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活检配针装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95954阅读:454来源:国知局
一次性活检配针装取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用于人体组织活检的活检针的装配工具,尤其涉及一种一次性活检配针装取装置。



背景技术:

用于人体活检的一次性活检配针作为穿刺活检的一个重要领域,其对一次性活检配针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活检配针是指,将针管组件与针芯组件装配在一起进行穿刺,在装配针管组件与针芯组件时需要用到能将两者进行配合定位的工具。而现有的活检配针装取装置的结构使用不方便,且不能保证活检配针的合适穿入长度,给实际操作带来很多不便。

由此,本发明人凭借多年从事相关行业的经验与实践,提出一种一次性活检配针装取装置,以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一次性活检配针装取装置,使用更加灵巧、装取操作更为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一次性活检配针装取装置,有效避免过度穿刺导致穿刺配针预留长度无法满足活检枪装配需求的问题,减少误操作。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一次性活检配针装取装置,触感更加舒适。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一次性活检配针装取装置,所述一次性活检配针装取装置包括:

用于握持的手柄,所述手柄具有与针管座和针芯座进行配合工作的第一侧及用于握持的第二侧;

用于定位并夹持所述针管座的第一定位夹持部,所述第一定位夹持部包括与所述针管座配合的第一定位槽和第一弹性变形部;所述第一定位槽设在所述手柄的第一侧,所述第一弹性变形部的上端与所述手柄连接,所述第一弹性变形部的下端设有能通过弹性变形与所述针管座卡接或脱离的第一卡爪;

用于定位并夹持所述针芯座的第二定位夹持部,所述第二定位夹持部包括与所述针芯座配合的第二定位槽和第二弹性变形部;所述第二定位夹持部位于所述第一定位夹持部的后面一定距离处;所述第二定位槽设在所述手柄的第一侧,所述第二弹性变形部的上端与所述手柄连接,所述第二弹性变形部的下端设有能通过弹性变形与所述针芯座卡接或脱离的第二卡爪。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手柄的前部还设有向前伸出一定距离的挡块。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定位槽与所述第二定位槽的结构相同,均包括横向延伸的横槽,所述横槽的后面设有与所述横槽垂直贯通的纵槽;所述横槽与所述纵槽的开口均向下且槽的深度相同。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手柄上设有朝向第一侧开口的缺口部,所述缺口部位于所述第一定位槽的后面;所述第一弹性变形部设在所述缺口部中,所述第一弹性变形部上设有供手指穿过的穿孔并能在力的作用下在所述缺口部中进行弹性摆动,所述第一弹性变形部的下端设有卡接槽,所述卡接槽的开口朝向所述手柄的前侧,所述卡接槽下部的槽壁形成所述第一卡爪。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弹性变形部的下端设有纵槽,所述纵槽的开口向下并将所述卡接槽和所述第一卡爪分为对称的两部分;所述第一卡爪的下侧面为斜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手柄的后端设有向下伸出的悬臂梁,所述悬臂梁与所述第二定位槽之间具有间隙,所述悬臂梁形成所述第二弹性变形部;所述第二弹性变形部的下端设有卡接槽,所述卡接槽的开口朝向所述手柄的后侧,所述卡接槽下部的槽壁形成所述第二卡爪。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弹性变形部的下端设有纵槽,所述纵槽的开口向下并将所述卡接槽和所述第二卡爪分为对称的两部分;所述第二卡爪的下侧面为斜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弹性变形部设有向所述手柄前侧弯曲的弧形段。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弹性变形部具有弹性杆和圆环件,所述弹性杆的上端与所述手柄固定连接,所述圆环件固定在所述弹性杆上并位于所述弹性杆的后面;所述圆环件的圆孔形成所述穿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一次性活检配针装取装置为平板状部件,所述手柄、所述第一定位夹持部及所述第二定位夹持部为一体形成的整体结构。

由上所述,该一次性活检配针装取装置的前部和后部分别设置能产生弹性变形部的第一卡爪和第二卡爪,分别定位卡接针管座和针芯座,为针管组件和针芯组件的配针提供可靠、精确的定位,并保证固定牢固度,装取操作方便。该装置与针芯座和针管座配合的部分在结构上有明显区别,可识别度高,更方便操作者再次装配。同时,手柄的前端设置加长的挡块,可以提醒操作者在穿刺的时候为一次性活检针与活检枪的配合留出足够的位置,避免操作失误。本装置使用更加灵巧、装取操作更为方便,整体外形采用人体工程学设计,即分别设有圆环件和带有弧度的悬臂梁,触感更加舒适。

附图说明

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实用新型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次性活检配针装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次性活检配针装取装置的工作方式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一次性活检配针装取装置100,该一次性活检配针装取装置100可以制造为一平板状部件,用来定位装配针管组件1和针芯组件2,针管组件1中有针管座11,针芯组件2中有针芯座21;图中的左侧为该装置100的前侧,右侧为该装置100的后侧。所述一次性活检配针装取装置100包括用于握持的手柄10、用于定位并夹持针管座11的第一定位夹持部20和用于定位并夹持针芯座21的第二定位夹持部30。手柄10构成该装置100的主体结构,手柄10具有与针管座11和针芯座21进行配合工作的第一侧a及用于握持的第二侧b;如图中所示,第一侧a位于手柄10的下端,第二侧b位于手柄10的上端。由于针管组件1与针芯组件2装配时成一直线状延伸,所以手柄10的第一侧a(也即工作侧)的端面是平齐的并沿一直线延伸。第一定位夹持部20设置在手柄10的前部,第二定位夹持部30设置在手柄10的后部。第一定位夹持部20与第二定位夹持部30之间的距离决定了针管组件1和针芯组件2之间的装配距离。所述手柄10、所述第一定位夹持部20及所述第二定位夹持部30可以采用注塑工艺整体成型为一体结构。

其中,所述第一定位夹持部20包括与所述针管座11配合的第一定位槽201和第一弹性变形部202。所述第一定位槽201设在所述手柄10的第一侧a,第一定位槽201包括横向延伸的横槽2011,所述横槽2011的后面设有与所述横槽2011垂直贯通的纵槽2012,纵槽2012沿手柄10的纵向延伸,从下往上看手柄10的第一侧a,所述横槽2011和所述纵槽2012呈T形。所述横槽2011与所述纵槽2012的开口均向下且槽的深度相同,用来与针管座11上的接口进行配合定位。所述第一弹性变形部202的上端与所述手柄10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性变形部202的下端延伸到手柄10的第一侧a,且第一弹性变形部202的下端设有能通过弹性变形与所述针管座11卡接或脱离的第一卡爪2021。具体的,所述手柄10上设有朝向第一侧a开口的缺口部101,所述缺口部101位于所述第一定位槽201的后面;所述第一弹性变形部202设在所述缺口部101中,所述第一弹性变形部202上设有供手指穿过的穿孔2022,操作时将手指伸入该穿孔2022中施加压力,第一弹性变形部202在手指压力作用下能在所述缺口部101中进行弹性摆动,从而带动其下端的第一卡爪2021移动来与针管座11卡接或脱离。所述第一弹性变形部202的下端设有横向贯通的卡接槽2024,所述卡接槽2024的开口朝向所述手柄10的前侧,所述卡接槽2024下部的槽壁形成所述第一卡爪2021,即第一卡爪2021朝向手柄10的前侧伸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弹性变形部202具有一弹性杆和一圆环件,所述弹性杆的上端与所述手柄10固定连接,所述圆环件固定在所述弹性杆上并位于所述弹性杆的后面;所述圆环件的圆孔形成所述穿孔2022。为与针管座11配合,所述第一弹性变形部202的下端设有沿手柄10纵向延伸的纵槽2025,所述纵槽2025的开口向下并将所述卡接槽2024和所述第一卡爪2021分为对称的两部分;第一弹性变形部202下端的纵槽2025与第一定位槽201中的纵槽2012位于同一直线上。为使第一卡爪2021容易与针管座11卡接,所述第一卡爪2021的下侧面为斜面,形成导入面。

进一步,所述第二定位夹持部30包括与所述针芯座21配合的第二定位槽301和第二弹性变形部302。所述第二弹性变形部302的上端与所述手柄10固定连接,第二弹性变形部302向下延伸到手柄10的第一侧a,第二弹性变形部302的下端设有能通过弹性变形与所述针芯座21卡接或脱离的第二卡爪3021。具体的,第二定位槽301设置在手柄10第一侧a的后部,并位于第一弹性变形部202的后面,第二定位槽301的结构与第一定位槽201的结构完全相同,在此不再赘述。具体的,所述手柄10的后端设有向下伸出的悬臂梁,即悬臂梁位于手柄10的尾部,悬臂梁的上端与手柄10固定连接,悬臂梁向下延伸到手柄10的第一侧a。所述悬臂梁与其前面的所述第二定位槽301之间具有一定宽度的间隙,以便留出产生弹性变形的空间,所述悬臂梁形成所述第二弹性变形部302。所述第二弹性变形部302的下端也设有横向贯通的卡接槽3022,所述卡接槽3022的开口朝向所述手柄10的后侧,所述卡接槽3022下部的槽壁形成所述第二卡爪3021,即所述第二卡爪3021向手柄10的后侧伸出。操作时用手指按在所述第二弹性变形部302上施压,第二弹性变形部302在压力下产生弹性变形,从而带动其下端的第二卡爪3021移动来与针芯座21卡接或脱离。所述第二弹性变形部302的下端也设有沿手柄10纵向延伸的纵槽3023,所述纵槽3023的开口向下并将所述卡接槽3022和所述第二卡爪3021分为对称的两部分;所述第二弹性变形部302下端的纵槽3023与第二定位槽301的纵槽位于同一直线上。为使第二卡爪3021容易与针芯座21卡接,所述第二卡爪3021的下侧面也为斜面。为了与人的手指弧度相适应,所述第二弹性变形部302还设有向所述手柄10前侧弯曲相应弧度的弧形段3024。

进一步,为了定位穿刺的深度,所述手柄10的前部还设有一挡块102,挡块102也位于手柄10的第一侧a,并与手柄10第一侧a的端面平齐,挡块102位于手柄10的最前端并向前伸出一定距离,该挡块102可以与手柄10一体成型。在进行穿刺操作时,该挡块102的作用可以提醒操作者穿刺到一定深度就停止,为一次性活检配针与活检枪的配合留出足够位置,避免操作失误,有效避免过度穿刺导致穿刺配针预留长度无法满足活检枪装配需求的问题。

参见图2,该一次性活检配针装取装置100的具体操作方式为,操作者一手持有该装置100,其中一根手指伸入到第一弹性变形部202的穿孔2022中,另一根手指(通常为大拇指)抵靠在后端的第二弹性变形部302上;然后与另一只手拿的针管组件1和针芯组件2对接,将第一定位槽201和第一卡爪2021以及第二定位槽301和第二卡爪3021分别对准针管座11和针芯座21上的接口,通过按压该装置100使针管座11和针芯座21上的接口通过第一卡爪2021和第二卡爪3021下侧的斜面导入到对应的卡接槽内,分别与第一卡爪2021和第二卡爪3021卡接在一起。当需要释放该装置100时,通过两根手指相对用力,使第一弹性变形部202向后弹性变形,使第二弹性变形部302向前弹性变形,从而使第一卡爪2021及第二卡爪3021分别与针管座11和针芯座21的接口脱离。

由上所述,该一次性活检配针装取装置100的前部和后部分别设置能产生弹性变形部的第一卡爪2021和第二卡爪3021,分别定位卡接针管座11和针芯座21,为针管组件1和针芯组件2的配针提供可靠、精确的定位,并保证固定牢固度,装取操作方便。同时,手柄10的前端设置加长的挡块102,可以提醒操作者在穿刺的时候为一次性活检针与活检枪的配合留出足够的位置,避免操作失误。本装置100使用更加灵巧、装取操作更为方便,整体外形采用人体工程学设计,即分别设有圆环件和带有弧度的悬臂梁,触感更加舒适。该装置与针芯座和针管座配合的部分在结构上有明显区别,可识别度高,更方便操作者再次装配。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示意性的具体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特征的所有组合未必是本实用新型所限制的解决手段,可以理解这些附加的构造特征以及操作改进可以单独使用或者相互结合使用。因此,应该理解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任何具体的特征或元件的结合,并且在此描述的任何期望的特征组合都能被实施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原则的前提下所作出的等同变化与修改,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