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发动机维修平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77574阅读:38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航空发动机的维修工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航空发动机维修平台。



背景技术:

目前航空发动机的维修一般采用固定式支架或者天吊式吊挂支架来支撑或吊挂发动机进行维修。这类的维修工装存在着维修位置单一固定或只能沿固定路径转运发动机,不利于发动机在厂房内维修工作的柔性化。



技术实现要素: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实现航空发动机在厂房内任意位置的全向移动式拆装;实现航空发动机在维修平台上的高度调整;实现航空发动机在维修平台上的滚转;实现可适应不同长度的航空发动机。

(二)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航空发动机维修平台,包括全向移动平台1、前升降支撑件2、前法兰固定环3、后法兰固定环5、后升降支撑件6、后升降支撑件底座7、第一滑块8、油槽9、第二滑块10和平行直线滑轨11;前升降支撑件2固定安装在全向移动平台1的车架上;平行直线滑轨11固定安装在全向移动平台1上,平行直线滑轨11上安装第一滑块8和第二滑块10,第一滑块8和第二滑块10可在平行直线滑轨11上自由滑动;第一滑块8上安装后升降支撑件底座7,后升降支撑件底座7上固定安装后升降支撑件6;前法兰固定环3安装在航空发动机4的前面,与航空发动机4连接,前法兰固定环3压在前升降支撑件2的滚轮15的槽内;后法兰固定环5安装在航空发动机4的后面,与航空发动机4连接;后法兰固定环5压在后升降支撑件6的滚轮15的槽内;第一滑块8的位置可调;第二滑块10上安装油槽9,油槽9可随第二滑块10沿平行直线滑轨11前后滑动,即沿着航空发动机4前后滑动。

优选地,所述前升降支撑件2和后升降支撑件6统称为升降支撑件;前升降支撑件包括升降机12、导向柱13、升降柱14、滚轮15,防脱落压轮16、压轮摆杆17、滚轮驱动电机18和传动轴19,后升降支撑件包括升降机12、导向柱13、升降柱14、滚轮15,防脱落压轮16、压轮摆杆17和传动轴19;前升降支撑件2和后升降支撑件6共用换向器20和升降驱动电机21,对于前升降支撑件2或后升降支撑件6,导向柱13与升降机12固定安装,升降柱14插入导向柱13的孔内可上下滑动,升降柱14下部开螺纹孔23,螺纹孔23与升降机12的升降丝杠22连接,升降丝杠22转动时带动升降柱14上下滑动,升降柱14上部安装滚轮15,防脱落压轮16安装在压轮摆杆17上,可自由旋转,压轮摆杆17与滚轮15采用同一根轴连接,可绕滚轮15的轴自由摆动;升降机12的输入轴通过传动轴19与换向器20的输出轴连接;升降驱动电机21与换向器20的输入轴连接;前升降支撑件2中升降柱14通过滚轮驱动电机18带动旋转。

优选地,所述导向柱13是一个内部有方孔的空心管。

优选地,所述螺纹孔23与升降机12的升降丝杠22采用螺纹副连接。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采用全向移动平台作为航空发动机在厂房的移动平台,实现了航空发动机在厂房内任意位置的全向移动式拆装;全向移动平台上设置有前升降支撑柱,其支撑航空发动机的前法兰固定环;前升降支撑上安装有电机驱动旋转的滚轮,通过滚轮带动前固定法兰的旋转可实现发动机的滚转;全向移动平台上设置有平行直线滑轨,平行导轨的滑块上安装后升降支撑柱,其支撑发动机的后法兰固定环;平行导轨的另一组滑块上设置有油槽,用于航空发动机维修过程中各类液态油的收集;平行直线滑轨的设置使整个平台可以兼容不同长度的航空发动机。通过前后升降支撑柱的升降可实现整个航空发动机的高度调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航空发动机维修平台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升降支撑件件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升降柱内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内容、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航空发动机维修平台(如图1所示)包含全向移动平台1、前升降支撑件2、前法兰固定环3、后法兰固定环5、后升降支撑件6、后升降支撑件底座7、第一滑块8、油槽9、第二滑块10、平行直线滑轨11。前升降支撑件2固定安装在全向移动平台1的车架上;平行直线滑轨11固定安装在全向移动平台1的车架上,平行直线滑轨11上安装第一滑块8和第二滑块10,第一滑块8和第二滑块10可以在平行直线滑轨11上自由滑动。第一滑块8上安装后升降支撑件底座7,后升降支撑件底座7上固定安装后升降支撑件6。前法兰固定环3、后法兰固定环5是航空发动机4往航空发动机维修平台上安装时的辅助工装。前法兰固定环3安装在航空发动机4的前面,与航空发动机4通过一圈的螺栓连接,前法兰固定环3压在前升降支撑件2的滚轮15的槽内;后法兰固定环5安装在航空发动机4的后面,与航空发动机4通过一圈的螺栓连接;后法兰固定环5压在后升降支撑件6的滚轮15的槽内。适应不同的航空发动机4时,调整第一滑块8的位置即可适应不同长度的航空发动机4。第二滑块10上安装油槽9,油槽9会跟随第二滑块10沿平行直线滑轨11前后滑动,即沿着航空发动机4前后滑动,可以接住航空发动机4拆装过程中漏下的液态油。

其中,前升降支撑件2和后升降支撑件6采用类似的机构,区别在于后升降支撑件6未安装滚轮驱动电机18,即如图2所示。前升降支撑件2和后升降支撑件6统称为升降支撑件。前升降支撑件由升降机12、导向柱13、升降柱14、滚轮15,防脱落压轮16、压轮摆杆17、滚轮驱动电机18、传动轴19组成,后升降支撑件由升降机12、导向柱13、升降柱14、滚轮15,防脱落压轮16、压轮摆杆17、传动轴19。前升降支撑件2和后升降支撑件6共用换向器20、升降驱动电机21,且升降支撑件由两组升降机12、导向柱13、升降柱14、滚轮15,防脱落压轮16、压轮摆杆17、传动轴19组成。导向柱13是一个内部有方孔的空心管,其与升降机12固定安装,升降柱14插入导向柱13的方孔内可上下滑动。如图3所示,升降柱14下部开螺纹孔23,螺纹孔23与升降机12的升降丝杠22采用螺纹副连接,升降丝杠22转动时带动升降柱14上下滑动。升降柱14上部安装滚轮15。其中一个升降柱14通过滚轮驱动电机18带动旋转。防脱落压轮16安装在压轮摆杆17上,可自由旋转。压轮摆杆17与滚轮15采用同一根轴连接,可以绕滚轮15的轴自由摆动。同一组升降支撑件的升降机12有两个,升降机12的输入轴通过传动轴19与换向器20的输出轴连接。升降驱动电机21与换向器20的输入轴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航空发动机4的高度调整实现过程如下:升降驱动电机21旋转,通过换向器20带动传动轴19旋转,传动轴19的旋转带动升降机12的输入轴旋转。升降机12的输入轴旋转将带动升降丝杠22的旋转,升降丝杠22转动时带动升降柱14上下滑动,进而危险升降支撑件的升降。由于同一升降支撑件的两个升降机12均由同一个升降驱动电机21带动,因此可实现两个升降柱14上下升降速度一致。前升降支撑件2和后升降支撑件6同时升降即可实现整个航空发动机4的高度调整。

升降支撑件带动航空发动机4滚转的实现过程如下:滚轮驱动电机18旋转带动滚轮15旋转,安装在航空发动机4上的前法兰固定环3会在摩擦力的作用下,被滚轮15带动旋转。后升降支撑件6的滚轮15可以自由旋转,会被航空发动机4上的后法兰固定环5带动旋转,即后法兰固定环5仅起到支撑作用。

全向移动平台1的移动行驶即带动整个航空发动机4在厂房内移动。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形,这些改进和变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