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套筒的取套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2360711阅读:10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套筒的取套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套筒的取套装置,包括:锥头螺杆(4)、套管(5)和锥形螺母(6);所述套管(5)的两端管口处沿其轴线均开设有若干个条形槽,该套管(5)嵌套于锥头螺杆(4)的外壁上;所述锥头螺杆(4)的一端为锥形头,其另一端为圆柱形头,该圆柱形头与套管(5)管口的间隙套设有锥形螺母(6),所述的锥形螺母(6)设有锥形尖端,该锥形尖端与套管(5)的管口相对,并通过锥形螺母(6)上的螺纹将该锥形尖端拧入管口内,使套管(5)的管口受锥形尖端的挤压而膨胀。利用上述取套装置,可以实现快速、有效地提取工件内孔中所装配的套筒,即可保证工件不受损坏,同时也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专利说明】一种用于套筒的取套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套筒的取套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在机械加工行业中,经常会遇到需要将套筒从工件本体内孔中取出的情况。如果本体内孔与套筒之间的间隙较大或本体内孔为直通孔,则能够较为简单的将套筒取出。但当本体内孔为盲孔(或台阶孔),且与套筒为过渡配合(或孔内生锈),以及内孔与套筒外圆为密封圈密封的情况时;采用普通的方法则很难将套筒顺利取出。如图1所示,图中从左至右分别列出了三种套筒与本体内孔配合的特殊情况,即:过渡配合+盲孔、过渡配合+台阶孔、密封圈3密封+盲孔。
[0003]目前,针对上述套筒与本体内孔配合方式较难取出的情况,主要采取的方法有气割套筒或机械加工等方法将套筒取出,若采用气割套筒的方法,由于火焰难以控制,容易造成火焰割除套筒的同时损伤工件本体,若采用机械加工的方法(如:钻削扩孔法或镗削扩孔法去除套筒),则会增加机床加工费用,尤其是采用大型机床则费用会大幅增加。上述取套方法最终导致增加生产成本,降低生产效率,同时还可能对工件本体造成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解决采用现有的套筒提取方法较难将其从工件内孔中取出,或取套所带来的成本较高,且易损毁工件本体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用于套筒的取套装置,利用该取套装置能够快速、有效地提取工件内孔中所装配的套筒,解决了工件内孔与套筒在复杂匹配的情况下难以取出套筒的情况,同时提高了工作效率。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套筒的取套装置。包括:锥头螺杆、套管和锥形螺母;所述套管的两端管口处沿其轴线均开设有若干个条形槽,该套管嵌套于锥头螺杆的外壁上;所述锥头螺杆的一端为锥形头,其另一端为圆柱形头,该圆柱形头与套管管口的间隙套设有锥形螺母,所述的锥形螺母设有锥形尖端,该锥形尖端与套管的管口相对,并通过锥形螺母上的螺纹将该锥形尖端拧入管口内,使套管的管口受锥形尖端的挤压而膨胀。
[000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套管在靠近锥形螺母一端的外壁上还设有鱼鳞扣。
[000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锥头螺杆的锥形头端部的直径小于套筒孔径0.2mm?0.3mm,该锥头螺杆的锥度为15°?20°。
[000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套管的外径小于套筒孔径0.5mm?0.6mm,该套管的壁厚为Imm?1.5mm。
[000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套管在靠近锥形螺母的一端沿管口均匀开设四道条形槽,其在远离锥形螺母的一端沿管口均匀开设三道条形槽。
[00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锥形螺母的锥形尖端头部的外径介于锥头螺杆直径与套管内径之间,该锥形尖端的锥度为15°?20°。
[00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锥形螺母的锥形尖端尾部的外径大于套管内径3mm?5mm。
[001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套筒的取套装置的优点在于:
[0013]利用本实用新型的取套装置,可以实现快速、有效地提取工件内孔中所装配的套筒,不必再采用气割套筒或机械加工等方法,即可保证工件不受损坏,同时也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套筒与工件内孔装配形式示意图。
[0015]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套筒的取套装置示意图。
[0016]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套筒的取套装置剖视图。
[0017]附图标记
[0018]1、工件 2、套筒3、密封圈
[0019]4、锥头螺杆5、套管6、锥形螺母
[0020]7、取套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用于套筒的取套装置进行详细说明。
[0022]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套筒的取套装置,包括锥头螺杆4、套管5和锥形螺母6。所述套管5的两端管口处沿其轴线均开设有若干个条形槽,该套管5嵌套于锥头螺杆4的外壁上;所述锥头螺杆4的一端为锥形头,其另一端为圆柱形头,该圆柱形头与套管5管口的间隙套设有锥形螺母6,所述的锥形螺母6设有锥形尖端,该锥形尖端与套管5的管口相对,并通过锥形螺母6上的螺纹将该锥形尖端拧入管口内,使套管5的管口受锥形尖端的挤压而膨胀。通过锥头螺杆4的锥形头和锥形螺母6的配合限定套管5的移动,以使得该套管5仅能在锥头螺杆4的两端之间的范围内移动。
[0023]基于上述取套装置的结构,所述锥头螺杆4应根据套筒孔径尺寸确定相关尺寸,该锥头螺杆4的锥形头端部的直径应比套筒2孔径尺寸小0.2mm?0.3mm,同时为了保证套管5有效膨胀,锥头螺杆的锥度应控制在15°?20° ;所述套管5外径应根据套筒孔径确定,该套管5的外径应比套筒2孔径小0.5mm?0.6mm,其壁厚应控制在Imm?1.5mm,且应在靠近锥形螺母6 —端的外壁上加工鱼鳞扣,该鱼鳞扣为锯齿状结构,以防止取套装置在套筒内旋转或从套筒2中窜出。同时,所述的套管5在靠近锥形螺母6的一端沿管口均匀开设四道条形槽,其在远离锥形螺母6的一端沿管口均匀开设三道条形槽。所述锥形螺母6则应根据锥头螺杆4和套管5确定锥形尖端外径尺寸,该锥形尖端头部的外径应介于锥头螺杆4直径与套管5的内径之间,且该锥形尖端的锥度应控制在15°?20°,所述锥形尖端尾部的外径大于套管5内径3_?5_。
[0024]利用上述实用新型取套装置进行取套筒的使用过程如下所述:
[0025]首先,将套管5嵌套于锥头螺杆4上,并预紧锥形螺母6使得套管5鱼鳞扣处的侧壁膨胀至与套筒2孔径相近的尺寸,由于套管5鱼鳞扣处侧壁上的条形槽数多于套管5的另一端,该鱼鳞扣处首先发生膨胀;然后,如图3所示,将取套装置7从锥形头的一侧插入套筒2中,使锥形螺母6露于套筒2的口外,并使用扳手拧紧锥形螺母6,当锥形螺母6向套管5内旋紧时,该套管5上端受到锥形螺母6所施加的向下及向外的压力作用,向外的力使得套管5上端发生膨胀,向下的力使得套管5向下移动,并受到锥头螺杆4的锥形头作用使得其下端也发生膨胀,此时套管5上、下两端均发生膨胀使其挤压在套筒2的内孔中,而鱼鳞扣起到防止取套装置7在套筒2内旋转或从套筒2中窜出的作用;最后,利用拔销器将套筒2从工件I中拔出。
[0026]最后所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都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套筒的取套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锥头螺杆(4)、套管(5)和锥形螺母(6);所述套管(5)的两端管口处沿其轴线均开设有若干个条形槽,该套管(5)嵌套于锥头螺杆(4)的外壁上;所述锥头螺杆(4)的一端为锥形头,其另一端为圆柱形头,该圆柱形头与套管(5)管口的间隙套设有锥形螺母¢),所述的锥形螺母(6)设有锥形尖端,该锥形尖端与套管(5)的管口相对,并通过锥形螺母(6)上的螺纹将该锥形尖端拧入管口内,使套管(5)的管口受锥形尖端的挤压而膨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套筒的取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套管(5)在靠近锥形螺母(6) —端的外壁上还设有鱼鳞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套筒的取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头螺杆(4)的锥形头端部的直径小于套筒(2)孔径0.2mm?0.3_,该锥头螺杆(4)的锥度为15°?2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套筒的取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5)的外径小于套筒⑵孔径0.5mm?0.6mm,该套管(5)的壁厚为1_?1.5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套筒的取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套管(5)在靠近锥形螺母¢)的一端沿管口均匀开设四道条形槽,其在远离锥形螺母¢)的一端沿管口均匀开设三道条形槽。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套筒的取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形螺母(6)的锥形尖端头部的外径介于锥头螺杆(4)直径与套管(5)内径之间,该锥形尖端的锥度为15°?2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套筒的取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形螺母(6)的锥形尖端尾部的外径大于套管(5)内径3mm?5mm。
【文档编号】B25B27/06GK203993756SQ201420366735
【公开日】2014年12月10日 申请日期:2014年7月3日 优先权日:2014年7月3日
【发明者】梁栋, 张瑞海, 吴云云, 孟繁亮, 张健 申请人:莱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