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53678阅读:781来源:国知局
锁芯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锁芯,特别是一种万能锁芯。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锁技术的不断普及,传统的机械式门锁面临着较大规模的更换,但是,在更换过程中往往出现以下问题:1、原有机械锁的锁体安装位置不适合电子锁的机械部分锁体的安装,以致需要重新开孔,甚至换锁的同时需要连门体一同更换,以致安装成本较高;2、如果不更换原有机械锁的锁体,则不能通过电子锁的执手与原有锁体进行匹配,导致其适用范围较小,阻碍其大规模推广;3、原有的锁体不能利用上,导致资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可适合多种锁体使用的锁芯,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锁芯,包括锁芯轴、锁芯套和拨轮组件,锁芯轴与锁芯套转动配合、并与拨轮组件传动连接,锁芯套一侧对应拨轮组件设有让位槽,拨轮组件位于让位槽内,其特征在于:所述拨轮组件外周绕锁芯轴的轴心均布设有至少两个拨臂。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解决:

作为更具体的一种方案,所述拨轮组件由两个拨轮构成,拨轮设有传动孔与锁芯轴连接,拨轮外壁设有一个所述的拨臂。

所述锁芯轴包括传动段和缩颈段,缩颈段外径小于传动段外径,缩颈段与拨轮的传动孔转动配合,传动段与拨轮的传动孔径向静配合。

所述锁芯套由第一芯套和第二芯套构成,第一芯套和第二芯套分别对应锁芯轴设有套孔,锁芯轴与套孔转动配合。

所述第一芯套一侧设有第一芯座,第二芯套对应第一芯座设有第二芯座,第一芯座与第二芯座通过锁紧螺丝连接,第一芯套和第二芯套之间隔开形成有所述让位槽,锁芯轴依次穿过第一芯套、拨轮组件和第二芯套后与卡簧连接。

所述第二芯套的第二芯座侧面还设有螺孔。

所述锁芯轴的传动段前端设有所述缩颈段,传动段的后端依次设有限位台阶和卡槽,所述卡簧与卡槽配合,第二芯套内壁对应限位台阶设有凸缘。

所述锁芯轴中心还设有轴孔。

所述轴孔呈六角形或方形,或者是其它非圆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此款锁芯的拨轮组件设有至少连个拨臂,当其转动一圈时,其拨臂可以触动锁体内部的拨叉至少两次,实现对锁体开锁或上锁;当该锁芯连接在电子锁的执手与锁体之间时,当电子锁的电路处于解锁状态时,通过扳动一下执手,即可轻易地开锁,而无需像传统机械锁那样,需要带动锁芯转动多圈才能解锁;

(2)此款锁芯的拨轮与拨臂数量一致,各个拨轮相互独立,便于其装入锁体的锁芯安装孔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另一角度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拨轮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装配后结构示意图。

图5为与本实用新型配套的门锁面板组件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加速传动装置打开前壳后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5中加速传动装置打开后壳后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5中门锁面板组件装配后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中锁芯与锁体一连接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中锁芯与锁体另一连接状态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参见图1至图4所示,一种锁芯,包括锁芯轴1、锁芯套和拨轮组件,锁芯轴1与锁芯套转动配合、并与拨轮组件传动连接,锁芯套一侧对应拨轮组件设有让位槽7,拨轮组件位于让位槽7内,所述拨轮组件外周绕锁芯轴1的轴心均布设有两个拨臂32。

所述拨轮组件由两个拨轮3构成,拨轮3设有传动孔31与锁芯轴1连接,拨轮3外壁设有一个所述的拨臂32。

所述锁芯轴1包括传动段13和缩颈段11,缩颈段11外径小于传动段13外径,缩颈段11与拨轮3的传动孔31转动配合,传动段13与拨轮3的传动孔31径向静配合。

所述锁芯套由第一芯套2和第二芯套4构成,第一芯套2和第二芯套4分别对应锁芯轴1设有套孔,锁芯轴1与套孔转动配合。所述第一芯套2一侧设有第一芯座21,第二芯套4对应第一芯座21设有第二芯座41,第一芯座21与第二芯座41通过锁紧螺丝6连接,第一芯套2和第二芯套4之间隔开形成有所述让位槽7,锁芯轴1依次穿过第一芯套2、拨轮3组件和第二芯套4后与卡簧5连接。

所述第二芯套4的第二芯座41侧面还设有螺孔42。

所述锁芯轴1的传动段13前端设有所述缩颈段11,传动段13的后端依次设有限位台阶14和卡槽15,所述卡簧5与卡槽15配合,第二芯套4内壁对应限位台阶14设有凸缘43。

所述锁芯轴1中心还设有轴孔12,本实施例中轴孔12呈六角形,但不限于六角形。

结合图9所示,为锁体40结构示意图,锁体40上设有锁芯孔401,锁芯与锁体40装配时,需要将锁芯拆开,先将锁芯轴1后段通过卡簧5与第二芯套4固定连接(卡簧5可以在产品出厂时装好),两个拨轮3穿套在锁芯轴1前段,其中,为了使得拨轮3可以放入锁芯孔401内,将两个拨轮3的拨臂32均朝向让位槽7方向(见图9中A箭头所示,而且,当拨臂32位于同一位置时,由于两拨轮3的拨臂32相对,所以,两个拨轮3不能相贴近),且位于后侧的拨轮3套设在锁芯轴1的传动段13上,而位于前侧的拨轮3套设在缩颈段11上。结合图10所示,当位于后侧的拨轮3进入到锁芯孔401后,并且,第二芯套4也进入到预定位置时,通过从锁体40外侧拧入防脱螺栓402(见图10中B箭头方向),防脱螺栓402即可与第二芯座41的螺孔42连接,使得第二芯套4与锁体40固定在一起;接着,转动锁芯轴180度(见图10中C箭头方向),使得位于后侧的拨轮3同时转动180度,后侧的拨轮3的拨臂32指向上,而前侧的拨轮3由于位于缩颈段11,不能跟随锁芯轴1转动,其拨臂32继续指向下,与锁芯孔401正对(即处于可以直接进入锁芯孔401内部的状态);最后,通过往锁芯轴1前端装上第一芯套2、并通过锁紧螺丝6将,即可同时将前侧的拨轮3推向锁芯轴1的传动段13上第一芯套2和第二芯套4固定连接在一起,从而完成锁芯的安装。

结合图5至图8所示,锁芯轴1可通过其轴孔与一种具有加速传动装置10的门锁面板组件连接,门锁面板组件包括面板20和执手30,执手30转动连接在面板20外侧,所述面板20内侧设有加速传动装置10,加速传动装置10设有动力输入端和动力输出端,动力输入端与执手30传动连接,动力输出端用于与锁芯传动连接。

所述加速传动装置10包括壳体、转盘81、加速齿轮组8和输出轴88,转盘81、输出轴88和加速齿轮组8的各个齿轮转动设置在壳体内,转盘81通过加速齿轮组8与输出轴88传动连接。

所述加速齿轮组8包括扇形齿轮84、第一圆齿轮85、第二圆齿轮86和第三圆齿轮87,扇形齿轮84与转盘81通过连杆传动,扇形齿轮84与第一圆齿轮85啮合,第一圆齿轮85与第二圆齿轮86同轴传动连接,第二圆齿轮86与第三圆齿轮87啮合,输出轴88与第三圆齿轮87同轴传动连接。

所述扇形齿轮84半径大于第一圆齿轮85半径,第二圆齿轮86半径大于第三圆齿轮87。

所述连杆包括分别设置在扇形齿轮84的圆心左右两侧、并对称设置的第一连杆82和第二连杆83,第一连杆82和第二连杆83的上端分别与转盘81铰接,第一连杆82和第二连杆83的下端分别设有第一导向槽821和第二导向槽831,扇形齿轮84设有第一导向销841和第二导向销842,第一导向销841和第二导向销842分别与第一导向槽821和第二导向槽831滑动配合。

所述转盘81与壳体之间还设有复位机构9。复位装置在执手水平状态下上提或下压时,会带动加速传动装置运动,而执手在自动复位至水平状态时,则不带动加速传动装置运动。

所述复位机构9包括转动设置在壳体内的第一摇臂91和第二摇臂92,第一摇臂91、第二摇臂92和转盘81同心转动设置,转盘81上偏心设有凸块811,第一摇臂91和第二摇臂92的一端分别设有第一挡块911和第二挡块921,第一挡块911和第二挡块921分别与凸块811的两端接触,第一摇臂91和第二摇臂92的另一端分别通过第一弹簧93和第二弹簧94与壳体连接。

所述锁芯通过与上述门锁面板组件连接后,通过扳动执手30大约45度(但不限定45度)左右,即可使得锁芯的锁芯轴1至少转动一圈,而锁芯轴1转动一圈所触碰拨叉的次数又等于现有技术中的锁芯轴1转动两圈,因此,通过更换本案锁芯后,使得更多的机械锁能够简单的实现改造,尤其是改造成电子锁。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