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电子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48798阅读:236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电子锁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子锁,具体地讲,涉及一种具有自动上锁复位功能的自动电子锁。



背景技术:

锁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防盗工具,在箱子、柜子上装一把锁可以防止小偷偷盗。为了防止密码遗漏或被盗,且更好地实现身份识别,支持指纹模块、密码键盘或RFID识别模块认证的电子锁受到用户的一致好评。

目前的电子锁一般由电子驱动部分和机械传动部分组成,通过电子驱动部分的驱动带动机械传动部分完成开锁和上锁的功能。而由于目前机械传动部分的上锁动作也需要电子驱动部分来驱动,当锁芯处于断电状态时,机械传动部分无法实现自动复位上锁,从而降低了电子锁的安全可靠性。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自动上锁复位功能的自动电子锁。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自动电子锁,包括锁壳、锁芯组件、位于锁壳前端的可轴向穿出锁壳的锁舌,其还进一步包括有复位组件,所述的锁芯组件包括驱动组件及传动组件,所述的驱动组件与所述的复位组件相连,所述的传动组件包括推块,所述的复位组件与所述的推块相连,所述的驱动组件通过所述的推块,驱动锁舌开锁闭锁;开锁后,当驱动组件停止工作,所述的锁舌能在所述的复位组件带动下实现自动复动上锁。

上述的复位组件包括有弹簧导杆、推力弹簧及复位弹簧,所述的弹簧导杆一端与所述的驱动组件相连,所述的推力弹簧套设在所述的弹簧导杆上且与所述的弹簧导杆的两端相连,所述的复位弹簧设于所述的推块与锁舌间。

上述的一种自动电子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弹簧导杆上设有轴向凹槽,所述的推力弹簧的两端设置夹在凹槽内。

上述的一种自动电子锁,其还进一步包括有定位结构,所述的定位结构包括有扭力弹簧、转轴及限位装置,所述的扭力弹簧设于锁壳上,所述的扭力弹簧的一端与所述的推块的下端相连,另一端与所述的转轴相连,所述的限位装置用于限定所述转轴转动的极限位置。

上述的转轴呈“一”型,包括呈180度设置的转轴前端和转轴后端,所述的转轴后端上还设置有凸块,所述的凸块的高度高于所述的锁舌下端位置。

上述的限位装置成形为所述的锁壳内,其包括有前端限位、中间限位和后端限位,所述的转轴前端逆时针受限于所述的前端限位;所述的转轴后端顺时针受限于所述的后端限位;所述的转轴前端顺时针受限于所述的中间限位。

上述的推块的上半部成形有U形槽,所述的U形槽内设置有卡片,所述的卡片与所述的推力弹簧相连;所述的推力弹簧及弹簧导杆位于所述的U形槽内。

上述的推块下方设有圆柱销,所述的扭力弹簧的一端与所述的圆柱销的后方连接;所述的推块一侧设有与U形槽同向的圆孔,所述的圆孔内设有卡柱;所述的复位弹簧的一端位于所述的圆孔中,且所述的复位弹簧的内径卡设在所述的卡柱上。

上述的一种自动电子锁,其还进一步包括有检测组件,所述的锁舌上设置有一移动块,随所述锁舌前后轴向移动;所述的检测组件通过检测移动块的位置实现检测锁舌状态。

上述的检测组件为红外耦合装置。

上述的锁壳包括锁体上盖及锁体下盖,锁体上盖上设有用于对锁舌缩进状态进行限位的限位块。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使用时,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本发明能够在开锁后,当锁芯组件处于断电状态时,通过复位组件,能实现自动复位上锁,从而提高了电子锁的安全可靠性。另外,通过定位结构,其避免本电子锁在上锁状态意外开锁;再者,本发明,结构简单,但产品工艺性和稳定性高,降低了产品的成本,适合产品的批量生产,符合人们的日常操作习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锁体上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锁体下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横向剖视图;

图5为本发明的纵向剖视图;

图6为推力弹簧、弹簧导杆及马达的分解示意图;

图7为推力弹簧、弹簧导杆及马达的组合示意图;

图8为图7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9为本发明转轴的立体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推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应用在保险柜时在闭锁装置下的使用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应用在保险柜时在开锁装置下的使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自动电子锁,其包括锁壳1、锁芯组件2、位于锁壳1前端的可轴向穿出锁壳1的锁舌3、检测组件4、复位组件5及定位结构6,其中:

参考图2、3所示,锁壳1包括锁体上盖11及锁体下盖12,锁体上盖11上设有限位块111,在锁舌3缩进极限状态下,锁舌3的最后端对应限位块111的凸出112,以阻止锁舌3进一步缩进;锁体下盖12上设有锁舌孔121、固定座122。只需要提上盖上设置有凸出112限制锁舌缩进,不需要另外指出限位块。

参考图4所示,锁舌3上设置有一移动块31,随锁舌3前后轴向移动。

检测组件4,其包括至少两个位置检测装置,且在本实施例中,该位置检测装置为红外耦合装置。两个位置检测装置41、42设于锁体下壳12上。使用时,锁舌3处于上锁状态时,移动块31位于第一位置检测装置41,锁舌3处于开锁状态时,移动块31位于第二位置检测装置42。

参考图4、5所示,锁芯组件2包括驱动组件及传动组件,在本实施例中,驱动组件为电子驱动组件,且其为马达21。

参考图3、4、10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传动组件为机械传动,其为推块22。

参考图7所示,推块22的上半部成形有U形槽221,U形槽221内设置有卡片222,下方设有圆柱销223,一侧设有与U形槽221同向的圆孔224,圆孔224内设有卡柱225。

参考图4、5、6、7、8、所示,复位组件5,其包括有弹簧导杆51、推力弹簧52及复位弹簧53;马达21与弹簧导杆51通过连接件7连接,弹簧导杆51上设有轴向凹槽511,推力弹簧52套设在弹簧导杆51上,且推力弹簧52的两端卡设在凹槽511中,以使推力弹簧52的两端521、522与弹簧导杆51的凹槽511的两端固定。装配时,弹簧导杆51与推力弹簧52位于推块22的U形槽221内,且卡片222插设在推力弹簧52中;复位弹簧53的一端位于圆孔2214中,且复位弹簧53的内径卡设在卡柱225上。马达21启动时,可带动弹簧导杆51顺时针或逆时针运动,推力弹簧52也随弹簧导杆51旋转。推块22的卡片222在推力弹簧52的带动下,向前或向后运动,且此时,推力弹簧52有轻微的变形。

参考图3、4所示,定位结构6,其包括有扭力弹簧(图中未示出)、转轴62及限位装置63。

扭力弹簧、转轴62设于锁体下壳12的固定座122上,且扭力弹簧的两端呈锐角,扭力弹簧的一端与圆柱销223的后方连接,另一端与转轴62相连,其可带动转轴62一起绕固定座122旋转。

参考图9所示,转轴62呈“一”型,包括呈180度设置的转轴前端621和转轴后端622,转轴62中间下方开口是转轴限位孔624,用于与扭力弹簧的另一端连接;转轴前端621的下端设有转轴前端凸出625,转轴后端622的上端和下端分别设有上凸出623和下凸出626,前端凸出625的高度高于转轴后端下凸出626的高度。上凸块623的高度高于锁舌3下端位置;上凸块623的设置,当凸块623旋转到锁舌3下端时锁定锁舌位置,实现闭锁,可避免锁舌3在关锁状态下受外力作用向后移动以开锁。

参考图3所示,限位装置63成形为锁体下盖上,其包括有前端限位631和后端限位632,在本实施例中,转轴前端621逆时针受限于限位装置63的前端限位631;转轴后端622顺时针受限于限位装置63的后端限位632;在本实施例中,限位装置63还包括有与前端限位631相对应的中间限位633,中间限位633与前端限位631分别位于一段弧的两头;中间限位633和前端限位631之间设有凹槽,高于中间限位633与后端限位632允许转轴前端凸出625在该弧形位置内旋转,从而实现限位。转轴前端621顺时针受限于限位装置63的中间限位633。

使用时,配合图11所示,其为本发明应用在保险柜A上的闭锁状态示意图,此时,锁栓B位于锁舌3的一侧,马达21运动,带动复位组件5的弹簧导杆51旋转,由于推力弹簧52一端固定在弹簧导杆51靠近马达21的一端,因此,也带动推力弹簧52转动。从而带动推块22的卡片221随着推力弹簧52的转动,向后运动。同时,由于定位结构6的扭力弹簧的一端设于推块22下端的圆柱销223向后位置,另一端设于转轴62中心的转轴限位孔624上,因此,推块22带动扭力弹簧进而带动转轴62逆时针旋转,使转轴前端621从限位装置63的前端限位631逆时针转至中间限位633。转轴62的逆时针运动,使其转出锁舌3的后端,从而使锁舌3解除定位锁定。马达21继续运动,通过过推块22带动复位组件5的复位弹簧53从而带动锁舌3向后运动到锁体下盖1的限位块111的凸出112处,从而实现开锁。

开锁后,参考图12所示,此时,锁栓B位于锁舌3的前端,在一定的开锁时间,马达21停止运动,并在规定时间后重新启动,且反方向运动。马达21带动推力弹簧52转动,从而带动推块22向前运动,以压缩推块22前端的复位弹簧53。此时,锁舌3前端如没有锁栓B挡住,则带动锁舌3伸出,推块22下端的圆柱销223也向前运动,由于扭力弹簧在开锁过程中被压缩,在推块22下端的圆柱销223向前运动的同时,带动扭力弹簧及转轴62顺时针旋转,转轴62后端旋转到锁舌3后端,对锁舌进行定位锁定位置,从而实现上锁。

但,若锁舌3前端有锁栓B挡住,推块22在复位组件5的推力弹簧52带动下向前运动时,此时复位弹簧53被压缩,但此时马达21继续运动,复位弹簧53压缩到一定程度时,阻止其继续被压缩,此时其将推块22向后推,带动复位组件5的推力弹簧52也向后被压缩储存能量。当推力弹簧52被压缩后,马达21已停止运动。此时,锁舌3未能上锁。当锁栓B移出锁舌3前方位置时,复位组件5的推力弹簧52解除压缩,带动推块22、复位弹簧53以及锁舌3向前运动,由于扭力弹簧在开锁过程中被压缩,在推块22下端向前运动的同时,带动扭力弹簧及转轴62顺时针旋转,转轴62后端旋转到锁舌后端锁定位置。即而实现自动复位上锁。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