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盗门把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38892阅读:440来源:国知局
防盗门把手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家居用品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防盗门把手。



背景技术:

几乎每扇门上都会安装有门把手,为人们开门带来很大的方便,但门把手功能单一,除了辅助开门外对门的防盗基本没起到什么作用。而密码锁因起到很好的防盗效果和使用方便而得到广泛应用,同时人们对密码锁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现有的密码锁都普遍存在这样的一种缺陷:由于开锁的密码数字界面基本都是裸露在外,不法分子容易识别和偷窥到。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以上出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防盗门把手,此防盗门把手把门把手和密码锁结合在一起,通过门把手把密码锁隐藏起来,起到有效的防盗作用。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防盗门把手,包括门把手和密码锁,密码锁设置在门上,所述的密码锁的四周边缘上设置有磁铁,所述的门把手包括握手和与握手连接的隐藏部,所述的隐藏部设置成空心结构,隐藏部的底部设置有一凹槽,门把手与密码锁连接时密码锁隐藏在凹槽内,所述的凹槽的四周边缘上设置有四个螺旋管,隐藏部内设置有电源,隐藏部的外表面上设置有指纹识别开关,所述的指纹识别开关、电源和四个螺线管通过电连接,四个螺线管通过并联的方式连接在电路上。

其中,所述的磁铁的横截面成回形,磁铁固定在密码锁的四周边缘上。

其中,所述的四个螺线管依次连起来的形状和大小与磁铁的形状和大小相适配。

其中,所述的凹槽的大小与密码锁的大小相适配,门把手与密码锁连接时密码锁全部隐藏在凹槽内。

其中,所述的握手设置成带有空腔的结构,空腔内设置有手电筒。

其中,所述的电源为充电电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利用螺线管在通电状态下具有磁性的原理,在通电状态下,凹槽四周边缘的螺线管产生磁性,使得隐藏部与密码锁四周边缘的磁铁相互吸引,把门把手与密码锁连接在一起,密码锁隐藏在门把手的凹槽内;开门时,指纹识别开关识别到正确的指纹后,电路断开,此时螺线管没有磁性,门把手和密码锁分开,进行开门即可,使用方便,锁门时能很好的把密码锁隐藏起来,有效的防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密码锁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门把手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门把手截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电路原理图。

图中:1、门把手;2、密码锁;3、磁铁;4、握手;5、隐藏部;6、凹槽;7、螺线管;8、电源;9、指纹识别开关;10、手电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和至3所示:一种防盗门把手,包括门把手1和密码锁2,密码锁2设置在门上,密码锁2的四周边缘上设置有磁铁3,门把手1包括握手4和与握手4连接的隐藏部5,握手4设置成带有空腔的结构,空腔内设置有手电筒10,晚上时能用手电筒10进行照明。隐藏部5设置成空心结构,隐藏部5的底部设置有一凹槽6,门把手1与密码锁2连接时密码锁2隐藏在凹槽6内,凹槽6的四周边缘上设置有四个螺旋管7,隐藏部5内设置有电源8,隐藏部5的外表面上设置有指纹识别开关9,指纹识别开关9、电源8和四个螺线管7通过电连接,四个螺线管7通过并联的方式连接在电路上。电源8为充电电源。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所述:

如图4所示,在锁门时,电路属于通电状态,四个螺线管7在通电状态下产生磁性,凹槽6的四周边缘与密码锁2四周边缘上的磁铁3相互吸引,从而把门把手1和密码锁2连接起来,密码锁2隐藏在门把手1的凹槽6内,凹槽6的大小与密码锁2的大小相适配,门把手1与密码锁2连接时密码锁2全部隐藏在凹槽6内。避免密码数字裸露在外。磁铁3的横截面成回形,磁铁3固定在密码锁2的四周边缘上,四个螺线管7依次连起来的形状和大小与磁铁7的形状和大小相适配,使得门把手与密码锁2连接时更加的牢固。在开门时,手指放在指纹识别开关9上,指纹识别开关9识别到正确的指纹后,控制电路断开,螺线管7没有电流通过,螺旋管7没有磁性,此时门把手1与密码锁2分开,密码锁2即裸露在外,通过密码锁2输入正确的密码即可开门。

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最优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