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合式密码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48856阅读:347来源:国知局
一种组合式密码锁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密码锁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按键式机械密码与指纹密码相结合的组合式密码锁。



背景技术:

目前,传统的防盗锁多为指纹密码锁结合传统机械应急锁,或按键式机械密码锁结合传统机械应急锁,由于采用一种快速开锁方式,比如指纹密码开锁或按键式机械密码开锁,当快速开锁方式出现故障时,只能通过机械应急锁的钥匙开锁,实际应用非常不方便;而且由于传统机械应急锁存在钥匙插孔,使得防盗锁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此外,现有防盗锁虽然也能适应不同开向的门体,但换向非常不方便,需要特殊的工具,而且把手和锁舌的位置均需要调整,不够灵活。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使用方便、安全性高且安装灵活的按键式机械密码与指纹密码相结合的组合式密码锁。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组合式密码锁,包括内把手组件、外把手组件和锁体,其中,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外把手组件上的离合机构和驱动所述离合机构的驱动机构;所述锁体包括锁壳、锁舌和带动所述锁舌移动的联动机构;所述外把手组件能够通过所述离合机构选择性的驱动所述联动机构;所述内把手组件与所述联动机构连接,且能够直接驱动联动机构。

其中,所述离合机构包括离合座,所述离合座内套有外圆轴,所述外圆轴内设置有开锁方轴,所述离合座和所述外圆轴相对应的位置均开设有挂当槽;

所述离合机构还包括与所述挂挡槽配合使用的挂挡销,所述挂挡销与所述驱动机构活动连接,所述驱动机构能够驱使所述挂挡销进入所述挂挡槽;当所述挂挡销进入所述挂挡槽后,所述离合座与所述外圆轴固定连接,在所述开锁方轴的带动下所述离合座和所述外圆轴一起旋转;

所述离合座远离所述开锁方轴一端设置在所述外把手组件的把手方孔内,所述开锁方轴远离所述离合座一端设置在所述内把手组件的把手方孔内。即,外把手组件的把手通过离合机构带动开锁方轴旋转,且只有当离合座与外圆轴被挂挡销连为一体时,外把手组件的把手才可带动开锁方轴旋转;而内把手组件的把手不受离合机构的控制,可随时旋转带动开锁方轴旋转。

所述联动机构包括:

锁舌板,所述锁舌板与所述锁舌固定连接,所述锁舌板远离所述锁舌一侧通过弹簧A与所述锁壳连接,所述锁舌板能够在所述锁壳内左右水平移动;

防拨板,所述防拨板铰接在所述锁壳上且设置有扭簧A,所述防拨板在扭簧A的作用下能够限制所述锁舌板的移动,使所述锁舌处于伸出状态;

开锁拨板,所述开锁拨板一端固定在所述开锁方轴上,所述开锁拨板另一端能够拨动所述防拨板,使得所述防拨板解除对所述锁舌板的限制,并能够克服所述弹簧A的推力拨动所述锁舌板,使所述锁舌收回。

所述联动机构具体为:所述锁舌板远离所述锁舌一端通过弹簧A与所述锁壳连接,所述防拨板的中间部位铰接在所述锁壳上,所述防拨板位于所述锁舌板的上方;

所述开锁方轴上设置有开锁拨板,所述开锁拨板上设置有弧形拨动凸起,当所述锁舌处于伸出状态时,所述弧形拨动凸起一端与所述防拨板接触,当开锁方轴转动带动开锁拨板转动时,所述弧形拨动凸起能够克服复位扭簧A的作用力拨动所述防拨板转动;所述锁舌板下端面设置有固定柱,所述开锁拨板在所述开锁方轴的带动下能够与所述固定柱接触并能够推动所述锁舌板移动;

所述锁舌板上端面设置有防拨凸起,当所述锁舌处于伸出状态时,所述防拨板远离所述开锁拨板的一端刚好能够抵在所述防拨凸起上。

所述联动机构还包括:自动锁组件,所述自动锁组件包括碰珠、碰珠支架和自动锁控制板;

碰珠支架:所述碰珠支架通过弹簧B与所述锁壳连接,所述碰珠支架能在所述锁壳内左右水平移动;所述碰珠支架远离所述弹簧B一端设置有能够自转的碰珠,在无外力的作用下所述弹簧B推动所述碰珠支架,使碰珠处于伸出状态;

自动锁控制板:所述自动锁控制板铰接在所述锁壳上且设置有扭簧B,所述自动锁控制板在扭簧B的作用下能够限制所述锁舌板的移动,使所述锁舌处于回收状态;

所述碰珠支架能够在外力的作用下克服所述弹簧B的推力拨动所述自动锁控制板,使得所述自动锁控制板旋转解除所述自动锁控制板对所述锁舌板的限制,所述锁舌板在所述弹簧A的作用下移动,使所述锁舌伸出。

所述自动锁组件具体为:包括碰珠、碰珠支架和自动锁控制板;

所述碰珠支架一侧设置有能够自转的碰珠,所述碰珠支架另一侧通过弹簧B与所述锁壳连接,所述自动锁控制板中间部位铰接在所述锁壳上;

所述自动锁控制板一端下端面设置有自动锁凸起A,所述碰珠支架上设置有与所述自动锁凸起A配合使用的通孔,所述自动锁凸起A位于所述碰珠支架内并能够跟随所述碰珠支架的移动而移动;所述自动锁控制板另一端下端面设置有自动锁凸起B,所述锁舌板上设置有与所述自动锁凸起B配合使用的通孔,当所述锁舌处于回收状态时,所述自动锁凸起B刚好能够抵住所述锁舌板。

所述驱动机构为按键式机械密码驱动机构,所述按键式机械密码驱动机构包括密码识别组件和开锁板,所述开锁板能够推动所述挂挡销进入所述挂挡槽内;

所述外把手组件的总成底板靠近按键式机械密码驱动机构一端设置有复位抬板,所述复位抬板中部与所述总成底板铰接且设置有复位扭簧, 所述复位抬板一端设置有凸起,所述复位抬板另一端刚好抵在密码识别组件的定位板的下端,所述离合座上设置有抬板凹槽,所述凸起穿过所述总成底板插入所述抬板凹槽内,所述离合座旋转不受所述凸起限制,所述凸起能够随所述抬板凹槽旋转而脱出;当所述离合座随所述开锁方轴旋转时,所述复位抬板凸起被迫脱离所述抬板凹槽被抬起,所述复位抬板另一端下压密码识别组件的定位板,定位板被抬起,开锁板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复位。其中,密码识别组件能够步进式推动开锁板相对于定位板下移,定位板被抬起时,开锁板自动复位,密码识别组件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指纹密码驱动机构,所述指纹密码驱动机构包括指纹识别器、电磁铁和挂挡销拨杆,所述挂挡销拨杆一端铰接在所述外把手组件的总成底板上,所述挂挡销拨杆另一端与所述电磁铁的伸缩杆连接,当所述电磁铁通电后,所述挂挡销拨杆一端被所述伸缩杆带动下移,所述挂挡销拨杆中间部位能够将挂挡销下压使其进入所述挂挡槽内。其中,所述指纹识别器以及指纹识别器与电磁铁的连接关系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所述外把手组件和所述内把手组件均设置有把手换向机构,所述把手换向机构包括固定在所述把手上的圆环形转向卡板、复位扭簧C、换向板和换向板弹片,所述转向卡板外围设置有两个弧形转向卡槽,所述换向板和所述换向板弹片一端通过同一螺钉固定,所述换向板弹片另一端能够在无外力的作用下弹起所述换向板并使换向板卡在所述转向卡槽内;

所述外把手组件的换向板固定在所述总成底板上,所述内把手组件的换向板一端固定在所述内把手组件的把手壳体上。

所述复位扭簧C一端设置在所述外把手组件的总成底板或内把手组件的壳体上,所述复位扭簧C另一端卡在所述转向卡板的扭簧限位柱上,位于所述复位扭簧C另一侧所述转向卡板上设置有扭簧限位柱,所述复位扭簧C另一端穿过所述转向卡板卡在所述扭簧限位柱上。其中,复位扭簧C不仅起到开门后把手复位的作用,而且能够为把手换向提供助力。

所述外把手组件和所述内把手组件的把手壳体内侧壁均设置有与所述换向板位置相对应的换向通孔。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将指纹密码锁与按键式机械密码锁相结合作为密码锁的双驱动,避免了传统机械锁带来的安全隐患,提高了密码锁安全性,此外由于本发明的还设置有把手换向机构,不仅能够实现灵活安装,不受门开向的限制,而且换向非常方便;本发明的联动机构与双驱动和离合机构相互配合组成完整结构,能够很好的满足人们对防盗锁安全性高、使用方便快捷及安装灵活等各方面的需求。

附图说明

图1 为本发明实施例使用状态的外部整体结构示意图A。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使用状态的外部整体结构示意图B。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外把手组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外把手组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离合机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离合机构的爆炸图A。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离合机构的爆炸图B。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离合机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联动机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联动机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联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A。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联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B。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外把手换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内把手换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为:

101、外把手;102、外把手组件壳体;103、密码锁键盘;104、滑盖;105、总成底板;106、电磁铁;107、离合座;108、外圆轴;109、开关板;110、挂挡销;111、离合座方轴;112、开关板开关部;113、按键式机械密码驱动机构复位抬板;114、挂挡销复位弹簧;115、挂挡槽;116、挂挡槽;117、转向卡板;118、换向板;119、换向板弹片;120、扭簧限位柱;121、离合盖板;122、方孔;123、复位开关;124、复位开关弹片;125、挂挡销拨杆复位弹簧;126、挂挡销拨杆;

201、锁壳;202、锁舌;203、碰珠;204、天地锁拉板;205、通孔;206、内锁通孔;207、开锁拨板;208、弹簧B;209、防拨板;210、弹簧A;211、锁舌板;212、内锁固定孔;213、自动锁凸起B;214、固定柱;215、防拨凸起;216、自动锁控制板;217、碰珠支架;218、自动锁凸起A;219、弧形拨动凸起;

301、内把手;302、内把手组件壳体;303、内琐旋钮;304、电池盒;305、换向压板;306、换向板;307、换向板弹片;308、转向卡板;309、复位扭簧C;

4、开锁方轴;5、指纹密码驱动机构;6、按键式机械密码驱动机构;601、开锁板;602、开锁板端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采用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借此对本发明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技术效果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

实施例1

参见图1、图2和图3,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组合式密码锁,包括内把手组件、外把手组件和锁体,其中,还包括设置在外把手组件上的离合机构和驱动离合机构的驱动机构;锁体包括锁壳201、锁舌202和带动锁舌202移动的联动机构;外把手组件能够通过离合机构选择性的驱动联动机构;内把手组件与联动机构连接,且能够直接驱动联动机构。参见图15,内把手组件壳体302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内锁旋钮,内琐旋钮连接的内锁限位杆穿过内把手组件壳体302一端卡在内锁固定孔212内,无条件禁止锁舌所处的状态,内把手组件壳体302内还设置有电池盒304;锁壳201上设置有与内锁限位杆配合使用的内锁通孔206。参见图4和图5,外把手组件包括位于外把手101上方的密码锁键盘103和位于密码锁键盘103上方的指纹识别器,位于密码锁键盘103外侧外把手组件壳体102上设置有滑盖104。

其中,离合机构(参见图6、图7、图8和图9)包括离合座107,离合座107内套有外圆轴108,外圆轴108内设置有开锁方轴4,离合座107和外圆轴108相对应的位置均开设有挂当槽(115和116);其中离合座107通过带有通孔的离合盖板121限位在外把手101上。锁壳201上设置有穿过开锁方轴4的通孔205。

离合机构还包括与挂挡槽(115和116)配合使用的挂挡销110,挂挡销110与驱动机构活动连接,驱动机构能够驱使挂挡销110进入挂挡槽 (115和116);当挂挡销110进入挂挡槽(115和116)后,离合座107与外圆轴108固定连接,在开锁方轴4的带动下离合座107和外圆轴108一起旋转;

离合座107远离开锁方轴4一端设置有离合座方轴111,离合座方轴111设置在外把手组件的外把手101的方孔122内,开锁方轴4远离离合座107一端设置在内把手组件的把手方孔内。即,外把手组件的外把手101通过离合机构带动开锁方轴4旋转,且只有当离合座107与外圆轴108被挂挡销连为一体时,外把手组件的外把手101才可带动开锁方轴4旋转;而内把手组件的内把手301不受离合机构的控制,可随时旋转带动开锁方轴4旋转。

参见图10、图11、图12和图13,上述联动机构包括:

锁舌板211,锁舌板211与锁舌202固定连接,锁舌板211远离锁舌202一侧通过弹簧A210与锁壳201连接,锁舌板211能够在锁壳201内左右水平移动;

防拨板209,防拨板209铰接在锁壳201上且设置有扭簧A,防拨板209在扭簧A的作用下能够限制锁舌板211的移动,使锁舌202处于伸出状态;

开锁拨板207,开锁拨板207一端固定在开锁方轴4上,开锁拨板207另一端能够拨动防拨板209,使得防拨板209解除对锁舌板211的限制,并能够克服弹簧A210的推力拨动锁舌板211,使锁舌202收回。

联动机构还包括:自动锁组件,自动锁组件包括碰珠203、碰珠支架217和自动锁控制板216;

碰珠支架217:碰珠支架217通过弹簧B208与锁壳201连接,碰珠支架217能在锁壳201内左右水平移动;碰珠支架217远离弹簧B208一端设置有能够自转的碰珠203,在无外力的作用下弹簧B208推动碰珠支架217,使碰珠203处于伸出状态;

自动锁控制板216:自动锁控制板216铰接在锁壳201上且设置有扭簧B208,自动锁控制板216在扭簧B208的作用下能够限制锁舌板211的移动,使锁舌202处于回收状态;

碰珠支架217能够在外力的作用下克服弹簧B208的推力拨动自动锁控制板216,使得自动锁控制板216旋转解除自动锁控制板216对锁舌板211的限制,锁舌板211在弹簧A210的作用下移动,使锁舌202伸出。

参见图5,驱动机构为按键式机械密码驱动机构6,按键式机械密码驱动机构6包括密码识别组件和开锁板601,密码识别组件能够步进推动开锁板601下移,当开锁板601移动到最下端时刚好推动挂挡销110进入挂挡槽(115和116)内。外把手组件的总成底板靠近按键式机械密码驱动机构6一端设置有复位抬板113,复位抬板113中部与总成底板105铰接且设置有复位扭簧, 复位抬板113一端设置有凸起,复位抬板113另一端刚好抵在密码识别组件的定位板的下端,离合座107上设置有抬板凹槽,凸起穿过总成底板105插入抬板凹槽内;当离合座107随开锁方轴4旋转时,复位抬板113凸起被迫脱离抬板凹槽被抬起,复位抬板113另一端下压密码识别组件的定位板,定位板被抬起,开锁板601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复位。其中,密码识别组件能够步进式推动开锁板601相对于定位板下移,定位板被抬起时,开锁板601自动复位,密码识别组件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参见图4和图9,驱动机构还包括指纹密码驱动机构5,指纹密码驱动机构5包括指纹识别器、电磁铁106和挂挡销拨杆126,挂挡销拨杆126一端铰接在外把手组件的总成底板105上,挂挡销拨杆126另一端与电磁铁106的伸缩杆连接,当电磁铁106通电后,挂挡销拨杆126一端被伸缩杆带动下移,挂挡销拨杆126中间部位能够将挂挡销110下压使其进入挂挡槽(115和116)内。其中,指纹识别器以及指纹识别器与电磁铁106的连接关系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参见图14和图15,外把手组件和内把手组件均设置有把手换向机构,把手换向机构包括固定在把手上的圆环形转向卡板(117和308)、复位扭簧C309、换向板(118和306)和换向板弹片(119和307),转向卡板(117和308)外围设置有两个弧形转向卡槽,换向板(118和306)和换向板弹片(119和307)一端通过同一螺钉固定,换向板弹片(119和307)另一端能够在无外力的作用下弹起换向板(118和306)并使换向板(118和306)卡在转向卡槽内;

外把手组件的换向板118固定在总成底板105上,内把手组件的换向板306一端固定在内把手组件的内把手组件壳体302上。

复位扭簧C309一端设置在外把手组件的总成底板105或内把手组件壳体302上,复位扭簧C309另一端卡在转向卡板(117和308)的扭簧限位柱120上,位于复位扭簧C309另一侧转向卡板(117和308)上设置有扭簧限位柱120,复位扭簧C309另一端穿过转向卡板(117和308)卡在扭簧限位柱120上。其中,复位扭簧C309不仅起到开门后把手复位的作用,而且能够为把手换向提供助力。

外把手组件和内把手组件的把手壳体内侧壁均设置有与换向板(118和306)位置相对应的换向通孔。

实施例2 把手换向机构

参见图14和图15,本发明实施例2提供了一种防盗锁把手换向机构,包括固定在把手上的圆环形转向卡板(117和308)、复位扭簧C309、换向板(118和306)和换向板弹片(119和307),转向卡板(117和308)外围设置有两个弧形转向卡槽,换向板(118和306)和换向板弹片(119和307)一端通过同一螺钉固定,换向板弹片(119和307)另一端能够在无外力的作用下弹起换向板(118和306)并使换向板(118和306)卡在转向卡槽内;

换向板(118和306)一端固定在内把手组件壳体302或外把手组件壳体102。

复位扭簧C309一端设置在外把手组件壳体102或内把手组件壳体302上,复位扭簧C309另一端卡在转向卡板(117和308)的扭簧限位柱120上,位于复位扭簧C309另一侧转向卡板(117和308)上设置有扭簧限位柱120,复位扭簧C309另一端穿过转向卡板(117和308)卡在扭簧限位柱120上。其中,复位扭簧C309不仅起到开门后把手复位的作用,而且能够为把手换向提供助力。

外把手组件和内把手组件的把手壳体内侧壁均设置有与换向板(118和306)位置相对应的换向通孔。

使用时,通过换向通孔将换向板(118和306)下压,即可释放转向卡板的转动角度,旋转把手带动转向卡板旋转180°,换向板(118和306)卡在另一转向卡槽内,换向板(118和306)在换向板弹片(119和307)弹起刚好卡出转向卡板(117和308),完成把手的换向。

实施例3 防盗锁离合机构

参见图6、图7、图8和图9,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防盗锁用离合机构,包括离合座107,离合座107内套有外圆轴108,外圆轴108内设置有开锁方轴4,离合座107和外圆轴108相对应的位置均开设有挂当槽(115和116);其中离合座107通过带有通孔的离合盖板121限位在外把手101上。锁壳201上设置有穿过开锁方轴4的通孔205。

离合机构还包括与挂挡槽(115和116)配合使用的挂挡销110,挂挡销110与驱动机构活动连接,驱动机构能够驱使挂挡销110进入挂挡槽 (115和116);当挂挡销110进入挂挡槽(115和116)后,离合座107与外圆轴108固定连接,在开锁方轴4的带动下离合座107和外圆轴108一起旋转;

离合座107远离开锁方轴4一端设置有离合座方轴111,离合座方轴111设置在外把手方孔内,开锁方轴4远离离合座107一端设置在内把手方孔内。即,外把手101通过离合机构带动开锁方轴4旋转,且只有当离合座107与外圆轴108被挂挡销连为一体时,外把手101才可带动开锁方轴4旋转;而内把手301不受离合机构的控制,可随时旋转带动开锁方轴4旋转,开锁方轴4旋转能够带动锁舌伸出或缩回。

实施例4 防盗锁锁体

参见图10、图11、图12和图13,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防盗锁锁体用联动机构包括:锁舌板211,锁舌板211与锁舌202固定连接,锁舌板211远离锁舌202一侧通过弹簧A210与锁壳201连接,锁舌板211能够在锁壳201内左右水平移动;

防拨板209,防拨板209铰接在锁壳201上且设置有扭簧A,防拨板209在扭簧A的作用下能够限制锁舌板211的移动,使锁舌202处于伸出状态;

开锁拨板207,开锁拨板207一端固定在开锁方轴4上,开锁拨板207另一端能够拨动防拨板209,使得防拨板209解除对锁舌板211的限制,并能够克服弹簧A210的推力拨动锁舌板211,使锁舌202收回。

联动机构还包括:自动锁组件,自动锁组件包括碰珠203、碰珠支架217和自动锁控制板216;

碰珠支架217:碰珠支架217通过弹簧B208与锁壳201连接,碰珠支架217能在锁壳201内左右水平移动;碰珠支架217远离弹簧B208一端设置有能够自转的碰珠203,在无外力的作用下弹簧B208推动碰珠支架217,使碰珠203处于伸出状态;

自动锁控制板216:自动锁控制板216铰接在锁壳201上且设置有扭簧B208,自动锁控制板216在扭簧B208的作用下能够限制锁舌板211的移动,使锁舌202处于回收状态;

碰珠支架217能够在外力的作用下克服弹簧B208的推力拨动自动锁控制板216,使得自动锁控制板216旋转解除自动锁控制板216对锁舌板211的限制,锁舌板211在弹簧A210的作用下移动,使锁舌202伸出。

实施例5

参见图1、图2和图3,一种组合式密码锁,包括内把手组件、外把手组件和锁体,其中,还包括设置在外把手组件上的离合机构和驱动离合机构的驱动机构;锁体包括锁壳201、锁舌202和带动锁舌202移动的联动机构;外把手组件能够通过离合机构选择性的驱动联动机构;内把手组件与联动机构连接,且能够直接驱动联动机构。参见图15,内把手组件壳体302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内锁旋钮,内琐旋钮连接的内锁限位杆穿过内把手组件壳体302一端卡在内锁固定孔212内,无条件禁止锁舌所处的状态,内把手组件壳体302内还设置有电池盒304;锁壳201上设置有与内锁限位杆配合使用的内锁通孔206。参见图4和图5,外把手组件包括位于外把手101上方的密码锁键盘103和位于密码锁键盘103上方的指纹识别器,位于密码锁键盘103外侧外把手组件壳体102上设置有滑盖104。

其中,离合机构(参见图6、图7、图8和图9)包括离合座107,离合座107内套有外圆轴108,外圆轴108内设置有开锁方轴4,离合座107和外圆轴108相对应的位置均开设有挂当槽(115和116);其中离合座107通过带有通孔的离合盖板121限位在外把手101上。锁壳201上设置有穿过开锁方轴4的通孔205。

离合机构还包括与挂挡槽(115和116)配合使用的挂挡销110,挂挡销110与驱动机构活动连接,驱动机构能够驱使挂挡销110进入挂挡槽 (115和116);当挂挡销110进入挂挡槽(115和116)后,离合座107与外圆轴108固定连接,在开锁方轴4的带动下离合座107和外圆轴108一起旋转;

离合座107远离开锁方轴4一端设置有离合座方轴111,离合座方轴111设置在外把手组件的把手方孔内,开锁方轴4远离离合座107一端设置在内把手组件的把手方孔内。即,外把手组件的外把手101通过离合机构带动开锁方轴4旋转,且只有当离合座107与外圆轴108被挂挡销连为一体时,外把手组件的外把手101才可带动开锁方轴4旋转;而内把手组件的内把手301不受离合机构的控制,可随时旋转带动开锁方轴4旋转。

离合座远离外把手一端套接有开关板109,开关板下端部112与一复位开关123的复位开关弹簧片124接触,锁舌202处于伸出状态时,开关板下端部112强复位开关弹簧片124压下,当开锁旋转外把手101时,开关板109随开锁方轴4旋转,复位开关弹簧片124复位,驱动机构复位,挂挡销110在挂挡销复位弹簧114的作用下复位,离合机构处于分离状态。

参见图10、图11、图12和图13,上述联动机构包括:

锁舌板211,锁舌板211与锁舌202固定连接,锁舌板211远离锁舌202一侧通过弹簧A210与锁壳201连接,锁舌板211能够在锁壳201内左右水平移动;

防拨板209,防拨板209铰接在锁壳201上且设置有扭簧A,防拨板209在扭簧A的作用下能够限制锁舌板211的移动,使锁舌202处于伸出状态;

开锁拨板207,开锁拨板207一端固定在开锁方轴4上,开锁拨板207另一端能够拨动防拨板209,使得防拨板209解除对锁舌板211的限制,并能够克服弹簧A210的推力拨动锁舌板211,使锁舌202收回。

上述联动机构具体为:锁舌板211远离锁舌202一端通过弹簧A210与锁壳201连接,防拨板209的中间部位铰接在锁壳201上,防拨板209位于锁舌板211的上方;

开锁方轴4上设置有开锁拨板207,开锁拨板207上设置有弧形拨动凸起219,当锁舌202处于伸出状态时,弧形拨动凸起219一端与防拨板209接触,当开锁方轴4转动带动开锁拨板207转动时,弧形拨动凸起219能够克服复位扭簧A的作用力拨动防拨板209转动;锁舌板211下端面设置有固定柱214,开锁拨板209在开锁方轴4的带动下能够与固定柱214接触并能够推动锁舌板211移动;

锁舌板211上端面设置有防拨凸起215,当锁舌202处于伸出状态时,防拨板209远离开锁拨板207的一端刚好能够抵在防拨凸起219上。

联动机构还包括:自动锁组件,自动锁组件包括碰珠203、碰珠支架217和自动锁控制板216;

碰珠支架217:碰珠支架217通过弹簧B208与锁壳201连接,碰珠支架217能在锁壳201内左右水平移动;碰珠支架217远离弹簧B208一端设置有能够自转的碰珠203,在无外力的作用下弹簧B208推动碰珠支架217,使碰珠203处于伸出状态;

自动锁控制板216:自动锁控制板216铰接在锁壳201上且设置有扭簧B208,自动锁控制板216在扭簧B208的作用下能够限制锁舌板211的移动,使锁舌202处于回收状态;

碰珠支架217能够在外力的作用下克服弹簧B208的推力拨动自动锁控制板216,使得自动锁控制板216旋转解除自动锁控制板216对锁舌板211的限制,锁舌板211在弹簧A210的作用下移动,使锁舌202伸出。

上述自动锁组件具体为:包括碰珠203、碰珠支架217和自动锁控制板216;

碰珠支架217一侧设置有能够自转的碰珠203,碰珠支架217另一侧通过弹簧B208与锁壳201连接,自动锁控制板216中间部位铰接在锁壳201上;

自动锁控制板216一端下端面设置有自动锁凸起A218,碰珠支架217上设置有与自动锁凸起A218配合使用的通孔,自动锁凸起A218位于碰珠支架217内并能够跟随碰珠支架217的移动而移动;自动锁控制板216另一端下端面设置有自动锁凸起B215,锁舌板211上设置有与自动锁凸起B215配合使用的通孔,当锁舌202处于回收状态时,自动锁凸起B215刚好能够抵住锁舌板211。

锁体包括锁壳201和设置在锁壳201上的天地锁拉板204,天地锁拉板204以及与锁体的连接关系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参见图5,驱动机构为按键式机械密码驱动机构6,按键式机械密码驱动机构6包括密码识别组件和开锁板601,密码识别组件能够步进推动开锁板601下移,当开锁板601移动到最下端时刚好推动挂挡销110进入挂挡槽(115和116)内。外把手组件的总成底板靠近按键式机械密码驱动机构6一端设置有复位抬板113,复位抬板113中部与总成底板105铰接且设置有复位扭簧, 复位抬板113一端设置有凸起,复位抬板113另一端刚好抵在密码识别组件的定位板的下端,离合座107上设置有抬板凹槽,凸起穿过总成底板105插入抬板凹槽内;当离合座107随开锁方轴4旋转时,复位抬板113凸起被迫脱离抬板凹槽被抬起,复位抬板113另一端下压密码识别组件的定位板,定位板被抬起,开锁板601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复位。其中,密码识别组件能够步进式推动开锁板601相对于定位板下移,定位板被抬起时,开锁板601自动复位,密码识别组件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参见图4和图9,驱动机构还包括指纹密码驱动机构5,指纹密码驱动机构5包括指纹识别器、电磁铁106和挂挡销拨杆126,挂挡销拨杆126一端铰接在外把手组件的总成底板105上,挂挡销拨杆126另一端与电磁铁106的伸缩杆连接,当电磁铁106通电后,挂挡销拨杆126一端被伸缩杆带动下移,挂挡销拨杆126中间部位能够将挂挡销110下压使其进入挂挡槽(115和116)内。其中,指纹识别器以及指纹识别器与电磁铁106的连接关系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参见图14和图15,外把手组件和内把手组件均设置有把手换向机构,把手换向机构包括固定在把手上的圆环形转向卡板(117和308)、复位扭簧C309、换向板(118和306)和换向板弹片(119和307),转向卡板(117和308)外围设置有两个弧形转向卡槽,换向板(118和306)和换向板弹片(119和307)一端通过同一螺钉固定,换向板弹片(119和307)另一端能够在无外力的作用下弹起换向板(118和306)并使换向板(118和306)卡在转向卡槽内;

外把手组件的换向板118固定在总成底板105上,内把手组件的换向板306一端固定在内把手组件的内把手组件壳体302上。

复位扭簧C309一端设置在外把手组件的总成底板105或内把手组件壳体302上,复位扭簧C309另一端卡在转向卡板(117和308)的扭簧限位柱120上,位于复位扭簧C309另一侧转向卡板(117和308)上设置有扭簧限位柱120,复位扭簧C309另一端穿过转向卡板(117和308)卡在扭簧限位柱120上。其中,复位扭簧C309不仅起到开门后把手复位的作用,而且能够为把手换向提供助力。

外把手组件和内把手组件的把手壳体内侧壁均设置有与换向板(118和306)位置相对应的换向通孔;锁体的锁舌202为柱型,换向时不需要再调整锁舌202的位置。外把手101和内把手301设置方孔,方孔侧壁设置有限位缺口,转向卡板(117和308)内环侧壁设置有与限位缺口配合使用的限位突起,转向卡板(117和308)正好通过限位突起与外把手101和内把手302上。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