棘 轮式驱动头216,该操作头215形成有该指标211,该驱动头216具有一个凸出于该操作 头215上方的圆柱段216’,该圆柱段216’在本实施例中定义为该枢接部22。[0055]如图9、10所示,以下将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可指示锁紧角度的手工具200的 第四较佳实施例,该第四较佳实施例与上述第一较佳实施例大致相同,其主要不同处在 于该工具本体20的操作部21包括一个握柄212、一个连接该握柄212的操作头215,及一 个磁吸定位于该操作头215的底盘217,该底盘217具有相反设置的一个顶面2171、一个 底面2172,及两个分别设置于该底面2172的磁铁2173,该指标211形成于该顶面2171, 该枢接部22为一个自该顶面2171凸出的枢接柱。[0056]如图11、12所示,以下将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可指示锁紧角度的手工具200 的第五较佳实施例,该第五较佳实施例与上述第一较佳实施例大致相同,其主要不同处 在于该手工具200在本实施例中采用一个接杆,该接杆是用于连接一个棘轮扳手91,该 工具本体20的操作部21具有一个输入段218、一个输出段219,及一个相反于该输出段 219的远程部2181,该输入段218形成有该指标211及一套接孔2182,该远程部2181定 义为该枢接部22。
权利要求1.一种可指示锁紧角度的手工具,其特征在于该可指示锁紧角度的手工具包含一个工具本体,及一个刻度盘;该工具本体包括一个操作部,及一个连接于该操作部的枢接部,该操作部具有一个 位于该枢接部旁的指标;该刻度盘枢接于该枢接部,并包括多个配合该指标的刻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指示锁紧角度的手工具,其特征在于该手工具采用一 个梅花扳手,该工具本体的操作部具有一个握柄及一个连接该握柄的操作头,该操作头 包括一个梅花形孔,该握柄上形成有该指标,该枢接部为一由该操作头往上延伸的中空 套筒。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指示锁紧角度的手工具,其特征在于该手工具采用一 个起子,该工具本体的操作部具有一个握柄及一个起子杆,该握柄上形成有该指标,该 起子杆具有一个连接于该握柄的近端段,该近端段定义为该枢接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指示锁紧角度的手工具,其特征在于该手工具采用一 个棘轮扳手,该工具本体的操作部具有一个握柄、一个连接该握柄的操作头,及一个能 相对该操作头转动地安装的棘轮式驱动头,该操作头形成有该指标,该驱动头具有一个 凸出于该操作头上方的圆柱段,该圆柱段定义为该枢接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指示锁紧角度的手工具,其特征在于该工具本体的操 作部包括一个握柄、一个连接该握柄的操作头,及一个磁吸定位于该操作头的底盘,该 底盘具有相反设置的一个顶面与一个底面,该指标形成于该顶面,该枢接部为一个自该 顶面凸出的枢接柱。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指示锁紧角度的手工具,其特征在于该手工具采用一 个接杆,该工具本体的操作部具有一个输入段、一个输出段,及一个相反于该输出段的 远程部,该输入段形成有该指标及一个套接孔,该远程部定义为该枢接部。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可指示锁紧角度的手工具,其特征在于该工 具本体的枢接部具有一个围绕一轴线的围绕面、一个凸出该围绕面的摩擦件,及一个沿 该轴线套设于该围绕面的挡件,该刻度盘还包括一个套合于该围绕面的枢接孔且接触该 摩擦件,该刻度盘受该挡件限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指示锁紧角度的手工具,其特征在于该摩擦件为一个O 形环。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指示锁紧角度的手工具,其特征在于该挡件为一个C形扣。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指示锁紧角度的手工具,其特征在于该工具本体的刻 度盘还包括一个连接部,及一个组合于该连接部的辅助杆。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可指示锁紧角度的手工具,其特征在于该连接部具有 一个呈非圆形的连接孔,该辅助杆具有一个呈非圆形且可拆卸地插接于该连接孔的插接 段。
专利摘要一种可指示锁紧角度的手工具,包含一个工具本体及一个刻度盘。该工具本体包括一个操作部,及一个连接于该操作部的枢接部,该操作部具有一个位于该枢接部旁的指标。该刻度盘枢接于该枢接部,并包括多个配合该指标的刻度。借此,使用时,无论该操作部如何转动,使用者都不需要让该工具本体脱离一个待旋紧的零件,只需要用手拨动该刻度盘使该指标归零,接着使用一只手接触该刻度盘使它保持不动,再通过该操作部进行旋紧工作,就可以让该指标逐渐移向使用者所欲达到的刻度,精确地增加一个标准化的旋紧角度,达到确实旋紧零件的使用需求。
文档编号B25B23/142GK201808012SQ20102055916
公开日2011年4月27日 申请日期2010年10月13日 优先权日2010年10月13日
发明者萧烜森 申请人:首君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