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配置分头式凸轮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02387阅读:246来源:国知局
可配置分头式凸轮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地弹簧的重要部件,特别涉及一种可配置分头式凸轮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地弹簧在使用时,通过凸轮与门的转轴相配合,由于门的转轴在安装时需要与不同形状连接头的凸轮相配合锁紧。因此,根据不同的安装门要求更换不同的凸轮,如门转轴中相应的安装孔为圆孔或锥形孔,因此需要更换整个凸轮进行匹配,拆装不方便,且造成了成本的浪费,提高了整体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配置分头式凸轮装置,至少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的其中一个。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可配置分头式凸轮装置,包括凸轮、转接头和连接件,转接头设于凸轮的一端,连接件贯穿转接头后与凸轮连接,转接头通过连接件与凸轮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设有转接头和连接件,可以方便转接头从凸轮上拆卸下来,由此,可以根据不同的门转轴的要求进行相应更换不同形状的转接头,满足转接头的形状与门转轴上相应孔的形状相匹配,进而无需对整个的凸轮进行更换,方便拆装,节省成本。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凸轮包括支撑杆,支撑杆的一端设有凹槽,转接头的一端设于凹槽内。由此,可以方便凸轮与转接头的连接固定,便于凸轮的承重。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凹槽的形状与转接头的形状一致。由此,使得凸轮与转接头配合紧密。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转接头设有连接孔,连接孔为通孔,连接件设于连接孔内,且一端与凸轮连接。由此,方便连接件将转接头与凸轮连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连接件的一端设有螺纹,凹槽下方设有螺纹孔,连接件的一端与螺纹孔相配合。由此,通过螺纹连接,可以保证转接头与凸轮连接的紧固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连接件的另一端的外径大于螺纹端的外径,且大于转接头中连接孔的端面孔径。由此,可以保证连接件的两端分别位于凸轮和转接头内。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转接头设有凸台,凸台位于转接头中部,凸台的外径与支撑杆的外径一致。由此,设有凸台,可以使得门的重量均匀分布在凸轮的支撑杆上,增加凸轮的承重能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配置分头式凸轮装置中凸轮的其中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配置分头式凸轮装置中凸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配置分头式凸轮装置中转接头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配置分头式凸轮装置与地弹簧组装时的分解状态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至图4所示,可配置分头式凸轮装置,包括凸轮1、转接头2和连接件3,转接头2设于凸轮1的一端,连接件3贯穿转接头2后与凸轮1连接,转接头2通过连接件3与凸轮1固定。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当转接头2与凸轮1配合完成后,将门的转轴固定在转接头2和凸轮1上,通过门轴的转动带动凸轮1的转动,凸轮1运用在地弹簧中,对门的转动起到转速和转动角度的限制作用。

凸轮1包括支撑杆11,支撑杆11的一端设有凹槽12,转接头2的一端设于凹槽12内,凹槽12的形状与转接头2的形状一致。转接头2的另一端可以是圆柱形、或锥形或方形,根据门转轴的底端的安装孔的形状,选择相应形状的转接头2,而无需更换凸轮1,方便对不同类型的门的安装,大大降低了成本,方便安装,且提高该可配置分头式凸轮装置的适用性。

转接头2设有连接孔21,连接孔21为通孔,连接件3设于连接孔21内,且一端与凸轮1连接。

连接件3的一端设有螺纹,凹槽12下方设有螺纹孔13,连接件3的一端与螺纹孔13相配合。

连接件3的另一端的外径大于螺纹端的外径,且大于转接头2中连接孔21的端面孔径。为了进一步保证连接件3的另一端能够保留在连接孔21内,在连接孔21的内侧设有卡位,卡位的内径小于连接件3大端的外径,保证连接件3的另一端能够留至连接孔21内。

本实用新型的可配置分头式凸轮装置中的凸轮1与转接头2配合固定时,转接头2的一端插入凹槽12内,与凹槽12相配合;然后插入连接件3,连接件3的一端与凸轮1螺纹连接,另一端位于转接头2的连接孔21内,保证了凸轮1与转接头2配合的稳固性。

转接头2设有凸台22,凸台22位于转接头2中部,凸台22的外径与支撑杆11的外径一致。凸台22与转接头2为一体成型结构,提高转接头2的整体性,以及方便作用力的传递。

本实用新型的可配置分头式凸轮装置在使用时,将凸轮1安装在地弹簧内,其中支撑杆11伸出地弹簧的表面,因此,在安装底端形状不同的门转轴时,将连接件3拧松后取出,然后将转接头2更换成相对应的转接头后,再通过连接件3将凸轮1与转接头2配合固定。转接头2安装在门转轴内,与门转轴配合,作用在转接头2的作用力经支撑杆11后作用在凸轮1上,从而带动凸轮1转动。由此,该可配置分头式凸轮装置大大减少了地弹簧及凸轮的更换成本,且更换拆装方便,使用方便。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