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可运动的家具部件的驱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11802阅读:13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特征的驱动装置。此外,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这种用于可运动的家具部件的驱动装置的家具。



背景技术:

多年来,为了方便使用者将可运动的家具部件(例如抽屉、家具门或者家具活门)从关闭位置沿着打开方向移动,在家具五金工业中已经有各种机械的辅助器件。特别是为此使用所谓的触摸式锁止(touch-latch)机构或者触摸式开启(tip-on)装置,这些触摸式锁止机构或者触摸式开启装置大多具有心脏线形的、用于锁定销的锁定引导轨道。通过过压所述可运动的家具部件进行处于关闭位置后面的过压运动,在此触发解锁和紧接着的推出。

在此,经常出现的问题是产生噪音。尤其是当推出蓄力器由于相对难以运动的抽屉而必须具有相对大的推出力时尤其会出现该问题,并且当锁定销在锁定引导轨道的卡锁槽中锁定时,由于锁定销在锁定引导轨道上的止动会出现强烈的噪声。

为了至少部分地解决此问题,由wo2014/16574a1中得知一种经过缓冲的锁定销运动。尤其是使由张紧的推出蓄力器进行加载的锁定销经制动地和/或经缓冲地在卡入运动区域内运动并且在卡锁区域内被存放。根据该文献,为此需要相对多的构件,这些构件缓冲地或影响速度地作用到锁定销上。然而此外在从张紧部段过渡到卡入运动区域中的情况下,可能出现锁定销在锁定引导轨道中带有噪音的止动。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发明的任务在于,实现一种相对于现有技术得到改进的或者替选的驱动装置。尤其是应当消除在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或者实现一种用于使锁定销在锁定引导轨道中低噪音运动的替选的可能性。

这通过具有权利要求1的特征的驱动装置实现。因此,根据本发明规定,设有与锁定引导轨道和与锁定销分开的控制装置并且锁定销在锁定引导轨道中的运动至少在部分部段上可通过控制装置控制。由此可能的是,不像在现有技术中那样降噪地影响锁定销的运动速度,而是降噪地影响锁定销的运动路径。尤其是所述运动路径也首次不再仅通过锁定引导轨道的构造单独确定。而是附加地也存在一个另外的、与锁定引导轨道在极大程度上不相关的控制装置。因此,锁定销的运动过程至少在临界的局部区域内还附加地受到引导。

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在从属权利要求中说明。

例如优选地规定,所述锁定销构造在承载件上,其中,承载件的运动可通过控制装置控制。该承载件例如能够围绕垂直于纵向轴线定向的枢转轴线枢转。但是为了紧凑的构造方式优选地规定,承载件能够围绕平行于推出装置的纵向轴线的、优选与推出装置的纵向轴线共线的旋转轴线转动。

控制装置本身原则上能够构造成电子的。但是优选所述控制装置具有至少两个机械地配合作用的部件,这两个部件影响锁定销的路径。

因此,在一种特别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规定,控制装置具有设置在承载件上的、与锁定销分开的耦联销和优选构造在耦联元件中的耦联轨道,其中,耦联轨道具有优选侧凹的、用于保持耦联销的保持面和用于使耦联销偏转到耦联轨道的引导区域中的倾斜区域。

仅这些部件本身就已经足以控制锁定销的运动路径。但是优选还附加地规定,所述控制装置具有优选构造在壳体的壳体盖中的控制轨道和设置在优选可围绕旋转轴线转动的耦联元件上的并且嵌入到控制轨道中的控制销。这两个附加的部件能够实现:通过使控制销沿着控制轨道的斜置的偏转控制轨道区域能够触发耦联元件围绕旋转轴线的转动运动,使得耦联销从保持面进入到在耦联元件中的耦联轨道的倾斜区域中。

控制装置本身能够控制锁定销在整个锁定引导轨道上的运动路径。但是优选规定,锁定引导路径具有基本上沿着纵向方向定向的张紧部段、曲线部段、预锁定部段和卡入部段,其中,锁定销的运动路径仅在锁定引导部段的这些部段中由控制装置控制。这尤其通过如下方式实现:经由锁定销在离开张紧部段时通过同时处于耦联轨道的倾斜区域中的并且从该倾斜区域偏转的耦联销能够触发承载件围绕旋转轴线的转动运动并且通过所述承载件的转动运动也控制锁定销沿着曲线部段进入到预锁定部段中的运动。由此低噪音地并且以可靠的方式到达预锁定位置。

进一步地,也还可以规定,通过使控制销沿着控制轨道的斜置的卡入控制轨道区域运动能够触发耦联元件围绕旋转轴线的转动运动,其中,耦联销贴靠在耦联轨道的引导区域上并且一起进行转动运动。通过耦联元件的转动运动到耦联销上的运动传递,承载件也能够相对于锁定引导轨道运动,由此,同样设置在承载件上的所述锁定销从预锁定部段经由卡入部段受控制地并且因此低噪音地进入到锁定引导轨道的卡锁槽中。

原则上不必存在任何预锁定。因此,经由控制装置也可以控制锁定销的直接从张紧部段进入到卡锁槽中的运动路径。

当推出装置具有推出蓄力器和由该推出蓄力器进行力加载的推出滑架时,所述推出滑架构成承载件,锁定销设置在该承载件上。

为了紧凑的、具有尽可能多的功能的构造方式,驱动装置具有壳体,其中,推出装置和用于将所述可运动的家具部件从打开位置拉入到关闭位置中的拉入装置设置在共同的所述壳体中。

也请求保护一种家具,其具有家具主体、可运动的家具部件和根据本发明的驱动装置。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并参照在附图中示出的实施例详细地阐述本发明的另外的细节和优点。在附图中:

图1示出家具的透视图;

图2示出可运动的家具部件的从斜下方的示图;

图3透视地示出拉出引导装置连同驱动装置;

图4a和图4b示出图3的剖视图和正视图;

图5a和图5b示出根据现有技术的驱动装置的剖视图和正视图;

图6和图7从不同视角示出驱动装置的分解图;

图8示出驱动装置的两个壳体部件,包括内部细节;

图9至图11示出处于不同的位置中的和不同的视角中的推出壳体和同步耦联件;

图12示出推出滑架的细节;

图13a至图13d示出耦联元件的不同的示图和剖视图;

图14示出投射到一个平面上的耦联轨道;

图15示出投射到一个平面上的控制轨道;

图16至图31示出驱动装置的运动过程的不同位置,包括各种细节;并且

图32至图34示出特殊位置的示图和细节。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中以透视图示出一个家具50,其具有家具主体51和三个以抽屉形式的、相互叠置的可运动的家具部件2。

图2以从斜下方的示图示出所述可运动的家具部件2,其中,在两侧示出拉出引导装置52。在每个拉出引导装置52上、特别是在拉出引导装置52的每个抽屉轨道54上设置有用于可运动的家具部件2的驱动装置1。当存在用于两个驱动装置1的推出装置3和3’的同步装置76时,两个优选相互镜像对称构造的驱动装置1于是一起构成一个共同的驱动装置1’。在两个拉出引导装置52的主体轨道53的底侧面上经由保持板分别安装一个销状的带动件49,所述带动件与相应的驱动装置1配合作用。在这种情况下,每个驱动装置1均配属于所述可运动的家具部件2(尤其是抽屉轨道54),而带动件49是与主体固定的。因此,驱动装置1可以说是碰撞在所述固定的带动件49上。但是所描述的驱动装置1也能够以相反的方式使用,即驱动装置1安装在家具主体51上或者在主体轨道53上并且作用到带动件49上,该带动件配属于所述可运动的家具部件2。由此,带动件——连同与带动件49连接的可运动的家具部件2——沿着打开方向or被驱动装置1推出。

在图3中以透视图示出包括主体轨道53和抽屉轨道54的拉出引导装置52连同安装在抽屉轨道54上的驱动装置1。

在图4a中示出驱动装置1和拉出引导装置52在同步杆保持装置35的区域内的剖视图。其中可见的是,拉出引导装置52除了主体轨道53和抽屉轨道54之外也具有用于完全拉出的中间轨道55。重要的是,不仅推出装置3而且拉入装置4也嵌入一个单个的壳体中,其中,该壳体具有壳体盖6和壳体底板7(其余的附图标记还将在后面的附图中详细阐述)。原则上,壳体也能够一件式地构造。通过该壳体,所述各个部件不必完整地被包封。因此,壳体能够完全仅以基板的形式构造,所有部件均保持在该基板上。优选所述壳体是两件式的并且基本上完全包封各个部件。通过这一个壳体(在其中不仅设置有推出装置3、而且也设置有拉入装置4),驱动装置的更简单的和更快速的安装是可能的。

与此相对,在图5a中示出一种现有技术,即目前由申请人制造和销售的。一目了然的是,驱动装置的所述两个重要的部件——即推出装置3和拉入装置4也——是相互分开构造和设置的。也就是说,拉入装置4经由一个单独的壳体装配在抽屉轨道54上,而推出装置3同样经由一个单独的壳体安装在拉入装置4上(也或者安装在所述可运动的家具部件2的未示出的底侧面上)。不仅对于推出装置3,而且也对于拉入装置4,必须分别存在有一个单独的带动件(在这里未示出)。

图4b和图5b分别匹配于前述的图4a和图5a,其中,这两个附图示出相应的驱动装置的正视图。

下面参照图6和图7描述驱动装置1的重要的部件。该驱动装置1具有壳体盖6和壳体底板7作为两个包封元件。当然原则上也可以由更多的部件构成壳体,但是为了实现简单的和尽可能少耗费的制造而规定:仅存在正好两个壳体部件。驱动装置1可经由壳体底板7装配在抽屉轨道54上。

推出装置3(也称为tip-on机构或者touch-latch机构)的两个主要组成部分是推出蓄力器13以及推出滑架10,这两个部件能够沿着纵向轴线l运动。推出蓄力器13在这种情况下构造为压力弹簧。原则上,该推出蓄力器13和推出滑架10也可以直接保持在壳体上或者保持在壳体部件上。在这种情况下,附加地设有自身的推出壳体,该推出壳体以内部的推出壳体11和外部的推出壳体12的形式构造。另外两个部件(推出蓄力器13和推出滑架10)至少部分地在这些推出壳体部件中引导。为了尽可能精确地保持推出蓄力器13的定位,设有引导芯轴29。在所述引导芯轴29上,此外分离元件30经由凹槽(在引导芯轴29中)和凸起部(在分离元件30上)引导。所述垫片形的分离元件30用于,在推出滑架10围绕平行于纵向轴线l定向的旋转轴线x转动的情况下和由于推出蓄力器13的扭转,在推出蓄力器13和推出元件10之间不发生直接的转矩传递。在推出滑架10的面向蓄力器的端部上设置有锁定销36。所述锁定销36与构造在推出壳体11、12中的、心脏线形的锁定引导轨道41和与同步耦联件31一件式构造的锁定元件58(见图9)一起构成用于推出装置3的锁定装置56。

当在所述推出壳体11、12中锁定引导轨道41位置固定地构造时,将足以实现基本功能。为了与设置在所述可运动的家具部件2的另一侧上的第二驱动装置1简单地同步,设有同步耦联件31。该同步耦联件31能够沿着纵向方向l相对于推出壳体11、12运动。该同步耦联件31通过同步蓄力器32(在这种情况下是压力弹簧)进行加载。同步耦联件31能够与在壳体的同步引导装置34上可运动地(尤其是可转动地)支承的同步配合件33运动传递地连接。具体地,在同步耦联件31上构造有齿杆,所述齿杆与构造在同步配合件33上的齿轮啮合。在同步配合件33上能够安装同步杆77。为了可靠的保持,设有同步杆保持装置35。对于所述整个同步装置的工作原理例如可参阅wo2015/051386a1。

此外,驱动装置1具有拉入装置4。所述拉入装置4的重要部件是拉入蓄力器18、拉入滑架15、拉入锁止件14和拉入锁定轨道17。拉入蓄力器18一方面保持在壳体底板7的拉入蓄力器基座19上,而另一方面保持在拉入滑架15上。原则上,拉入滑架15能够直接在拉入锁定轨道17的弯曲的端部部段中锁定。但是在这种情况下规定,拉入锁止件14经由拉入耦联销16可枢转地支承在拉入滑架15上,由此,整个拉入滑架15能够在拉入锁定位置中经由安装在拉入锁止件14上的拉入锁定销23在拉入锁定轨道17的弯曲的端部部段中锁定。拉入蓄力器18构造为拉力弹簧,根据在图6中的示意图,在卸载的情况下所述拉力弹簧使拉入滑架15向右运动。

所述拉入运动本身能够仅通过拉入蓄力器18的力实现。但是为了能够实现柔和地拉入,驱动装置1也具有用于拉入装置4的缓冲装置5。为此,缓冲装置5具有缸21和在缸21中引导的缓冲活塞20。缓冲缸21保持在壳体盖6和壳体底板7之间。缓冲活塞20由缓冲活塞引导装置22引导。所述缓冲活塞20在其运动路径期间部分地作用到中间件24上。所述中间件24经由相应的各引导凸起部可受限制地运动地支承在中间件引导轨道39中。

为了能够实现不仅拉入装置4而且推出装置3能够安装在唯一的壳体6、7中,驱动装置此外具有推动元件8和耦联元件9。在根据图6和图7的各视图中,耦联元件9两件式地示出。但是这只是出于制造技术的原因是有利的。另外,所述耦联元件9也能够单体式地构造。推动元件8又经由各相应的凸起部可移动地地支承在引导轨道28中。接收叉(fanggabel)25也在该引导轨道28中引导。此外,接收叉25经由接收叉转动轴承27可转动地支承在推动元件8上。此外,在接收叉25和推动元件28之间设置接收叉蓄力器26(以螺旋扭力弹簧的形式),该接收叉蓄力器确保接收叉25在引导轨道28的弯曲的端部部段中的可靠的闭锁。为了紧凑的构造方式规定,驱动装置1的壳体6、7、耦联元件9和推出滑架10(承载件)至少部分是套筒状地或者柱体形地构造的。尤其是推出壳体(11、12)连同构造在其中的锁定引导轨道41、耦联元件9连同构造在其中的耦联轨道45、和壳体6、7(尤其在构造在其中的控制轨道40的区域内)是柱体形地成型的,其中,锁定引导轨道41、耦联轨道45和控制轨道40分别构造在围绕旋转轴线x拱曲的、优选位于内侧的柱体周面上。

在图8中示出处于已翻开的状态中的壳体盖6和壳体底板7,使得构造在其中的细节更加清楚地可见。在两个壳体部件6和7中分别镜像对称地构造用于拉入锁止件14的各拉入锁定轨道17、用于接收叉25和推动元件8的各引导轨道28以及中间件引导轨道39。与此相比,在壳体底板7中或者在壳体底板7上构造有拉入蓄力器基座19和缓冲活塞引导装置22。此外在壳体盖6上可以看到同步引导装置34以及开口57,同步耦联件31穿过该开口从壳体中伸出。

图9以两个不同的角度示出被对半切开的推出壳体11、12的内部。可以看到的是,不仅在内部的推出壳体11中而且也在外部的推出壳体12中构造有用于锁定销36的锁定引导轨道41的各部件。此外,卡锁槽r部分地由所述内部的推出壳体并且部分地由锁定元件58构成。在图9的下部的视图中示意性地示出已锁定在卡锁槽r中的锁定销36。

在通过沿着关闭方向sr过压所述可运动的家具部件2解锁锁定装置56的情况下使锁定销36朝向转向斜面42运动并且经由该转向斜面42偏转,使得锁定销进入到锁定引导轨道41的推出部段中。在释放所述可运动的家具部件2后,锁定销36在端面上(参见图10)上接触锁紧元件58,由此,推出蓄力器13的力将推出滑架10并且借助该推出滑架将安装在其上的锁定销36沿着打开方向or推出。

然后使所述与同步耦联件31一件式地构造的锁紧元件58进一步沿着打开方向or运动,直至到达根据图11的位置。在该位置中,锁定销36正好通过在锁定引导轨道41的推出部段中的斜面再次偏转(参见图11的下部的视图)。

在图12中以不同的示图示出,推出滑架10在其面向推出蓄力器的端部上具有两个相对置的锁定销36。在远离推出蓄力器的端部上设有半球形的止挡43。该止挡43用于使在相互接触的部件(推出滑架10和耦联元件9)之间的转矩最小化。此外,在该端部上存在有凹部,未在这里示出的耦联销37可安装在所述凹部中。

在图13a至图13d中还示出了所述套筒状的耦联元件9的不同的、局部被剖开的或者局部透视的示图。在所述耦联元件9上构造有控制销38。此外,在头端部上存在有卡口式的耦联部件44。在耦联元件9的内部中——即在柱体内周面上——构造有两个相同的、相互错开180°的耦联轨道45。所述耦联轨道45具有连贯的、用于设置在推出滑架10上的耦联销37的空程区域46。

在图14中示出这种耦联轨道45。该耦联轨道具有三个部段:空程区域(freilaufbereich)46、引导和空载区域(führung-undleerlaufbereich)47以及保持区域48。在所述耦联轨道45中,耦联销37是可运动的。

与此相对,在图15中示出构造在壳体盖6的柱体周面状的内侧上的、投射到一个平面上的控制轨道40。设置在耦联元件9上的控制销38在所述控制轨道40中运动。根据控制销38在控制轨道40中的位置,耦联元件9经由所述卡口式的耦联部件44与推动元件8耦联(耦联区域k)或者脱耦(脱耦区域ek)。此外也还经由所述控制轨道40控制耦联元件9和推出滑架10相互间的、围绕平行于纵向方向l定向的旋转轴线x的相对的转动运动。所述全部的控制运动由所述整个驱动装置1的、在下面的图16至图31中示出的和详细阐述的运动过程得出。

针对图16首先应当说明,示出的是在组装状态中的、不带有壳体盖6的驱动装置1。此外局部可透视地(参见虚线)示出各个部件。在图16中,所述可运动的家具部件2处于关闭位置ss。此外,由于锁定销36(如在上部的细节图中可以看到的那样)已锁定在锁定引导轨道41的卡锁槽r中,因此锁定装置56处于锁定位置vs。推出蓄力器13经由分离元件30挤压到设置在推出滑架10上的锁定销36上,使得其不能够相对于所述内部的推出壳体11(该内部的推出壳体与壳体6、7固定地连接)运动。由同步耦联件31构成的锁定元件58参与构成锁定引导轨道41的卡锁槽r。在图16的下部的细节图中,此外可以看到耦联元件9的具有卡口式的耦联部件44的端部区域。在关闭位置ss中,耦联元件9不与推动元件8耦联。此外从图15中得出,拉入蓄力器18未张紧。拉入锁止件14以其接收区域59接触推动元件8的推动凸起60。

当此时从根据图16的关闭位置ss出发沿着关闭方向sr挤压到所述可运动的家具部件2上时,则实现如在图17中示出的解锁。由此启动驱动装置1的第二运行模式b2。由于在优选的实施例中,驱动装置1设置在所述可运动的家具部件2上,因此使驱动装置1的壳体6、7沿着关闭方向sr(在图17中向左)运动。但是由于接收杆25贴靠在与主体固定的并且示意性示出的带动件49上,因此经由接收杆25、经由与接收杆25连接的推动元件8和经由贴靠在推动元件8上的耦联元件9使又贴靠在耦联元件9上的推出滑架10克服推出蓄力器13的力地相对于驱动装置1的其余部件运动,直至锁定销36贴靠在锁定引导轨道41的转向斜面42上并且从该转向斜面进入到根据图17的、在锁定引导轨道41的推出部段中的位置中。由此,锁定装置56不再处于锁定位置vs中,而是已解锁(解锁位置es)。过压路径约为1至3mm。当壳体6、7不是设置在所述可运动的家具部件2上,而是设置在家具主体51上时,则原则上在过压的情况下实现在驱动装置1的各个部件之间的相同的相对运动。但是然后——不同于图17的箭头sr——使推出滑架10经由运动的和设置在所述可运动的家具部件2上的带动件49向右沿着关闭方向sr运动。

当从所述过压位置出发不再挤压所述可运动的家具部件2时,则根据图18,推出蓄力器13能够开始卸载。所述卸载的推出蓄力器13由此挤压到推出滑架10上,由此锁定销36在端侧贴靠在同步耦联件31的锁紧元件58上。由此使所述整个同步耦联件31相对于推出壳体11、12运动。通过所述运动,同步耦联件31的齿杆也与同步配合件33的齿轮啮合(参见图18的细节图)。由此也在设置在所述可运动的家具部件2的另一侧上的、未示出的驱动装置中触发解锁(还可以参见后面的图33)。由于推出蓄力器13开始卸载,也使壳体6、7相对于推出元件10、相对于耦联元件9、相对于推动元件8和相对于接收叉25沿着打开方向or运动。由于推动元件8经由推动凸起60带动拉入锁止件14,所述拉入蓄力器18也开始张紧。因此,推出蓄力器13的弹簧力也大于拉入蓄力器18的弹簧力。为了解释说明,在图16至图18中分别部分地隐没了局部区域,尤其是所述外部的推出壳体12的局部区域,使得能够更清楚地看到推出壳体11、12的内部结构。

根据图19,所述可运动的家具部件2还被进一步推出并且到达第一轻微的打开位置os。基于锁定引导轨道41构造在所述外部的推出壳体12中——正如在下部的细节示图中可以看到的那样——使锁定销36进一步偏转,使其偏离锁紧元件58(也可参见图11)。当锁定销36在该位置上也不再挤压到同步耦联件31上时,同步蓄力器32能够再次卸载并且使同步耦联件31再次运动到例如根据图16的位置中。

在图20中,推出运动或者打开运动此时已经进一步继续。推出蓄力器13已经卸载一大部分,至少卸载至这样的程度,使得拉入蓄力器18完全张紧。在拉入蓄力器18的所述完全张紧的位置中,拉入锁止件14已围绕拉入耦联销16相对于拉入滑架15枢转,使得拉入锁定销23锁定在拉入锁定轨道17的弯曲的端部部段中(参见图20的细节图)。通过所述枢转运动,推动元件8的推动凸起60也不再贴靠在拉入锁止件14的接收区域59中。在所述图20中也可以看到,中间件24由于缓冲活塞20的跟随运动已进入到中间件引导轨道39的端部止挡中。此外尤其重要的是,针对图20(如同针对下面各图那样也)应当提及,壳体盖60已分别部分地隐没。所述壳体盖被这样程度地切开或者隐没,使得在余下示出的壳体盖6中恰好余留控制轨道40。该视图仅用于说明。因此,在图20中能够看到,在耦联元件9上的控制销38已经走过了推出控制轨道区域61的相当大的部分(也可以参见图15)。

在图21至31中,在相应的上部的全视图中,壳体盖6的外部区域隐没,使得在壳体盖6的余留的内部区域中,控制销38在控制轨道40中的位置清楚可见。在所述图21至31的下部的全视图中,所述壳体盖6完全隐没。但是为此分别隐没耦联元件9的外部区域,使得在耦联元件9的余留的内部区域中,耦联销37在耦联轨道45中的位置清楚可见。在各全视图之间总是示出相应处于上方的全视图的细节图。

根据图21,推出蓄力器13已完全卸载。由此在图21的上部的细节图中一方面可以看到,推动元件8还进一步远离所述张紧的拉入装置4的拉入锁止件14。另一方面,控制销38运动穿过控制轨道40的耦联控制轨道区域62。由此触发耦联元件9相对于壳体盖6的转动运动,因此,耦联元件9的所述卡口式的耦联部件44——正如在图21的下部的细节图中可以看到的那样——耦联在构造在推动元件8的凸起部71上。因此不再存在解耦位置ek,而是到达在推动元件8和耦联元件9之间的耦联位置k。从根据图21的所述位置起,在不受蓄力器13或者18之一影响的情况下实现进一步的打开运动。所述进一步的打开运动还能够通过由推出蓄力器13带入到所述可运动的家具部件2中的力的推动或者通过主动地牵拉所述可运动的家具部件2实现。

根据图22,通过所述进一步的打开运动使控制销38进一步运动穿过控制轨道40的移动控制轨道区域63。由于已到达锁定销36在推出壳体11、12中的端部止挡(未示出),因此自根据图21的位置起,推出滑架10也不再能够进一步运动。由于自到达耦联位置k起在进一步的打开运动的情况下通过推动元件8使耦联元件9一同运动,因此实现耦联元件9相对于推出滑架10的相对运动。由此,设置在推出滑架10的远离推出蓄力器的端部上的耦联销37从空程区域46进入到在耦联元件9中的耦联轨道的引导和空载区域47中。这可以在图22的下部的细节图中看到。为了解释说明,在所述细节图中——与壳体盖6的上部的细节图类似的那样——隐没了耦联元件9的外部区域,使得能够直接看到在耦联元件9中的余留的引导轨道45。这也仅用于图解说明。

最后根据图23,余下的打开路径已结束,使得接收叉25偏转到引导轨道28的所述弯曲的端部部段中。通过接收叉蓄力器26使接收叉25保持在所述位置中。根据图23的下部的细节图,借助所述余下的打开运动,在推出滑架10上的耦联销37也运动到耦联元件9的耦联轨道45的所述弯曲的保持区域48中。通过耦联轨道45在所述保持区域48中的倾斜的实施方案使耦联元件9相对于推出元件10转动。根据图23的上部的细节图,该转动运动也引起,控制销38运动穿过控制轨道40的控制轨道区域64。在图23中,带动件49恰好还与接收叉25相接触。

与此相对,在图24中,带动件49已经被接收叉25抬起或者取下。因此,所述可运动的家具部件2处于空程中。在所述空程的期间,驱动装置1的所有部件停留在其位置中。即拉入蓄力器18张紧,而推出蓄力器13卸载。

根据图25,所述可运动的家具部件2的关闭运动再次开始。由于带动件49进入到与接收叉25的接触中,接收叉25克服接收叉蓄力器26的力从引导轨道28的所述弯曲的端部部段中脱离。根据图25,经由推动元件8,贴靠在其上的耦联元件9已经稍微向右移动。根据图25的下部的细节图,由于推出元件10由推出蓄力器13进行了加载,因此耦联销37已贴靠在控制轨道45的至少垂直于纵向轴线l定向的或者轻微侧凹的保持面72上。由于在这种情况下,这些力从耦联元件9基本垂直作用到耦联销37上,因此在进一步的推入运动的情况下,耦联销37被耦联元件9带动。在所述推入运动的情况下,控制销38运动穿过控制轨道40的直的张紧控制轨道区域65。这尤其通过如下原因引起,耦联销37处于侧凹的保持面72中。

从根据图25的位置直至根据图26的位置,推出蓄力器13以如下方式张紧:经由接收叉28、推动元件8和耦联元件9,使推出元件10经由贴靠在控制轨道45的保持面72上的耦联销37克服推出蓄力器13的力运动。在图26中,控制销38已经走过了在控制轨道40的偏转控制轨道区域66中的部分路径。所述偏转控制轨道区域66引起耦联元件9相对于壳体盖6的转动。根据图26的下部的细节图,通过耦联元件9的所述转动同时使耦联销37从耦联轨道45的保持区域72中脱离并且进入到控制轨道45的倾斜区域73中。在贴靠在所述倾斜区域73中的情况下,进一步使推出蓄力器13张紧。基于在倾斜区域73中的贴靠,耦联销37将相对于倾斜区域73向上偏离或者将耦联元件9向下挤开。但是在根据图26的位置中,两种运动还都是不可能的。也就是说,直到安装在耦联元件9上的控制销38贴靠在控制轨道40的保持控制轨道区域67中时,耦联元件9相对于耦联销37进一步向下运动才是可能的。即在控制销3的在图26的上部的细节图中以虚线示出的位置中,在壳体盖6和耦联元件9之间的相对运动正好还没有进展到这样的程度,使得耦联销37能够来到耦联轨道45的引导和空载区域47中。另一方面,耦联销37相对于耦联元件的向上的相对运动是不可能的,因为在推出滑架10的朝向推出蓄力器的端部上,锁定销36还不能够向上运动,这是由于锁定销36尚还处于锁定引导轨道41的张紧部段78中。

但是在图27中,推出蓄力器13此时已被这样程度地张紧,使得锁定销36不再保持在张紧部段78中,而是能够进入到锁定引导轨道41的曲线部段79中。所述锁定销36进入到曲线部段79中的运动受耦联轨道45控制地实现。即正如在图27中在左侧的细节图中可以看到的那样,耦联销37贴靠在控制轨道45的倾斜区域73上。由于锁定销36已到达曲线区域79,因此推出滑架10此时能够转动。

所述转动运动这样协调,使得当锁定销36正好处于锁定引导轨道41的垂直于纵向轴线l定向的预锁定部段74中时,耦联销37于是到达控制轨道45的引导和空载区域47(参见图28)。在锁定销36处于所述预锁定部段74中期间,推出蓄力器36张紧并且到达预锁定位置vv。对于所述预锁定位置vv的详细内容,可示例性地参阅wo2014/165878a1。所述预锁定位置vv能够实现挤压保护,使得在关闭时不会不期望地立即再次实现触发。在图28中也能够看到,在到达预锁定位置vv后不久或者在到达所述位置时,推动元件8的推动凸起60立即嵌入到拉入锁止件14中并且使其从拉入锁定轨道17的弯曲的端部部段中脱离。由此使拉入蓄力器18开始卸载并且主动沿着关闭方向sr牵拉所述可运动的家具部件2。

在图29中已经走过了拉入路径的大约一半路程。即拉入蓄力器18已经卸载了大部分。所述拉入运动通过缓冲装置5的缓冲活塞20以如下方式缓冲:缓冲活塞20经由中间件24制动地作用到推动部件8上。在图29的上部的细节图中,控制销38已到达控制轨道40的卡入控制轨道区域68。通过所述卡入控制轨道区域68的倾斜的构造方案使耦联元件9相对于壳体盖6向上转动。由于同时耦联销37贴靠在耦联元件9的向上转动的耦联轨道45的引导和空载区域47上,因此使推出滑架10也轻微地向上转动。因此根据图29的右下方的细节图,锁定销36从预锁定部段74中离开并且沿着卡入斜面运动到锁定装置56的卡锁槽r中。因此使锁定销36从预锁定部段74到卡锁槽r中的运动也经由控制轨道40和耦联轨道45以及与此相配的控制销38和脱耦销37控制。由此实现锁定销36在卡锁槽r中的柔和的和低噪音的存放。控制轨道40、在控制轨道40中引导的控制销38、在耦联元件9中的耦联轨道45和在耦联轨道45中引导的并且设置在推出滑架10上的耦联销37共同构成用于控制所述设置在推出滑架10上的并且在锁定引导轨道41中引导的锁定销36的运动的控制装置。

根据图30,锁定销36最后已到达卡锁槽r并且锁定装置56处于锁定位置vs中。同时,根据左下方的细节图,耦联销37处于耦联轨道45的空程区域46中。在上部示出的细节图中,控制销38已运动到控制轨道40的脱耦控制轨道区域69中。由此触发耦联元件9相对于壳体盖6的70°至150°的、优选约120°的转动运动。为了不妨碍耦联元件9的相对大的所述转动运动,耦联销37处于耦联元件9的空程区域46中,这是因为推出滑架10由于锁定销36的锁定不能够转动。推出滑架10也能够通过所述空程区域46相对于耦联元件9自由地转动。在图30中,通过拉入装置4的拉入运动几乎已结束。

在图31中,最终到达了所述可运动的家具部件2的关闭位置ss。控制销38再次处于控制轨道40的脱耦区域ek中,由此解除了在耦联元件9和推动元件8之间的耦合。图31再次对应于根据图15的初始位置。

在图32中还可以看到本驱动装置31的一个另外的重要的功能。即借助本驱动装置1在第一运行模式b1中可能的是,在不必使用过载装置或者其它的辅助器件的情况下将所述可运动的家具部件2从关闭位置ss沿着打开方向qr牵拉,并且不造成损坏。也就是说,不仅所述可运动的家具部件2通过过压实现的打开和由此触发的解锁如在第二运行模式b2中那样是可能的,而且也能够实现在所述可运动的家具部件2上的牵拉。这通过如下方式是可能的:在关闭位置ss中,耦联元件9与推动元件8脱耦。由此保持锁定装置56的锁定位置vs并且推出装置3也保持不改变。借助所述通过在第一运行模式b1中的牵拉实现的打开,仅拉入装置4主动被手动地张紧,使得在再次关闭的情况下确保柔和的关闭过程。对于所述功能的详细信息可以示例性地参阅wo2014/165873a1。

原则上可能的是,用于推出装置3和拉入装置4的驱动装置1具有彼此分开的、用于与所述可运动的家具部件2或者与家具主体51耦合的带动件。但是为了简单的构造和装配优选规定,驱动装置仅具有一个带动件49。经由这一个带动件49不仅能够触发推出装置3,而且也能够触发拉入装置4。通过在所述处于关闭位置ss中的、可运动的家具部件2上的牵拉,经由所述一个带动件能够激活所述第一运行模式b1。通过挤压所述处于关闭位置ss中的、可运动的家具部件2,经由所述一个带动件49能够激活所述第二运行模式b2。

在图33中示出驱动装置1的一个另外的功能。根据该示意图,锁定销36从卡锁槽r中的解锁不是通过过压实现的,而是通过如下方式:所述处于另一侧上的、在图2中示出的驱动装置通过过压解锁。经由在那里的锁定装置56和尤其是通过在打开的情况下运动的同步耦联件31,运动被传递到同步配合件33和在图2中示出的同步杆76上,使得在图33中可以看到的驱动装置1中同样在打开运动恰好开始的情况下使同步耦联件31运动。通过所述同步耦联件31与锁定元件58一件式地构造,所述锁定元件58不再一起构成卡锁槽r,由此,锁定销36基于所述斜置的锁定引导轨道41和基于通过推出蓄力器13进行的弹簧加载,能够在自身不必受到过压的情况下进入到推出部段中。对于所述功能的详细内容可以示例性地参阅wo2015/051386a2。

最后还要参考图34,在该图中示出挤压运动。在所述挤压运动的情况下,锁定销36从预锁定部段74运动到锁定引导轨道41的过压轨道75中。同时,控制销3也处于控制轨道40的过压控制轨道区域70中。通过所述功能和尤其是通过过压轨道75防止,在关闭时防止直接的挤压和由此防止过压和触发。即锁定销36不能够直接进入到锁定引导轨道41的推出部段中。

附图标记列表

1、1’驱动装置

2可运动的家具部件

3推出装置

3’另外的推出装置

4拉入装置

5缓冲装置

6壳体盖

7壳体底板

8推动元件

9耦联元件

10推出滑架

11内部的推出壳体

12外部的推出壳体

13推出蓄力器

14拉入锁止件

15拉入滑架

16拉入连接销

17拉入锁定轨道

18拉入蓄力器

19拉入蓄力器基座

20缓冲活塞

21缓冲缸

22缓冲活塞引导装置

23拉入锁定销

24中间件

25接收叉

26接收叉蓄力器

27接收叉转动轴承

28用于接收叉和推动元件的引导轨道

29引导芯轴

30分离元件

31同步耦联件

32同步蓄力器

33同步配合件

34同步引导装置

35同步杆保持装置

36锁定销

37耦联销

38控制销

39中间件引导轨道

40控制轨道

41锁定引导轨道

42转向斜面

43半球形的止挡

44卡口式的耦联部件

45耦联轨道

46空程区域

47引导和空载区域

48保持区域

49带动件

50家具

51家具主体

52拉出引导装置

53主体轨道

54抽屉轨道

55中间轨道

56锁定装置

57用于同步耦联件的开口

58锁定元件

59接收区域

60推动凸起

61推出控制轨道区域

62耦联控制轨道区域

63移动控制轨道区域

64转向控制轨道区域

65张紧控制轨道区域

66偏转控制轨道区域

67保持控制轨道区域

68卡入控制轨道区域

69脱耦控制轨道区域

70过压控制轨道区域

71在推动元件上的凸起部

72保持面

73倾斜区域

74预锁定部段

75过压轨道

76同步装置

77同步杆

78张紧部段

79曲线部段

r卡锁槽

ek脱耦区域

k耦联区域

ss关闭位置

过压位置

os打开位置

sr关闭方向

or打开方向

vs锁定位置

es解锁位置

vv预锁定位置

b1第一运行模式

b2第二运行模式

l纵向轴线

x旋转轴线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