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同步控向切换结构的棘轮扳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06858阅读:12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有同步控向切换结构的棘轮扳手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以单一控制杆即可同步切换第一、二工具头的掣动方向, 以大幅提升工具使用便利性及节省制作成本的具有同步控向切换结构的棘轮扳手。
背景技术
一般如开口扳手、棘轮扳手、梅花形扳手或套筒扳手等工具,已广泛应用于螺帽或螺栓的拆卸或锁紧作业,然而,螺帽或螺栓的尺寸繁多,使用者即必须准备各种不同尺寸的扳手工具,其不仅相当耗费购置工具的成本,且于作业时,必须经常更换工具,而造成使用上的不便。为解决上述的缺弊,坊间相关业者即制作一种可旋转变换不同尺寸作动端的扳手工具,请参阅图1所示,该扳手工具10于一扳杆11的一端凸设有两侧板111,另一端则凸设有另两侧板112,于该二侧板111间枢设一工具件12,另两侧板112则枢设另一工具件13 ; 其中,该工具件12上开设有可为不同尺寸多边形孔的作动端121、122,另一工具件13上则开设有亦为不同尺寸多边形孔的作动端131、132 ;于进行各种不同尺寸栓具的拆装作业时,利用旋转两个工具件12、13的方式,而毋须更换整体扳手工具,即可迅速变换对应栓具尺寸的作动端121、122、131、132,以方便进行拆装作业;然而,该扳手工具10虽可达到迅速变换各种尺寸的作动端121、122、131、132的目的,然而,该扳手工具10上并无装设棘轮装置,而无法提供空转复位的棘轮操作模式,因此,于空间受限的情况下使用时,仍相当不方便。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设计人遂以其多年从事相关行业的研发与制作经验,针对目前所面临的问题深入研究,经过长期努力的研究与试作,终究研创出一种具有同步控向切换结构的棘轮扳手,并以改善现有的缺弊,此即为本实用新型的设计宗旨。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具有同步控向切换结构的棘轮扳手,其于扳杆的端部设有承座,以供装设具外环棘齿的第一工具头及第二工具头,该第一工具头的一侧装设具卡齿的第一掣动块,第二工具头的一侧则装设具卡齿的第二掣动块,而以第一、二掣动块的卡齿分别与第一、二工具头的外环棘齿啮合传动,另于该第一掣动块与第二掣动块间枢设一控制杆,该控制杆上设有可分别弹性推抵第一、二掣动块的第一顶销及第二顶销,而于扳转控制杆时,即以第一、二顶销分别顶推第一、二掣动块作转向偏移,而可同步切换第一、二工具头的掣动方向;由此,在进行拆装作业时,即可于第一、二工具头提供空转复位的棘轮操作模式,而达到大幅提升工具使用便利性的实用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二,是提供一种具有同步控向切换结构的棘轮扳手,其中,该第一工具头的一侧装设具卡齿的第一掣动块,第二工具头的一侧则装设具卡齿的第二掣动块,该第一掣动块与第二掣动块间枢设一控制杆,该控制杆上设有可分别弹性推抵第一、二掣动块的第一顶销及第二顶销,即可以单一控制杆同步切换第一、二工具头的掣动方向,而无须针对第一、二工具头分别装设切换掣动方向的零组件,进而达到节省制作成本的实用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三,是提供一种具有同步控向切换结构的棘轮扳手,其中,该扳杆的另一端部设有另一承座,以供装设具外环棘齿的第三工具头及第四工具头,该第三、 四工具头间枢设具有第三顶销及第四顶销的另一控制杆,以供同步切换第三、四工具头的掣动方向,而可适用更多规格尺寸的栓具,以避免不断更换工具的麻烦,而达到大幅提升工具使用便利性的实用目的。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同步控向切换结构的棘轮扳手,其包含有扳杆;承座,装设于扳杆的至少一端部,且于该承座内部设有第一容槽及第二容槽;第一工具头,装设于承座的第一容槽内,该第一工具头设有套合部,以及于该第一工具头环面设有外环棘齿;第二工具头,装设于承座的第二容槽内,该第二工具头设有套合部,以及于该第二工具头环面设有外环棘齿;第一掣动块,装设于第一工具头的侧方,且于该第一掣动块一侧边设有与第一工具头的外环棘齿啮合传动的卡齿,该第一掣动块另一侧边则设有推移部;第二掣动块,装设于第二工具头的侧方,且于该第二掣动块一侧边设有与第二工具头的外环棘齿啮合传动的卡齿,该第二掣动块另一侧边则设有推移部;控制杆,枢设于第一掣动块与第二掣动块间,且设有弹性顶推第一掣动块推移部的第一顶销,以及弹性顶推第二掣动块推移部的第二顶销,以供推移第一、二掣动块转向位移。所述的具有同步控向切换结构的棘轮扳手,其中,该扳杆的端部凸设有两个侧板, 且于两个侧板间形成用于装设承座的容置空间。所述的具有同步控向切换结构的棘轮扳手,其中,该承座与扳杆的两个侧板间设有枢转结构,以使承座于两个侧板间枢转作动。所述的具有同步控向切换结构的棘轮扳手,其中,该枢转结构于承座的两侧分别设有相对的轴孔,该扳杆的两个侧板则分别开设有螺孔,以供分别锁合具螺纹段的轴杆,并使两个轴杆的端部凸伸于承座的轴孔内,而以两个轴杆架置枢设承座。所述的具有同步控向切换结构的棘轮扳手,其中,该承座与扳杆的两个侧板间设有使承座枢转定位的定位结构。所述的具有同步控向切换结构的棘轮扳手,其中,该定位结构于承座的两个轴杆周侧处环设多个定位槽,该扳杆的两个侧板则于内侧面装设分别与各定位槽弹性卡掣的钢珠,而以承座的定位槽与钢珠相互卡掣定位。所述的具有同步控向切换结构的棘轮扳手,其中,该第一工具头和第二工具头的推移部呈凹弧状。所述的具有同步控向切换结构的棘轮扳手,其中,该承座的第一容槽和第二容槽上盖合一用于限位第一工具头、第二工具头、第一掣动块、第二掣动块及控制杆的盖板。所述的具有同步控向切换结构的棘轮扳手,其中,该控制杆设有推抵第一顶销和第二顶销的弹性件。所述的具有同步控向切换结构的棘轮扳手,其中,该控制杆凸伸出承座的两端分别设有拨片。

[0018]图1为现有扳手工具的外观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部份的分解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组合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进行拆装作业的使用示意图(一);图7为本实用新型进行拆装作业的使用示意图(二);图8为本实用新型进行拆装作业的使用示意图(三);图9为本实用新型进行拆装作业的使用示意图(四);图10为本实用新型变换工具头的使用示意图(一);图11为本实用新型变换工具头的使用示意图(二);图12为本实用新型于狭窄空间进行拆装作业的使用示意图;图13为本实用新型更换承座的使用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背景技术10-扳手工具;11-扳杆;111-侧板;112-侧板;12-工具件;121-作动端;122-作动端;13-工具件;131-作动端;132-作动端;本发明20-棘轮扳手;21-扳杆;211-侧板;21 Ia-侧板;212-螺孔;212a_螺孔;213-轴杆;213a-轴杆;214-螺纹段;214a_螺纹段;215-钢珠;215a_钢珠;22-承座; 22a-承座;221-第一容槽;221a_第一容槽;222-第二容槽;222a_第二容槽;223-轴孔; 223a-轴孔;224-定位槽;224a-定位槽;225-盖板;225a-盖板;23-第一工具头;23a-第三工具头;231-套合部;231a-套合部;232-外环棘齿;232a_外环棘齿;24-第二工具头; Ma-第四工具头;241-套合部;241a-套合部外环棘齿;242a_外环棘齿;25-第一掣动块;25a-第三掣动块;251-卡齿;251a_卡齿;252-推移部;252a_推移部;26-第二掣动块第四掣动块;261-卡齿;261a-卡齿J62-推移部;262a_推移部;27-控制杆; 27a-控制杆;271-第一顶销;271a_第三顶销;272-第二顶销;272a_第四顶销;273-弹性件;273a-弹性件;274-弹性件;274a_弹性件;275-拨片;275a_拨片;30-栓具;31-栓具。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贵审查员对本实用新型作更进一步的了解,兹举一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 说明如后请参阅图2、图3、图4、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棘轮扳手20于一扳杆21的一端凸设有两个侧板211,并于两个侧板211间形成一容置空间,以供装设承座22,该承座22的内部设有第一容槽221及第二容槽222,且与扳杆21的两个侧板211间设有枢转结构,以使承座22可于两个侧板211间枢转作动;在本实施例中,该枢转结构于承座22两侧分别设有相对的轴孔223,该扳杆21的两个侧板211则分别开设有螺孔212,以供分别锁合具有螺纹段 214的轴杆213,并使两个轴杆213的端部凸伸于承座22的轴孔223内,而以两个轴杆213 架置枢设承座22 ;又于该承座22与扳杆21的两个侧板211间设有定位结构,以使承座22 可作枢转定位;在本实施例中,该定位结构于承座22的两个轴孔223周侧处环设多个定位槽224,该扳杆21的两个侧板211则于内侧面装设可分别与各定位槽2M弹性卡掣的钢珠215,而以承座22的定位槽224与钢珠215相互卡掣定位;于该承座22的第一容槽221内装设第一工具头23,该第一工具头23上设有套合部231,且于外环面设有外环棘齿232,于承座22的第二容槽222内则装设第二工具头M,该第二工具头M上亦设有套合部Ml,且于外环面亦设有外环棘齿M2 ;其中,第一、二工具头23、24的套合部231、241上、下两端为不同规格尺寸的多边形穿孔,以分别套合对应规格尺寸的栓具;于第一工具头23的侧方装设第一掣动块25,该第一掣动块25的一侧边设有可与第一工具头23的外环棘齿232啮合传动的卡齿251,且于另一侧边设有呈凹弧状的推移部252,而第二工具头M的侧方则装设第二掣动块26,该第二掣动块沈的一侧边设有可与第二工具头M的外环棘齿242啮合传动的卡齿沈1,且于另一侧边设有呈凹弧状的推移部沈2 ;于该第一掣动块25与第二掣动块 26间枢设控制杆27,该控制杆27的一侧装设有第一顶销271,并使该第一顶销271可弹性顶推第一掣动块25的推移部252,控制杆27的另一侧则装设有第二顶销272,并使该第二顶销272可弹性顶推第二掣动块沈的推移部沈2 ;其中,该第一顶销271及第二顶销272分别设有可为弹簧的弹性件273、274,以供分别往外推抵第一、二顶销271、272;此外,该控制杆27于凸伸出承座22的两端分别设有拨片275,而可利用拨片275扳转控制杆27,并以第一、二顶销271、272推移第一、二掣动块25 J6作转向位移;另于该承座22的第一、二容槽 221,222上盖合一盖板225,以供限位第一工具头23、第二工具头对、第一掣动块25、第二掣动块沈及控制杆27 ;又该扳杆21的另一端部凸设有另两个侧板211a,并于两个侧板211a 间装设具第一容槽221a及第二容槽22 的另一承座22a,该承座2 与扳杆21的两个侧板 211a间设有枢转结构,以使承座2 可于两个侧板211a间枢转作动;在本实施例中,该枢转结构于承座2 两侧分别设有相对的轴孔223a,该扳杆21的两个侧板211a则分别开设有螺孔212a,以供分别锁合具螺纹段21 的轴杆213a,并使两个轴杆213a的端部凸伸于承座2 的轴孔223a内,而以两个轴杆213a架置枢设承座22a ;又于该承座2 与扳杆21 的两个侧板211a间设有定位结构,以使承座2 可作枢转定位;在本实施例中,该定位结构于承座22a的两个轴孔223a周侧处环设多个定位槽22 ,该扳杆21的两个侧板211a则于内侧面装设可分别与各定位槽22 弹性卡掣的钢珠215a,而以承座22a的定位槽22 与钢珠21 相互卡掣定位;于该承座2 的第一容槽221a内装设具套合部231a及外环棘齿23 的第三工具头23a,承座22a的第二容槽22 内则装设具套合部Mla及外环棘齿 242a的第四工具头Ma ;其中,第三、四工具头23a、2^的套合部231a、241a上、下两端为不同规格尺寸的多边形穿孔,以分别套合对应规格尺寸的栓具;于第三工具头23a的侧方装设第三掣动块25a,该第三掣动块25a的一侧边设有可与第三工具头23a的外环棘齿23 啮合传动的卡齿251a,且于另一侧边设有呈凹弧状的推移部25加,而第四工具头Ma的侧方则装设第四掣动块26a,该第四掣动块^a的一侧边设有可与第四工具头Ma的外环棘齿Mh啮合传动的卡齿^la,且于另一侧边设有呈凹弧状的推移部沈加;于该第三掣动块 25a与第四掣动块^a间枢设另一控制杆27a,该控制杆27a的一侧装设有第三顶销271a, 并使该第三顶销271a可弹性顶推第三掣动块25a的推移部25 ,控制杆27a的另一侧则装设有第四顶销272a,并使该第四顶销27 可弹性顶推第四掣动块^a的推移部沈加; 其中,该第三顶销271a及第四顶销27 分别设有可为弹簧的弹性件273a、274a,以供分别往外推抵第三、四顶销271a、272a ;另该控制杆27a于凸伸出承座22a的两端分别设有拨片 275a,而可利用拨片27 扳转控制杆27a,并以第三、四顶销271a、27h推移第三、四掣动块25a、26a作转向位移;另于该承座22a的第一、二容槽221a、22h上盖合一盖板22 ,以供限位第三工具头23a、第四工具头Ma、第三掣动块25a、第四掣动块26a及控制杆27a。请参阅图6、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扳杆21 —端装设有第一、二工具头23、24, 另一端则装设有第三、四工具头23a、Ma,以供锁紧或旋松对应尺寸的栓具,而于进行拆装作业过程中,即可避免不断更换工具的麻烦,且该第一、二工具头23J4及第三、四工具头 23a、2^分别以控制杆27、27a同步切换掣动方向,而大幅提升工具使用的便利性;以锁紧一栓具30为例,先利用拨片275将控制杆27往顺时针方向扳转,该控制杆27的第一顶销 271即推移第一掣动块25的推移部252,而使第一掣动块25作转向位移,同时,该控制杆27 的第二顶销272则推移第二掣动块沈的推移部沈2,而使第二掣动块沈作转向位移,即可选择以第一工具头23的套合部231套置于栓具30上;请参阅图8所示,接着往顺时针方向扳转扳杆21,该承座22的第一容槽221槽壁即推动第一掣动块25,并以第一掣动块25的卡齿251与第一工具头23的外环棘齿232啮合传动,而使第一工具头23的套合部231往顺时针方向锁紧栓具30 ;请参阅图9所示,另反向扳转扳杆21时,该第一工具头23的外环棘齿232即推移第一掣动块25的卡齿251,并以第一掣动块25的推移部252顶堆控制杆 27的第一顶销271弹性内缩,而可将扳杆21反向空转复位,进而可提供反复扳转扳杆21的棘轮操作模式,以迅速锁紧栓具30。请参阅图10、图11所示,本实用新型于进行拆装作业过程中,若需使用第二工具头M时,可将承座22作180度枢转,且利用钢珠215与另一定位槽2M卡掣定位,使第二工具头M与第一工具头23对换位置,即可将第二工具头M套置于另一栓具31上,且相同提供反复扳转扳杆21的棘轮操作模式,以迅速锁紧或旋松另一栓具31。请参阅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于狭窄的空间进行拆装作业时,则可将扳杆21枢转一适当角度,并利用扳杆21的两个侧板211与承座22间的定位结构卡掣定位扳杆21,而于空间受限的情况下,仍可顺利扳转扳杆21,以利进行拆装作业。请参阅图13所示,另本实用新型可分别将扳杆21两端的轴杆213、213a旋出,使该轴杆213、213a脱离两个承座22、2加的轴孔223、223a,即可将承座22、2加拆离,而可于扳杆21的两端更换其他具不同规格尺寸工具头及同步控向切换结构的承座,以供拆装其他对应规格尺寸的栓具,进而可大幅提升工具的使用效益。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为一深具实用性及进步性的设计,然未见有相同的产品及刊物公开,从而允符新型专利申请要件,爰依法提出申请。
权利要求1.一种具有同步控向切换结构的棘轮扳手,其特征在于,包含有扳杆;承座,装设于扳杆的至少一端部,且于该承座内部设有第一容槽及第二容槽;第一工具头,装设于承座的第一容槽内,该第一工具头设有套合部,以及于该第一工具头环面设有外环棘齿;第二工具头,装设于承座的第二容槽内,该第二工具头设有套合部,以及于该第二工具头环面设有外环棘齿;第一掣动块,装设于第一工具头的侧方,且于该第一掣动块一侧边设有与第一工具头的外环棘齿啮合传动的卡齿,该第一掣动块另一侧边则设有推移部;第二掣动块,装设于第二工具头的侧方,且于该第二掣动块一侧边设有与第二工具头的外环棘齿啮合传动的卡齿,该第二掣动块另一侧边则设有推移部;控制杆,枢设于第一掣动块与第二掣动块间,且设有弹性顶推第一掣动块推移部的第一顶销,以及弹性顶推第二掣动块推移部的第二顶销,以供推移第一、二掣动块转向位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同步控向切换结构的棘轮扳手,其特征在于,该扳杆的端部凸设有两个侧板,且于两个侧板间形成用于装设承座的容置空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同步控向切换结构的棘轮扳手,其特征在于,该承座与扳杆的两个侧板间设有枢转结构,以使承座于两个侧板间枢转作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同步控向切换结构的棘轮扳手,其特征在于,该枢转结构于承座的两侧分别设有相对的轴孔,该扳杆的两个侧板则分别开设有螺孔,以供分别锁合具螺纹段的轴杆,并使两个轴杆的端部凸伸于承座的轴孔内,而以两个轴杆架置枢设承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同步控向切换结构的棘轮扳手,其特征在于,该承座与扳杆的两个侧板间设有使承座枢转定位的定位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具有同步控向切换结构的棘轮扳手,其特征在于,该定位结构于承座的两个轴杆周侧处环设多个定位槽,该扳杆的两个侧板则于内侧面装设分别与各定位槽弹性卡掣的钢珠,而以承座的定位槽与钢珠相互卡掣定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同步控向切换结构的棘轮扳手,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工具头和第二工具头的推移部呈凹弧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同步控向切换结构的棘轮扳手,其特征在于,该承座的第一容槽和第二容槽上盖合一用于限位第一工具头、第二工具头、第一掣动块、第二掣动块及控制杆的盖板。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同步控向切换结构的棘轮扳手,其特征在于,该控制杆设有推抵第一顶销和第二顶销的弹性件。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同步控向切换结构的棘轮扳手,其特征在于,该控制杆凸伸出承座的两端分别设有拨片。
专利摘要一种具有同步控向切换结构的棘轮扳手,其于扳杆的至少一端部设有承座,以供装设具外环棘齿的第一工具头及第二工具头,第一工具头装设第一掣动块,第二工具头装设第二掣动块,以第一、二掣动块的卡齿分别与第一、二工具头的外环棘齿啮合传动,于第一掣动块与第二掣动块间枢设一控制杆,控制杆上设有可分别弹性推抵第一、二掣动块的第一顶销及第二顶销,于扳转控制杆时,以第一、二顶销分别顶推第一、二掣动块作转向偏移,而可同步切换第一、二工具头的掣动方向;进行拆装作业时,即可于第一、二工具头提供空转复位的棘轮操作模式,且以单一控制杆即可同步切换第一、二工具头的掣动方向,进而达到大幅提升工具使用便利性及节省制作成本的实用效益。
文档编号B25B23/00GK202292542SQ201120409710
公开日2012年7月4日 申请日期2011年10月25日 优先权日2011年7月12日
发明者陈建德 申请人:陈建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