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工作器械和承载组件形成的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10614阅读:12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由工作器械和承载组件形成的组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由工作器械和承载组件(Traganordnung)形成的组件(Anordnung)。
背景技术
从文件DE 102007048104A1中已知一种由工作器械和承载组件形成的组件,在其中,承载带(Traggurt)利用吊环(Ose)悬挂到在工作器械处的钩部中。由封闭元件封闭到钩部中的接近孔,封闭元件在两个方向上打开。由此通过吊环从钩部中脱出(Aush如gen)而简单地将承载组件从工作器械上松开是可能的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为,提供由工作器械和承载组件形成的备选的组件。该目的通过带有权利要求I的特征的由工作器械和承载组件形成的组件实现。通过在钩部的松开状态(L6sestellung)中吊环由于工作器械的重力而从钩部中滑出,为了松开操作者仅仅必须操纵操纵装置。由此,仅仅利用一只手快速且简单地从承载组件处松开工作器械是可能的。固定装置为快速脱开装置(Schnellabwurfeinrichtung),利用其可快速地且简单地松开工作器械。有利地,钩部固定在承载带处并且吊环布置在工作器械处。为了保证,吊环由于工作器械的重力从钩部中滑出,设置成,在固定装置的松开状态中,钩部的内轮廓(吊环位于该内轮廓上)从支承部位(吊环在固定状态中位于该支承部位上)下降到钩部的进入孔。有利地,钩部以均匀的弧形(Bogen)伸延,从而实现吊环良好地从钩部滑下。尤其有利地,钩部至少在一个区段上螺旋形地伸延。在此,螺旋形的走向(Verlauf)称为这样的走向,即在其中到中心的间距连续地增加。然而也可设置成,吊环固定在承载带处并且钩部固定在工作器械处。在这种情况中,钩部的内轮廓从钩部在固定状态中位于其上的支承部位起相对于重力的作用方向向上伸延到钩部的进入孔。由此可保证,当固定装置在松开状态中时,吊环从钩部中滑出。同样在该情况中,钩部的内轮廓的均匀地弯曲的尤其地螺旋形的走向是有利的。有利地,在朝向固定装置的固定状态的方向上弹性地支承钩部。由此,在运行中保证工作器械可靠地固定在承载带处。适宜地,固定装置具有止动部,其在固定状态中固定钩部的转动位置。当钩部的至少一个区段构造成圆形并且在固定状态中钩部的摆动轴线位于假想的平面的与吊环相对的侧边上时,得到简单的设计方案,其中,假想的平面水平地并且穿过通过钩部的区段形成的圆的圆心伸延。通过偏心地支承钩部实现,工作器械的重力有助于将固定装置保持在其固定状态中。由此,为了松开使用者也必须施加与工作器械的重力的分量相反地作用的力。尤其地,钩部在这样的区域中圆形地伸延,即,在其中吊环在固定状态和松开状态之间滑动。
有利地,钩部相对于使用者在水平的方向上支撑在支撑点处。设置成,相比于在固定装置的固定状态中,在松开状态中支撑点相对于摆动轴线的间距更大。为了松开,操作者必须按压摆动轴线离开支撑点并且在此克服工作器械的重力做功。在钩部的圆形的设计方案中,例如可通过相应地偏心地布置摆动轴线实现支撑点相对于摆动轴线的间距的扩大。然而也可设置成,与在固定装置的固定状态中相比,在松开状态中支撑点相对于摆动轴线的间距更小。由此,为了松开固定装置需要更小的力。有利地,钩部支撑在承载组件的支撑板处。有利地,在固定状态中,操纵装置相对于重力的作用方向布置在钩部之上。设置成,钩部具有进入孔,吊环可通过其钩入钩部中。有利地,进入孔和操纵装置布置成彼此邻近。在操纵操纵装置时(即,当固定装置处于松开状态中时),由此使用者的操纵操纵装置的手布置在进入孔的区域中。由此,使用者可利用操纵操纵装置的手抓住从承载组件处松开的工作器械。有利地,固定装置具有支承元件,钩部可旋转地支承在该支承元件处。有利地,钩部和操纵元件固定地相互连接并且以相对于支承元件可动地支承。由此得到简单的结构。 有利地,在朝向固定状态的方向上相对于支承元件弹性加载(federn)钩部。有利地,弹簧构造成扭转弹簧、尤其地构造成螺旋弹簧,并且螺旋弹簧的所有圈布置在操纵元件中。备选地可设置成,螺旋弹簧的所有圈布置在支承元件中。通过圈不在操纵元件和支承元件之间形成的间隙上延伸,以简单的方式避免弹簧卡在间隙中。有利地,如此使钩部成型并布置钩部,即,在吊环位于该处的部位处钩部相对于支承元件的间距在操纵装置从固定状态摆动到松开状态中时增大或近似保持不变。通过在从固定状态中将操纵装置调整到松开状态中时在钩部和支承元件之间的自由空间(吊环布置在其中)不减小,可以简单的方式避免吊环钩住(Verhaken)或夹住(Verkanten)在钩部和支承元件之间。在支承元件和钩部之间可供吊环使用的并且吊环在从钩部滑下时穿过其的空间在操纵装置摆动时不变窄。有利地,固定装置具有止挡元件(Sicherungselement),其固定地与支承元件相连接并且在固定状态中至少部分地封闭进入钩部中的进入孔且在松开状态中释放该进入孔。由此可在运行中可靠地防止吊环从钩部中无意地滑出。有利地,止挡元件为弹性的,从而可克服止挡元件的弹性力将吊环钩入钩部中。由此,不必操纵操纵装置以用于将工作器械固定在承载组件处。在此,止挡元件有利地与支承元件相连接,从而在操纵操纵装置时使钩部的进入孔从止挡元件处摆开。有利地,由止动部在至少一个运动方向上限制止挡元件的运动。在此有利地,通过止挡元件的弹性的变形实现止挡元件的运动。止动部保证,不可以不允许的方式使止挡元件强烈变形。有利地,固定装置具有第一止动部,其限制止挡元件到钩部的内部中的偏转(即,在吊环钩入钩部中时)。有利地,设置第二止动部,其限制止挡元件向外的偏转,即,在相对于止挡元件牵拉钩入钩部中的吊环时。通过止动部,可避免止挡元件过度地弯曲,其可导致止挡元件的损坏。有利地,止挡元件具有近似U形的外形,其中,适宜地,U的两个支腿(Schenkel)固定在支承元件处。有利地,U的两个支腿与支承元件构造成单件。有利地,在钩部和止挡元件之间形成导入区域(Einfilhrbereich),其在朝向钩部内部的方向上减小并且有利地在横截面中近似漏斗形地或楔形地伸延(zulaufen)。在此,漏斗或楔形的侧壁可弯曲地伸延。导入区域使吊环穿入钩部中更简单并且将吊环引导到进入孔处而进入到钩部中。由此可以简单的方式实现吊环在钩部处准确的定位。通过该准确的定位可保证,为了将吊环导入钩部中仅仅需要很小的操纵力。


下面根据图纸解释本发明的实施例。其中图I显示了由使用者利用承载组件承载的工作器械的示意性的透视的图示,
图2在固定状态中以透视的图示显示了图I中的组件的固定装置,
图3在松开状态中显示了图2中的组件,图4在图2中的状态中显示了固定装置的侧视图,图5在图3中的状态中显示了固定装置的侧视图,图6显示了在图4中的箭头VI的方向上的侧视图,图7显示了在图4中的箭头VII的方向上的侧视图,图8显示了在图6中的箭头VIII的方向上的侧视图,图9显示了固定装置的分解图,图10显示了在图5中的箭头X的方向上的侧视图,图11显示了在图5中的箭头XI的方向上的侧视图,图12显示了在图10中的箭头XII的方向上的侧视图,图13显示了固定装置的实施例的透视的图示,图14显示了图13中的固定装置的侧视图,图15显示了在图14中的箭头XV的方向上的侧视图,图16显示了在图15中的箭头XVI的方向上的侧视图,图17显示了在图15中的箭头XVII的方向上的侧视图,图18在固定状态中显示了固定装置的实施例的透视的图示,图19显示了图18中的固定装置的侧视图,图20显示了在图19中的箭头XX的方向上的侧视图,图21在松开状态中显示了在图19中的箭头XX的方向上的侧视图,图22显示了图20中的侧视图的放大的局部,图23显示了在图20中的箭头XXIII的方向上的侧视图,图24显示了在图20中的箭头XXIV的方向上的侧视图,图25显示了在图21中的箭头XXV的方向上的侧视图,图26显示了固定装置的分解图,图27和28显示了固定装置的操纵装置、钩部以及弹簧的透视的图示,图29显示了固定装置的操纵装置、钩部以及弹簧的侧视图,图30显示了在图29中的箭头XXX的方向上的侧视图,图31显示了在图29中的箭头XXXI的方向上的侧视图,图32显示了操纵装置和钩部的侧视图,图33显示了沿着在图32中的线XXXIII-XXXIII的截面,
图34显示了操纵装置和钩部的侧视图,图35显示了沿着在图34中的线XXXV-XXXV的局部地放大的截面图,图36显示了在图32中的局部XXXVI的区域中的放大的侧视图,图37显示了弹簧的侧视图,图38显示了在图37中的箭头XXXVIII方向上的截面。
具体实施例方式作为用于在承载组件处承载的工作器械的实施例,图I显示了室外修剪机(Freischneider) I。室外修剪机I具有罩壳2,在其中布置有未显示的驱动马达。驱动马达尤其地为内燃机,优选地单缸二冲程发动机。然而驱动马达也可为电机,其中优选地,蓄电池用于能量供给。罩壳2通过引导管3与切割绳头部(Fadenmahkopf>4相连接。切割绳头部4以旋转的方式驱动并且其具有切割绳部(Mahfaden)5,切割绳部5的端部径向地向外伸出。通过可旋转地支承在引导管3中的驱动轴进行驱动。然而,也可设置成,驱动马达以邻近切割绳头部4的方式布置在引导管3的下部的远离罩壳2的端部处。在引导管3处布置两个把手6以用于操纵室外修剪机I。室外修剪机I布置在承载组件处,承载组件包括承载带8和用于将承载带8与工作器械I相连接的固定装置10。固定装置10接合到室外修剪机I的吊环9中。邻近固定装置10设置支撑板23,其保持在承载带8处并且室外修剪机I在支撑板23处支撑在使用者7处。承载带8通过使用者7的肩部(具体而言背离室外修剪机I的肩部)被引导。代替承载带8,也可设置带有多个带的带组件。图2单独显示了固定装置10,其中,以虚线绘出承载带8和吊环9。在图2中在关闭的状态中、即在固定状态37中显示了固定装置10,在该固定状态37中吊环9钩入固定装置10的钩部11中。钩部11具有进入孔12,在图3中显示的固定装置10的固定状态37中尽可能由止挡元件13封闭该进入孔12。止挡元件13固定地与支承元件15相连接。支承元件15近似地构造成U形,并且在U的底部的区域中通过固定弓形部18与承载带8相连接。固定弓形部8固定地保持在支承元件15处。然而,也可设置成,固定弓形部18可摆动地支承在支承元件15处。承载带8成环(durchschlaufen)穿过固定弓形部18,从而固定弓形部18可摆动地支承在承载带8处,具体而言以可绕摆动轴线25摆动的方式。U形的支承元件15的两个支腿通过栓16相连接,钩部11以可绕摆动轴线17摆动的方式支承在栓16处。钩部11固定地与操纵杆14相连接,在固定装置10的在图2中显示的状态中,操纵杆14倾斜地向上并且从使用者7伸出。操纵杆14支承在由支承元件15形成的U的两个支腿之间。在操纵杆14的自由的端部处布置有操纵区段20,在该实施例中操纵区段20构造成横向于操纵杆14的纵向方向的柱体。在图2中显示了扭转弹簧的第一弹簧端部28,扭转弹簧布置在操纵杆14之内并且在朝向固定装置10的固定状态37的方向上对操纵杆14作用弹性(federn)。图3在松开状态38中显示了固定装置10,在该松开状态38中吊环9从钩部11中滑出。如图3显示的那样,操纵杆14具有容纳部19,钩部11的一个端部保持在该容纳部19中。钩部11的另一自由端部45(图4)限制进入孔12。在图3中显示的松开状态38中,使进入孔12摆动离开止挡元件13,在该状态中,止挡元件13与操纵杆14近似重叠。由此,可自由地接近进入孔12。在该实施例中,止挡元件13构造成弹性的,从而在固定状态37中可将吊环9穿入钩部11中。如图2和4显示的那样,在止挡元件13和钩部11之间在止挡元件13的自由的端部的区域中形成导入区域47,其在朝向钩部内部的方向上伸延。在图4中显示的侧视图中导入区域47构造成近似楔形或漏斗形。限制导入区域的侧壁48构造在钩部11处并且另一相对的侧壁49构造在止挡元件13处。侧壁48和49彼此具有间距i,其在朝向钩部11的内部的方向上减小。在此,在该实施例中,漏斗部的侧壁48,49弯曲地伸延。同样可设置侧壁48,49的笔直的走向。如果将吊环9放置在导入区域47中,则通过钩部11和止挡元件13形成的导入区域47的侧壁48,49将吊环9在朝向钩部内部的方向上引导到进入孔12。由此,使吊环穿入钩部11中变得容易。在吊环9穿过进入孔12时,止挡元件13弹性地变形。然而,也可设置成,在通常的运行中出现的力时止挡元件13为刚性的,从而也必须操纵操纵杆14以用于将吊环9穿入钩部11中,并且必须使进入孔12摆动离开止挡元件13。图4详细地在固定状态37中显示了固定装置10的设计方案。操纵杆14从支撑 板23伸出,并且相对于重力的作用方向36(其在图I中同样示意性地绘出)倾斜地向上伸出。操纵杆14和钩部11的摆动轴线17在水平的方向上相对于固定弓形部18的摆动轴线25具有间距C。相对于支撑板23,摆动轴线17具有垂直于支撑板23的平面测得的间距a。钩部11和固定弓形部18贴靠在支撑板23处。钩部11在支撑点39处支撑在支撑板23处。支撑点39不必具有点形的外形,而是也可构造成线形的或面形的。除了联接到其自由的端部45处的区域,钩部11构造成圆形。由钩部11形成的圆具有圆心44,假想的水平的平面42通过圆心44。摆动轴线17位于该假想的平面之上,其中,该假想的平面42相对于摆动轴线17的间距有利地为由钩部11形成的圆的直径的约五分之一至约三分之一。在钩部11处利用吊环9钩入工作器械I。吊环9在支承点41处贴靠在钩部11的内轮廓处。如图4显示的那样,室外修剪机I的重力24在重力的作用方向36上作用。由于钩部11的偏心的支承,室外修剪机I的重力24附加地抵抗在松开状态38中的调整。在打开钩部11时,在摆动轴线17和吊环9之间的间距减小,其中,抬起室外修剪机I。由此防止无意地打开固定装置10。 如图5显示的那样,在松开状态38中,摆动轴线17布置在更上方并且与支撑板23成较大的间距b。摆动轴线17在水平方向上相对于摆动轴线25具有间距d,其大于在固定状态37中的间距C。同样如图5显示的那样,钩部11在支撑点40处支撑在支撑板23处。从吊环9在固定状态37中的支承点41起,在松开状态38中,钩部11的内轮廓连续地下降。由此如通过箭头35指明的那样,在松开状态38中吊环9从钩部11中滑出并且通过由止挡元件13释放的进入孔12离开钩部11。操纵杆14具有中轴线46。在固定状态37 (图4)中,中轴线46与水平线26包夹角度a,在该实施例中,其小于90°。为了使固定装置10从固定状态37调整到松开状态38中,必须使操纵杆14在操纵方向21上倾斜地向下且向外摆动。在松开状态38中,操纵杆14的中轴线46位于水平线46之下,并且与其包夹角度P。有利地,整个的摆动角度(即,角度a和0的和)为约60°至约120°、尤其地约80°至约100°。如图5示意性地显示的那样,操作者可利用手22操纵操纵杆14。在此,操作者的掌根(Handballen)贴靠在操纵区段20的区域中。由此,操作者的手指位于进入孔12之下,从而当吊环9从钩部11中滑出时操作者可抓住引导管3。尤其地,如图5显示的那样,进入孔12布置成直接邻近操纵杆14。由此保证,在松开状态38中(即,当使用者7向下按压操纵杆14时)使用者7的手22布置成直接邻近进入孔12,从而可由使用者7抓住室外修剪机I。如图6显示的那样,在固定状态37中摆动轴线17和25彼此具有间距e。由支承元件15形成的U的两个支腿包围操纵杆14。如图7显示的那样,在固定状态37中,用于钩部11的容纳部19贴靠在止动部30处,该止动部30与支承元件15构造成单件并且该止动部30在支承元件15的两个支腿之间延伸。在朝向固定状态37的方向上压固定装置10的弹簧使容纳部19压靠止动部30。图8显示了钩部11和止挡元件13的布置方案。这两个元件布置成彼此侧向地错位。
如在图9中的分解图显示的那样,弹簧27用于对操纵杆14和钩部11进行弹性加载11。弹簧27构造成扭转弹簧、具体而言构造成螺旋弹簧并且具有支撑在支承元件15处的第一弹簧端部28以及固定地保持在操纵杆14处的第二弹簧端部29。操纵杆14具有用于栓16的孔32。由圆环形的容纳部34包围孔32,弹簧27布置在容纳部34中。同样如图9显示的那样,支承元件15的两个支腿具有用于栓16的孔31。图10至12在同样在图5中显示的松开状态38中显示了固定装置10。在该状态中,两个摆动轴线17和25在垂直的方向上彼此具有间距f,其小于在固定状态37中的间距e (图6)。容纳部19运动离开在图11中显示的止动部30。在由支承元件15形成的U的底部的区域中,在支承元件15处的引导部33中引导钩部11。图12同样显示了第一弹簧端部28在支承元件15处的支撑。图13至17显示了用于固定装置10的实施例,其很大程度上相应于在图2至12中显示的设计方案。在所有附图中,相同的参考标号表示彼此相应的元件。在图17中显示的实施例中,止挡元件43未设计成独立的元件,而是以单件的方式模制(anformen)在支承元件15处。由此,得到带有减少的单件数量的简化的结构。在此有利地,止挡元件43构造成弹性的,例如通过由足够弹性的塑料形成。在图18至37中显示了固定装置10的另一实施例。在此,与在以上图中相同的参考标号表示相应的元件。在图18中显示的固定装置10具有止挡元件53,其模制在支承元件15处。在此,止挡元件53在固定弓形部18的固定区域和摆动轴线17之间近似连结在支承元件15的中间的区域中。止挡元件53近似构造成U形并且具有两个支腿54和55。止挡元件53的两个支腿54,55分别固定在支承元件15的支腿处。如尤其地图20和21显示的那样,止挡元件53的两个支腿54和55以弯折的方式伸延。支腿54和55具有第一区段56,其相对于固定弓形部18和摆动轴线17的连接线62倾斜地伸延。此外,支腿54和55具有第二区段57,其相对于连接线62在相反方向上倾斜。在这样的区域(即在其中两个区段56和57相互连接)中,第一区段56相对于连接线62倾斜角度Y,其相对于重力36的作用方向向下敞开。第二区段57在该区域中相对于连接线62倾斜角度S,在该实施例中,其大于角度Y并且与重力的作用方向36相反地(即在组件的通常的取向中向上)敞开。连接线62在侧视图中画出,在其中观察方向平行于摆动轴线17伸延。第二区段57布置在进入孔12的区域中。第二区段57如此封闭进入孔12,即,在关闭钩部11时吊环9不可无阻碍地从钩部11中滑出。如图18和19显示的那样,由连接区域63连接两个支腿54和55,连接区域63形成U形的底部。连接区域63至少部分地封闭在钩部11和操纵杆14之间形成的进入孔12,从而防止吊环9从钩部11中滑出。如图22以放大的图示显示的那样,在第二区段57和钩部11的自由的端部45之间形成导入区域47,其近似以漏斗形伸延。由于止挡元件53的第二区段57相对于第一区段56成角度(Abwinkelung)而得到漏斗形的伸延。通过在钩部11处形成的侧壁48和在止挡元件53处形成的侧壁49形成导入区域47,侧壁48和侧壁49彼此具有间距i。该间距i朝向钩部内部减小。导入区域47用作用于吊环9的穿入辅助部。如此使止挡元件53和钩部11成型,即,操作者可在导入区域47中将吊环9放置在止挡元件53处或钩部11处,并且吊环9由于导入区域47的几何形状在朝向钩部内部的方向上被引导。由此,使吊环9的悬挂更容易,并且由于在悬挂时吊环9的限定的位置可保证用于悬挂吊环9的小的操作力。
图20在固定状态37中显示了固定装置10。在该状态中,由止挡元件53基本上封闭进入孔12。在图20中示意性地绘出的吊环9位于支承部位41的区域中。钩部11在支承部位41处具有相对于支承元件15的间距h。如果通过在操纵方向21上按下操纵区段20使操纵杆14摆动,则钩部11向上摆动,并且吊环9从钩部11中向下滑落。图21在松开状态38中显示了固定装置10。如图20和21显示的那样,当钩部11从固定状态37中摆动到松开状态38中时,在钩部11和支承元件15之间的间距h在吊环9位于其中的区域中几乎保持不变或稍微增大。这通过以下方式实现,即,钩部11在支承部位41和自由的端部45之间的区域中以圆形的方式伸延,其中,圆心64邻近摆动轴线17。通过所显示的圆心64相对于摆动轴线17的稍微错位实现,在钩部11从固定状态37摆动到松开状态38中时,间距h稍微变大。如图23显示的那样,操纵区段20具有异型部65,其使操纵区段20的操纵更加容易。异型部65提高了在操纵区段20处的摩擦。如图24和图25显示的那样,在支承元件15处构造有用于钩部11的容纳部19的止动部30。如图24和图25显示的那样,支承元件15邻近止动部30形成用于钩部11的引导部33。图26详细显示了固定装置10的结构。操纵杆14与钩部11固定地相连接。操纵杆14具有用于弹簧27的容纳部34,弹簧27构造成螺旋弹簧,即扭转弹簧。为了保证栓16在支承元件15中的孔31中的位置,在栓16的两个端部处设置止挡环52。图27至31显示了弹簧27在容纳部34中的布置方案。仅仅笔直的弹簧端部28 (其与支承元件15处于连接中)从容纳部34中伸出。第二弹簧端部29布置在操纵杆14处的凹处66中,具体而言布置在操纵杆14的支承区段67处。如图29显示的那样,第二弹簧端部29不伸出超过支承区段67。在图37中显示了第二弹簧端部29的设计方案。第二弹簧端部29以弯曲的方式近似构造成U形。为了将弹簧27装配在支承区段67处,在凹处66的区域中设置有装配孔69,其允许第二弹簧端部29从在完成装配的状态中第一弹簧端部28布置在该处的侧边插过(Hindurchstecken)。在图31至36中显示出装配孔69。尤其地如图35和36显示的那样,邻近装配孔69布置有保持桥接部68,第二弹簧端部29钩入在该保持桥接部68处。在完全装配的状态中,第二弹簧端部29布置在凹处66之内,并且不伸出超过支承区段67的端侧。如在图26中显示的那样,此外如此卷绕弹簧27,即,在操纵杆14在操纵方向21上(图20)摆动时,弹簧27拉紧。通过弹簧27完全地布置在支承区段67中可避免,在操纵时弹簧27可到达在支承区段67和支承元件I 5之间形成的间隙中,并且由此卡住。如图33显示的那样,钩部11延伸到操纵杆14中并且加强操纵杆14。由此实现操纵杆14的提高的稳定性。然而也可设 置成,钩部11在容纳部19的区域中结束。
权利要求
1.一种由工作器械和承载组件形成的组件,其中,所述承载组件具有承载带(8)和用于将所述工作器械固定在所述承载带(8)处的可松开的固定装置(10),该固定装置(10)可借助于操纵装置从固定状态(37)调整到松开状态(38)中,其中,所述固定装置(10)具有可摆动的钩部(11),该钩部(11)在固定状态(37)中钩入在吊环(9)中并且将所述工作器械保持在所述承载组件处,并且其中,在承载组件布置在使用者(7)处且工作器械固定在所述承载组件处时,在所述固定装置(10)从所述固定状态(37)调整到所述松开状态(38)中的情况下,如此使所述钩部(11)摆动,即,所述吊环(9)由于所述工作器械的重力(24)从所述钩部(11)中滑出。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钩部(11)固定在所述承载带(8)处并且所述吊环(9)固定在所述工作器械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固定装置(10)的松开状态(38)中,所述吊环(9)位于其上的钩部(11)的内轮廓从所述吊环(9)在所述固定状态(37)中位于其上的支承部位(41)起下降直到所述钩部(11)的进入孔(12)。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朝向所述固定装置(10)的固定状态(37)的方向上弹性地支承所述钩部(1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10)具有止动部(30),该止动部(30)在固定状态(37)中固定所述钩部(11)的转动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钩部(11)相对于所述使用者(7)在水平的方向上支撑在支撑点(39,40)处,其中,与在所述固定装置(10)的固定状态(37)中相比,在松开状态(38)中所述支撑点(39,40)相对于摆动轴线(17)的间距(g,b)更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组件包括支撑板(23),所述钩部(11)支撑在该支撑板(23)处。
8.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固定状态(38)中,所述操纵装置相对于重力的作用方向(36)布置在所述钩部(11)之上。
9.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钩部(11)具有进入孔(12),所述吊环(9)可通过所述进入孔(12)钩入所述钩部(11)中。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进入孔(12)和所述操纵装置(12)布置成彼此邻近。
11.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10)具有支承元件(15),所述钩部(10)可旋转地支承在该支承元件(15)处。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钩部(11)和所述操纵元件固定地相互连接,并且相对于所述支承元件(15)可动地支承。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10)具有止挡元件(13,43,53),该止挡元件固定地与所述支承元件(15)相连接并且在固定状态(37)中至少部分地封闭进入到所述钩部(11)中的进入孔(12)且在松开状态(38)中释放所述进入孔(12)。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挡元件(13,43,53)为弹性的。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组件,其特征在于,由止动部(59,61)在至少一个运动方向上限制所述止挡元件(13,43,53)的运动。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钩部(11)和所述止挡元件(13,.43,53)之间形成导入区域(47),该导入区域(47)的宽度(i)在朝向所述钩部(11) 的内部的方向上减小。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由工作器械和承载组件形成的组件,具体而言,用于工作器械的承载组件包括承载带(8)和用于将工作器械固定在承载带(8)处的可松开的固定装置(10)。固定装置(10)可借助于操纵装置从固定状态(37)调整到松开状态(38)中。固定装置(10)包括可摆动的钩部(11),其在固定状态(37)中钩入在吊环(9)中并且将工作器械保持在承载组件处。在承载组件布置在使用者(7)处且工作器械固定在承载组件处时,在固定装置(10)从固定状态(37)调整到松开状态(38)中的情况下,如此使钩部(11)摆动,即,吊环(9)由于工作器械的重力(24)从钩部(11)中滑出。
文档编号B25F5/00GK102726163SQ201210099630
公开日2012年10月17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29日 优先权日2011年4月12日
发明者F·霍赫, J·赫贝莱茵, P·贝林格 申请人:安德烈亚斯.斯蒂尔两合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