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游标下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60621阅读:342来源:国知局
一种游标下模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游标下模,包括设置于下模端面内的成型腔,于成型腔的边缘处还设有一圈围绕成型腔凹槽。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下模中设置凹槽,从而在游标毛坯的边缘处多出一圈凸部,当利用冲床进行冲压切边成型时,会带动凸部向下移动,进而来补偿现有中出现踏边的空白,以得到较平整的游标成型毛坯,从而巧妙而有效地避免了现有技术中进行二次成型休整的情况,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专利说明】一种游标下模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测量工具制造领域,主要指游标卡尺的生产和制造,更具体地来说,特别是涉及一种游标下模。

【背景技术】
[0002]生产游标的过程中发现,用模具将钢板压制成游标毛坯后,在对毛坯进行冲压切边成型时,会出现踏边的情况。为了弥补这一缺陷,现有做法是延展切割面,再进行二次切边整形,这使得工序变得复杂,而且需要耗费更多的加工成本,不利于高效生产。
实用新型内容
[0003]鉴于以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游标下模,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游标冲压切边时出现踏边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游标下模,包括设置于下模端面内的成型腔,于成型腔的边缘处还设有一圈围绕成型腔凹槽。
[0006]优选地,凹槽为直角三角形。
[0007]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在下模中设置凹槽,从而在游标毛坯的边缘处多出一圈凸部,当利用冲床进行冲压切边成型时,会带动凸部向下移动,进而来补偿现有中出现踏边的空白,以得到较平整的游标成型毛坯,从而巧妙而有效地避免了现有技术中进行二次成型休整的情况,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例中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09]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游标下模的结构示意图。
[0010]图2示出了下模的横截面的剖视图。
[0011]图3示出了利用本实用新型压制得到的游标毛坯及其被冲压成型后的效果示意图。
[0012]附图标号说明
[0013]I下模
[0014]11成型腔
[0015]Ila第一凹腔
[0016]11 b 第二凹腔
[0017]12凹槽
[0018]13第二围边
[0019]14第一围边
[0020]2游标毛还
[0021]21凸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3]请参考图1,给出了本实用新型一种游标下模I的结构示意图,据图来看,所述游标下模I包括设置于下模I端面内的成型腔11,于成型腔11的边缘处还设有一圈围绕成型腔11凹槽12。
[0024]具体地,见图2,示出了下模I的横截面的剖视图,据图可知,成型腔11由第一围边14和第二围边13围成,第一围边14的高度低于第二围边13,其中,成型腔11中包括第一凹腔Ila和第二凹腔11b,且第一凹腔Ila径深大与第二凹腔Ilb的径深,而凹槽12则设于成型腔11与第一围边14或第二围边13之间。
[0025]进一步地,为了使利用下模I压制成的游标毛坯2在被冲压时能够不出现踏边并保持良好的平整度,凹槽12可设置为直角三角形,此为较佳的凹槽12形状。
[0026]见图3,示出了利用本实用新型压制得到的游标毛坯2及其被冲压成型后的效果示意图,从图来看,由于在下模I中设置凹槽12的缘由,会在游标毛坯2的边缘处多出一圈凸部21,当利用冲床(用图中N和箭头来表示冲床的切割处)进行冲压切边成型时,会带动凸部21向下移动,进而来补偿现有中出现踏边的空白,以得到较平整的成型游标,从而巧妙而有效地避免了现有技术中进行二次成型休整的情况,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权利要求】
1.一种游标下模,于所述下模(I)端面内设有成型腔(11),其特征在于:于所述成型腔(11)的边缘处还设有一圈围绕成型腔(11)凹槽(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游标下模,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12)呈直角三角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游标下模,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型腔(11)由第一围边(14)和第二围边(13)围成,且第一围边(14)的高度低于第二围边(1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游标下模,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型腔(11)中包括第一凹腔(Ila)和第二凹腔(11b),且第一凹腔(Ila)径深大与第二凹腔(Ilb)的径深,凹槽(12)位于成型腔(11)与第一围边(14)或第二围边(13)之间。
【文档编号】B26F1/44GK204036554SQ201420360091
【公开日】2014年12月24日 申请日期:2014年6月30日 优先权日:2014年6月30日
【发明者】熊富胜 申请人:重庆市双桥区巴工机械加工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