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桥支承换装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44273阅读:184来源:国知局
后桥支承换装工具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后桥支承换装工具,包括用于将支承压入后桥的压入机构和用于将支承压出后桥的压出机构,所述压入机构包括第一压板、第二压板、螺杆和与所述螺杆相匹配的螺母,所述第一压板、第二压板分别设有供所述螺杆穿越的通孔,所述螺杆的一端依次穿越第一压板、支承、后桥、第二压板以及所述螺母,螺杆的另一端设有止位端部,止位端部的外径大于位于所述第一压板上的所述通孔;所述压出机构包括压头和螺纹组件,所述压头的外径和所述后桥的内径相匹配,所述压头和所述支承通过所述螺纹组件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能有效保护后桥焊接总成以及支承等零件不受到损伤,可以消除人为因素,降低对技工的要求,且更换效率高、通用性和可靠性高。
【专利说明】后桥支承换装工具
【技术领域】
[0001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汽车后桥与车身联结的橡胶支承的换装工具。
【背景技术】
[0002]目前,由于后桥上的橡胶支承设计寿命和后桥有所差异,轿车在长期使用后,该橡胶支承会因失效而影响整车的驾驶性能。
[0003]因此需换装该橡胶支承。目前,无论在汽车制造还是在维修行业均没有专门的能够简单方便地在后桥上换装该橡胶支承的支承换装工具。
[0004]当前,在汽车制造厂家,该支承通常是依靠复杂的设备和自动化夹具来实现装配的,由于设备和自动化夹具价格昂贵,在一般的汽车维修行业中没有这种设备和自动化夹具,只能依靠技工手工压装支承,经常会出现压入不到位需要多次修正的现象或者压过现象,造成后桥支承损坏的现象常有发生。
[0005]因此,如何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能有效保护后桥焊接总成以及支承等零件不受到损伤且更换效率高的后桥支承换装工具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后桥支承换装工具,能有效保护后桥焊接总成以及支承等零件不受到损伤,并且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0007]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8]一种后桥支承换装工具,包括用于将支承压入后桥的压入机构和用于将支承压出后桥的压出机构,所述压入机构包括第一压板、第二压板、螺杆和与所述螺杆相匹配的螺母,所述第一压板、第二压板分别设有供所述螺杆穿越的通孔,所述螺杆的一端依次穿越第一压板、支承、后桥、第二压板以及所述螺母,所述螺杆的另一端设有止位端部,所述止位端部的外径大于位于所述第一压板上的所述通孔;所述压出机构包括压头和螺纹组件,所述压头的外径和所述后桥的内径相匹配,所述压头和所述支承通过所述螺纹组件固定连接。
[0009]优选的,在上述的后桥支承换装工具中,所述支承包括圆柱形主体,所述圆柱形主体的一端设有第一环状凸台,所述圆柱形主体上靠近所述第一环状凸台的位置设有第二环状凸台,两个环状凸台通过轴向的圆弧面连接,所述圆柱形主体的外表面与所述后桥的内表面相匹配,所述第一压板包括圆形底板和套管,所述套管的内径不小于第一环状凸台的外径且小于第二环状凸台的外径,所述套管的一端固定设置于所述圆形底板的周缘上,所述套管的另一端抵在所述支承的所述第二环状凸台的侧壁上。
[0010]优选的,在上述的后桥支承换装工具中,所述第二压板包括圆形端板和导向管,所述导向管的一端固定设置于所述圆形端板的周缘上,所述导向管内设有阶梯孔,所述阶梯孔包括大孔和小孔,所述小孔设置于所述导向管上邻近所述圆形端板的一端,所述大孔的内径与所述后桥的外径相匹配,所述小孔的内径小于所述后桥的外径且大于所述第二压板上的所述通孔的孔径。[0011]优选的,在上述的后桥支承换装工具中,所述支承的所述圆柱形主体的另一端的中部设有外凸部,所述小孔的深度和所述外凸部的凸出长度相匹配。
[0012]优选的,在上述的后桥支承换装工具中,所述压头的一端与所述支承上与压头相对的一端的形状相匹配,所述压头的另一端设有沉孔,所述压头设有轴向孔,所述螺纹组件包括螺栓和螺帽,所述螺栓依次穿经压头的轴向孔和支承的通孔后通过所述螺帽锁紧。
[0013]优选的,在上述的后桥支承换装工具中,所述支承的所述圆柱形主体的另一端的中部设有外凸部,所述压头上与所述支承相对的一端的中部设有供所述外凸部伸入的凹槽。
[0014]优选的,在上述的后桥支承换装工具中,所述支承是橡胶支承。
[001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后桥支承换装工具,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通过压入机构和压出机构可以很快速、便捷、平稳地将支承压入或者压出后桥,能有效保护后桥焊接总成以及支承等零件不受到损伤,可以消除人为因素,降低对技工的要求,且更换效率高、通用性和可罪性闻,有效降低成本,提闻了生广效率。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本实用新型的后桥支承换装工具由以下的实施例及附图给出。
[0017]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后桥支承换装工具将支承压入后桥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
[0019]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后桥支承换装工具将支承压出后桥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4是图3的B-B剖视图;
[0021]图中,1-支承、11-第二环状凸台、12-外凸部、13-第一环状凸台、2-后桥、3-第一压板、31-圆形底板、32-套管、4-第二压板、41-圆形端板、42-导向管、5-螺杆、51-止位端部、6-螺母、7-压头、71-沉孔、72-凹槽、8-螺栓、9-螺帽。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以下将对本实用新型的后桥支承换装工具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0023]下面将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详细的描述,其中表示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应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修改在此描述的本实用新型而仍然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因此,下列描述应当被理解为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广泛知道,而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0024]为了清楚,不描述实际实施例的全部特征。在下列描述中,不详细描述公知的功能和结构,因为它们会使本实用新型由于不必要的细节而混乱。应当认为在任何实际实施例的开发中,必须作出大量实施细节以实现开发者的特定目标,例如按照有关系统或有关商业的限制,由一个实施例改变为另一个实施例。另外,应当认为这种开发工作可能是复杂和耗费时间的,但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仅仅是常规工作。
[0025]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更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说明。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率,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
[0026]请参阅图1至图4,这种后桥支承换装工具,包括用于将支承I (本实施例中是橡胶支承)压入后桥的压入机构和用于将支承I压出后桥2的压出机构。通过压入机构和压出机构可以很快速、便捷、平稳地将支承压入或者压出后桥,能有效保护后桥焊接总成以及支承等零件不受到损伤,可以消除人为因素,降低对技工的要求,且更换效率高、通用性和可靠性高,从而有效降低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
[0027]其中,请重点参阅图1和图2,所述压入机构包括第一压板3、第二压板4、螺杆5和与所述螺杆5相匹配的螺母6,所述第一压板3、第二压板4分别设有供所述螺杆5穿越的通孔,所述螺杆5的一端依次穿越第一压板3、支承1、后桥2、第二压板4以及所述螺母5,所述螺杆5的另一端设有止位端部51,所述止位端部51的外径大于位于所述第一压板3上的所述通孔。
[0028]较佳的,在本实施例的后桥支承换装工具中,在所述压入机构,所述支承包括圆柱形主体,所述圆柱形主体的一端设有第一环状凸台13,所述圆柱形主体上靠近所述第一环状凸台13的位置设有第二环状凸台11,两个圆形凸台通过轴向的圆弧面连接,所述圆柱形主体的外表面与所述后桥2的内表面相匹配,所述第一压板3包括圆形底板31和套管32,所述套管32的内径不小于第一圆形凸台13的外径且小于第二圆形凸台11的外径,所述套管32的一端固定设置于所述圆形底板31的周缘上,所述套管32的另一端抵在所述支承的第二圆形外凸台阶11的侧壁上。上述结构的第一压板3和支承I相匹配,可以确保在将支承I压入后桥2时支承I的端板和支承I外圈都受压力,从而使得支承I平稳地压入后桥2内。
[0029]优选的,在上述的后桥支承换装工具中,所述第二压板4包括圆形端板41和导向管42,所述导向管42的一端固定设置于所述圆形端板41的周缘上,所述导向管42内设有阶梯孔,所述阶梯孔包括大孔和小孔,所述小孔设置于所述导向管42上邻近所述圆形端板41的一端,即所述小孔设置于所述导向管42上远离所述后桥2的一端,所述大孔的内径与所述后桥2的外径相匹配,所述小孔的内径小于所述后桥2的外径,且大于第二压板4上的所述通孔的孔径。优选的,在上述的后桥支承换装工具中,所述支承I的所述圆柱形主体的另一端的中部设有外凸部12,所述小孔的深度和所述外凸部12的凸出长度相匹配。如此设置,当支承I和第二压板4接触后,即外凸部12接触第二压板4的圆形端板41时,表示该支承I到位,由此可见第二压板4可以控制支承I压装的最终位移,避免了人工压装一次不到位,多次修正才能到位的麻烦,同时也避免了在人为多次修正的过程中,容易损伤支承或后桥,甚至压过头的风险。
[0030]其中,请重点参阅图3和图4,所述压出机构包括压头7和螺纹组件,所述压头7的外径和所述后桥2的内径相匹配,所述压头7和所述支承I通过所述螺纹组件固定连接。
[0031]具体的,在本实施例的后桥支承换装工具中,所述压头7的一端与所述支承I上与压头7相对的一端的形状相匹配,由于所述支承I的所述圆柱形主体的另一端的中部设有外凸部12,因此,所述压头7上与所述支承I相对的一端的中部设有供所述外凸部12伸入的凹槽72。所述压头7的另一端设有沉孔71,所述压头7设有轴向孔,所述螺纹组件包括螺栓8和螺帽9,所述螺栓8依次穿经压头7的轴向孔和支承I的通孔后通过所述螺帽9锁紧。当采用螺栓8和螺帽9将压头7和支承I拧紧后击打压头7,螺帽9锁紧后可以避免因压头7晃动而损伤后桥2。
[0032]本实用新型的后桥支承换装工具的使用方法如下:[0033]压出时,请参阅图3和图4:先将压头7套好后用螺栓8和螺帽9将压头7和支承I拧紧后,再用小锤轻轻击打压头7,将支承I从后桥2中敲出。将压头7和支承I拧紧后再击打压头7可以避免因压头7晃动而损伤后桥2。
[0034]压入时,请参阅图1和图2:先将支承I和后桥2放好,并将所述第一压板3设置于所述支承的外侧,所述第二压板设置于所述后桥2的外侧;然后,利用螺杆5依次穿经第一压板3、支承1、后桥2、第二压板4以及螺母6,即利用第一压板3、第二压板4通过M12的螺杆(所述螺杆可以是丝杠或者螺栓)将支承I和后桥2联接并拧紧固定在一起。接着,拧螺母6或丝杠5,通过螺纹拧紧力拖动第一压板3向图示方向(即纸面左侧)移动,直至支承I和第二压板4接触,当支承I和第二压板4接触后,表示该支承I到位了,所以第二压板4可以控制支承I压装位移,避免了人工压装一次不到位,多次修正才能到位的麻烦,在人为多次修正的过程中,容易损伤支承或后桥,甚至压过头的风险。
[0035]综上所述,实用新型提供的后桥支承换装工具,结构简单,通过压入机构和压出机构可以很快速、便捷、平稳地将支承压入或者压出后桥,能有效保护后桥焊接总成以及支承等零件不受到损伤,可以消除人为因素,降低对技工的要求,且操作方便、更换效率高、通用性和可靠性高,从而有效降低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
[0036]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后桥支承换装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将支承压入后桥的压入机构和用于将支承压出后桥的压出机构,所述压入机构包括第一压板、第二压板、螺杆和与所述螺杆相匹配的螺母,所述第一压板、第二压板分别设有供所述螺杆穿越的通孔,所述螺杆的一端依次穿越第一压板、支承、后桥、第二压板以及所述螺母,所述螺杆的另一端设有止位端部,所述止位端部的外径大于位于所述第一压板上的所述通孔;所述压出机构包括压头和螺纹组件,所述压头的外径和所述后桥的内径相匹配,所述压头和所述支承通过所述螺纹组件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桥支承换装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包括圆柱形主体,所述圆柱形主体的一端设有第一环状凸台,所述圆柱形主体上靠近所述第一环状凸台的位置设有第二环状凸台,两个环状凸台通过轴向的圆弧面连接,所述圆柱形主体的外表面与所述后桥的内表面相匹配,所述第一压板包括圆形底板和套管,所述套管的内径不小于第一环状凸台的外径且小于第二环状凸台的外径,所述套管的一端固定设置于所述圆形底板的周缘上,所述套管的另一端抵在所述支承的所述第二环状凸台的侧壁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后桥支承换装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压板包括圆形端板和导向管,所述导向管的一端固定设置于所述圆形端板的周缘上,所述导向管内设有阶梯孔,所述阶梯孔包括大孔和小孔,所述小孔设置于所述导向管上邻近所述圆形端板的一端,所述大孔的内径与所述后桥的外径相匹配,所述小孔的内径小于所述后桥的外径且大于所述第二压板上的所述通孔的孔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后桥支承换装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的所述圆柱形主体的另一端的中部设有外凸部,所述小孔的深度和所述外凸部的凸出长度相匹配。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后桥支承换装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头的一端与所述支承上与压头相对的一端的形状相匹配,所述压头的另一端设有沉孔,所述压头设有轴向孔,所述螺纹组件包括螺栓和螺帽,所述螺栓依次穿经压头的轴向孔和支承的通孔后通过所述螺帽锁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后桥支承换装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的所述圆柱形主体的另一端的中部设有外凸部,所述压头上与所述支承相对的一端的中部设有供所述外凸部伸入的凹槽。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后桥支承换装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是橡胶支承。
【文档编号】B25B27/02GK203409710SQ201320469019
【公开日】2014年1月29日 申请日期:2013年8月1日 优先权日:2013年8月1日
【发明者】夏小华, 熊云亮, 徐云峰, 钱培庆 申请人: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