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刀内孔顶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04225阅读:22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圆刀内孔顶出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圆刀内孔顶出装置,适用于双面胶与其它材料如泡棉、硅油纸、PET等覆合,所切产品内孔面积较小,尤其适用于滚刀模切制造业。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内孔较小的产品,采用圆刀加工时由于刀具内孔过小,不易塞进垫刀泡棉,只能进直接切割,造成模切后的产品废料塞进刀孔里,对刀孔内壁挤压变形导致刀具破损。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圆刀内孔顶出装置,利用顶出的工作原理,将圆刀刀具轴体内侧掏空,小尺寸刀孔内侧轴体通体掏空,在掏空处装与孔径等大的柱状金属针,使金属针外侧与刀刃表面平齐,将轴体内侧掏空区填置弹性橡胶棒,运转时小孔刀具切割至产品表面时,小孔内侧的柱状金属针将切割下来的废料顶出刀具外,使其不会粘入刀孔内侧,实现顶出排除废料。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依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圆刀内孔顶出装置,包括弹性橡胶棒和金属针,所述的弹性橡胶棒填置在内侧掏空的圆刀轴体内,小尺寸刀孔的内侧通体掏空,形成小尺寸通孔,小尺寸通孔直径与刀刃内径相同,在掏空处装入与小尺寸通孔的孔径相同的金属针,金属针外侧与刀刃表面平齐。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进一步实现前述的金属针为柱状金属针,金属针前段为圆滑的半圆形。前述的弹性橡胶棒的直径与圆刀轴体内侧掏空内壁的直径尺寸相同。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显著的优点和有益效果由于实用新型利用顶出的工作原理,小孔内侧的柱状金属针将切割下来的废料顶出刀具外,使其不会粘入刀孔内侧,实现顶出排除废料,降低废料对刀刃内壁挤压破坏的几率。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圆刀内侧通体掏空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柱状顶针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填充弹性胶棒结构示意图。其中1、弹性橡胶棒2、小尺寸刀孔3、圆刀轴体4、小尺寸通孔5、金属针6、刀刃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
、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如图1 4所示的一种圆刀内孔顶出装置,包括弹性橡胶棒和金属针,弹性橡胶棒 1填置在内侧掏空的圆刀轴体3内,小尺寸刀孔2的内侧通体掏空,形成小尺寸通孔4,小尺寸通孔直径与刀刃内径相同,在掏空处装入与小尺寸通孔的孔径相同的金属针5,金属针外侧与刀刃6表面平齐。金属针为柱状金属针,金属针前段为圆滑的半圆形。弹性橡胶棒的直径与圆刀轴体内侧掏空内壁直径尺寸相同。运转时小孔刀具切割至产品表面时,小孔内侧的柱状金属针将切割下来的废料顶出刀具外。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利用顶出的工作原理,小孔内侧的柱状金属针将切割下来的废料顶出刀具外,使其不会粘入刀孔内侧,实现顶出排除废料,降低废料对刀刃内壁挤压破坏的几率安装工序a.将圆刀轴体内部掏空,圆刀轴体管壁厚度余留2mm以上。b.切出弹性橡胶棒,弹性橡胶棒外径与镂空圆刀轴体内径一致。c.将小尺寸刀孔内侧通体掏空形成小尺寸通孔,直径与刀刃内径一致。d.将柱状金属针塞进c工序后的刀孔内部。e在d工序后将弹性橡胶棒塞进镂空的圆刀轴体内部。f.安装齿轮后安放在圆刀机器模切刀座上使用。
权利要求1.一种圆刀内孔顶出装置,包括弹性橡胶棒和金属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弹性橡胶棒填置在内侧掏空的圆刀轴体内,小尺寸刀孔的内侧通体掏空,形成小尺寸通孔,小尺寸通孔直径与刀刃内径相同,在掏空处装入与小尺寸通孔的孔径相同的金属针,金属针外侧与刀刃表面平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刀内孔顶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金属针为柱状金属针,金属针前段为圆滑的半圆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刀内孔顶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弹性橡胶棒的直径与圆刀轴体内侧掏空内壁的直径尺寸相同。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圆刀内孔顶出装置,包括弹性橡胶棒和金属针,所述的弹性橡胶棒填置在内侧掏空的圆刀轴体内,小尺寸刀孔的内侧通体掏空,形成小尺寸通孔,小尺寸通孔直径与刀刃内径相同,在掏空处装入与小尺寸通孔的孔径相同的金属针,金属针外侧与刀刃表面平齐。本实用新型利用顶出的工作原理,小尺寸通孔内侧的柱状金属针将切割下来的废料顶出刀具外,使其不会粘入刀孔内侧,实现顶出排除废料,降低废料对刀刃内壁挤压破坏的几率。
文档编号B26D7/18GK202180491SQ201120254548
公开日2012年4月4日 申请日期2011年7月19日 优先权日2011年7月19日
发明者曹晓明 申请人:天津澳普林特通讯器材组件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