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拉门窗及其滑轮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78250阅读:390来源:国知局
推拉门窗及其滑轮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门窗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推拉门窗及其滑轮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的推拉门窗一般包括框体和扇体,框体和扇体之间通过滑轮实现横向移动。为了提高推拉门窗的安全性及稳定性,传统的推拉门窗通常采用防盗块与滑轮配合来减小框体和扇体之间的间隙,并通过设置上下附档与防脱装置来避免扇体脱落,而滑轮一般不兼备防盗防脱功能。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防盗防脱性能好的推拉门窗及其滑轮装置。

一种滑轮装置,用于安装于相对的第一板及第二板之间,以连接所述第一板与所述第二板,包括:

外壳,具有第一容置腔;

内壳组件,一侧插于所述第一容置腔内,另一侧自所述第一容置腔内凸出,所述内壳组件与所述外壳活动连接;

弹性件,部分设于所述内壳组件内,另一部分凸出于所述内壳组件与所述外壳抵接,所述弹性件用于令所述内壳组件趋向于凸出所述第一容置腔;以及

限位组件,用于限制所述内壳组件凸出于所述第一容置腔的高度;

其中,所述内壳组件远离所述外壳的一侧上凸设有滚轮,所述内壳组件具有所述滚轮的一侧用于与所述第一板抵接,所述外壳远离所述内壳组件的一侧用于与所述第二板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壳包括固定板及两块相对设置的第一侧板,所述固定板与两块所述第一侧板围合形成所述第一容置腔;

所述限位组件包括固定块、调节件以及限位块,所述固定块固设于所述外 壳的一端,所述调节件依次穿设所述固定块及所述限位块,所述限位块能沿所述调节件移动,以与所述内壳组件的端部抵接,进而限制所述内壳组件与所述固定板的相对位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壳组件包括安装板及两块相对设置的第二侧板,所述安装板与所述固定板相对,且位于所述内壳组件远离所述固定板的一侧,两块所述第二侧板位于两块所述第一侧板之间,所述安装板与两块所述第一侧板围合形成第二容置腔;

所述限位块与两块所述第二侧板的端部抵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侧板上开设有条形孔,所述条形孔朝向所述固定板延伸,且相对于所述固定板倾斜;

所述内壳组件还包括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依次穿设所述第二侧板及所述条形孔,且能在所述条形孔内移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壳组件还包括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位于所述第二容置腔内,且两端分别与两块所述第二侧板连接;

所述弹性件包括主体部及活动部,所述主体部套设于所述第二连接件上,所述活动部的一端与所述主体部连接,另一端凸出于所述第二容置腔且与所述固定板抵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壳组件还包括第三连接件,所述第三连接件的两端垂直穿设于所述两块第二侧板,所述滚轮套设于所述第三连接件上,且位于所述两块第二侧板之间,部分所述滚轮凸出于所述安装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缓冲件,所述缓冲件与所述安装板连接,且凸出于所述安装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调节件为螺钉。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壳组件的高度大于所述外壳的高度。

一种推拉门窗,包括相互配套的框体及扇体,还包括上述任一种滑轮装置,所述框体用于固设在墙体上,所述滑轮装置位于所述框体与所述扇体之间,所 述内壳组件具有所述滚轮的一侧用于与所述框体和所述扇体中的一个抵接,所述外壳远离所述内壳组件的一侧用于与所述框体和所述扇体中的另一个连接,所述扇体通过所述滑轮装置能沿所述框体滑动。

将上述滑轮装置安装于第一板与第二板之间时,先使得外壳远离内壳组件的一侧与第二板连接,由于第一板与第二板之间的间隔与滑轮装置的高度并不一定匹配,此时内壳组件具有滚轮的一侧与第一板之间可能存在间隙,通过调节内壳组件凸出于第一容置腔的高度,使得内壳组件具有滚轮的一侧与第一板抵接,再采用限位组件限定内壳组件与外壳的相对位置,从而可以消除内壳组件具有滚轮的一侧与第一板之间的间隙,使得第一板与第二板牢固连接。

当将上述滑轮装置应用于推拉门窗上时,滑轮装置所起的作用相当于普通滑轮、防盗块及上下附档的共同作用,它能消除框体与扇体之间的间隙,使得框体与扇体牢固连接,进而扇体很难被拆卸下来,大大提高了推拉门窗的防脱防盗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方式的滑轮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爆炸图;

图3为一实施方式的推拉门窗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的截面图;

图5为图4另一状态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推拉门窗及其滑轮装置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及图3所示,一实施方式的推拉门窗10,包括框体20、扇体30及滑轮装置40。其中,框体20用于固设在墙体上,滑轮装置40位于框体20与扇体30之间,扇体30与框体20配套设置,且扇体30通过滑轮装置40能沿框体20滑动。

在本实施方式中,滑轮装置40采用上下伸缩式结构,即滑轮装置40的高 度可调,因此,滑轮装置40能够适用于不同高度差的框体20及扇体30。

滑轮装置40包括外壳100、内壳组件200、弹性件300及限位组件400。

外壳100,具有第一容置腔110;

内壳组件200,一侧插于第一容置腔110内,另一侧自第一容置腔110内凸出,内壳组件200与外壳100活动连接,以调节内壳组件200凸出于第一容置腔110的高度;

弹性件300,部分设于内壳组件200内,另一部分凸出于内壳组件200与外壳100抵接。弹性件300用于令内壳组件200趋向于凸出第一容置腔110;

限位组件400,用于限制内壳组件200凸出于第一容置腔110的高度;

其中,内壳组件200远离外壳100的一侧上凸设有滚轮210,内壳组件200具有滚轮210的一侧用于与框体20和扇体30中的一个抵接,外壳100远离内壳组件200的一侧用于与框体20和扇体30中的另一个连接。

将上述滑轮装置40安装于框体20与扇体30之间时,先使得外壳100远离内壳组件200的一侧与扇体30连接,由于框体20与扇体30之间的间隔与滑轮装置40的高度并不一定匹配,此时内壳组件200具有滚轮210的一侧与框体20之间可能存在间隙,通过调节内壳组件200凸出于第一容置腔110的高度,使得内壳组件200具有滚轮210的一侧与框体20抵接,再采用限位组件400固定内壳组件200与外壳100的相对位置,从而可以消除内壳组件200具有滚轮210的一侧与框体20之间的间隙,使得框体20与扇体30牢固连接,进而扇体30很难被拆卸下来,大大提高了推拉门窗10的防脱防盗性能。

具体的,在本实施方式中,外壳100包括固定板120及两块相对设置的第一侧板130,固定板120与两块第一侧板130围合形成第一容置腔130。如图所示,第一侧板130为狭长板。

内壳组件200与外壳100活动套接,即内壳组件200套设于外壳100内,且能够靠近或远离固定板120移动。限位组件400包括固定块410、调节件420以及限位块430。固定块410固设于外壳100的一端,调节件420依次穿设固定块410及限位块430,限位块430能沿调节件420移动,以与内壳组件200的端 部抵接,用于限制内壳组件200朝固定板120移动,即使得内壳组件200与外壳100的相对位置固定。

在本实施方式中,以图1所示为观察视角,滑轮装置40中的固定板120位于下方,内壳组件200位于上方,固定板120与扇体30连接,内壳组件200与框体20抵接。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可以翻转滑轮装置40,使得固定板120位于上方,内壳组件200位于下方,此时,固定板310与框体20连接,内壳组件200与扇体30抵接。

而且,为了确保内壳组件200能与框体20或者扇体30抵接,内壳组件200的高度应大于外壳100的高度。

如图2及图4所示,内壳组件200包括安装板220及两块相对设置的第二侧板230。安装板220与固定板120相对,且位于内壳组件200远离固定板120的一侧。两块第二侧板230位于两块第一侧板130之间,同样的,两块第二侧板230也为狭长板。安装板220与两块第一侧板130围合形成第二容置腔240。

限位块430与两块第二侧板230的端部抵接,调节件420穿过限位块430并伸入第二容置腔240内。

具体的,第一侧板130的一端设有安装孔132。固定块410卡扣在安装孔132内,从而固定块410能够固定在外壳100的一端。固定块410的中部开设有第一螺纹孔412,限位块430的中部开设有第二螺纹孔432,第一螺纹孔412与第二螺纹孔432正对设置。调节件420选用螺钉,螺钉的螺杆422依次穿过第一螺纹孔412及第二螺纹孔432后,伸入第二容置腔240内,螺钉的头部424与固定块410远离限位块430的一侧紧密贴合。限位块430在调节件420的作用下,与两块第二侧板230的端部紧紧抵接,并且,通过旋转螺钉,便能移动穿设在螺钉上的限位块430,从而可以根据内壳组件200的位置,调整限位块430的位置,让限位块430抵住内壳组件200的端部。

以图4所示为观察视角,在本实施方式中,限位组件400设有一个,位于外壳100的左端。在其他实施方式中,限位组件400还可以设有两个,分别位于外壳的左右两端。

如图1及图2所示,第一侧板130上开设有条形孔134,条形孔134朝向固 定板120延伸,且相对于固定板120倾斜。

内壳组件200还包括第一连接件250。第一连接件250依次穿设第二侧板230及条形孔134,且能在条形孔134内移动。

也即,条形孔134为狭长的斜孔,内壳组件200通过第一连接件250与外壳100连接。第一连接件250在条形孔134内移动时,内壳组件200会相对于外壳100做上下左右的移动。因此,本实施方式的滑轮装置40可以适用于不同高度差的框体20及扇体30。

由图4及图5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当框体20与扇体30之间的间隙较大时,内壳组件200沿条形孔134相对于外壳100向右向上运动,同时,限位块430为与内壳组件200抵接,与固定块410之间的距离增大;当框体20与扇体30之间的间隙较小时,内壳组件200沿条形孔134相对于外壳100向左向下运动,此时,限位块430与固定块410之间的距离减小。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条形孔134也可以反向倾斜,即,当框体20与扇体30之间的间隙较大时,内壳组件200沿条形孔134相对于外壳100向左向上运动,同时,限位块430为与内壳组件200抵接,与固定块410之间的距离减小;当框体20与扇体30之间的间隙较小时,内壳组件200沿条形孔134相对于外壳100向右向下运动,此时,限位块430与固定块410之间的距离增大。

需要说明的是,框体20通常呈方形,图3只示出了框体20的顶边,滑轮装置40设于框体20的顶边与扇体30的顶边之间。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滑轮装置40也可以设于框体20的底边与扇体30的底边之间。

如图3所示,作为本实施方式的优选,固定板120与扇体30的顶边32连接,根据框体20与扇体30之间的距离,调节内壳组件200与外壳100的相对位置,使得内壳组件200与框体20位于顶边的部分22抵接,再调节调节件420使得限位块430与内壳组件200抵接,从而使得内壳组件200与外壳100的相对位置固定,限制内壳组件200向下移动靠近固定板120,使得扇体30与框体20牢固连接,无法被轻易拆卸,同时可以限制扇体30朝向两侧偏倒,从而达到防盗防脱的双重目的。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当滑轮装置40设于框体20的底边与扇体30的底边之 间时,固定板120还可以与扇体30的底边连接,此时,内壳组件200与框体20的底边抵接。可以理解,当翻转滑轮装置40,使得滑轮装置40的视角与图1所示的视角相反时,固定板120还可以与框体20的顶边或者底边连接,内壳组件200与对应边的扇体抵接。

如图2及图4所示,内壳组件200还包括第二连接件260。第二连接件260位于第二容置腔240内,且两端分别与两块第二侧板230连接。弹性件300包括主体部310及活动部320。主体部310套设于第二连接件260上,活动部320的一端与主体部310连接,另一端凸出于第二容置腔240与固定板120抵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连接件260选用销轴,弹性件300选用扭簧或者板簧。当滑轮装置40安装至框体20与扇体30之间时,内壳组件200在弹性件300的弹力作用下,会紧紧的抵住框体20或者扇体30,可以进一步避免内壳组件200朝向外壳100移动,消除框体20与扇体30之间的间隙,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推拉门窗10的安全性能。

而且,弹性件300的数目为两个,分别位于内壳组件200的两端。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弹性件300的数目还可以为一个、三个或者更多。

如图1及图2所示,内壳组件200还包括第三连接件270及滚轮210。第三连接件270的两端垂直穿设于两块第二侧板230。滚轮210套设于第三连接件270上,且位于两块第二侧板230之间。部分滚轮210凸出于安装板220,与框体20或者扇体30抵接。

具体的,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三连接件270选用转轴,且第三连接件270与滚轮210均设有两个,分别位于内壳组件200的两端。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三连接件270与滚轮210还可以为一个,设于内壳组件200的中部。或者,第三连接件270与滚轮210的数目还可以是三个、四个或更多,间隔排布在两块第二侧板230之间。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滑轮装置40还包括缓冲件500。缓冲件500与安装板220连接,且凸出于安装板220。缓冲件500选用阻尼缓冲器,阻尼缓冲器的抗冲击强度高,吸能过程中对设备的附加力小,因此,可以减小扇体30在打开和关闭时受到的冲击力,从而可以减少扇体30与框体40的磨损,也可以 防止出现扇体30被大力打开或关闭时与框体40之间产生强烈碰撞的现象。

在本实施方式中,主要对滑轮装置40进行了改进,并将滑轮装置40应用于推拉门窗10的安装中。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将滑轮装置40应用于其他任何领域中的相对的第一板与第二板之间,以连接第一板与第二板。此时,内壳组件具有滚轮的一侧用于与第一板抵接,外壳远离内壳组件的一侧用于与第二板连接。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