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扳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19885发布日期:2019-04-05 21:29阅读:121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扳手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机械工具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新型扳手。



背景技术:

扳手是一种用来拧转工件的工具,包括手柄和工作部。在多数使用环境中,手柄只能够转动较小的角度,因此需要对工件进行连续多次旋动,才能旋紧或旋松工件。在两次旋动之间,需要停顿下来让扳手反方向回转一个角度,通常的做法是手持扳手从工件上暂时撤离实现反方向回转,然后重新置于工件上,才能继续操作,有时还需要用另一只手辅助。显然的,这种操作十分不便,影响作业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旨在提出一种新型扳手,能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新型扳手,包括手握杆、第一受力杆、第二受力杆和支撑块,所述手握杆固定第一受力杆,第一受力杆的一端固定第二受力杆,支撑块固定于第二受力杆的底端。

进一步,手握杆的上端固定有加热装置。

进一步,第一受力杆为倾斜直杆。

进一步,所述第二受力杆为弧形杆。

进一步,所述支撑块包括第一支撑块和第二支撑块。

进一步,所述第二支撑块为n型结构。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所述的新型扳手具有以下优势:设计结构简单,方便实用,提高扳手的工作效率,降低制作成本,缩短了调节可调组件时所用的时间。

附图说明

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如图1所示,一种新型扳手,包括手握杆2、第一受力杆3、第二受力杆4和支撑块,所述手握杆固定第一受力杆,第一受力杆的一端固定第二受力杆,支撑块固定于第二受力杆的底端。

进一步,手握杆的上端固定有加热装置1。

进一步,第一受力杆为倾斜直杆。

进一步,所述第二受力杆为弧形杆。

进一步,所述支撑块包括第一支撑块5和第二支撑块。

进一步,所述第二支撑块6为n型结构。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扳手,包括手握杆、第一受力杆、第二受力杆和支撑块,所述手握杆固定第一受力杆,第一受力杆的一端固定第二受力杆,支撑块固定于第二受力杆的底端。本发明所述的新型扳手具有以下优势:设计结构简单,方便实用,提高扳手的工作效率,降低制作成本,缩短了调节可调组件时所用的时间。

技术研发人员:王洪卫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新昌县兆洪机械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09.28
技术公布日:2019.04.0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