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钻折叠手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14078阅读:466来源:国知局
一种地钻折叠手把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地钻折叠手把,包括手把支架、手把操作杆,所述的手把支架上还设置有手把固定装置,所述的手把操作杆转动设置于手把固定装置上并与手把固定装置之间形成一个展开位置。该地钻折叠手把使得手把操作杆与手把支架之间可相对转动,则当存储或运输地钻时,可将手把操作杆向内转动折叠,从而大大降低了地钻占用的空间,更加节省存储或运输的成本,且由于手把操作杆可折叠,在生产地钻时可将手把操作杆适当延长,则当手把操作杆处于展开位置并进行作业时,可提供更大的力矩,使得地钻在作业过程中更加稳定。
【专利说明】
一种地钻折叠手把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地钻,尤其涉及一种地钻折叠手把。
【背景技术】
[0002]地钻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坡地、沙地、硬质土地等地进行种植挖坑的园林工具,一般包括手把组件、发动机、以及竖直方向的钻头,在使用时操作者都是用手紧握手把组件,并启动发动机驱动钻头转动从而实现挖坑的目的。但现有的地钻手把组件一般都是将手把操作杆与手把支架直接焊接固定死,导致在存储或运输地钻时其占用的空间较大,不利于存储或运输。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地钻手把操作杆与手把支架直接焊接固定死,导致在存储或运输地钻时其占用的空间较大,不利于存储或运输等缺陷,提供了一种新的地钻折叠手把。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5]—种地钻折叠手把,包括手把支架、手把操作杆,所述的手把支架上还设置有手把固定装置,所述的手把操作杆转动设置于手把固定装置上并与手把固定装置之间形成一个展开位置。
[0006]通过手把固定装置,使得手把操作杆与手把支架之间可相对转动,则当存储或运输地钻时,可将手把操作杆向内转动折叠,从而大大降低了地钻占用的空间,更加节省存储或运输的成本,且由于手把操作杆可折叠,在生产地钻时可将手把操作杆适当延长,则当手把操作杆处于展开位置并进行作业时,可提供更大的力矩,使得地钻在作业过程中更加稳定。
[0007]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地钻折叠手把,所述的手把固定装置包括固定盖、固定座、锁紧销,所述的固定座设置于手把支架上,所述的固定盖与固定座之间形成供手把操作杆放置的容纳腔,所述的手把操作杆上设置有第一定位孔,所述的固定盖内壁上设置有定位凸台,所述的第一定位孔与定位凸台相配合形成所述的展开位置,所述的固定盖通过锁紧销与固定座相连接。
[0008]锁紧销实现了固定盖与固定座之间的拆卸式连接,使得在安装手把固定装置以及展开或折叠手把操作杆时更加方便,且便于维修更换。手把操作杆放置于固定盖与固定座之间形成的容纳腔中,能够保证手把操作杆的稳定性,防止手把操作杆在作业时因震动而脱离,且手把操作杆的展开位置通过第一定位孔与定位凸台相配合而形成,保证了手把操作杆展开位置的稳定性,防止手把操作杆在作业时因震动而折叠,从而保证了使用时的安全性。
[0009]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地钻折叠手把,所述的手把操作杆上还设置有第二定位孔,所述的第二定位孔与定位凸台相配合形成一个折叠位置。使得手把操作杆在折叠后,在存储或运输过程中更加稳定,进一步加强产品的安全性。
[0010]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地钻折叠手把,所述的手把支架上还设置有固定孔,所述的固定座内壁上设置有固定凸台,所述的固定凸台插入固定孔中。使得固定座与手把支架之间连接更牢固,防止地钻使用过程中固定座因震动而移动。
[0011]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地钻折叠手把,所述的锁紧销顶部还设置有旋柄。使得锁紧销在锁定或解锁固定盖与固定座时更加方便省力。
[0012]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地钻折叠手把,所述的固定盖一端转动连接于固定座上,固定盖另一端通过锁紧销与固定座相连接。方便手把操作杆在折叠或展开过程中固定盖的打开与关闭,使用时更加简单。
[0013]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地钻折叠手把,还包括弹簧,所述的弹簧套于锁紧销上并为固定盖提供弹性回复力。使得锁紧销在对固定盖与固定座解锁时固定盖能够在弹簧的弹性作用力下自动弹起,操作更加简便。
[0014]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地钻折叠手把,所述的手把操作杆的数量为2个并分别通过手把固定装置与手把支架的两端相连接。使得地钻在使用过程中更加平稳。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地钻折叠手把展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手把操作杆位于展开位置时的剖面图;
[0017]图3为图2中A部的局部放大图;
[0018]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手把操作杆即将折叠时的剖面图;
[0019]图5为图4中B部的局部放大图;
[0020]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手把操作杆位于折叠位置时的剖面图;
[0021]图7为图6中C部的局部放大图;
[0022]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地钻折叠手把折叠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附图1-8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但它们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0024]实施例1
[0025]如图1至图8所示,一种地钻折叠手把,包括手把支架1、手把操作杆5,所述的手把支架I上还设置有手把固定装置2,所述的手把操作杆5转动设置于手把固定装置2上并与手把固定装置2之间形成一个展开位置。
[0026]当对地钻进行存储或运输时,可将手把操作杆5向内转动折叠,从而大大减小地钻存储或运输时占用的空间,从而减少了成本。当要进行作业时,将手把操作杆5向外转动到展开位置,即可进行正常作业,十分方便。
[0027]作为优选,所述的手把固定装置2包括固定盖6、固定座9、锁紧销3,所述的固定座9设置于手把支架I上,所述的固定盖6与固定座9之间形成供手把操作杆5放置的容纳腔13,所述的手把操作杆5上设置有第一定位孔14,所述的固定盖6内壁上设置有定位凸台7,所述的第一定位孔14与定位凸台7相配合形成所述的展开位置,所述的固定盖6通过锁紧销3与固定座9相连接。
[0028]作为优选,所述的手把操作杆5上还设置有第二定位孔11,所述的第二定位孔11与定位凸台7相配合形成一个折叠位置。
[0029]如图1至图3所示,在正常使用过程中,手把操作杆5因位于固定盖6与固定座9之间的容纳腔13内且手把操作杆5上的第一定位孔14被固定盖6内壁上的定位凸台7所定位,从而保证了手把操作杆5在作业过程中不会因震动而脱落或折叠,更加安全。如图4至图8所示,当作业完毕后,将锁紧销3旋出,则固定盖6与固定座9不再被锁紧销3锁紧,此时抬起固定盖6,使得固定盖6内壁上的定位凸台7不再位于手把操作杆5的第一定位孔14中,此时可将手把操作杆5向内转动折叠,手把操作杆5转动到位后,手把操作杆5上的第二定位孔11将对准固定盖6内壁上的定位凸台7,此时再次将锁紧销3旋紧,则固定盖6随着锁紧销3旋紧而下压,使得固定盖6内壁上的定位凸台7定位于手把操作杆5上的第二定位孔11中从而形成折叠位置,从而完成折叠动作,保证了地钻在存储或运输过程中手把操作杆5也不会任意转动,更加安全。
[0030]作为优选,所述的手把支架I上还设置有固定孔12,所述的固定座9内壁上设置有固定凸台10,所述的固定凸台10插入固定孔12中。
[0031 ]作为优选,所述的锁紧销3顶部还设置有旋柄4。
[0032]作为优选,所述的固定盖6—端转动连接于固定座9上,固定盖6另一端通过锁紧销3与固定座9相连接。
[0033]作为优选,所述的一种地钻折叠手把还包括弹簧8,所述的弹簧8套于锁紧销3上并为固定盖6提供弹性回复力。
[0034]作为优选,所述的手把操作杆5的数量为2个并分别通过手把固定装置2与手把支架I的两端相连接。
[0035]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的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的涵盖范围。
【主权项】
1.一种地钻折叠手把,包括手把支架(I)、手把操作杆(5),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手把支架(I)上还设置有手把固定装置(2),所述的手把操作杆(5)转动设置于手把固定装置(2)上并与手把固定装置(2)之间形成一个展开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钻折叠手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手把固定装置(2)包括固定盖(6)、固定座(9)、锁紧销(3),所述的固定座(9)设置于手把支架(I)上,所述的固定盖(6)与固定座(9)之间形成供手把操作杆(5)放置的容纳腔(13),所述的手把操作杆(5)上设置有第一定位孔(14),所述的固定盖(6)内壁上设置有定位凸台(7),所述的第一定位孔(14)与定位凸台(7)相配合形成所述的展开位置,所述的固定盖(6)通过锁紧销(3)与固定座(9)相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地钻折叠手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手把操作杆(5)上还设置有第二定位孔(11),所述的第二定位孔(11)与定位凸台(7)相配合形成一个折叠位置。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地钻折叠手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手把支架(I)上还设置有固定孔(12),所述的固定座(9)内壁上设置有固定凸台(10),所述的固定凸台(10)插入固定孔(12)中。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地钻折叠手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锁紧销(3)顶部还设置有旋柄(4)。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地钻折叠手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盖(6)—端转动连接于固定座(9)上,固定盖(6)另一端通过锁紧销(3)与固定座(9)相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地钻折叠手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弹簧(8),所述的弹簧(8)套于锁紧销(3)上并为固定盖(6)提供弹性回复力。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钻折叠手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手把操作杆(5)的数量为2个并分别通过手把固定装置(2)与手把支架(I)的两端相连接。
【文档编号】B25G1/00GK205704053SQ201620586215
【公开日】2016年11月23日
【申请日】2016年6月17日
【发明人】阳承立, 黄理, 曾新华, 吴银秋, 赵雄, 聂鹏程, 杜小强, 许明, 刘飞, 陈成锦, 胡丽君
【申请人】浙江三锋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