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机器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服务机器人的充电座。
背景技术:
服务机器人是机器人家族中的一个年轻成员,是一种半自主或全自主工作的机器人,它能完成有益于人类健康的服务工作,但不包括从事生产的设备。服务机器人可以分为专业领域服务机器人和个人/家庭服务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的应用范围很广,主要从事维护保养、修理、运输、清洗、安保、救援、监护等工作。
服务机器人一般采用充电座进行充电使用,通常充电座的充电端子是裸露在外的,对于家庭中使用的服务机器人而言,小孩子在玩耍时很可能会碰到裸露的充电端子,存在触电的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服务机器人的充电座,可以自动盖上充电端子,使得充电端子隐藏起来,避免误碰甚至出现触电的情况。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服务机器人的充电座,包括充电座本体、充电端子、盖体及第一复位弹簧,所述充电端子设置于所述充电座本体,所述盖体可滑动地盖于所述充电端子上方,所述第一复位弹簧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充电座本体,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盖体。
于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充电座本体设有导轨,所述盖体与所述导轨滑动配合。
于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复位弹簧为拉簧。
于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盖体外侧设有推动块。
于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充电端子可伸缩地安装于所述充电座本体。
于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充电座本体设有容纳孔,所述充电端子下方设有第二复位弹簧,所述充电端子通过所述第二复位弹簧可伸缩地设于所述容纳孔内。
于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复位弹簧为压簧。
于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充电端子的顶面与侧面之间采用弧面过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服务机器人的充电座,在充电端子上方设置可滑动的盖体,当需要使用充电座进行充电时,推动所述盖体,则盖体可以从充电端子上方移走,充电端子显露出来进行充电;当不需要使用充电座进行充电时,撤去施加在所述盖体上的外力,则在第一复位弹簧的回复力作用下,盖体自动滑动至充电端子上方,盖住充电端子,使得充电端子隐藏起来,避免误碰充电端子甚至出现触电的情况,从而该充电座使用起来更加安全。该服务机器人的充电座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且安全可靠,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服务机器人的充电座的剖面视图。
图2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服务机器人的充电座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
请参考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服务机器人的充电座,包括充电座本体81、充电端子82、盖体83及第一复位弹簧84。所述充电端子82设置于所述充电座本体81,所述盖体83可滑动地盖于所述充电端子82上方,所述第一复位弹簧84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充电座本体81,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盖体83。当需要使用充电座进行充电时,推动所述盖体83,此时需要克服第一复位弹簧84的回复力,则盖体83可以从充电端子82上方移走,充电端子82则显露出来进行充电;当不需要使用充电座进行充电时,撤去施加在所述盖体83上的外力,则在第一复位弹簧84的回复力作用下,所述盖体83自动滑动至所述充电端子82上方,盖住充电端子82,使得充电端子82隐藏起来,避免误碰充电端子82甚至出现触电的情况,该充电座使用起来更加安全。该服务机器人的充电座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且安全可靠,实用性强。
所述第一复位弹簧84为拉簧,但不限于此,也可以是其他种类弹簧,只要在弹簧的回复力作用下盖体83可自动滑动至充电端子82上方即可。
所述充电座本体81设有导轨,所述盖体83与所述导轨滑动配合,即所述盖体83可沿所述导轨滑动,从而在充电时盖体83移至充电端子82一侧,不充电时盖体83盖于充电端子82上方。
所述盖体83外侧设有推动块831,推动推动块831即可推动盖体83,使盖体83从充电端子82上方移开。服务机器人充电时,利用服务机器人的底座可以推动推动块831,从而服务机器人靠近充电座即可进行充电,服务机器人离开充电座时盖体83即自动隐藏充电端子82,充电方便且安全。
所述充电端子82可伸缩地安装于所述充电座本体81。充电时,充电端子82伸出所述充电座本体81,不充电时,充电端子82收容于所述充电座本体81。具体地,所述充电座本体81设有容纳孔811,所述充电端子82下方设有第二复位弹簧821,所述充电端子82通过所述第二复位弹簧821可伸缩地设于所述容纳孔811内。当盖体83盖于所述充电端子82上方时,盖体83克服第二复位弹簧821的回复力把充电端子82压入容纳孔811内。当盖体83从所述充电端子82的上方移到一侧时,由于失去了盖体83的压力,充电端子82在第二复位弹簧821的回复力作用下自动伸出所述容纳孔811,以便于充电。
所述第二复位弹簧821为压簧。但不限于此,也可以是其他种类弹簧,只要在弹簧的回复力作用充电端子82可自动伸出所述容纳孔811即可。
所述充电端子82的顶面与侧面之间采用弧面过渡,则盖体83从充电端子82一侧朝充电端子82移动时可以很容易地把充电端子82压入容纳孔811内,充电座的外形更加美观。
本实用新型虽然已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但其并不是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都可以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和技术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做出可能的变动和修改,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