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端子修理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69385阅读:35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端子修理工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端子修理工具,该端子修理工具可以方便的使线束端子从塑 壳内取出。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成为我们的主要交通工具的同时,人们对汽 车的质量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这就使得汽车的制造商在生产汽车的过程中需要提高自己 的产品质量和产品水平。但由于现在产品的技术上还存在着许多的缺陷,导致一些汽车零 部件不适应汽车技术的发展,所以要对其进行改进。在汽车电路线束的塑壳内,一般线束端子插入塑壳后,因为塑壳各孔内设有倒钩 装置,会对线束起一个固定作用,但往往有时对某些线束要更换或修理时,这些线束再取出 来就比较麻烦。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端子修理工具,以解 决现有技术中的线束端子从塑壳中取出比较麻烦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端子修理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条形本体,所述条形本体包括一用于插入并 贯穿塑壳孔的束口端,所述束口端的尺寸与塑壳孔的孔径相适配,所述条形本体上设置有 用于容纳线束的轴向空心槽。进一步,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轴向空心槽为圆形槽。进一步,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条形本体的另一端尺寸比条形本体的束口端大。进一步,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条形本体的另一端端头连接有便于手握住的端帽。进一步,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条形本体的束口端的形状为空心圆管状。本实用新型的端子修理工具,主要用在线束塑壳上,使用时,可以将线束端子卡在 轴向空心槽内,然后将条形本体的束口端插入塑壳孔中,塑壳孔内的倒钩被条形本体的束 口端顶开,这样线束就可以随意从条形本体的轴向空心槽内抽拔。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制作方便的特点。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图1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中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插入塑壳孔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 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参见
图1、2、3,一种端子修理工具,包括条形本体100,条形本体100为塑料制品。 在本实施例中,条形本体的长度大约为5cm。条形本体包括一用于插入并贯穿塑壳孔的束口 端110。束口端的尺寸与塑壳孔的孔径相适配。条形本体的另一端尺寸比条形本体的束口 端大,以增强条形本体的强度。条形本体的另一端端头连接有便于手握住的端帽120。在本 实施例中,端帽与条形本体为一体化结构。条形本体110上设置有用于容纳线束的轴向空心槽130。在此较佳实施例中,轴向 空心槽为圆形槽,条形本体的束口端110的形状为空心圆管状。本实用新型的端子修理工具,主要用在线束塑壳上,使用时,可以将线束卡在轴向 空心槽130内,然后将条形本体的束口端110插入塑壳200的塑壳孔中,塑壳孔内的倒钩被 条形本体的束口端顶开,这样线束端子就可以随意从条形本体的轴向空心槽内抽拔。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制作方便的特点。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 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 的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 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 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权利要求1.一种端子修理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条形本体,所述条形本体包括一用于插入并贯 穿塑壳孔的束口端,所述束口端的尺寸与塑壳孔的孔径相适配,所述条形本体上设置有用 于容纳线束的轴向空心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子修理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向空心槽为圆形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子修理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条形本体的另一端尺寸比 条形本体的束口端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子修理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条形本体的另一端端头连 接有便于手握住的端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子修理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条形本体的束口端的形状 为空心圆管状。
专利摘要一种端子修理工具,包括条形本体,所述条形本体包括一用于插入并贯穿塑壳孔的束口端,所述束口端的尺寸与塑壳孔的孔径相适配,所述条形本体上设置有用于容纳线束的轴向空心槽。本实用新型的端子修理工具,主要用在线束塑壳上,使用时,可以将线束端子卡在轴向空心槽内,然后将条形本体的束口端插入塑壳孔中,塑壳孔内的倒钩被条形本体的束口端顶开,这样线束就可以随意从条形本体的轴向空心槽内抽拔。
文档编号B25B27/00GK201841514SQ20102057598
公开日2011年5月25日 申请日期2010年10月25日 优先权日2010年10月25日
发明者黄剑 申请人:上海金亭汽车线束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