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施工木工起钉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95987阅读:35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一种建筑施工木工起钉装置,涉及一种建筑施工木工的时候,对各种木板之间的铁钉起出的装置,属于建筑施工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能够进行支点的转换,省时省力的木工起钉的装置。



背景技术:

建筑施工时,大部分的外墙模板都采用木模板,内部的支撑结构也以木质结构居多,其间的连接主要是依靠铁钉,且在施工完成后,外墙和内部的支撑结构需要进行拆除,需要对铁钉进行拆卸,拔起,现有的拆卸拔起的手段主要是撬杠,通过杠杆原理将铁钉拔出,但当撬杠下压至极限时,铁钉拔起的长度有限,留在木质结构内的部分仍起着连接作用,对拆卸及铁钉的拔起增加难度,此时,常常需要人为的在原有支点外制造一个新的支点,传统的方式是用砖或其他的东西垫在钉锤或撬杠下方,来增加支点的高度,或改变支点的位置,来进行二次的拔起工作,方法费时费力,增加工作量,效率低,且在垫高支点的方式至使用于水平面,对墙体位置的铁钉拔起有局限性。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改善上述情况,本实用新型一种建筑施工木工起钉装置提供了一种能够进行支点的转换,省时省力的木工起钉的装置。结构简单,方便使用。

本实用新型一种建筑施工木工起钉装置是这样实现的:本实用新型一种建筑施工木工起钉装置由起钉固定装置和撬杆装置组成,起钉固定装置由支撑台、起钉口、撬头、连接杆、凸轮、偏心轴、压片、固定槽、连接轴、弧形支点和垫块组成,撬头截面为弯勾状,且一端为扁平状,一端为方形,起钉口置于撬头扁平一端,固定槽置于撬头另一端,凸轮通过偏心轴置于固定槽内,压片置于凸轮上,连接杆一端通过连接轴置于凸轮上,且位于凸轮最大半径位置,另一端通过连接轴和弧形支点中部连接,垫块垂直置于弧形支点一端,撬头内侧置有多个支撑台,起钉撬动装置由把手、支撑轴、支撑杆、固定架和固定轴组成,撬头内侧置有安装架,把手通过固定轴固定在安装架上,支撑杆通过支撑轴固定在把手上,且位于支撑台一侧。

使用时,将需要起出的铁钉卡在起钉槽之间,然后将支撑杆斜支撑在支撑台上,然后下压把手,通过杠杆结构将铁钉起出,当铁钉起出至一定高度时,将把手反向旋转,然后,掰动压片,通过压片带动凸轮围绕偏心轴旋转,将凸轮的最大半径位置旋至固定槽内,凸轮通过连接杆带动弧形支点运动,并延伸出固定槽,支撑至平面上,将把手旋转并至垫块位置,下压把手,把手下压后,压片被进一步下压,弧形支点卡紧,并通过弧形支点将铁钉继续起出,把手、弧形支点和压片形成自锁紧的结构,达到起钉的目的,完成支点的转换及防止支点滑动,施力无用的情况。达到能够进行支点的转换,省时省力进行木工起钉的目的。

有益效果。

一、结构简单,方便实用。

二、成本低廉,易于推广。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建筑施工木工起钉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

其中零件为:把手(1),支撑轴(2),支撑杆(3),支撑台(4),起钉口(5),撬头(6),固定架(7),连接杆(8),凸轮(9),偏心轴(10),压片(11),固定槽(12),连接轴(13),弧形支点(14),垫块(15),固定轴(16)。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一种建筑施工木工起钉装置是这样实现的:使用时,将需要起出的铁钉卡在起钉槽之间,然后将支撑杆(3)斜支撑在支撑台(4)上,然后下压把手(1),通过杠杆结构将铁钉起出,当铁钉起出至一定高度时,将把手(1)反向旋转,然后,掰动压片(11),通过压片(11)带动凸轮(9)围绕偏心轴(10)旋转,将凸轮(9)的最大半径位置旋至固定槽(12)内,凸轮(9)通过连接杆(8)带动弧形支点(14)运动,并延伸出固定槽(12),支撑至平面上,将把手(1)旋转并至垫块(15)位置,下压把手(1),把手(1)下压后,压片(11)被进一步下压,弧形支点(14)卡紧,并通过弧形支点(14)将铁钉继续起出,把手(1)、弧形支点(14)和压片(11)形成自锁紧的结构,达到起钉的目的,完成支点的转换及防止支点滑动,施力无用的情况。达到能够进行支点的转换,省时省力进行木工起钉的目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