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针对医疗器械产品人工生产监控、GMP车间环境监控的人工智能监控及纠错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66633阅读:203来源:国知局
一种针对医疗器械产品人工生产监控、GMP车间环境监控的人工智能监控及纠错系统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人工智能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人工智能监控及纠错系统,应用于医疗器械产品人工生产过程、gmp车间环境各指标监测。



背景技术: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越来越关注自身的健康;随着各类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了解自身健康的渠道及方式也越来越多样化。相对应的,医疗器械产品的规范生产也变得越来越重要,这也是时代发展、社会进步的必然产物。现阶段医疗器械产品生产及gmp厂房环境监测均采用人工监控方式。在生产过程中,监控很重要,是医疗器械产品安全、规范生产的必要步骤,也是产品质量保障很重要的一环;gmp厂房环境达标也是医疗器械产品安全、规范生产的最低保障,定期监测gmp厂房相关环境指标也是医疗器械产品生产相关管理条例的规定。但监控人员不创造价值,或创造的价值很低。若采用人工智能进行监控,则可将监控人员解放出来,去做其他更有价值的事,提高效率。采用人工智能监控,不单可解放人力,且对环境可实现过去无法做到的实时监测。



技术实现要素:

1、本发明解决了医疗器械产品生产过程监控及gmp厂房环境监测的人力成本、时间成本问题,采用人工智能--机器人监控替代人工监控,不单有效保障医疗器械产品生产过程的规范化,有效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误差;亦可实现环境各指标的实时监测,有效保障医疗器械产品安全、规范生产,有效避免环境因素造成的产品质量问题。其实施方案包括:

a、设备1,机器人,根据操作人员手握移液枪与装液容器的角度与距离,判断人工操作是否正确;

b、设备1,机器人,根据操作人员身体部位与待操作工作台、物品的角度与距离,判断人工操作是否正确;

c、设备1,机器人,内置量液装置,若在操作过程中,涉及液体体积的分装,设备1将根据一定的抽检比例量取溶液。抽检比例可人为设置;

d、设备1,机器人,内置环境理化指标感应器,可感应现场环境实时温度、湿度、与相邻空间的的压力差、现场尘埃粒子颗粒数;

e、设备1,机器人,内置生物热源感应器,可感应现场环境生物指标,如各房间内操作人员数、一定空间内沉降菌数、浮游菌数;

f、设备1,机器人,内置指纹识别功能,有修改机器人各类指标、参数权限的人员提前录入指纹,机器人进行指纹锁定。若需修改参数,则相关人员凭借指纹修正相关参数。

2、为实现上述内容,达到生产过程监控及纠错目的,及实现对gmp厂房环境各指标的实时监测和及时调整,本发明采用了机器人内置报警装置。若操作人员犯错,则机器人发出警鸣声及提示,提醒操作人员操作失误,并告知操作人员该如何调整操作步骤;若现场环境指标超出范围,则机器人发出警鸣声及提示,提醒操作人员调整环境理化指数控制系统,或对环境进行清洁,使相关参数达到要求。其实施方案包括:

a、设备1,内置移液枪与装液容器角度与距离参数,参数含偏差范围。参数及偏差范围可人为设置。若操作过程中,机器人监测到的相关参数超出偏差范围,则视为操作不合格,机器人发出警鸣声及提示,要求生产操作人员调整操作。若生产人员不根据提示调整至正确操作,则警鸣不止,直至生产人员调整至正确操作为止;

b、设备1,内置在各类不同操作中,操作人员身体部位与待操作工作台、物品角度与距离参数,参数含偏差范围。参数及偏差范围可人为设置。若在对应操作过程中,机器人监测到的相关参数超出偏差范围,则视为操作不合格,机器人发出警鸣声及提示,要求生产操作人员调整操作。若生产人员不根据提示调整至正确操作,则警鸣声不止,直至生产人员调整至正确操作为止;

c、设备1,内置各类液体体积范围参数,参数含偏差范围,参数及偏差范围可人为设置。若机器人抽检的液体体积量超出偏差范围,则机器人发出警鸣声及提示,操作人员根据提示补足体积及调整分液体积量。机器人抽检发出警鸣声及提示后,在间隔时间周期后会重复抽检,检查操作人员是否已按要求调整,此处所述间隔时间周期可人为设置。若重复抽检发现操作人员未按要求调整,则机器人持续报警;

d、设备1,可人为设置相关环境各指标参数,参数含偏差范围。若现场环境各指数超出预设范围,机器人发出警鸣及提示,要求操作人员调整环境各指数控制系统,或对环境进行清洁,使相关参数达到要求;

e、设备1,可人为设置不同生物指标与环境面积的比例参数,参数含偏差范围。若比例参数超出预设范围,机器人发出警鸣及提示,要求操作人员调整现场工作人员数,或对环境进行清洁,使相关参数达到要求;

f、设备1,内置统计功能,统计一个时间周期内发出警鸣声的次数及时长,此处所述时间周期可人为设置。

3、为达到上述监控及纠错目的,除机器人内置报警装置外,本发明采用了连通外部总监管及储存的计算机云系统。若操作错误一直未能得到纠正,则计算机云系统会发出警鸣及提示,提醒相关管理人员生产过程出现意外状况未能得到解决,需介入加快解决进度,保障生产的顺利进行。其实施方案包括:

a、设备2,与设备1数据相连,是设备1的外置计算机云系统。设备1可定期将相关数据信息传送至设备2,传送周期可人为设置。传送数据包括设备1每天的工作时长、报警所对应的操作类型、报警次数及每次报警时长;

b、设备1和设备2,可人为设置,设备1单次警鸣时长超过多长时间(不同的报警类型可设置不同的单次警鸣时长),自动将数据传送至设备2。设备2接收报警数据后,直接启动内置报警装置,发出警鸣并提示报警所对应的操作类型,提醒工作人员生产过程发生意外,需相关管理人员紧急处理;

c、设备2,设备1所有参数的修改、修改时间及修改人员,均会在固定周期内传送至设备2,设备2接收数据后进行保存;

d、设备1,将数据传送至设备2后,自动将已传送数据清空,释放内存;设备2,长期储存生产操作数据,可实现医疗器械相关管理条例所要求的可溯源的规定。必要时,可将每天的环境监测的各指标打印出来存档,减少人工监测、书写的步骤,缩减前期到培养基以及后续养菌等实验步骤,减轻工作量。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的一种针对医疗器械产品人工生产监控、gmp车间环境监控的人工智能监控及纠错系统,解决了医疗器械产品生产过程监控及gmp厂房环境监测的人力成本、时间成本问题,采用人工智能--机器人监控替代人工监控,不单有效保障医疗器械产品生产过程的规范化,有效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误差;亦可实现环境各指标的实时监测,有效保障医疗器械产品安全、规范生产,有效避免环境因素造成的产品质量问题。

附图说明:

图1,设备1,是本发明的人工智能--机器人;

图1中的标识1为警示灯,标识2为监视器,标识3为信息显示屏,标识4为理化指标探头,标识5为生物指标感应器

图2,设备2,是本发明的外接计算机云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书本发明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的目的,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予以详细说明。

1、请参阅图1,图1是本发明的设备1,是人工智能--机器人的结构示意图,该机器人的监控及报警功能包括:

a、根据操作人员手握移液枪与装液容器的角度与距离,判断人工操作是否正确;

b、根据操作人员身体部位与待操作工作台、物品的角度与距离,判断人工操作是否正确;

c、内置量液装置,若在操作过程中,涉及液体体积的分装,设备1将根据一定的抽检比例量取溶液。抽检比例可人为设置;

d、内置环境理化指标感应器,可感应现场环境实时温度、湿度、与相邻空间的的压力差、现场尘埃粒子颗粒数;

e、内置生物热源感应器,可感应现场环境生物指标,如各房间内操作人员数、一定空间内沉降菌数、浮游菌数;

f、内置指纹识别功能,有修改机器人各类指标、参数权限的人员提前录入指纹,机器人进行指纹锁定。若需修改参数,则相关人员凭借指纹修正相关参数;

g、内置移液枪与装液容器角度与距离参数,参数含偏差范围。参数及偏差范围可人为设置。若操作过程中,机器人监测到的相关参数超出偏差范围,则视为操作不合格,机器人发出警鸣声及提示,要求生产操作人员调整操作。若生产人员不根据提示调整至正确操作,则警鸣不止,直至生产人员调整至正确操作为止;

h、内置在各类不同操作中,操作人员身体部位与待操作工作台、物品角度与距离参数,参数含偏差范围。参数及偏差范围可人为设置。若在对应操作过程中,机器人监测到的相关参数超出偏差范围,则视为操作不合格,机器人发出警鸣声及提示,要求生产操作人员调整操作。若生产人员不根据提示调整至正确操作,则警鸣声不止,直至生产人员调整至正确操作为止;

i、内置各类液体体积范围参数,参数含偏差范围,参数及偏差范围可人为设置。若机器人抽检的液体体积量超出偏差范围,则机器人发出警鸣声及提示,操作人员根据提示补足体积及调整分液体积量。机器人抽检发出警鸣声及提示后,在间隔时间周期后会重复抽检,检查操作人员是否已按要求调整,此处所述间隔时间周期可人为设置。若重复抽检发现操作人员未按要求调整,则机器人持续报警;

j、可人为设置相关环境理化指标参数,参数含偏差范围。若现场环境理化指数超出预设范围,机器人发出警鸣及提示,要求操作人员调整环境理化指数控制系统,或对环境进行清洁,使相关参数达到要求;

k、可人为设置不同生物指标与环境面积的比例参数,参数含偏差范围。若比例参数超出预设范围,机器人发出警鸣及提示,要求操作人员调整现场工作人员数,或对环境进行清洁,使相关参数达到要求;

l、内置统计功能,统计一个时间周期内发出警鸣声的次数及时长,此处所述时间周期可人为设置。

2、请参阅图2,图2是本发明的外接计算机云系统,其总监管及储存功能主要包括:

a、设备2,与设备1数据相连,是设备1的外置计算机云系统。设备1可定期将相关数据信息传送至设备2,传送周期可人为设置。传送数据包括设备1每天的工作时长、报警所对应的操作类型、报警次数及每次报警时长;

b、设备1和设备2,可人为设置,设备1单次警鸣时长超过多长时间(不同的报警类型可设置不同的单次警鸣时长),自动将数据传送至设备2。设备2接收报警数据后,直接启动内置报警装置,发出警鸣并提示报警所对应的操作类型,提醒工作人员生产过程发生意外,需相关管理人员紧急处理;

c、设备2,设备1所有参数的修改、修改时间及修改人员,均会在固定周期内传送至设备2,设备2接收数据后进行保存;

d、设备1,将数据传送至设备2后,自动将已传送数据清空,释放内存;设备2,长期储存生产操作数据,可实现医疗器械相关管理条例所要求的可溯源的规定。必要时,可将每天的环境监测的理化指标打印出来存档,减少人工监测、书写的步骤,缩减前期到培养基以及后续养菌等实验步骤,减轻工作量。

以上所述内容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