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20284阅读:947来源:国知局
一种管钳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管型工件加工用具,特别涉及一种管钳。



背景技术:

在对管型工件进行加工时,经常需要将管型工件夹持住再对其进行下一步加工。通常对管型工件进行加工时,会采用管钳对管进行夹持。

管钳将钳力转换进入扭力,用在扭动方向的力更大也就钳得更紧。现有的管钳,如申请号为200698670.0的中国申请,该申请公开了一种管钳,包括受力点、螺丝、螺母、手柄,受力点的下方为增大受力点,螺母配套在螺丝上且安装于手柄支架上。该管钳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使用方便,效率更高。

但是在管型工件需要加热时,使管型工件的非加工位的温度上升。这种管钳会很快将管型工件上的热量传导到自身上,对于使用管钳的使用来说严重影响了工作的体验感,会影响工作效率,严重时甚至会影响使用者的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管钳,能够有效减小管型工件上的热量传导到管钳上的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管钳,包括钳头、固接在钳头上的端盖以及与钳头固接的手柄,钳头包括环形维持部、多个带有缺口的与维持部偏心设置的夹持部以及分别与维持部和夹持部抵接挤压块,挤压块挤压夹持部,夹持部胡向靠近,维持部和手柄为空心结构,挤压块与夹持部接触的位置设有凸出部,挤压块与维持部接触位置也设有凸出部。

通过以上技术方案,在保证通过管钳可以实现夹持与放松动作的前提下,钳头与管型工件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的部分设为空心,使钳头整体的导热率降低,有效降低管钳得出热效率,有效降低夹持过热管型工件时管钳上的温度。在挤压块上设置有凸出部减小维持部和夹持部之间的接触面积,进一步减低钳头的导热率。

较佳的,夹持部远离维持部的面上开有弧形槽,弧形槽弧面与维持部同轴。

通过以上技术方案,使夹持部的夹持区与维持部的旋转中心一致,使管型工件在夹持部内受力更均匀,加持较稳定。

较佳的,手柄靠近钳头的一端固接有连接块,钳头靠近手柄的一端固接有两个连接副块,连接块与连接副块之间设有隔热垫,隔热垫两面分别与连接块和连接副块固接。

通过以上技术方案,将手柄和钳头分成两个独立的整体,中间加设隔热垫,进一步减小管钳整体的导热率,进一步减少从管型工件上传导到使用者手上的热量。

较佳的,端盖与维持部之间固接有与端盖形状一致的隔热层。

通过以上技术方案,在维持部与端盖之间设有隔热层,隔热层同时阻隔在端盖与夹持部之间,减小夹持部通过端盖传导到维持部上热量,进一步减小钳头整体的传热率。

较佳的,维持部内圈上固接有凸棱,凸棱将内圈分割成与夹持部数量一致的均匀区域。

通过以上技术方案,增加凸棱使夹持部被限定在相对独立的区域内,使夹持部较均匀地分布在维持部内,使管型工件在被加持时,受力更均匀。

较佳的,维持部内圈开有滑道,夹持部靠近维持部的端面上开有辅道,凸出部分别在滑道和辅道中滑动。

通过以上技术方案,使挤压块在维持部和夹持部内的运动沿着相应轨迹,减少挤压块与钳头其他位置并导热的可能性。

较佳的,夹持部包括彼此滑动连接有抵板和夹板,抵板和夹板之间设有弹簧,弹簧设置方向与两端分别固接在抵板与夹板上,抵板与挤压块抵接。

通过以上技术方案,给与夹持部和底板一个始终远离的力,在不使用管钳时,使夹持部能够彼此接处形成比较稳定的结构。同时可以使抵板始终与挤压块抵接,使挤压块传导移动的过程过更稳定。同时将夹持部分为两个彼此接触较少的两部分,进一步减少热量的传导。

较佳的,夹持部与维持部之间设有与维持部转动连接的定位板,定位板上固接有沿径向设置的定位棱,夹持部的端面上开有定位槽,定位棱在定位槽内滑动。

通过以上技术方案,使抵板与夹持部之间的相对移动限定在沿维持部径向的方向,使夹持部能更有效的将手柄转动转化为挤压块与夹持部和维持部之间的相对移动,使加持的效率更高。

较佳的,抵板两端固接有挡块,挡块设置在抵板靠近维持部的面上。

通过以上技术方案,有效防止挤压块从夹持部与维持部之间间隙中较宽的一端滑出,造成挤压块不能有效与维持部和夹持部接触,避免钳头因此丧失加持功能。

较佳的,夹持部远离维持部的面边缘开有与夹持部端面呈钝角的引导面。

通过以上技术方案,可以使管型工件沿引导面滑动,压缩弹簧使管型工件可以在没有被管钳加紧时,相时对稳定的锁定在夹持部的夹持的区域内,同时使管型工件更容易的找准位置,穿过夹持部夹持区域,使用更加方便。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尽量减小管钳各部分的导热率,使钳头的结构更为合理,使用更为方便安全。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中管钳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1中管钳空心部分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1中管钳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1中管钳放松时的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1中管钳夹紧时的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2中管钳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7是实施例2中管钳空心部分示意图。

图中,1、钳头;11、维持部;111、凸棱;112、滑道;113、转动槽;12、夹持部;121、抵板;122、夹板;123、弹簧;124、辅道;125、挡块;126、引导面;127、定位槽;13、挤压块;14、连接副块;2、手柄;21、连接块;3、端盖;4、定位板;41、定位棱;5、隔热垫;6、隔热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实施例1:一种管钳,如图1所示,管钳包括圆柱形的钳头1和与钳头1一体成型的矩形手柄2,手柄2倒圆角。结合图2,手柄2内部中空。

如图2所示,钳头1包括呈环形的维持部11,维持部11为空心结构,维持部11环形的外圈和内圈均为圆柱面,维持部11的内圈固接有四个凸棱111,凸棱111均匀分布将内圈分成相同的四个区域。维持部11的两个端面上分别开有八个螺纹孔。螺纹孔绕外圈轴线均匀的圆周分布,螺纹孔也可设置为其他数量。维持部11内圈沿弧形中心线处开有滑道112。

如图3所示,每个相邻凸棱111与维持部11内圈构成的区域内设置有一个夹持部12,夹持部12分为抵板121、夹板122和弹簧123。抵板121靠近维持部11设置,抵板121为不规整的扇形,所述扇形远离圆心的圆弧偏心设置,扇形的厚度呈渐变变化。构成扇形的两个端面沿扇形中半径较小的圆弧径向设置。抵板121半径较小的圆弧面与维持部11同轴,抵板121半径较大的圆周面的两端固接有挡板,挡板远离抵板121的面为与抵板121圆周面 同轴的圆弧面。夹板122为规整的扇形,夹板122远离维持部11设置,夹板122扇形半径小于抵板121半径。夹板122与抵板121之间设有弹簧123,弹簧123沿夹板122径向设置,弹簧123的两端分别固接夹板122和抵板121上。抵板121半径较大的圆弧面上开有辅道124。抵板121和夹板122的端面上开有定位槽127,定位槽127沿夹板122径向。

夹持部12与维持部11之间抵接有挤压块13,挤压块13为圆球状,挤压块13的圆弧面作为凸出部,凸出部分别在滑道112和辅道124中滑动。挤压块13还可以是菱形或者方形型,凸出部为一体成型突出的圆柱。

维持部11的两个端面上固接有圆环形的端盖3,端盖3的外径与维持部11外圈直径一致,端盖3内径的二分之一大于维持部11内分面到外圈轴线的最小距离,端盖3内径大于夹持部12半径较小的圆弧面间的最大距离。端盖3上开有螺纹通孔,端盖3上的螺纹通孔与维持部11上的螺纹孔的位置、数量、大小对应一致。

端盖3与夹持部12之间设有环形定位板4,维持部11与端盖3接触的面上开有圆形转动槽113,转动槽113的槽深与定位板4厚度一致,定位板4外径与转动槽113的直径一致,定位板4内径与端盖3内径一致。定位上远离与之接触的端盖3的面上固接有四个定位棱41,定位棱41为呈长条状的矩形块,定位棱41长度方向与定位板4半径方向一致,定位棱41绕定位板4轴线均匀地圆周分布,定位棱41在定位槽127内滑动。

结合图4和图5所示,当使用管钳时,将管型工件伸入到夹持部12半径较小的圆弧面构成的区域内,管型工件与夹持部12的某点接触,转动手柄2,夹持部12与维持部11之间发生相对转动。挤压块13在滑道112和辅道124之间滑动,向夹持部12与维持部11之间间隙较小的一端移动,夹持部12向管型工件移动,直到夹紧停止转动手柄2,需要转动管型工件则继续转动手柄2。当需要放松时,反向转动手柄2,挤压块13向夹持部12与维持部11之间间隙较大的一端移动,夹持部12向彼此远离方向移动,管钳放松。

实施例2,如图6所示,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钳头1靠近手柄2的一端一体成型的固接有两个连接副块14,手柄2靠近钳头1的一端中部一体成型的固接有连接块21,连接块21插接在两个连接副块14之间,连接块21与连接副块14之间设有中部凸起的隔热垫5,连接块21、连接副块14和隔热垫5粘接在一起。

结合图7,端盖3与维持部11之间设有隔热层6,隔热层6与端盖3形状一致。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