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电穿线拉丝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57681阅读:298来源:国知局
水电穿线拉丝钳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水电穿线拉丝钳,其包括夹紧机构、导向机构、滑动机构和操作杆,夹紧机构包括左右对称设置的夹紧臂,夹紧臂的工作面上设置有夹持块,两夹持块之间设有第一调节螺栓,夹紧臂内侧设有滑槽,导向机构包括位于两夹紧臂之间的平衡方管,平衡方管经第一连接板与两夹紧臂连接,平衡方管上设有弹簧A;滑动机构包括套设在平衡方管外部的滑动方管、沿滑槽滑动的轴承和前、后夹板,两夹紧臂外侧安装有连接件,连接件与滑动方管前、后端的耳板之间设有弹簧B,轴承通过前、后夹板安装固定,滑动方管下部经第二连接板与前、后夹板连接;前、后夹板下端通过U形连接件与操作杆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重量轻,便于携带,操作简单,使用方便。
【专利说明】水电穿线拉丝钳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水电工穿线拉钢丝工具,尤其是涉及一种水电穿线拉丝钳。【背景技术】
[0002]穿线、拉钢丝是建筑工程水电工安装的主要操作工作,目前该项工作的完成主要是靠人力操作,工作人员用手或用钳子夹住钢丝,将钢丝从电线管的一端穿入然后一点一点的穿到另一端,然后将电线(两根、三根或四根)挂在钢丝上,一人或几个人用力拉钢丝,通过钢丝把电线拉出来,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费时费力,人工成本很大,工作效率低,而且由于钢丝本身的回弹性能,使用时经常容易伤人,给使用者带来危险。

【发明内容】

[0003]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使用效果好的水电穿线拉丝钳。
[0004]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水电穿线拉丝钳,其包括夹紧机构、导向机构、滑动机构和操作杆,夹紧机构包括左右对称设置的夹紧臂,夹紧臂的工作面上设置有夹持块,两夹持块之间设置有第一调节螺栓;夹紧臂内侧设有滑槽,两夹紧臂的滑槽呈倒八字型;导向机构包括位于两夹紧臂之间的平衡方管,平衡方管上部经第一连接板与两夹紧臂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平衡方管上设有弹簧A ;滑动机构包括套设在平衡方管外部的滑动方管、沿夹紧臂内侧滑槽滑动的轴承和呈下开口框架结构的前、后夹板,滑动方管位于弹簧A下方,滑动方管上部前、后端均设有耳板,两夹紧臂外侧对称安装有连接件,连接件与滑动方管前、后端的耳板之间均设有弹簧B,轴承位于滑动方管两侧,轴承通过前夹板、后夹板安装固定,滑动方管下部经第二连接板与前夹板、后夹板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前、后夹板下端通过U形连接件与操作杆固定连接。
[0006]所述的水电穿线拉丝钳,其夹紧机构的夹紧臂为立板结构,立板上端向内及向上倾斜。
[0007]所述的水电穿线拉丝钳,其夹持块之间设置有调节垫片,调节垫片穿设在第一调节螺栓上。
[0008]所述的水电穿线拉丝钳,其夹紧臂外沿开设有一排间隔均匀的槽孔。
[0009]所述的水电穿线拉丝钳,其夹紧机构的夹持块顶部两端均延伸有连接片,两连接片之间设置有第二调节螺栓,两对中片穿设在两夹持块上的第二调节螺栓上,两对中片与连接片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及垫片。
[0010]由于采用如上所述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越性:
[0011]该水电穿线拉丝钳,其结构设计合理新颖,成本低廉,重量轻,便于携带,操作简单,使用方便,通过向上推动操作杆带动滑动机构向上运动,在弹簧B张力作用下,夹紧机构的两夹持块做远离方向运动,将钢丝端部插入两夹持块之间并穿入导向机构中,松开操作杆,在弹簧A张力作用下,滑动机构恢复初始状态,两夹持块做靠近方向运动,将钢丝夹紧,重复上述操作,能够将钢丝完全拉出来,进而把电线拉出来,降低操作人员劳动强度,缩短拉线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安全可靠,具有极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本实用新型水电穿线拉丝钳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是图1中夹持块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3是本实用新型水电穿线拉丝钳一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0015]图中:1-夹持块;2_第一连接板;3_螺栓;4_弹簧A ;5_夹紧臂;6_弹簧B ;7_连接件;8-槽孔;9-轴承;10_滑动方管;11_第二连接板;12_前夹板;13_操作杆;14_U形连接件;15_耳板;16-平衡方管;17_滑槽;18-第一调节螺栓;19-对中片;20_复位弹簧;21-第二调节螺栓;22_连接片;23_伸缩管;24_拉力弹簧;25_杠杆;26_紧线器;27_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7]如图1、2所示,该水电穿线拉丝钳,其包括夹紧机构、导向机构、滑动机构和操作杆,夹紧机构包括左右对称设置的夹紧臂5,夹紧臂的工作面上设置有夹持块1,两夹持块之间设置有第一调节螺栓18 ;夹紧臂内侧设有滑槽17,两夹紧臂的滑槽呈倒八字型;导向机构包括位于两夹紧臂之间的平衡方管16,平衡方管上部经第一连接板2与两夹紧臂通过螺栓3固定连接,平衡方管上设有弹簧A4 ;滑动机构包括套设在平衡方管外部的滑动方管
10、沿夹紧臂内侧滑槽滑动的轴承9和呈下开口框架结构的前、后夹板,滑动方管位于弹簧A下方,滑动方管上部前、后端均设有耳板15,两夹紧臂外侧对称安装有T形连接件7,连接件与滑动方管前、后端的耳板之间均设有弹簧B6,每个连接件与滑动方管前、后端的耳板之间的两个弹簧B分别位于夹紧臂前、后,轴承位于滑动方管两侧,轴承通过前夹板12、后夹板安装固定,滑动方管下部经第二连接板11与前夹板、后夹板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前、后夹板下端通过U形连接件14与操作杆13经螺栓固定连接。
[0018]上述的夹紧机构的夹紧臂5为立板结构,立板上端向内及向上倾斜。
[0019]上述的夹持块之间设置有调节垫片,调节垫片穿设在第一调节螺栓上,能够使钢丝夹紧在两夹持块之间,防止二者间隙大导致钢丝脱落。
[0020]上述的夹紧臂5外沿开设有一排间隔均匀的槽孔8,调节夹紧臂外侧的T形连接件7的安装位置,以解决弹簧B频繁使用造成拉力不足、夹持块不能夹紧钢丝的问题。
[0021]上述的夹紧机构的夹持块I顶部两端均延伸有连接片22,两连接片之间设置有第二调节螺栓21,两对中片19穿设在两夹持块上的第二调节螺栓上,两对中片与连接片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20及垫片,在拉线时将钢丝插在两对中片之间,能够使钢丝始终处于两夹持块之间,不会从两夹持块之间脱出。
[0022]本实用新型水电穿线拉丝钳的工作过程:向上推动操作杆13,使滑动方管10沿平衡方管16向上滑动、轴承9沿滑槽17向上滑动、弹簧B6伸长,滑动方管挤压弹簧A4使之压缩,弹簧A上端抵靠在第一连接板2上,在弹簧B张力作用下,两夹持块I做远离方向运动,将钢丝端部插入两夹持块之间并穿入平衡方管16内;然后松开操作杆,在弹簧A张力作用下,滑动方管沿平衡方管向下滑动、轴承沿滑槽向下滑动恢复至原位,弹簧B恢复初始状态,两夹持块做靠近方向运动,将钢丝夹紧;重复上述操作多次,能够将钢丝完全拉出来,进而把电线拉出来。
[0023]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水电穿线拉丝钳在使用时,可以安装在一杠杆25上,一立式伸缩管23与杠杆通过转轴27活动连接,伸缩管作为杠杆的支点,伸缩管在工作场地起支撑固定作用,伸缩管下端由三角架支撑,杠杆一端安装水电穿线拉丝钳,另一端下部连接便于操作人员施力的另一杠杆,安装有水电穿线拉丝钳的杠杆一端与伸缩管之间设置有拉力弹簧24,伸缩管下部安装有紧线器26。使用时,操作人员脚踩便于操作人员施力的另一杠杆,使安装有水电穿线拉丝钳的杠杆一端抬起,向上推动水电穿线拉丝钳的操作杆,两夹持块I做远离方向运动,将钢丝端部插入两夹持块之间并穿入平衡方管内,松开操作杆,两夹持块做靠近方向运动,将钢丝夹紧;钢丝从水电穿线拉丝钳伸出的部分由紧线器锁紧;当钢丝位于两夹持块之间未被夹住时,紧线器夹紧钢丝,当钢丝被两夹持块夹住时,紧线器松开钢丝,通过二者的配合,能够将钢丝快速拉出来。
【权利要求】
1.一种水电穿线拉丝钳,其特征是:其包括夹紧机构、导向机构、滑动机构和操作杆,夹紧机构包括左右对称设置的夹紧臂(5),夹紧臂的工作面上设置有夹持块(I),两夹持块之间设置有第一调节螺栓(18);夹紧臂内侧设有滑槽(17),两夹紧臂的滑槽呈倒八字型;导向机构包括位于两夹紧臂之间的平衡方管(16),平衡方管上部经第一连接板(2)与两夹紧臂通过螺栓(3)固定连接,平衡方管上设有弹簧A(4);滑动机构包括套设在平衡方管外部的滑动方管(10)、沿夹紧臂内侧滑槽滑动的轴承(9)和呈下开口框架结构的前、后夹板,滑动方管位于弹簧A下方,滑动方管上部前、后端均设有耳板(15),两夹紧臂外侧对称安装有连接件(7),连接件与滑动方管前、后端的耳板之间均设有弹簧B (6),轴承位于滑动方管两侧,轴承通过前夹板(12)、后夹板安装固定,滑动方管下部经第二连接板(11)与前夹板、后夹板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前、后夹板下端通过U形连接件(14)与操作杆(13)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电穿线拉丝钳,其特征是:其夹紧机构的夹紧臂为立板结构,立板上端向内及向上倾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电穿线拉丝钳,其特征是:其夹持块之间设置有调节垫片,调节垫片穿设在第一调节螺栓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电穿线拉丝钳,其特征是:其夹紧臂(5)外沿开设有一排间隔均匀的槽孔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电穿线拉丝钳,其特征是:其夹紧机构的夹持块(I)顶部两端均延伸有连接片(22),两连接片之间设置有第二调节螺栓(21),两对中片(19)穿设在两夹持块上的第二调 节螺栓上,两对中片与连接片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20)及垫片。
【文档编号】B25B7/00GK203818007SQ201420188336
【公开日】2014年9月10日 申请日期:2014年4月18日 优先权日:2014年4月18日
【发明者】张顺强 申请人:张顺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