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印刷机的高效的切纸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80338阅读:13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切纸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印刷机的高效的切纸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印刷行业的飞速发展,其对切纸的需求也逐渐增大,然而,现有的切纸装置结构过于复杂,加工难度大,并且人工劳动强度大,切纸效率低;有时无法保持纸张紧绷状态,使得切后的纸张不符合要求,进而无法有效的满足现有的印刷机的切纸需要。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以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有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用于印刷机的高效的切纸设备。

为达到本发明之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印刷机的高效的切纸设备,所述本发明用于印刷机的高效的切纸设备包括底板、位于所述底板上方左右两侧的第一支撑装置、位于所述第一支撑装置之间的电机装置、位于所述电机装置上方的第二支撑装置、位于所述第二支撑装置左右两侧的支撑板装置、位于所述第一支撑装置左侧的支架装置、位于所述支架装置右侧的按压装置、设置于所述按压装置上的切割装置及位于所述切割装置左侧的电缸装置,所述底板上设有位于其上方的第一支撑杆、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杆左右两侧的第二支撑杆及位于其左侧的第一横板,所述第一支撑装置包括第三支撑杆、设置于所述第三支撑杆上的第一横杆、位于所述第一横杆下方的第一斜杆、位于所述第一横杆上方的第一弹簧、位于所述第三支撑杆上端的凸轮、设置于所述凸轮上的第一固定杆及设置于所述第三支撑杆上的第二横杆,所述电机装置包括第二横板、位于所述第二横板下方的第一电机、设置于所述第一电机上的第一输出轴、位于所述第一电机左右两侧的第二固定杆及设置于所述第一输出轴上的第一拉线,所述第二支撑装置包括第一滚轮、位于所述第一滚轮下方的第四支撑杆、位于所述第四支撑杆左右两侧的第三横杆、位于所述第三横杆下方的第二弹簧、位于所述第二弹簧左右两侧的第一推动块、设置于所述第一推动块上的第三弹簧及设置于所述第三弹簧上的第一固定块,所述支撑板装置包括支撑板及位于所述支撑板下方的第四弹簧,所述支架装置包括第一支架、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架右侧的第三固定杆及位于所述第一支架上方的第一弯曲杆,所述按压装置包括第三横板、位于所述第三横板下方左右两侧的第二弯曲杆、设置于所述第二弯曲杆下端的第一竖杆、设置于所述第一竖杆下端的按压轮、位于所述第三横板上方的第一连接环及设置于所述第二弯曲杆上的弹性杆,所述切割装置包括切割刀、位于所述切割刀左右两侧的第二固定块、位于所述第二固定块上方的第五弹簧、位于所述切割刀上方的第二竖杆、设置于所述第二竖杆上端的第二滚轮及位于所述第二滚轮上方的第二拉线,所述电缸装置包括第三竖杆、位于所述第三竖杆右侧的第二连接环、位于所述第二连接环下方的第四横板、位于所述第四横板下方的第四竖杆、位于所述第四横板上方的第一连接杆、位于所述第四竖杆右侧的第五竖杆、位于所述第一连接杆右侧的电缸、位于所述电缸上方的推动杆、设置于所述推动杆上方的拉动轮、位于所述推动杆左右两侧的第五竖杆及位于所述第五竖杆上方的定位杆。

所述第一支撑杆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下端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设有两个,所述第二支撑杆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下端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横板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一横板的右端与所述底板的左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第三支撑杆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三支撑杆的下端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支撑杆的上端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横杆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一横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三支撑杆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斜杆呈倾斜状,所述第一斜杆的下端与所述第三支撑杆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斜杆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横杆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呈竖直状,所述第一弹簧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横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的上端与所述第一固定杆固定连接,所述凸轮收容于所述第一凹槽内且与所述第三支撑杆枢轴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杆的一端与所述图乱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横杆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二横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三支撑杆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横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侧面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横板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上端与所述第二横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横板上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电机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二横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上端与所述第一电机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电机位于所述第一通孔的下方,所述第一输出轴呈圆柱体,所述第一输出轴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机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杆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第一电机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二固定杆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二固定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机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拉线的下端与所述第一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拉线的上端穿过所述第一通孔。

所述第一固定块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第二横板上方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一固定块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一固定块的下端与所述第二横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弹簧设有四个且左右各设有两个,所述第三弹簧呈水平状,所述第三弹簧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固定块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推动块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推动块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第一通孔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一推动块的横截面呈直角三角形,所述第一推动块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二横板的上表面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推动块的上表面呈倾斜状,所述第二弹簧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第一通孔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二弹簧位于所述第一推动块之间,所述第二弹簧呈竖直状,所述第二弹簧的下端与所述第二横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的上端与所述第三横杆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支撑杆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四支撑杆的上端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一拉线的上端与所述第四支撑杆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横杆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第四支撑杆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三横杆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三横杆的一侧面与所述第四支撑杆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支撑杆的另一侧面呈倾斜状且顶靠在所述第一推动块的上表面上,所述第三横杆与所述第一推动块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滚轮呈圆柱体,所述第一滚轮收容于所述第二凹槽内且与所述第四支撑杆枢轴连接。

所述支撑板呈长方体,所述凸轮顶靠在所述支撑板上,所述第四弹簧呈竖直状,所述第四弹簧的下端与所述第一固定块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第四弹簧的上端与所述支撑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支架呈L形,所述第一支架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横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架的上端呈水平状,所述第一支架上设有贯穿其左右表面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三固定杆呈倾斜状,所述第三固定杆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横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固定杆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支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弯曲杆呈弯曲状,所述第一弯曲杆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支架固定连接。

所述第三横板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三横板位于所述第一滚轮的上方,所述第二弯曲杆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第三横板下方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二弯曲杆呈弯曲状,所述第二弯曲杆的上端与所述第三横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弯曲杆的下端与所述第一竖杆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竖杆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一竖杆位于所述支撑板的上方,所述第一竖杆的下端设有第三凹槽,所述按压轮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第一竖杆的下方,所述按压轮呈圆柱体,所述按压轮收容于所述第三凹槽内且与所述第一竖杆枢轴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环呈半圆环状,所述第一连接环的两端与所述第三横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弹性杆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第三横板下方的左右两侧,所述弹性杆呈弯曲状,所述弹性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弯曲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架的上端与位于左侧的第一竖杆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按压轮顶靠在所述支撑板上。

所述切割刀呈竖直状,所述切割刀位于所述第一滚轮的正上方,所述切割刀贯穿所述第三横板的上下表面且与其滑动连接,所述弹性杆的端部顶靠在所述切割刀的侧面上且与其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固定块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切割刀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二固定块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二固定块的一端与所述切割刀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块位于所述弹性杆的上方,所述第五弹簧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切割刀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五弹簧呈竖直状,所述第五弹簧的上端与所述第三横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五弹簧的下端与所述第二固定块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竖杆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二竖杆的下端与所述切割刀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竖杆的上端设有第四凹槽,所述第二滚轮呈圆柱体,所述第二滚轮收容于所述第四凹槽内且与所述第二竖杆枢轴连接,所述第二拉线的右端与所述第一连接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拉线顶靠在所述第二滚轮上。

所述第三竖杆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三竖杆的下端与所述第一竖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弯曲杆的上端与所述第三竖杆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环呈半圆环状,所述第二连接环的两端与所述第三竖杆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拉线的上端与所述第二连接环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横板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四横板的左端与所述第三竖杆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竖杆呈竖直状,所述第四竖杆的上端与所述第四横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竖杆的下端与所述第二弯曲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呈水平状,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左端与所述第三竖杆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右端与所述电缸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五竖杆呈竖直状,所述第五竖杆的上端与所述第四横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五竖杆的下端与所述第三横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电缸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三横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推动杆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推动杆的下端与所述电缸连接,所述推动杆的上端设有第五凹槽,所述第二拉线穿过所述第五凹槽,所述拉动轮呈圆柱体,所述拉动轮收容于所述第五凹槽内且与所述推动杆枢轴连接,所述拉动轮顶靠在所述第二拉线上,所述第五竖杆设有两个,所述第五竖杆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五竖杆的下端与所述电缸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五竖杆的上端与所述定位杆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定位杆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推动杆贯穿所述定位杆的上下表面且与其滑动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发明用于印刷机的高效的切纸设备能够对纸张进行有效的切割,切割效率高,可以大大降低人工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并且可以稳定地按压住纸张,同时可以始终保持纸张的紧绷状态,进而保证切后的纸张符合要求,减少切错现象的发生,节约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用于印刷机的高效的切纸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用于印刷机的高效的切纸设备做出清楚完整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用于印刷机的高效的切纸设备包括底板1、位于所述底板1上方左右两侧的第一支撑装置2、位于所述第一支撑装置2之间的电机装置3、位于所述电机装置3上方的第二支撑装置4、位于所述第二支撑装置4左右两侧的支撑板装置5、位于所述第一支撑装置2左侧的支架装置6、位于所述支架装置6右侧的按压装置7、设置于所述按压装置7上的切割装置8及位于所述切割装置8左侧的电缸装置9。

如图1所示,所述底板1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底板1上设有位于其上方的第一支撑杆11、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杆11左右两侧的第二支撑杆12及位于其左侧的第一横板13。所述第一支撑杆11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一支撑杆11的下端与所述底板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12设有两个,所述第二支撑杆12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二支撑杆12的下端与所述底板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横板13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一横板13的右端与所述底板1的左表面固定连接。

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支撑装置2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杆11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一支撑装置2包括第三支撑杆21、设置于所述第三支撑杆21上的第一横杆22、位于所述第一横杆22下方的第一斜杆23、位于所述第一横杆22上方的第一弹簧24、位于所述第三支撑杆21上端的凸轮25、设置于所述凸轮25上的第一固定杆26及设置于所述第三支撑杆21上的第二横杆27。所述第三支撑杆21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三支撑杆21的下端与所述底板1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支撑杆21的上端设有第一凹槽211,所述第一凹槽211呈长方体状。所述第一横杆22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一横杆22的一端与所述第三支撑杆21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斜杆23呈倾斜状,所述第一斜杆23的下端与所述第三支撑杆21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斜杆23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横杆2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24呈竖直状,所述第一弹簧24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横杆22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24的上端与所述第一固定杆26固定连接。所述凸轮25收容于所述第一凹槽211内且与所述第三支撑杆21枢轴连接,使得所述凸轮25可以在所述第一凹槽211内旋转。所述第一固定杆26的一端与所述凸轮25固定连接,进而使得所述第一弹簧24可以对所述凸轮25起到支撑作用。所述第二横杆27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二横杆27的一端与所述第三支撑杆21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横杆27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杆12的侧面固定连接。

如图1所示,所述电机装置3包括第二横板31、位于所述第二横板31下方的第一电机32、设置于所述第一电机32上的第一输出轴33、位于所述第一电机32左右两侧的第二固定杆34及设置于所述第一输出轴33上的第一拉线35。所述第二横板31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二支撑杆12的上端与所述第二横板3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进而对所述第二横板31起到支撑作用,所述第二横板31上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第一通孔311,所述第一通孔311呈圆形。所述第一电机32与电源连接,使其可以正常运行,所述第一电机32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二横板3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11的上端与所述第一电机3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电机32位于所述第一通孔311的下方。所述第一输出轴33呈圆柱体,所述第一输出轴33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机32连接,使得所述第一电机32可以带动所述第一输出轴33旋转。所述第一电机32上设有开关,方便使用者打开或者关闭。所述第二固定杆34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第一电机32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二固定杆34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二固定杆34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机32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杆34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杆12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拉线35的下端与所述第一输出轴33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拉线35的上端穿过所述第一通孔311。

如图1所示,所述第二支撑装置4包括第一滚轮47、位于所述第一滚轮47下方的第四支撑杆46、位于所述第四支撑杆46左右两侧的第三横杆45、位于所述第三横杆45下方的第二弹簧44、位于所述第二弹簧44左右两侧的第一推动块43、设置于所述第一推动块43上的第三弹簧42及设置于所述第三弹簧42上的第一固定块41。所述第一固定块41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第二横板31上方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一固定块41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一固定块41的下端与所述第二横板3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弹簧42设有四个且左右各设有两个,所述第三弹簧42呈水平状,所述第三弹簧42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固定块41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弹簧42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推动块43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推动块43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第一通孔311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一推动块43的横截面呈直角三角形,所述第一推动块43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二横板31的上表面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推动块43的上表面呈倾斜状。所述第二弹簧44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第一通孔311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二弹簧44位于所述第一推动块43之间,所述第二弹簧44呈竖直状,所述第二弹簧44的下端与所述第二横板3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44的上端与所述第三横杆45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支撑杆46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四支撑杆46的上端设有第二凹槽461,所述第二凹槽461呈长方体状,所述第一拉线35的上端与所述第四支撑杆46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横杆45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第四支撑杆46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三横杆45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三横杆45的一侧面与所述第四支撑杆46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支撑杆45的另一侧面呈倾斜状且顶靠在所述第一推动块43的上表面上,所述第三横杆45与所述第一推动块43滑动连接,使得所述第一推动块43向所述第一通孔311的方向移动时,所述第一推动块43推动所述第三横杆45,使得所述第三横杆45向上移动,进而使得所述第四支撑杆46向上移动。所述第一滚轮47呈圆柱体,所述第一滚轮47收容于所述第二凹槽461内且与所述第四支撑杆46枢轴连接,使得所述第一滚轮47可以在所述第二凹槽461内旋转。

如图1所示,所述支撑板装置5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滚轮47的左右两侧,所述支撑板装置5包括支撑板51及位于所述支撑板51下方的第四弹簧52。所述支撑板51呈长方体,所述凸轮25顶靠在所述支撑板51上,进而对所述支撑板51起到支撑作用,纸张放置在所述支撑板51上。所述第四弹簧52呈竖直状,所述第四弹簧52的下端与所述第一固定块41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第四弹簧52的上端与所述支撑板5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如图1所示,所述支架装置6包括第一支架61、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架61右侧的第三固定杆62及位于所述第一支架61上方的第一弯曲杆63。所述第一支架61呈L形,所述第一支架61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横板1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架61的上端呈水平状,所述第一支架61上设有贯穿其左右表面的第二通孔611,所述第一通孔611可供纸张穿过。所述第三固定杆62呈倾斜状,所述第三固定杆62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横板13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固定杆62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支架6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弯曲杆63呈弯曲状,所述第一弯曲杆63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支架61固定连接。

如图1所示,所述按压装置7包括第三横板71、位于所述第三横板71下方左右两侧的第二弯曲杆72、设置于所述第二弯曲杆72下端的第一竖杆73、设置于所述第一竖杆73下端的按压轮74、位于所述第三横板71上方的第一连接环75及设置于所述第二弯曲杆72上的弹性杆76。所述第三横板71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三横板71位于所述第一滚轮47的上方。所述第二弯曲杆72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第三横板71下方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二弯曲杆72呈弯曲状,所述第二弯曲杆72的上端与所述第三横板7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弯曲杆72的下端与所述第一竖杆73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竖杆73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一竖杆73位于所述支撑板51的上方,所述第一竖杆73的下端设有第三凹槽731,所述第三凹槽731呈长方体状。所述按压轮74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第一竖杆73的下方,所述按压轮74呈圆柱体,所述按压轮74收容于所述第三凹槽731内且与所述第一竖杆73枢轴连接,使得所述按压轮74可以在所述第三凹槽731内旋转,所述按压轮74与电机连接,进而可以带动所述按压轮74主动旋转。所述第一连接环75呈半圆环状,所述第一连接环75的两端与所述第三横板7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弹性杆76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第三横板71下方的左右两侧,所述弹性杆76呈弯曲状,所述弹性杆76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弯曲杆72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架61的上端与位于左侧的第一竖杆73的侧面固定连接,进而对其起到支撑作用。所述按压轮74顶靠在所述支撑板51上,需要切割的纸张处于所述按压轮74与所述支撑板51之间,进而可以压住纸张,对纸张起到相对固定的作用。

如图1所示,所述切割装置8包括切割刀81、位于所述切割刀81左右两侧的第二固定块82、位于所述第二固定块82上方的第五弹簧83、位于所述切割刀81上方的第二竖杆84、设置于所述第二竖杆84上端的第二滚轮85及位于所述第二滚轮85上方的第二拉线86。所述切割刀81呈竖直状,所述切割刀81位于所述第一滚轮47的正上方,所述切割刀81贯穿所述第三横板71的上下表面且与其滑动连接,使得所述切割刀81可以上下移动,所述弹性杆76的端部顶靠在所述切割刀81的侧面上且与其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固定块82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切割刀81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二固定块82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二固定块82的一端与所述切割刀81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块82位于所述弹性杆76的上方。所述第五弹簧83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切割刀81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五弹簧83呈竖直状,所述第五弹簧83的上端与所述第三横板7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五弹簧83的下端与所述第二固定块82固定连接,进而可以对所述第二固定块82及切割刀81起到支撑作用。所述第二竖杆84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二竖杆84的下端与所述切割刀81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竖杆84的上端设有第四凹槽841,所述第四凹槽841呈长方体状。所述第二滚轮85呈圆柱体,所述第二滚轮85收容于所述第四凹槽841内且与所述第二竖杆84枢轴连接,使得所述第二滚轮85可以在所述第四凹槽841内旋转。所述第二拉线86的右端与所述第一连接环75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拉线86顶靠在所述第二滚轮85上。

如图1所示,所述电缸装置9包括第三竖杆91、位于所述第三竖杆91右侧的第二连接环92、位于所述第二连接环92下方的第四横板93、位于所述第四横板93下方的第四竖杆94、位于所述第四横板93上方的第一连接杆95、位于所述第四竖杆94右侧的第五竖杆96、位于所述第一连接杆95右侧的电缸97、位于所述电缸97上方的推动杆98、设置于所述推动杆98上方的拉动轮99、位于所述推动杆98左右两侧的第五竖杆90及位于所述第五竖杆90上方的定位杆901。所述第三竖杆91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三竖杆91的下端与所述第一竖杆73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弯曲杆63的上端与所述第三竖杆91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环92呈半圆环状,所述第二连接环92的两端与所述第三竖杆91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拉线86的上端与所述第二连接环91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横板93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四横板93的左端与所述第三竖杆91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竖杆94呈竖直状,所述第四竖杆94的上端与所述第四横板93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竖杆94的下端与所述第二弯曲杆72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95呈水平状,所述第一连接杆95的左端与所述第三竖杆91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95的右端与所述电缸97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五竖杆96呈竖直状,所述第五竖杆96的上端与所述第四横板93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五竖杆96的下端与所述第三横板7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电缸97与电源连接,使其可以正常运行,所述电缸97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三横板7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电缸97上设有开关,方便其打开或者关闭。所述推动杆98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推动杆98的下端与所述电缸97连接,使得所述电缸97带动所述推动杆98上下移动,所述推动杆98的上端设有第五凹槽981,所述第五凹槽981呈长方体状,所述第二拉线86穿过所述第五凹槽981。所述拉动轮99呈圆柱体,所述拉动轮99收容于所述第五凹槽981内且与所述推动杆98枢轴连接,使得所述拉动轮99在所述第五凹槽981内旋转,所述拉动轮99顶靠在所述第二拉线86上。所述第五竖杆90设有两个,所述第五竖杆90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五竖杆90的下端与所述电缸97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五竖杆90的上端与所述定位杆90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定位杆901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推动杆98贯穿所述定位杆901的上下表面且与其滑动连接,使得所述推动杆98可以稳定的上下移动。

如图1所示,所述本发明用于印刷机的高效的切纸设备使用时,首先打开第一电机32的开关,使得所述第一输出轴33旋转,进而使得所述第一拉线35被拉紧,所述第四支撑杆46向下移动,进而使得所述第三横杆45向下移动,此时所述第二弹簧44被压缩,所述第一集中块43向两侧移动,所述第三弹簧42被压缩,直至所述第一滚轮47向下移动到其最上端与支撑板51的上表面处于同一水平面内。然后将需要切割的纸张放置在所述支撑板51上,且按压在按压轮74上,同时纸张与第一滚轮47接触,若纸张较长,其可以穿过所述第二通孔611。由于凸轮25及第四弹簧52对所述支撑板板51起到支撑作用,使得所述支撑板51顶靠在按压轮74上,从而可以将纸张按压住。当需要对纸张进行切割时,关闭第一电机32的开关,同时打开电缸97的开关,当关闭第一电机32的开关时,所述第二弹簧44向上推动第三横杆45,所述第一集中块43在所述第三弹簧42的作用下向中间推动第三横杆45,在双重力作用下使得所述第三横杆45向上移动,进而使得所述第四支撑杆46向上移动,进而使得所述第一滚轮47向上移动,所述第一滚轮47带动纸张向上移动,当打开电缸97时,所述电缸97使得所述推动杆98向下移动,进而使得所述拉动轮99向下移动,所述拉动轮99向下拉动第二拉线86,由于第二拉线86的左端及右端分别与第二连接环92及第一连接环75固定连接,进而使得第二拉线86向下按压第二滚轮85,使得所述第二竖杆84向下移动,进而使得所述切割刀81向下移动,所述第二固定块82随之向下移动,所述第五弹簧83被拉伸,进而对所述第二固定块82及切割刀81起到向上拉动作用,所述第二固定块82顶靠在所述弹性杆76上,使得所述弹性杆76弯曲变形,进而对所述切割刀81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由于第一滚轮47向上移动,所述切割刀81向下移动,使得切割刀81可以快速的与纸张接触,然后对纸张进行切割完毕,加快其切割的效率。待切割完毕后,所述电缸97使得所述推动杆98向上移动,进而使得所述拉动轮99向上移动,所述第五弹簧83向上拉动所述第二固定块82,且同时弹性杆76向上推动第二固定块82,使得所述第二固定块82及切割刀81向上移动,直至且恢复至初始高度。然后打开与按压轮74连接的电机,使其逆时针旋转,进而使得纸张向右移动,此时位于切割刀81右侧的按压轮74旋转的较快,位于切割刀81左侧的按压轮74旋转的较慢,进而容易使得切割后的纸张分离,然后使得切割完毕的纸张快速的向右移动且进入下一工序。然后剩下的纸张继续向右移动,在其右端与支撑板接触时,关闭位于右侧的按压轮74的电机,使得位于左侧的按压轮74继续旋转,以便使得纸张顺利的向右移动且穿过位于右侧的按压轮74与支撑板51之间的空间,使得按压轮74按压在纸张上,方便进行下次切割。至此,本发明用于印刷机的高效的切纸设备使用过程描述完毕。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