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扳手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带有C型卡簧圈固实批头组件的卡箍棘轮扳手。
背景技术:
扳手在我们的生活中十分的常见,主要是用来维修带有螺丝的机械设备。棘轮扳手是扳手中的一种,它适用的范围更广,棘轮扳手主要运用于空间狭窄处,例汽车火花塞、汽车底盘、引擎內部、汽车发动机外壳的拆卸 、汽车钣金、水箱、冷却泵浦、机油滤清器、冷却压缩机。全抛光,表面亚光,耐磨防锈性极佳;专业设计只需要5°动作转动螺母;单向驱动,顺时针扭转,方便敏捷,高效快速。
授权公告号为CN205201387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棘轮扳手结构,其包括本体,本体还设有卡制槽,制齿抵靠在本体的第二容槽的侧壁上,制齿的前侧起来制齿前侧设有咬合齿,咬合齿与棘轮的相啮合,制齿设有容弹槽,制齿后侧的弧面上设有一凸快,还包括弹性组件,弹性组件一端伸入容弹槽内,弹性组件位于第二容弹槽的便面和制齿之间;卡制槽内设有销体;
现有技术的不足支出在于,其装夹C型卡簧圈固实批头的方式主要是通过C字形状自带的柔韧弹性达到一个简易的扣紧效果,这种扣紧接效果在作业一些具有一定粘滞性的螺钉时,现有技术所涉及的棘轮扳手将无法稳定的固定C型卡簧圈固实批头,而造成C型卡簧圈固实批头脱落,使用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带有C型卡簧圈固实批头组件的卡箍棘轮扳手,具有快速稳定固定C型卡簧圈固实批头、防止C型卡簧圈固实批头脱落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带有C型卡簧圈固实批头组件的卡箍棘轮扳手,包括扳手主体和C型卡簧圈固实批头组件,其特征是:所述扳手主体设置有基座孔,所述基座孔中设置有棘轮,所述棘轮的内壁设置有C型卡环,所述C型卡环与装在棘轮内壁内的梯形块抵接,所述梯形块上设置有传递杆,所述传递杆上的斜面与梯形块上的斜面抵接,所述基座孔上方设置有中空顶盖,所述中空顶盖设置有与基座孔螺纹连接的凸出端,所述中空顶盖与传递杆连接,所述C型卡簧圈固实批头组件上设置有与C型卡环相配合的凹槽。
采用上述结构,C型卡环与设置有与C型卡环配合的凹槽的C型卡簧圈固实批头组件连接,而后以旋动中空顶盖的方式使得中空顶盖上的凸出端推动传递杆,传递杆设置有与梯形块相配合的斜面,当传递杆受压时,传动杆推动梯形块压紧C型扣环,从而将C型卡簧圈固实批头牢固的卡箍在棘轮扳手上;要想将C型卡簧圈固实批头拿出来,旋开中空顶盖,梯形块不再受压,C型卡环由于其自身的弹力作用复位,从而轻松将C型卡簧圈固实批头取出来。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基座孔侧壁设置有控制腔,所述控制腔内设置有棘爪和变向阀,所述棘爪分为两个齿端方向不同的齿区,所述变向阀控制棘爪的不同齿区与所述棘轮上的棘轮齿连接,所述控制腔的侧壁上设置有阻隔塞块,所述阻隔塞块与弹性结构连接,所述棘爪与阻隔塞块抵接。
采用上述结构,棘轮环和设置在基座孔侧壁的控制腔内的棘爪配合使用,棘轮棘爪组成了单向转动机构,使得用户在狭小转动空间进行螺栓拧紧作业时,可以通过反复旋转的方式实现单向拧紧;
变向阀控制棘爪不同的棘爪齿端与棘轮连接,两个不同的齿端与棘轮连接阻止棘轮的转动方向不同,也就是说通过变向阀的控制,棘轮扳手可以实现顺时针或逆时针单向带动螺栓;
侧壁上设置有防过载机构,当使用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扳手扳动已经生锈或其他一些方式导致连接过紧的螺钉或螺栓时,过度的扳动扳手可能导致棘轮或棘爪上的齿面变形,这个时候就需要设置一个过载机构使棘轮和棘爪脱离,从而起到对扳手的保护作用。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侧壁设置有弹性压道,所述阻隔塞块和所述弹性结构均设置在弹性压道内,所述弹性结构包围的中间区域沿通道方向上的截面积小于阻隔塞块在通道方向上的截面积,弹性结构和阻隔塞块上均设置有导向圆。
采用上述结构,当扳手处于工作状态时,棘轮的侧压面压抵在阻隔塞块上,给阻隔塞块一个侧压力,当棘轮和棘爪处于大受力状态时,棘爪推动阻隔塞块朝两弹性块的中间区域运动,当阻隔塞块脱离弹性块的导圆区域时,而此时阻隔塞块不再受到弹性块在棘爪推力方向上的支持力,只有比较小的阻力,阻隔塞块迅速被推动,对应的棘爪迅速脱离棘轮,从而起到保护棘轮机构,防止棘轮和棘爪上的齿变形的作用。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弹性结构为两个或多个均匀设置在弹性压道内壁的刚性弹性块或所述弹性结构为设置在刚性弹性C型管结构。
采用上述结构,由于棘齿变形的所需的力较大,弹性结构选择用刚性弹性块,或制成的C型管,与弹性块相比,C型弹性管的制造和安装要更加的方便,但在控制的稳定性上不如弹性块。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防过载机构还包括推止杆,所述推止杆一端设置在两个弹性块的中间部分,一端卡止在所述扳手主体的外侧壁。
采用上述结构,当阻隔塞块进入弹性块的中间区域时,阻隔塞块带动设置在两个弹性块的中间的推止杆的一端,将止推杆向外推送,在需要复位阻隔塞块的时候只需将止推杆向里推,由于此时阻隔塞块在止推杆方向上所受到的力只有较小的摩擦力,止推杆可以很容易的将阻隔塞块推至复位。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棘轮的结构为直齿圆柱齿轮,所述棘爪包括棘齿面、换向槽以及侧压面,所述侧压面在棘爪处于工作状态时与阻隔塞块抵触,所述棘齿面为圆弧状,所述棘齿面上设置有以圆弧面的中线对称的棘爪齿,所述棘爪齿与所述棘轮的棘轮齿的分度圆位置的圆弧垂直。
采用上述结构,棘轮采用齿轮结构可以在超载的时候给棘爪齿一个滑移导向,利于在出现超载情况时防过载机构发挥作用,同时扳手在往不受扳手棘爪阻止的方向转动时棘轮齿以齿轮渐开线的形式设计能够获得更好的滑移效果,减小阻力;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棘爪包括棘齿面、换向槽以及侧压面,所述侧压面在棘爪处于工作状态时与阻隔塞块抵触,所述棘齿面为圆弧状,所述棘齿面上设置有以圆弧面的中线对称的棘爪齿,所述棘爪齿与所述棘轮的棘轮齿的分度圆位置的圆弧垂直。
采用上述结构,棘爪齿沿圆弧面的中心对称,这就形成了双向的控制的棘爪齿,只要拨动棘爪即可实现双向控制,棘爪齿与所述棘轮齿的分度圆的圆弧位置垂直,这其实是一小段圆弧,在其范围内棘齿施加的力的方向接近圆周切线方向,可使得施力效果良好。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变向阀包括转向头、弹簧销、弹簧、拨钮,所述弹簧销和所述拨钮连接,所述弹簧套在所述弹簧销内部,所述弹簧销插入转向头内孔,所述弹簧长于所述弹簧销与转向头连接。
采用上述结构,弹簧销一端连接在拨钮上,另一端与转向头套接,弹簧销给转向头提供支撑和定位,拨钮通过控制弹簧销转向从而控制拨钮转向,进而控制棘爪的转向,弹簧销内部的弹簧与转向头连接,给转向头提供在弹簧销方向的可伸缩性,从而使得棘爪在沿可旋转方向运动时增加棘轮和棘爪之间的卸力能力,从而减小了磨损损耗。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带有C型卡簧圈固实批头组件的卡箍棘轮扳手还包括手柄,所述手柄上设置有防滑胶层。
采用上述结构,防滑胶层可以在使用时起到防滑作用,同时胶质层可以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控制杆的杆帽上设置有一按钮,所述按钮超出所述棘轮扳手头部的表面。
采用上述结构,控制杆由于要防止其从基座孔中蹦出会设置一个阻止其向外跳出的结构,也就是说控制杆的杆帽必然在扳手基座孔的内部,这样在手按按钮的时候就不是很方便,在杆帽上设置按钮可以使得控制杆的操作件延伸到棘轮扳手头部的表面之外,用户使用更加方便。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棘轮扳手以及配套设置的C型卡簧圈固实批头组件通过设置在的棘轮扳手头部的棘轮结构内壁设置的C型卡环和C型卡簧圈固实批头上的凹槽卡接实现棘轮扳手和C型卡簧圈固实组件的快速拆装;同时变向阀控制双向的棘爪分别于棘轮连接,从而起到实现扳手在顺时针和逆时针在两个方向上的单向转动控制,同时侧壁设置有防过载机构,实现了在用棘轮扳手扳动大转矩螺栓时,避免转矩超过棘轮结构的最大承力而造成齿面变形的情况,使棘轮扳手的使用更合理,延长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一的棘轮扳手和C型卡簧圈固实批头组件配接之后的整体结构图;
图2是实施例一的图1棘轮扳手的半剖图;
图3是实施例一图2的棘轮扳手和C型卡簧圈固实批头配接之后的放大图;
图4是实施例一的图1剖视图,
图5是实施例一的图4的局部剖视图;
图6是实施例一的C型卡簧圈固实批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手柄;2.头部;3.基座孔;21.控制腔;32.中空顶盖;33.棘轮;34.棘爪;41.拨钮;42.弹簧;43.弹簧销;44.转向头;51.推止杆;52.阻隔塞块;53.弹性块;341.棘齿面;342.换向槽;343.侧压面;61.C型卡环;62.梯形块;63.传递杆;7.C型卡簧圈固实批头;71.固接杆;72.螺丝刀头;711.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实施例1:卡箍棘轮33扳手及其C型卡簧圈固实批头组件7,如图1-3所示,扳手主体设置有基座孔3,基座孔3中设置有棘轮33,棘轮33的内壁设置有C型卡环,C型环用于和C型卡簧圈固实批头组件7上的凹槽711配合从而将其固定在棘轮33扳手上进行初步卡紧,C型卡环与装在棘轮33内壁内的梯形块62抵接,梯形块62的斜面上设置有与之相配合具有斜面的传递杆63的一端,传递杆63另一端设置与中空顶盖32抵接,所述中空顶盖32设置有凸起的螺纹端,而后以旋动中空顶盖32的方式使得中空顶盖32上的凸出端与传递杆63挤压,传递杆63设置有与梯形块62相配合的斜面,当传递杆63受压时,传动杆推动梯形块62压紧C型扣环61,从而将C型卡簧圈固实批头组件7牢固的卡箍在棘轮33扳手上;要想将C型卡簧圈固实批头组件7拿出来,旋开中空顶盖32,梯形块62不再受压,C型卡环由于其自身的弹力作用复位,从而轻松将C型卡簧圈固实批头组件7取出来。
参照图5,图中可以看出在棘轮33棘爪34的组合结构中,棘轮33的结构为直齿圆柱齿轮,棘爪34包括换向槽342、换向槽以及侧压面343,换向槽342为圆弧状,换向槽342上设置有以圆弧面的中线对称的棘爪34齿,棘爪34齿与棘轮33的棘轮33齿的分度圆位置的圆弧垂直,此时棘轮33只能顺时针转动,逆时针转动受到阻挠。
棘爪34的换向槽与转向头44与弹簧销43连接,弹簧销43另一端连接在拨钮41上,弹簧销43给转向头44提供支撑和定位,拨钮41通过控制弹簧销43转向从而控制拨钮41转向,进而控制棘爪34的卡止转向,弹簧销43内部的弹簧与转向头44连接,给转向头44提供在弹簧销43方向的可伸缩性,从而使得棘爪34在沿可旋转方向运动时增加棘轮33和棘爪34之间的卸力能力,从而减小了磨损损耗。
此时,当扳手逆时针转动时,棘爪34的测压面与阻隔塞块52抵触,棘爪34给阻隔塞块52一个侧压力,推动阻隔塞块52向两个所述弹性块53中间区域运动,两个弹性块53组成的中间的区域的截面积略小于阻隔塞板的截面积,弹性块53与阻隔塞块52接触的部分设置有倒圆与阻隔塞块52上的导向圆配接,当棘轮33和棘爪34处于大受力状态时,棘爪34推动阻隔塞块52朝两弹性块53的中间区域运动,当阻隔塞块52脱离弹性块53的导圆区域时,由于弹性和阻隔塞块52都属于刚性光滑材料,相互之间的摩擦力较小,而此时阻隔塞块52不再受到弹性块53在棘爪34推力方向上的力,阻隔塞块52迅速被推动,对应的棘爪34迅速脱离棘轮33,从而起到保护棘轮33机构防止棘轮33和棘爪34上的齿变形的作用;
当阻隔塞块52进入弹性块53的中间区域时,阻隔塞块52带动设置在两个弹性块53的中间的推止杆51的一端,将止推杆向外推送,在需要复位阻隔塞块52的时候只需将止推杆向里推,由于此时阻隔塞块52在止推杆方向上所受到的力只有较小的摩擦力,止推杆可以很容易的将阻隔塞块52推至复位。
参照图6,C型卡簧圈固实批头组件7,批头由螺丝刀头72和固接杆部71组成,图中示出的螺丝刀头72仅为示例,实际生产中可以以其他螺丝刀头72代替,图中固接杆部71上设置有与棘轮扳手中C型卡环配接的凹槽711。
使用时将C型卡簧圈固实批头组件7塞入并穿过棘轮扳手的内六角孔中,直至感受到卡环和固实批头的卡接,而后旋转中空顶盖32,中空顶盖32挤压传递杆,传递杆通过与楔形块相抵触的斜面压动楔形块,楔形块挤压缩小C型卡环的直径,从而将固实批头紧固在棘轮扳手上。
实施例2,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实施例2的弹性结构设置为C型弹性管,而不是安装在弹性压道内的刚性弹性块,相对来说,C型管在这种本省扳手体积就比较小的情况下更易生产和安装,但由于C型管为一体制造,在狭小的弹性压道中其本身可调的弹性阈值范围相对弹性块来说更小,并且在受力方向上不如弹性块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