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能自动回位的开关把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38908阅读:380来源:国知局
一种能自动回位的开关把手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门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能自动回位的开关把手。



背景技术:

蒸柜可以采用燃气或者电能加热水制出蒸汽,利用蒸汽来蒸制食物,具有高效、节能的优点,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餐饮业。在蒸制食物时,需要将蒸柜的柜门关闭,以提供较好的密封空间,减少蒸汽外泄;在取放食物时,则将柜门打开,便于取放操作。柜门的开启与关闭由门锁来控制。

目前的门锁在柜门处于打开状态时,仍基本或者完全处于锁闭状态,门锁的销轴伸出门体,致使在关闭柜门或者碰到柜门时,伸出的销轴容易碰撞门框,在门框上留有划痕,甚至碰撞出凹坑,又甚至将销轴撞歪,不能关闭柜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自动回位的开关把手,能够在柜门打开时,销轴自动转动回柜门内。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设计一种能自动回位的开关把手,包括底座,底座中安装有转轴,转轴具有伸出底座的内段和外段,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段上套装有回转挠性体,回转挠性体的一端固定在转轴上、另一端固定在底座上。

优选的,所述内段上开设销孔,销孔中可拆卸式安装有销柄。

优选的,所述销孔为螺纹孔,销柄的外壁上开设有螺纹,销柄通过螺纹配装在销孔内。

优选的,所述回转挠性体为弹簧。

优选的,所述外段上固定手柄。

优选的,所述底座的底壁上开设有安装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由于转轴的内段上套装有回转挠性体,回转挠性体的一端固定在转轴上,另一端固定在底座上,可以使得开关把手在关闭柜门时,回转挠性体发生挠性变形,同时在门框的阻挡作用下,挠性变形不能自然恢复;而打开柜门时,转轴失去了门框的阻挡作用,回转挠性体则回转恢复原形,带动转轴转动,使销柄转回到与门框不相冲突的空间内,从而不再碰撞门框,避免门框或者销柄损坏。

2、由于转轴的内段上开设销孔,销孔中可拆卸式安装有销柄,可以在安装把手时,卸下销柄,将转轴安装在柜门的安装孔后,再将销柄安装在转轴上,大大减小把手的安装空间,便于把手的安装与拆卸。

3、销柄和转轴采用常规的螺纹连接方式,技术成熟便于实现。

4、由于回转挠性体选用弹簧,成本低廉且性能可靠。

5、由于转轴的外段上固定有手柄,可以利用杠杆原理,使用较小的力来转动转轴,带动销柄转动,实现柜门的开启与关闭。

6、由于底座的底壁上开设有安装孔,能够从柜门的内侧连接安装孔,从而安装固定把手,彻底改变了现有技术中从柜门的外侧固定把手的状态,只能打开柜门后才能拆卸把手,增加了把手安装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剖视图;

图3是图1的B向视图;

图4是图3中C-C剖视图。

图中标记:1、底座;2、手柄;3、销柄;4、转轴;5、销孔;6、弹簧;7、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使用者面对图1所示状态时,将使用者的一侧定义为外侧,相应地将远离使用者的一侧定义为内侧或者底侧。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底座1中安装有转轴4,转轴4具有伸出底座1的内段和外段,内段上套装有弹簧6,弹簧6的一端固定在转轴4上、另一端固定在底座1上。如图3和图4所示,内段上开设销孔5,销孔5为螺纹孔,销柄3一端的外壁上开设有螺纹,销柄3通过螺纹配装在销孔5内。外段上固定手柄2,并在底座1的底壁上开设有安装孔7。

本实用新型的安装使用过程如下:

将安装有转轴4的底座1底面紧靠在柜门上的预留孔内,将销轴通过螺纹拧接在转轴4的内段上,然后从柜门的内侧穿装螺栓,螺栓的外端拧接在底座1底壁上的安装孔7中,从而将把手安装固定好。关闭柜门时,将柜门推靠在门框上,转动手柄2,通过转轴4带动销柄3锁卡在门框中,由于门框的阻挡作用,弹簧6不能自然回位,实现柜门的关闭;而打开柜门时,人工转动手柄2,使得销柄3克服门框的阻挡作用而转动出门框,转轴4失去了门框的阻挡作用,回转挠性体则回转恢复原形,带动转轴4转动,转回到与门框不相冲突的空间内,从而不再碰撞门框,避免门框损坏。

回转挠性体除采用上述弹簧6外,还可以采用在水平面内呈盘旋状的蜗型绕簧,同样也可以利用自身的恢复原形来带动转轴4转动。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