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前盖锁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59306阅读:287来源:国知局
汽车前盖锁具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汽车前盖锁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汽车前盖锁具。



背景技术:

前盖锁是一种固定在车身水箱上横梁上,用以锁止前盖的机构。根据法规GB11568-2011要求,前盖锁需要有两个锁止位置或者第二套锁止机构。如图1-2所示,传统的前盖锁7′由主锁止机构1′、次锁止机构3′、主锁解锁机构2′和次锁解锁手柄4′构成。其中主锁解锁机构1′通过拉索5′和位于驾驶舱的主锁解锁手柄6′连接。

通过拉索5′拉动主锁解锁手柄6′实现主锁止机构1′解锁。次锁解锁手柄4′通常布置在车前端的前盖下面。当主锁止机构1′被解锁后,用户需要走到车前端,拨动次锁解锁手柄4′解开次锁止机构3′。

这种结构主要存在以下一些弊端:

1、因为次锁解锁手柄布置在前盖下面,在操作时,无法看到该手柄。用户很难找到次锁解锁手柄,造成操作不便。

2、因为次锁解锁手柄布置在发动机舱里面,造成手柄温度较高而烫手。

3、因为次锁解锁手柄布置在前盖下面,为了方便用户找到该手柄,对前端分缝线和前盖前端造型有一定的约束。主要的约束有:分缝线不能离次锁解锁手柄太远,否则用户的手无法接触到次锁解锁手柄;前盖前端不能太低,以确保次锁解锁手柄有足够的运动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将主锁解锁机构和次锁解锁机构集成在一起的汽车前盖锁具,该汽车前盖锁具在满足法规GB11568-2011要求的前提下,取消了次锁解锁手柄,提高客户操作方便性的同时,减小了前盖锁对造型的约束。

本发明技术方案提供一种汽车前盖锁具,包括底板、可转动地配置在所述底板上的主锁棘爪和可转动地配置在所述底板上的主锁锁扣;所述底板上具有用于外部锁扣进入的底板开口部,所述主锁锁扣和所述主锁棘爪分别位于所述底板开口部的两侧;其中所述主锁锁扣的一侧设置有用于扣持所述外部锁扣的主锁锁扣凹口和用于与所述主锁棘爪配合实现锁定的主锁锁扣凸起,所述主锁锁扣凸起位于所述主锁锁扣凹口的下方;所述主锁棘爪上靠近所述主锁锁扣凸起的一侧设置有用于与所述主锁锁扣凸起配合的主锁棘爪凹口;在所述底板上还设置有用于锁住所述外部锁扣的次锁锁扣,所述次锁锁扣与所述主锁锁扣分别位于所述底板上相对的两侧;所述次锁锁扣可转动地配置在所述底板上,所述次锁锁扣上设置有止挡销;在所述主锁棘爪上还设置有用于与所述止挡销配合以驱动所述次锁锁扣转动解锁的拨片。

进一步地,该汽车前盖锁具具有锁定状态、未完全解锁的一级解锁状态和完全解锁的完全解锁状态;所述次锁锁扣具有闭合位置、第一开启位置和第二开启位置;在所述汽车前盖锁具处于所述锁定状态时,所述次锁锁扣处于所述闭合位置,所述主锁锁扣凸起与所述主锁棘爪凹口配合在一起;在汽车前盖锁具处于所述一级解锁状态时,所述次锁锁扣处于所述第一开启位置,所述主锁锁扣凸起与所述主锁棘爪凹口分离,所述次锁锁扣保持对所述外部锁扣的锁定;在汽车前盖锁具处于所述完全解锁状态时,所述次锁锁扣处于所述第二开启位置,所述次锁锁扣解除对所述外部锁扣的锁定;其中,所述拨片能够随着所述主锁棘爪的转动以驱动所述次锁锁扣从所述第一开启位置向所述第二开启位置切换。

进一步地,所述拨片通过拨片安装轴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主锁棘爪上,所述主锁棘爪通过棘爪安装轴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底板上,并具有解锁位置和复位位置;在所述次锁锁扣处于所述第一开启位置时,从所述解锁位置向所述复位位置切换的所述主锁棘爪带动所述拨片绕着所述棘爪安装轴转动,所述拨片在所述止挡销的作用下能够绕着所述拨片安装轴转动并绕过所述止挡销;而从所述复位位置向所述解锁位置切换的所述主锁棘爪带动所述拨片绕着所述棘爪安装轴转动,所述拨片与所述止挡销配合在一起,以驱动所述次锁锁扣从所述第一开启位置向所述第二开启位置切换。

进一步地,所述拨片的顶端上设置有拨片凸起部,所述拨片的底端为与所述止挡销配合或分离的拨片配合端部;在所述主锁棘爪上还设置有用于与所述拨片凸起部配合以阻止所述拨片转动的止挡部,所述止挡部位于所述主锁棘爪上靠近所述主锁锁扣的一侧;在所述次锁锁扣处于所述第一开启位置,且所述主锁棘爪从所述解锁位置向所述复位位置切换时,所述拨片配合端部在所述止挡销的作用下能够绕着所述拨片安装轴转动并绕过所述止挡销;在所述次锁锁扣处于所述第一开启位置,且所述主锁棘爪从所述复位位置向所述解锁位置切换时,所述拨片凸起部与所述止挡部配合在一起,所述拨片配合端部与所述止挡销配合在一起。

进一步地,所述拨片配合端部上靠近所述主锁锁扣的一侧具有弧形面;所述拨片配合端部上与所述弧形面相对的一侧为平面。

进一步地,所述拨片上还设置有用于使所述拨片凸起部与所述止挡部配合在一起的拨片复位弹簧。

进一步地,所述次锁锁扣朝向所述底板开口部的一侧具有第一弧形凹口和位于所述第一弧形凹口上方并与所述第一弧形凹口连通的第二弧形凹口;所述次锁锁扣处于所述闭合位置时,所述外部锁扣位于所述第一弧形凹口内;所述次锁锁扣处于所述第一开启位置时,所述外部锁扣位于所述第二弧形凹口内。

进一步地,所述次锁锁扣的顶端设置有曲面。

进一步地,所述次锁锁扣上远离所述底板开口部的一侧具有限位凸起部,在所述底板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限位凸起部配合以阻止所述次锁锁扣继续转动的底板凸台。

进一步地,所述底板上还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主锁锁扣复位的主锁锁扣复位弹簧;所述底板上还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主锁棘爪复位的主锁棘爪复位弹簧;所述底板上还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次锁锁扣复位的次锁锁扣复位弹簧。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意效果:

通过在主锁棘爪上设置拨片,通过拨片驱动次锁锁扣解锁,从而将主锁解锁机构和次锁解锁机构集成在一起,该汽车前盖锁具取消了次锁解锁手柄,提高客户操作方便性的同时,减小了前盖锁对造型的约束。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前盖锁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的前盖锁通过拉索与主锁解锁手柄连接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前盖锁具爆炸示意图;

图4为汽车前盖锁具处于锁定状态时,主锁锁扣与主锁棘爪配合示意图;

图5为汽车前盖锁具处于锁定状态时,次锁锁扣处于闭合位置时的示意图;

图6为主锁棘爪上与拨片连接示意图;

图7为次锁锁扣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汽车前盖锁具处于一级解锁状态时,主锁锁扣与主锁棘爪转动状态示意图;

图9为汽车前盖锁具处于一级解锁状态时,次锁锁扣处于第一开启位置时时的示意图;

图10为主锁棘爪从复位位置向解锁位置切换时,带动拨片驱动次锁锁扣从第一开启位置向第二开启位置切换的示意图;

图11为汽车前盖锁具处于完全解锁状态时,主锁棘爪转动至复位位置时的示意图;

图12为汽车前盖锁具处于完全解锁状态时,次锁锁扣处于第二开启位置时时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对照表:

1′-主锁止机构; 2′-主锁解锁机构; 3′-次锁止机构;

4′-次锁解锁手柄; 5′-拉索; 6′-主锁解锁手柄;

7′-前盖锁;

1-底板; 10-底板开口部; 11-底板凸台;

2-主锁锁扣; 20-主锁锁扣安装轴; 21-主锁锁扣复位弹簧;

22-主锁锁扣凹口; 23-主锁锁扣凸起;

3-主锁棘爪; 30-棘爪安装轴; 31-主锁棘爪复位弹簧;

32-主锁棘爪凹口; 33-止挡部; 34-卡口部;

4-次锁锁扣; 40-次锁锁扣安装轴; 41-次锁锁扣复位弹簧;

42-止挡销; 43-限位凸起部; 44-第一弧形凹口;

45-第二弧形凹口; 46-曲面;

5-拨片; 50-拨片安装轴; 51-拨片复位弹簧;

52-拨片凸起部; 53-拨片配合端部; 54-弧形面;

55-平面; 6-拉索; 7-外部锁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如图3-7所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汽车前盖锁具,包括底板1、可转动地配置在底板1上的主锁棘爪3和可转动地配置在底板1上的主锁锁扣2。

底板1上具有用于外部锁扣7进入的底板开口部10,主锁锁扣2和主锁棘爪3分别位于底板开口部10的两侧。

其中主锁锁扣2的一侧设置有用于扣持外部锁扣7的主锁锁扣凹口22和用于与主锁棘爪3配合实现锁定的主锁锁扣凸起23,主锁锁扣凸起23位于主锁锁扣凹口22的下方。

主锁棘爪3上靠近主锁锁扣凸起23的一侧设置有用于与主锁锁扣凸起23配合的主锁棘爪凹口32。

在底板1上还设置有用于锁住外部锁扣7的次锁锁扣4,次锁锁扣4与主锁锁扣2分别位于底板1上相对的两侧。

次锁锁扣4可转动地配置在底板1上,次锁锁扣4上设置有止挡销42;在主锁棘爪3上还设置有用于与止挡销42配合以驱动次锁锁扣4转动解锁的拨片5。

也即是,该汽车前盖锁具,包括底板1、主锁锁扣2、主锁棘爪3和次锁锁扣4。

主锁锁扣2通过主锁锁扣安装轴20安装在底板1上,主锁锁扣2可以绕着主锁锁扣安装轴20在底板1上转动。

主锁棘爪3通过棘爪安装轴30安装在底板1上,主锁棘爪3可以绕着棘爪安装轴30在底板1上转动。

次锁锁扣4通过次锁锁扣安装轴40安装底板1上,次锁锁扣4可以绕着次锁锁扣安装轴40在底板1上转动。

底板1上具有底板开口部10,其用于外部锁扣7进入锁定或脱离解锁。

主锁锁扣2和主锁棘爪3分别位于底板开口部10的两侧,次锁锁扣4与主锁锁扣2相对设置在底板1的两侧(正反两侧),并且次锁锁扣4与主锁锁扣2位于底板开口部10的同一侧。

主锁锁扣2的一侧设置有主锁锁扣凹口22,其用于扣持外部锁扣7,以实现对外部锁扣7锁定。

主锁锁扣2的一侧还设置有主锁锁扣凸起23,其用于与主锁棘爪3配合实现锁定,主锁锁扣凸起23位于主锁锁扣凹口22的下方。

主锁棘爪3上设置有主锁棘爪凹口32,其位于靠近主锁锁扣凸起23的一侧,用于与主锁锁扣凸起23配合以实现主锁锁扣2和主锁棘爪3锁定。

当主锁锁扣凸起23配合在主锁棘爪凹口32内时,主锁锁扣2和主锁棘爪3锁定;当主锁锁扣凸起23从主锁棘爪凹口32内脱离,主锁锁扣2和主锁棘爪3解锁。

为了实现通过主锁棘爪3来驱动次锁锁扣4解锁,从而将现有的次锁锁扣解锁手柄集成在主锁棘爪3(主锁锁扣解锁机构)上,在次锁锁扣4上设置止挡销42,在主锁棘爪3上设置拨片5,拨片5用于与止挡销42配合以驱动次锁锁扣4转动解锁。

如此设置,从而实现,在主锁棘爪3被拉锁6带动转动时,拨片5随之转动,从而与止挡销42配合,以驱动次锁锁扣4转动解锁。

拉索6通过卡口部34与主锁棘爪3连接。

由此,该汽车前盖锁具取消了次锁解锁手柄,提高客户操作方便性的同时,减小了前盖锁对造型的约束。

较佳地,如图4-12所示,该汽车前盖锁具具有锁定状态A、未完全解锁的一级解锁状态B和完全解锁的完全解锁状态C。

次锁锁扣4具有闭合位置D、第一开启位置E和第二开启位置F。

在汽车前盖锁具处于锁定状态A时,次锁锁扣4处于闭合位置D,主锁锁扣凸起23与主锁棘爪凹口32配合在一起。

在汽车前盖锁具处于一级解锁状态B时,次锁锁扣4处于第一开启位置E,主锁锁扣凸起23与主锁棘爪凹口32分离,次锁锁扣4保持对外部锁扣7的锁定。

在汽车前盖锁具处于完全解锁状态C时,次锁锁扣4处于第二开启位置F,次锁锁扣4解除对外部锁扣7的锁定。

其中,拨片5能够随着主锁棘爪3的转动以驱动次锁锁扣4从第一开启位置E向第二开启位置F切换。

也即是,该汽车前盖锁具解锁需要两次解锁,其具有锁定状态A(参见图4-5)、未完全解锁的一级解锁状态B(参见图8-9)和完全解锁的完全解锁状态C(参见图11-12)。

相应地,次锁锁扣4也要两次解锁,当主锁锁扣2解锁时,次锁锁扣4进行第一次解锁,此时,次锁锁扣4还保持对外部锁扣7的限制。

次锁锁扣4对应地具有闭合位置D(参见图4-5)、第一开启位置E(参见图8-9)和第二开启位置F(参见图11-12)。

具体地,如图4-5所示,当汽车前盖锁具处于锁定状态A时,次锁锁扣4处于闭合位置D,主锁锁扣凸起23与主锁棘爪凹口32配合在一起,此时,外部锁扣7被主锁锁扣2和次锁锁扣4锁定在底板开口部10内,具体外部锁扣7被主锁锁扣凹口22限制移动。

如图8-9所示,当拉索6拉动主锁棘爪3沿着图8中的箭头所示方向(棘爪解锁方向)转动时,主锁锁扣凸起23与主锁棘爪凹口32分离,此时,主锁锁扣2解锁。同时,次锁锁扣4沿着图9所示的箭头方向(次锁解锁方向)转动一定角度。此时,外部锁扣7可以脱离主锁锁扣凹口22向上移动,外部锁扣7上移至最后仅被次锁锁扣4锁定,还不能开启前盖。此时,汽车前盖锁具处于一级解锁状态B时,次锁锁扣4处于第一开启位置E。

如图10-12所示,当主锁棘爪3复位至复位位置H(参见图10)后,再次拉动拉索6时,随着主锁棘爪3的转动的拨片5与止挡销42配合,以驱动次锁锁扣4从第一开启位置E切换至第二开启位置F。次锁锁扣4处于第二开启位置F时,外部锁扣72完全脱离次锁锁扣4的限制,前盖可以被开启。也即是,汽车前盖锁具处于完全解锁状态C时,次锁锁扣4处于第二开启位置F,次锁锁扣4解除对外部锁扣7的锁定。

较佳地,如图6所示,拨片5通过拨片安装轴50可转动地安装在主锁棘爪3上。

如图4、图8和图10所示,主锁棘爪3通过棘爪安装轴30可转动地安装在底板1上,并具有解锁位置G和复位位置H。

在次锁锁扣4处于第一开启位置E时,从解锁位置G向复位位置H切换的主锁棘爪3带动拨片5绕着棘爪安装轴30转动,拨片5在止挡销42的作用下能够绕着拨片安装轴50转动并绕过止挡销42。

而从复位位置H向解锁位置G切换的主锁棘爪3带动拨片5绕着棘爪安装轴30转动,拨片5与止挡销42配合在一起,以驱动次锁锁扣4从第一开启位置E向第二开启位置F切换。

该处所指的解锁位置G是指主锁棘爪3在拉索6的作用下转动实现与主锁锁扣2解锁的位置。该处所指的复位位置H是指主锁棘爪3在释放拉索6后,从解锁位置G复位后的位置。该处主锁棘爪3上可配置复位件供其复位。

当次锁锁扣4处于第一开启位置E时,释放拉索6,主锁棘爪3会从解锁位置G向复位位置H切换。主锁棘爪3带动拨片5绕着棘爪安装轴30转动。当拨片5与止挡销42接触时,拨片5在止挡销42的作用下能够绕着拨片安装轴50转动,从而绕过止挡销42,并进入止挡销42与主锁锁扣2之间的空间内,准备再次(第二次)拉动拉索解锁时,驱动止挡销42带动次锁锁扣4转动解锁。

当次锁锁扣4处于第一开启位置E时,已经复位至复位位置H的主锁棘爪3再次被拉索6拉动朝向解锁位置G切换时(即为第二次解锁),主锁棘爪3带动拨片5绕着棘爪安装轴30转动。当拨片5与止挡销42接触时,拨片5与止挡销42配合在一起(此时,拨片5不再绕着拨片安装轴50转动,而是仅仅绕着棘爪安装轴30转动)。止挡销42在拨片5的作用下被驱动,从而带动次锁锁扣4绕着其次锁锁扣安装轴40转动,最终驱动次锁锁扣4从第一开启位置E切换为第二开启位置F。

较佳地,如图6-9所示,拨片5的顶端上设置有拨片凸起部52,拨片5的底端为与止挡销42配合或分离的拨片配合端部53。

在主锁棘爪3上还设置有用于与拨片凸起部52配合以阻止拨片5转动的止挡部33,止挡部33位于主锁棘爪3上靠近主锁锁扣2的一侧。

在次锁锁扣4处于第一开启位置E,且主锁棘爪3从解锁位置G向复位位置H切换时,拨片配合端部53在止挡销42的作用下能够绕着拨片安装轴50转动并绕过止挡销42。

在次锁锁扣4处于第一开启位置E,且主锁棘爪3从复位位置H向解锁位置G切换时,拨片凸起部52与止挡部33配合在一起,拨片配合端部53与止挡销42配合在一起。

也即是,通过设置止挡部33来阻挡拨片5转动,从而保证拨片5能够推动止挡销42。

在次锁锁扣4处于第一开启位置E,且主锁棘爪3从解锁位置G向复位位置H切换时,主锁棘爪3带动拨片5绕着棘爪安装轴30转动。当拨片配合端部53与止挡销42接触时,拨片配合端部53在止挡销42的作用下能够绕着拨片安装轴50转动,此时,拨片凸起部52朝着离开止挡部33的方向转动,拨片配合端部53绕过止挡销42,并进入止挡销42与主锁锁扣2之间的空间内,准备再次(第二次)拉动拉索解锁时,驱动止挡销42带动次锁锁扣4转动解锁。

在次锁锁扣4处于第一开启位置E,且主锁棘爪3从复位位置H向解锁位置G切换时,主锁棘爪3带动拨片5绕着棘爪安装轴30转动。当拨片配合端部53与止挡销42接触时,拨片配合端部53与止挡销42配合在一起,拨片凸起部52朝向止挡部33侧转动,并与止挡部33配合在一起,从而使得拨片5不再绕着拨片安装轴50转动,止挡销42在拨片凸起部52的作用下被驱动,从而带动次锁锁扣4绕着其次锁锁扣安装轴40转动,最终驱动次锁锁扣4从第一开启位置E切换为第二开启位置F。

较佳地,如图6所示,拨片配合端部53上靠近主锁锁扣2的一侧具有弧形面54;拨片配合端部53上与弧形面54相对的一侧为平面55。

将拨片配合端部53上靠近主锁锁扣2的一侧设置为弧形面54,在主锁棘爪3从解锁位置G向复位位置H切换时,拨片配合端部53通过弧形面54与止挡销42接触,弧形面54便于绕过止挡销42。

将拨片配合端部53上与弧形面54相对的一侧为平面55,在主锁棘爪3从复位位置H向解锁位置G切换时,拨片配合端部53通过平面55与止挡销42接触,便于推动止挡销42。

较佳地,如图3和图6所示,拨片5上还设置有用于使拨片凸起部52与止挡部33配合在一起的拨片复位弹簧51。也即是,拨片复位弹簧51使得处于初始状态的拨片5上的拨片凸起部52与止挡部33配合在一起。

在次锁锁扣4处于第一开启位置E,且主锁棘爪3从解锁位置G向复位位置H切换时,当拨片配合端部53绕过止挡销42之后,在拨片复位弹簧51的作用下,使得拨片凸起部52与止挡部33配合在一起。从而保证在次锁锁扣4处于第一开启位置E,且主锁棘爪3从复位位置H向解锁位置G切换时,拨片5不再绕着拨片安装轴50转动,止挡销42在拨片凸起部52的作用下被驱动。

较佳地,如图3-5和图7-9所示,次锁锁扣4朝向底板开口部10的一侧具有第一弧形凹口44和位于第一弧形凹口44上方并与第一弧形凹口44连通的第二弧形凹口45。

次锁锁扣4处于闭合位置D时,外部锁扣位于第一弧形凹口44内;

次锁锁扣4处于第一开启位置E时,外部锁扣位于第二弧形凹口45内。

通过设置第一弧形凹口44和第二弧形凹口45,可以保证在次锁锁扣4处于闭合位置D时,将外部锁扣位于第一弧形凹口44内。在拉动拉锁6进行第一解锁时,外部锁扣7上移进入第二弧形凹口45内,从而实现当次锁锁扣4处于第一开启位置E时,次锁锁扣4还保持对外部锁扣7的限制,此时未完全解锁。如需完全解锁,还需要二次解锁,满足了规定要求。

较佳地,如图7所示,次锁锁扣4的顶端设置有曲面46,便于上锁时,将外部锁扣7从曲面46处压入底板开口部10内。

较佳地,如图5和图7所示,次锁锁扣4上远离底板开口部11的一侧具有限位凸起部43,在底板1上设置有用于与限位凸起部43配合以阻止次锁锁扣4继续转动的底板凸台11,以使得次锁锁扣4完全解锁后不再继续转动。

较佳地,如图3所示,底板1上还设置有用于驱动主锁锁扣2复位的主锁锁扣复位弹簧21;底板1上还设置有用于驱动主锁棘爪3复位的主锁棘爪复位弹簧31;底板1上还设置有用于驱动次锁锁扣4复位的次锁锁扣复位弹簧41。

主锁锁扣复位弹簧21用于驱动主锁锁扣2沿着图4所示的箭头方向转动复位。

主锁棘爪复位弹簧31用于驱动主锁棘爪3沿着图4所示的箭头方向转动复位。

次锁锁扣复位弹簧41用于驱动次锁锁扣4沿着图5所示的箭头方向转动复位。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汽车前盖锁具,其结构简单、便于使用,取消了次锁解锁手柄,提高客户操作方便性的同时,减小了前盖锁对造型的约束。

根据需要,可以将上述各技术方案进行结合,以达到最佳技术效果。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原理和较佳的实施例。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本发明原理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若干其它变型,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