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级缓冲门吸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30812阅读:372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级缓冲门吸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五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级缓冲门吸。



背景技术:

门吸也俗称门碰,是一种常见的五金建筑材料,其主要作用是在门打开后将门体吸住定位,以防止风吹或碰触门体而关闭。门吸分为永磁门吸和电磁门吸二种,永磁门吸一般用在普通门中,只能手动控制。然而,现有的永磁门吸只是在固定在门体上的吸盘中设置了缓冲弹簧,这样吸盘在撞击吸头的过程中产生的噪音较大,且吸盘厚度有限,缓冲弹簧的缓冲作用也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如果门体打开过猛,其对门吸和墙体造成的瞬间撞击力容易导致门吸和墙体的损坏;此外,门体打开力度过大时,在门吸反弹力的作用下,门体经常会被弹开,最后自动关闭,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

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多级缓冲门吸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多级缓冲门吸。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多级缓冲门吸,包括设置在门体上的吸盘和设置在墙体上顶柱,所述顶柱的内部设有圆柱状的空腔,所述顶柱靠近吸盘的一侧设有吸头,所述吸头的一端连接有圆杆,所述圆杆远离吸头的一端延伸至顶柱的内部,且圆杆位于顶柱内部分的表面设有弧形的凸起,且凸起与顶柱的表面平滑过渡;所述顶柱的内部设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固定设置在空腔靠近墙体的一端,且限位块的中部设有限位孔,所述限位孔中插设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端部固定在圆杆上,所述限位杆上套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与圆杆相抵,且弹簧的另一端与限位块相抵;所述顶柱的内部还设有若干个阻尼弹性钢片,所述阻尼弹性钢片一端固定在顶柱的内壁上,且阻尼弹性钢片一端连接有滑块,所述顶柱内壁上设有与滑块对应的滑槽。

优选的,所述滑槽的截面呈T字形,所述滑块为圆柱状滑块。

优选的,所述阻尼弹性钢片的数目不少于4个,且阻尼弹性钢片沿顶柱内壁的周向均匀布置,且尼弹性钢片一端焊接在顶柱的内壁上。

优选的,所述限位孔的底部设有橡胶缓冲垫。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在原有门吸一级缓冲结构的基础上增加了二级和三级缓冲机构,不仅减小吸盘与吸头碰撞产生的噪音,还有效的减小了门体对门吸和墙体所造成的瞬间冲击力;此外,通过在顶柱的内壁上设置阻尼弹性钢片,不仅可提供第三级缓冲,而且还可减弱弹簧对顶柱的反向作用力,降低了门体撞击门吸后被弹开的概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多级缓冲门吸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向剖视图。

图中:1吸盘、2顶柱、3吸头、4圆杆、5限位块、6限位孔、7限位杆、8阻尼弹性钢片、9滑块、10滑槽、11弹簧、12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照图1-2,一种多级缓冲门吸,包括设置在门体上的吸盘1和设置在墙体上的顶柱2,顶柱2的内部设有圆柱状的空腔,顶柱2靠近吸盘1的一侧设有吸头3,吸头3的一端连接有圆杆4,圆杆4远离吸头3的一端延伸至顶柱2的内部,且圆杆4位于顶柱2内部分的表面设有弧形的凸起12,且凸起12与顶柱2的表面平滑过渡。

顶柱2的内部设有限位块5,限位块5固定设置在空腔靠近墙体的一端,且限位块5的中部设有限位孔6,限位孔6中插设有限位杆7,限位杆7端部固定在圆杆4上,限位杆7上套有弹簧11,弹簧11的一端与圆杆4相抵,且弹簧11的另一端与限位块5相抵,需要说明的是,在限位孔6的底部设有橡胶缓冲垫,当弹簧11被压缩到极限时,橡胶缓冲垫可对限位杆7进行缓冲,减小对墙体的冲击。

顶柱2的内部还设有若干个阻尼弹性钢片8,阻尼弹性钢片8的数目不少于4个,且阻尼弹性钢片8沿顶柱2内壁的周向均匀布置,且阻尼弹性钢片8一端焊接在顶柱2的内壁上,且阻尼弹性钢片8一端连接有滑块9,顶柱2内壁上设有与滑块9对应的滑槽10,需要说明的是,滑槽10的截面呈T字形,且滑块9为圆柱状滑块。

开门的过程中,门体上的吸盘1撞击在吸头3上,吸头3内部的自带的弹簧可对门体进行第一级缓冲;吸头3受到撞击力后,其后端的圆杆4压缩顶柱2内部的弹簧11,进行第二级缓冲,减小对墙体的冲击;圆杆4后撤的过程中,设置在其表面上的凸起12与阻尼弹性钢片8挤压,为门吸提供第三级缓冲;如果开门的过程中,吸盘1对吸头3的撞击力过大,圆杆4上的凸起12会移动至阻尼弹性钢片8的顶点另一侧,在弹簧11反弹的过程中,阻尼弹性钢片8会为圆杆4提供反向的缓冲,可避免吸盘1被吸头3吸住后又被弹开。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