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重联动弹子防盗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49892阅读:186来源:国知局
双重联动弹子防盗锁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申请涉及锁具领域,尤其是涉及双重联动弹子防盗锁。



背景技术:

传统的弹子锁主要由锁壳、可旋转的锁芯、以及若干排弹子组成。以最为常见的采用圆柱形弹子的防盗锁为例,插入正确的钥匙后每排的弹子都处在正确位置,即下弹子恰好处于锁芯、上弹子恰好处于锁壳,使得锁壳可以转动从而开锁;拔出钥匙或插入错误的钥匙则弹子会处于锁壳与锁芯之间使得锁芯不能转动。传统的弹子锁的缺点是可以借助工具给锁芯施加扭力使弹子承受适当的横切力,利用力感试拨,逐个将上弹子和下弹子分离到锁壳和锁芯的孔中,从而实现技术开启。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针对上述的问题,提供了有效防止技术开启的双重联动弹子防盗锁。

本申请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双重联动弹子防盗锁,包括锁壳1,所述锁壳1上设有容置腔12,所述容置腔12内设有锁定圆柱11,所述锁定圆柱11上设有若干个主弹子通孔13,所述容置腔12内设有锁芯2,所述锁芯2上设有用于套设在所述锁定圆柱11上的安装圆柱孔23,且所述锁芯2能绕所述锁定圆柱11在所述容置腔12内转动,所述安装圆柱孔23的侧壁上设有能与所述主弹子通孔13对应连通的第一内弹子孔21和第二内弹子孔22,且当所述第一内弹子孔21与所述主弹子通孔13的一端对应连通时,所述第二内弹子孔22与所述主弹子通孔13的另一端对应连通,所述锁芯2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内弹子孔21相通的第一钥匙插槽26以及与所述第二内弹子孔22相通的第二钥匙插槽27,所述第一内弹子孔21和主弹子通孔13之内设有第一弹子组,所述第二内弹子孔22和主弹子通孔13之内设有第二弹子组,所述第一弹子组包括相互抵靠的第一内弹子31和第三内弹子33,且在锁定时所述第三内弹子31的一端插设入所述第一内弹子孔21,在解锁时所述第一内弹子31与所述第三内弹子33的抵靠面位于所述锁定圆柱11与锁芯2的交界面处;所述第二弹子组包括相互抵靠的第二内弹子32和第四内弹子34,且在锁定时所述第四内弹子34的一端插设入所述第二内弹子孔22内,在解锁时所述第二内弹子32与所述第四内弹子34的抵靠面,位于所述锁定圆柱11与锁芯2的交界面处,所述主弹子通孔13内于所述第一内弹子31与所述第二内弹子32之间设有用于连接并顶压所述第三内弹子33和所述第四内弹子34的第一弹性联动件35。

进一步的,所述锁芯2的外表面上设有若干个与所述第一钥匙插槽26相通的第一外弹子孔24和与所述第二钥匙插槽27相通的第二外弹子孔25,所述容置腔12的侧壁上设有能与相应的第一外弹子孔24对应连通的第三外弹子孔14以及能与相应的第二外弹子孔25对应连通的第四外弹子孔15,且当所述第一外弹子孔24与相应的第三外弹子孔14对应连通时,所述第二外弹子孔25与相应的第四外弹子孔15对应连通;所述第一外弹子孔24和第三外弹子孔14之内设有第三弹子组,所述第二外弹子孔25和第四外弹子孔15之内设有第四弹子组,所述第三弹子组包括相互抵靠的第一外弹子41和第三外弹子43,且在锁定时所述第三外弹子43的一端插设入至所述第一外弹子孔24内,在解锁时所述第一外弹子41与第三外弹子43的抵靠面位于所述锁芯2的外表面与所述锁壳1的交界面处;所述第四弹子组包括相互抵靠的第二外弹子42和第四外弹子44,且在锁定时所述第四外弹子44的一端插设入至所述第二外弹子孔25内,在解锁时所述第二外弹子42与第四外弹子44的抵靠面位于所述锁芯2的外表面与所述锁壳1的交界面处;所述锁壳1内设有分别与所述第三外弹子孔14和第四外弹子孔15相通的连接槽5,所述连接槽5内设有用于连接并顶压所述第三外弹子43和第四外弹子44的第二弹性联动件6。

进一步的,所述安装圆柱孔23设于所述锁芯2的中部,所述锁定圆柱11设于所述容置腔12内与所述安装圆柱孔23位置相对应的中部。

进一步的,所述主弹子通孔13沿所述锁定圆柱11的径向方向贯通,所述第一内弹子孔21与所述第二内弹子孔22相对所述安装圆柱孔23的中心轴线对称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锁芯2外表面上的第一外弹子孔24和第二外弹子孔25相对所述锁芯2的中心轴线对称设置,所述第三外弹子孔14和第四外弹子孔15相对所述容置腔12的中心轴线对称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主弹子通孔13沿所述锁定圆柱11的轴向方向线性阵列排布,所述第一内弹子孔21和第二内弹子孔22与所述主弹子通孔13相对应于所述安装圆柱孔23上沿所述安装圆柱孔23的轴向方向线性阵列排布。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外弹子孔24和所述第二外弹子孔25于所述锁芯2的外表面上沿所述锁芯2的轴向方向线性阵列排布,所述第三外弹子孔14和第四外弹子孔15于所述容置腔12的侧壁上沿所述容置腔12轴向方向线性阵列排布。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弹性联动件35和第二弹性联动件6均为顶压弹簧。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内弹子31、第二内弹子32、第三内弹子33、第四内弹子34、第一外弹子41、第二外弹子42、第三外弹子43和第四外弹子44的两端均呈弧形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有如下优点:

1、防盗锁上设有多组弹子组,只有当同时解锁多排弹子组才能完全把锁打开,增加锁具的防盗性能。

2、第一弹子组和第二弹子组之间设有第一弹性联动件,第三弹子组和第四弹子组之间设有第二弹性联动件,弹子组之间设有的弹性联动件能使当其中一组弹子被技术开启后,再对另一组弹子进行技术开启时,另一组弹子会在弹性联动件的弹性联动作用下使前一已被技术开启的弹子组恢复至锁定状态,以防止锁具被技术开启,提高防盗性能。

3、弹子组内的弹子采用弧形端头,便于防盗锁正确开启时锁芯与锁壳的相对转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是双重联动弹子防盗锁的示意图;

图2是双重联动弹子防盗锁的爆炸分解图;

图3是双重联动弹子防盗锁的主视图;

图4是双重联动弹子防盗锁的俯视图;

图5是图3沿A-A的剖视图;

图6是图4沿B-B的剖视图;

图7是双重联动弹子防盗锁插入钥匙后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6所示的双重联动弹子防盗锁,包括锁壳1,所述锁壳1上设有容置腔12,所述容置腔12内的中部设有锁定圆柱11,所述锁定圆柱11上设有若干个主弹子通孔13,所述主弹子通孔13沿所述锁定圆柱11的径向方向贯通,且所述主弹子通孔13沿所述锁定圆柱11的轴向方向线性阵列排布,所述容置腔12内设有锁芯2,所述锁芯2上设有用于套设在所述锁定圆柱11上的安装圆柱孔23,所述安装圆柱孔23设于所述锁芯2的中部,且所述锁芯2能绕所述锁定圆柱11在所述容置腔12内转动,所述安装圆柱孔23的侧壁上设有能与所述主弹子通孔13对应连通的第一内弹子孔21和第二内弹子孔22,所述第一内弹子孔21与所述第二内弹子孔22相对所述安装圆柱孔23的中心轴线对称设置,且所述第一内弹子孔21和第二内弹子孔22与所述主弹子通孔13相对应于所述安装圆柱孔23上沿所述安装圆柱孔23的轴向方向线性阵列排布,当所述第一内弹子孔21与所述主弹子通孔13的一端对应连通时,所述第二内弹子孔22与所述主弹子通孔13的另一端对应连通,所述锁芯2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内弹子孔21相通的第一钥匙插槽26以及与所述第二内弹子孔22相通的第二钥匙插槽27,所述第一内弹子孔21和主弹子通孔13之内设有第一弹子组,所述第二内弹子孔22和主弹子通孔13之内设有第二弹子组,各个弹子组内的弹子长短不一,所述第一弹子组包括相互抵靠的第一内弹子31和第三内弹子33,且在锁定时所述第三内弹子31的一端插设入所述第一内弹子孔21,在解锁时所述第一内弹子31与所述第三内弹子33的抵靠面位于所述锁定圆柱11与锁芯2的交界面处;所述第二弹子组包括相互抵靠的第二内弹子32和第四内弹子34,且在锁定时所述第四内弹子34的一端插设入所述第二内弹子孔22内,在解锁时所述第二内弹子32与所述第四内弹子34的抵靠面位于所述锁定圆柱11与锁芯2的交界面处,所述主弹子通孔13内于所述第一内弹子31与所述第二内弹子32之间设有用于连接并顶压所述第三内弹子33和所述第四内弹子34的第一弹性联动件35,优选的,所述第一弹性联动件为顶压弹簧。由于第一弹子组和第二弹子组之间设有第一弹性联动件,当其中一组弹子被技术开启后,再对另一组弹子进行技术开启时,另一组弹子会在弹性联动件的弹性联动作用下使前一已被技术开启的弹子组恢复至锁定状态,以防止第一弹子组和第二弹子组被技术开启,提高防盗性能。

进一步的,所述锁芯2的外表面上设有若干个与所述第一钥匙插槽26相通的第一外弹子孔24和与所述第二钥匙插槽27相通的第二外弹子孔25,所述第一外弹子孔24和第二外弹子孔25相对所述锁芯2的中心轴线对称设置,且所述第一外弹子孔24和所述第二外弹子孔25于所述锁芯2的外表面上沿所述锁芯2的轴向方向线性阵列排布,所述容置腔12的侧壁上设有能与相应的第一外弹子孔24对应连通的第三外弹子孔14以及能与相应的第二外弹子孔25对应连通的第四外弹子孔15,所述第三外弹子孔14和第四外弹子孔15相对所述容置腔12的中心轴线对称设置,且所述第三外弹子孔14和第四外弹子孔15于所述容置腔12的侧壁上沿所述容置腔12轴向方向线性阵列排布,当所述第一外弹子孔24与相应的第三外弹子孔14对应连通时,所述第二外弹子孔25与相应的第四外弹子孔15对应连通;所述第一外弹子孔24和第三外弹子孔14之内设有第三弹子组,所述第二外弹子孔25和第四外弹子孔15之内设有第四弹子组,各个弹子组内的弹子长短不一,所述第三弹子组包括相互抵靠的第一外弹子41和第三外弹子43,且在锁定时所述第三外弹子43的一端插设入至所述第一外弹子孔24内,在解锁时所述第一外弹子41与第三外弹子43的抵靠面位于所述锁芯2的外表面与所述锁壳1的交界面处;所述第四弹子组包括相互抵靠的第二外弹子42和第四外弹子44,且在锁定时所述第四外弹子44的一端插设入至所述第二外弹子孔25内,在解锁时所述第二外弹子42与第四外弹子44的抵靠面位于所述锁芯2的外表面与所述锁壳1的交界面处;所述锁壳1内设有分别与所述第三外弹子孔14和第四外弹子孔15相通的连接槽5,所述连接槽5内设有用于连接并顶压所述第三外弹子43和第四外弹子44的第二弹性联动件6,优选的,所述第二弹性联动件6为顶压弹簧。由于第三弹子组和第四弹子组之间设有第二弹性联动件,当其中一组弹子被技术开启后,再对另一组弹子进行技术开启时,另一组弹子会在弹性联动件的弹性联动作用下使前一已被技术开启的弹子组恢复至锁定状态,以防止第三弹子组和第四弹子组被技术开启,提高防盗性能。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内弹子31、第二内弹子32、第三内弹子33、第四内弹子34、第一外弹子41、第二外弹子42、第三外弹子43和第四外弹子44的两端均呈弧形状。弹子组内的弹子采用弧形端头,便于防盗锁正确开启时锁芯与锁壳的相对转动。

如图7所示,双重联动弹子防盗锁设有与锁芯相匹配的钥匙7,所述钥匙7上设有与第一钥匙插槽26相匹配的第一插条71以及与第二钥匙插槽27相匹配的第二插条72,当钥匙7上的第一插条71插入至第一钥匙插槽26时,第一插条71上的齿牙分别顶压相对应的第一内弹子31和第一外弹子41,使第一内弹子31与第三内弹子33的抵靠面移动至所述锁定圆柱11与锁芯2的交界面处以及使第一外弹子41与第三外弹子43的抵靠面移动至所述锁芯2的外表面与所述锁壳1的交界面处;当钥匙7上的第二插条72插入至第二钥匙插槽27时,第二插条72上的齿牙分别顶压相对应的第二内弹子32和第二外弹子42,使第二内弹子32与第四内弹子34的抵靠面移动至所述锁定圆柱11与锁芯2的交界面处以及使第二外弹子42与第四外弹子44的抵靠面移动至所述锁芯2的外表面与所述锁壳1的交界面处。

本实施例工作原理如下:

本实施例上的第一弹子组和第二弹子组通过第一弹性联动件相互弹性联动,第三弹子组和第四弹子组通过第二弹性联动件相互弹性联动,当在对双重联动弹子防盗锁进行非法技术开启时,如通过非法技术移动第一内弹子使第一内弹子和第三内弹子的抵靠面移动至锁定圆柱与锁芯的交界面处,即将第一内弹子和第三内弹子分离到锁壳和锁芯的孔中以解锁第一弹子组,当再对第二弹子组进行技术开启时,由于第一弹子组和第二弹子组之间通过弹性联动件相互弹性联动,在对第二弹子组进行技术开启的过程中弹性联动件会弹性顶压第一弹子组使第一弹子组恢复至锁定状态,提高了非法技术开启防盗锁的难度,提高了双重联动弹子防盗锁的防盗性能,第三弹子组和第四弹子组之间也为相同的工作原理。

如上所述是结合具体内容提供的一种实施方式,并不认定本申请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凡与本申请的方法、结构等近似、雷同,或是对于本申请构思前提下做出若干技术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