棘轮活动扳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19903发布日期:2019-04-05 21:29阅读:216来源:国知局
棘轮活动扳手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系关于一种棘轮扳手结构,尤指一种能够配合不同工件尺寸调整之棘轮活动扳手。



背景技术:

一般棘轮扳手具有握柄及头部,头部具有中空操作部,于操作时,将头部之中空操作部套设于螺固件,扳转握柄使头部旋转,即可将螺固件进行旋转锁紧或松脱;由于中空操作部为固定之尺寸大小,仅能是用于相对应尺寸之螺固件,故,当有不同尺寸之螺固件待锁紧或松脱时,则需要使用相对应尺寸之棘轮扳手,造成使用时之不便。

为解决前述问题,美国专利第4838132号,系提供一种可调整之扭转工具,其头部之中空操作部具有一调整螺杆,调整螺杆之端部可抵接于待旋转之螺固件,藉由操作调整螺杆之凸伸状态,以改变中空操作部之尺寸。

然而,前述之扭转工具并无棘轮结构,于有限操作空间下,使用时之操作角度容易受限,每次旋转操作后,便需要退回原位,以取得下次螺旋之操作空间,无法达到快速锁紧或松脱之效果,而且造成操作上之困扰。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棘轮活动扳手,藉由活动件与定位件活动连接,于工件套合于工具槽时,将活动件相对于定位件移动,以配合工件尺寸调整工具槽之尺寸大小,于调整尺寸后透过转动棘轮,将工件锁固或松脱,藉此,用以配合不同尺寸之工件使用,并且能够兼具不受空间限制快速螺锁或松脱之效果,增加本发明之实用性。

本发明之一项实施例提供一种棘轮活动扳手,其包含:一扳手本体,其具有一头部及一柄部,头部开设第一容槽及第二容槽,第一容槽与第二容槽相连通,第一容槽设有一转动轴线;一棘轮,其沿转动轴线转动设置于第一容槽,棘轮之外周环设有复数个棘齿,棘轮之内周缘设有一固定夹持部;一棘轮装置,其设于第二容槽,用以啮合各棘齿;一定位件,其与棘轮连结;以及一活动件,其设于棘轮之内周缘且与定位件活动连接,活动件能够于第一状态、第二状态及第三状态间活动,活动件具有一活动夹持部,活动夹持部与固定夹持部间形成一工具槽,以提供工件套合,其中,于第一状态时,活动件与定位件相互卡固;于第二状态时,活动件沿平行于转动轴线之方向移动;于第三状态时,活动件沿垂直于转动轴线之方向滑动,以调整工具槽之尺寸大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定位件设于棘轮之内周缘,定位件设有第一卡部,第一卡部朝向转动轴线,活动件对应第一卡部设有第二卡部,于第一状态时,第二卡部与第一卡部相互卡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更具有一复位装置,其设于活动件与棘轮间,复位装置令活动件由第二状态移动至第一状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卡部及第二卡部为齿条状,第一卡部与第二卡部相互啮合,第一卡部相对沿转动轴线之径向设置,第二卡部相对沿转动轴线之径向设置,第一卡部之齿段长于第二卡部之齿段。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卡部具有复数个第一卡齿及复数个第二卡齿,各第一卡齿之齿距大于各第二卡齿之齿距。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卡部系两个,第二卡部系两个,两第一卡部分别相对于转动轴线平行间隔设置,两第二卡部分别相对于转动轴线平行间隔设置,于第二状态时,两第二卡部与两第一卡部交错不啮合;于第三状态时,其中一第二卡部滑设于两第一卡部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棘轮设有一容纳槽,容纳槽供定位件组设,棘轮朝向转动轴线之一端设有一装设面,装设面与一挡件连结,活动件之一推动部凸出挡件,定位件设于挡件与棘轮之间,挡件与定位件相互卡合,定位件平行于装设面之一侧面凸设一凸块,挡件朝向装设面之一侧面凹设一凹槽,凸块与凹槽凹凸配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棘轮朝向转动轴线之一端设有一装设面,定位件设于装设面,定位件朝向装设面之一侧面设有第一卡部,活动件对应第一卡部设有第二卡部,于第一状态时,第二卡部与第一卡部相互卡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更具有一滑套,其活动设于棘轮之内周缘且套设于活动件,复位装置设于滑套与活动件间,于第三状态时,活动件带动滑套沿垂直于转动轴线之方向滑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卡部及第二卡部为齿条状,第一卡部与第二卡部相互啮合,第一卡部相对沿转动轴线之径向设置,第二卡部相对沿转动轴线之径向设置,第一卡部之齿段长于第二卡部之齿段。

本发明之另一项实施例,提供一种棘轮活动扳手,其包含:一扳手本体,其具有一头部及一柄部,头部开设第一容槽及第二容槽,第一容槽与第二容槽相连通,第一容槽设有一转动轴线;一棘轮,其沿转动轴线转动设于第一容槽,棘轮之外周环环设复数个棘齿,棘轮内周缘设有一固定夹持部;一棘轮装置,其设于第二容槽且与各棘齿啮合;两定位件,其分别连结于棘轮;一活动件,其设于棘轮之内周缘且活动设于两定位件间,活动件能够于第一状态、第二状态及第三状态间活动,活动件具有一活动夹持部,活动夹持部与固定夹持部间形成一工具槽,以提供工件套合,于第一状态时,活动件与两定位件相互卡固;于第二状态时,活动件沿平行于转动轴线之方向移动;于第三状态时,活动件沿垂直于转动轴线之方向滑动,以调整工具槽之尺寸大小;以及一复位装置,其设于活动件与棘轮间,复位装置令活动件由第二状态移动至第一状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两定位件设于棘轮之内周缘两侧,两定位件各横设有第一卡部,每一第一卡部朝向转动轴线,活动件对应每一第一卡部各设有第二卡部,每一第一卡部相对沿转动轴线之径向设置,每一第二卡部相对沿转动轴线之径向设置,每一第一卡部相对于转动轴线之径向长度大于每一第二卡部相对于转动轴向之径向长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一定位件设有两个第一卡部,每一定位件之两第一卡部分别相对于转动轴线平行间隔设置,于活动位置时,每一第二卡部滑设于每一定位件之两第一卡部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一第一卡部具有复数个第一卡齿及复数个第二卡齿,各第一卡齿之齿距大于各第二卡齿之齿距。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棘轮设有两容纳槽,两容纳槽供两定位件组设,棘轮朝向转动轴线之一端设有一装设面,装设面与两挡件连结,活动件之一推动部凸设于两挡件间,两挡件与两定位件分别卡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棘轮朝向转动轴线之一端设有一装设面,两定位件分别固设于装设面,两定位件朝向装设面之一侧面各设有第一卡部,活动件对应每一第一卡部各设有第二卡部,每一第一卡部相对沿转动轴线之径向设置,每一第二卡部相对沿转动轴线之径向设置,每一第一卡部相对于转动轴线之径向长度大于每一第二卡部相对于转动轴向之径向长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更具有一滑套,其活动设于棘轮之内周缘且套设于活动件,复位装置设于滑套与活动件间,于第三状态时,活动件带动滑套沿垂直于转动轴线之方向滑动。

藉由上述,本发明能够达成之技术效果,藉由活动件与定位件活动连接,于工件套合于工具槽时,将活动件相对于定位件移动,以配合工件尺寸调整工具槽之尺寸大小,于调整后便能够扳转柄部,将工件锁固或松脱,藉此,改善熟知棘轮扳手仅能适用于单一尺寸之不便性,以及同时能够兼具快速螺锁或松脱之作业效果,进而增加本发明之实用性及便利性。

再者,各第一卡齿之齿距大于各第二卡齿之齿距,藉此,用以配合公制及英制之工件尺寸调整,以增加本发明之使用范围。

附图说明

图1系本发明第一项实施例外观示意图。

图2系本发明第一项实施例分解示意图。

图3系本发明第一项实施例头部剖面立体示意图(一),表示活动件于第一状态。

图4系本发明第一项实施例头部剖面前视示意图(一),表示活动件于第一状态。

图5系本发明第一项实施例头部剖面立体示意图(二),表示活动件于第二状态。

图6系本发明第一项实施例头部剖面前视示意图(二),表示活动件于第二状态。

图7系本发明第一项实施例作动示意图,表示调整工具槽尺寸,以配合套合于不同尺寸之工件。

图8系本发明第二项实施例分解示意图。

图9系本发明第二项实施例局部剖面立体示意图(一),表示活动件于第一状态。

图10系本发明第二项实施例局部剖面立体示意图(三),表示活动件于第三状态。

附图标记说明

工件1、握把2、扳手本体10、第一本体10a、第二本体10b、头部11、柄部12、第一容槽13、第二容槽14、棘轮20、装设面21、套设面22、底部221、棘齿23、固定夹持部24、容纳槽25、棘轮装置30、定位件40、第一卡部41、第一卡齿411、第二卡齿412、凸块42、挡件50、凹槽51、活动件60、活动夹持部61、第二卡部62、推动部63、容槽64、工具槽70、复位装置80、弹性件81、防脱套82、滑套90、第一面91、容置槽911、第二面92、接触部921、转动轴线l。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说明本发明于上述发明内容一栏中所表示的中心思想,兹以具体实施例表达。实施例中各种不同物件系按适于说明之比例、尺寸、变形量或位移量而描绘,而非按实际元件的比例予以绘制,特此说明。

请参阅图1至图7所示,于本发明第一项实施例中,提供一种棘轮活动扳手,其包含:

一扳手本体10,其具有一头部11及一柄部12,柄部12连结一握把2,其中,于本项实施例中,扳手本体10具有第一本体10a及第二本体10b,第一本体10a之内侧面及第二本体10b之内侧面朝向彼此;第一本体10a及第二本体10b之头部11的内侧面分别贯穿设有第一容槽13及凹设有第二容槽14,第二容槽14靠近柄部12,第一容槽13与第二容槽14相连通,其中,第一容槽13设有一转动轴线l。

一棘轮20,其沿转动轴线l转动设置于第一容槽13,棘轮20朝向转动轴线l之两端分别设有一装设面21及一套设面22,第一本体10a之内侧面及第二本体10b之内侧面分别朝装设面21及套设面22相互组设,以使棘轮20设于第一本体10a及第二本体10b间,其中,棘轮20之外周缘环设有复数个棘齿23,棘轮20之内周缘设有一固定夹持部24。

一棘轮装置30,其组设于第二容槽14,用以啮合各棘齿23,当扳转握把2时,棘轮20之各棘齿23与棘轮装置30能够相互啮合,令棘轮20转动,其中,于本项实施例中,棘轮装置30能够改变棘轮20之转动方向。

一定位件40,其设于棘轮20之内周缘。定位件40之一侧面设有第一卡部41,第一卡部41朝向转动轴线l,第一卡部41相对沿转动轴线l之径向设置,其中,第一卡部41为齿条状,第一卡部41设有复数个卡齿,各卡齿之齿距能够相等或不相等;于本发明之一项实施例中,卡齿分为第一卡齿411及第二卡齿412,各第一卡齿411之齿距大于各第二卡齿412之齿距。

再者,定位件40能够与棘轮20一体成形,或是组设于棘轮20之内周缘,其中,当定位件40系组设于棘轮20时,则棘轮20设有一容纳槽25,容纳槽25平行于转动轴线l设置,容纳槽25提供定位件40组设,定位件40与容纳槽25相互卡固,而棘轮20之装设面21与一挡件50连结,使定位件40设于挡件50与棘轮20之间。而定位件40邻近且平行于装设面21之一侧面凸设一凸块42,挡件50朝向装设面21之一侧面凹设一凹槽51,凸块42与凹槽51凹凸配合,令定位件40被限制固定于容纳槽25中。

一活动件60,其设于棘轮20之内周缘且与定位件40活动连接,活动件60能够于第一状态、第二状态及第三状态之间活动。活动件60具有一活动夹持部61,活动夹持部61呈v形状,活动夹持部61与固定夹持部24相互对应且彼此间形成一工具槽70,以提供工件1套合。活动件60对应第一卡部41设有第二卡部62,第二卡部62对沿转动轴线l之径向设置,其中,第二卡部62为齿条状,而第二卡部62与第一卡部41能够相互啮合,第一卡部41之齿段长于第二卡部62之齿段。再者,活动件60之一侧面设有一推动部63,推动部63高出挡件50且经由第一容槽13凸出第一本体10a之外侧面。

再者,活动件60朝向套设面22之一侧面凹设一容槽64,容槽64内设有一复位装置80,复位装置80设于活动件60与棘轮20间,其中,复位装置80具有一弹性件81及一防脱套82,弹性件81之两端分别抵接于容槽64及防脱套82间,防脱套82设于容槽64开口处,防脱套82用以防止弹性件81脱离容槽64,防脱套82能够随弹性件81之张力相对于容槽64移动。

于第一状态时,活动件60与定位件40相互卡固,于本项实施例中,第二卡部62之第二卡部62与第一卡部41之第一卡部41相互啮合,令活动件60与定位件40相互卡固,请参阅图3及图4所示。

于第二状态时,活动件60能够相对于定位件40沿平行于转动轴线l之方向移动,于本项实施例中,当操作者以平行于转动轴线l方向施力于推动部63,能够使活动件60依施力方向移动,令第二卡部62与第一卡部41不再相互卡固;而当操作者所施加于推动部63之外力移除时,复位装置80之弹性件81令活动件60自动由第二状态移动第一状态,请参阅图5及图6。

于第三状态时,活动件60能够相对于定位件40沿垂直于转动轴线l之方向滑动,以调整工具槽70之尺寸大小,于本项实施例中,当操作者将活动件60移动至第二状态后,便以垂直于转动轴线l方向施力于推动部63,使活动件60依施力方向移动,令第二卡部62滑设于第一卡部41之一侧,以调整工具槽70之尺寸大小,请参阅图2及图7所示。

因此,当操作者欲将工件1锁紧或松脱时,由套设面22将工具槽70套合于工件1上,令工件1之一侧顶于固定夹持部24,若工具槽70之尺寸与工件1之尺寸有不相配时,操作者能够以平行于转动轴线l方向施力于推动部63,令活动件60由第一状态变为第二状态;接着,操作者再以垂直于转动轴线l方向施力于推动部63,令活动件60变为第三状态,便能够改变工具槽70之尺寸,以配合工件1尺寸,使工件1被固定夹持部24与活动夹持部61夹固;然后,扳转握把2令棘轮20转动,以进行工件1锁紧或松脱之作业。

藉此,藉由活动件60与定位件40活动连接移动,以配合工件1尺寸调整工具槽70之尺寸大小,于调整尺寸后透过转动棘轮20,进行工件1锁固或松脱之作业,藉以,配合不同尺寸之工件1使用,并且能够兼具快速螺锁或松脱之作业,增加本发明之实用性及便利性。

另外,定位件40之各第一卡齿411之齿距与各第二卡齿412之齿距不相同,当欲螺锁或松脱之工件1规格为英制时,能够配合英制之工件1尺寸调整,藉此,本发明能够适用于公制及英制的工件1之尺寸调整,以增加本发明之使用范围。

于本项另一实施例中,棘轮20设有两个定位件40,两定位件40分别设于棘轮20内周缘之两侧,活动件60活动设于两定位件40间,活动件60于对应两定位件40之两侧各设有一个第二卡部62,其中,每一定位件40之第一卡部41各设有两个第一卡部41,两第一卡部41间隔设置且相对平行转动轴线l之径向;每一第二卡部62各设有两个第二卡部62,两第二卡部62间隔设置且相对平行转动轴线l之径向。于第二状态时,每一第二卡部62之两第二卡部62与每一第一卡部41之两第一卡部41交错不啮合;于第三状态时,其中一第二卡部62滑设于两第一卡部41间。

另外,当定位件40组设于棘轮20时,棘轮20设有两个容纳槽25,每一容纳槽25分别提供一个定位件40设置,其中,棘轮20之装设面21与两个挡件50连结,两定位件40设于两挡件50与棘轮20之间,两挡件50之凹槽51与两定位件40之凸块42分别凹凸卡固,活动件60之推动部63凸设于两挡件50间。

请参阅图8至图10所示,系本发明第二项实施例之棘轮活动扳手,与第一项实施例相同之部分系赋予相同符号并省略重复之说明,以下说明与第一项实施例不同之处。

定位件40,其锁设于装设面21,而定位件40朝向装设面21之一侧面设有第一卡部41。

一滑套90,其活动设于棘轮20之内周缘,滑套90朝向转动轴线l之两端分别设有第一面91及第二面92,第一面91对应朝向装设面21,第二面92对应朝向套设面22,其中,第一面91凹设有一容置槽911,第二面92凹设一接触部921,套设面22朝棘轮20之内周缘凸设一底部221,接触部921滑动接触于底部221。

再者,复位装置80设于活动件60与滑套90间,于本项实施例中,复位装置80为弹簧,复位装置80之两端分别抵接于容槽64及滑套90间,复位装置80能够令接触部921保持面接触于底部221。

此外,于本项另一实施例中,棘轮20设有两个定位件40,两定位件40分别设于装设面21之两侧,活动件60活动设于两定位件40间,活动件60于对应两定位件40之两个第一卡部41各设有一个第二卡部62,而活动件60对应两定位件40之两侧各凹设一个容槽64,每一个容槽64中各设置一个复位装置80。

于第一状态时,复位装置80之弹性张力,令活动件60之第二卡部62沿转动轴线l之轴向与定位件40之第一卡部41保持相互啮合卡固,请参阅图9所示。

于第二状态时,活动件60能够沿平行于转动轴线l之方向移动,于本项实施例中,当操作者以平行于转动轴线l方向施力于推动部63,能够使活动件60依施力方向移动,令第二卡部62与第一卡部41不再相互啮合卡固;而当操作者所施加于推动部63之外力移除时,复位装置80之弹性张力,令活动件60自动由第二状态回复第一状态。

于第三状态时,活动件60能够沿垂直于转动轴线l之方向滑动,以调整工具槽70之尺寸大小,于本项实施例中,当操作者将活动件60移动至第二状态后,便以垂直于转动轴线l方向施力于推动部63,以调整工具槽70之尺寸大小,其中,活动件60移动同时带动滑套90依施力方向移动,而滑套90之接触部921滑动接触于底部221,藉此,以增加活动件60之强度,防止活动件60因外力造成损伤,请参阅图8及图10所示。

因此,当操作者欲将工件1锁紧或松脱时,由套设面22将工具槽70套合于工件1上,令工件1之一侧顶于固定夹持部24,若工具槽70之尺寸与工件1之尺寸有不相配时,操作者能够以平行于转动轴线l方向施力于推动部63,令活动件60由第一状态变为第二状态;接着,操作者再以垂直于转动轴线l方向施力于推动部63,令活动件60变为第三状态,便能够改变工具槽70之尺寸,以配合工件1尺寸,使工件1被固定夹持部24与活动夹持部61夹固;然后,扳转握把2令棘轮20转动,以进行工件1锁紧或松脱之作业。

藉此,藉由活动件60与定位件40活动连接移动,以配合工件1尺寸调整工具槽70之尺寸大小,于调整尺寸后透过转动棘轮20,进行工件1锁固或松脱之作业,藉以,配合不同尺寸之工件1使用,并且能够兼具快速螺锁或松脱之作业,增加本发明之实用性及便利性。

以上所举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而已,非用以限制本发明之范围。举凡不违本发明精神所从事的种种修改或变化,俱属本发明意欲保护之范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