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绝缘爬梯工具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05613阅读:396来源:国知局
多功能绝缘爬梯工具箱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多功能绝缘爬梯工具箱,属于建筑工具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梯上作业因工作往往需要频繁更换工具,就导致很多作业问题,一是容易造成高空坠物伤人;二是使用仪器仪表时,需同时手持仪器仪表并进行测量工作,降低了工作效率;三是使用爬梯工作,需设专人扶梯监护。目前还没有一种适合在爬梯上安全工作的工具箱。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适应不同的工作任务的多功能绝缘爬梯工具箱,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梯上作业工作不便、效率低下、安全性低等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多功能绝缘爬梯工具箱,包括设有绝缘涂层的工具箱箱体和工具箱底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工具箱可通过工具箱底板下表面的卡扣孔或挂钩安装在绝缘爬梯上;所述工具箱底板位于工具箱箱体底部,与工具箱箱体分开设立,通过导轨和导轨座连接;

所述工具箱底板下表面设有卡扣孔或挂钩,上表面固定设置有两条平行导轨座;所述工具箱箱体包括工具箱上盖、侧壁和底面,所述底面外表面固定设置有两条平行导轨;所述导轨和导轨座为配套设置,导轨可在导轨座上水平滑动;所述导轨端部设有限位装置,防止导轨从导轨座中脱离;所述工具箱箱体侧面设有锁紧装置,扳动该装置,可将导轨锁紧在导轨座的任意位置;

所述工具箱箱体内,设置有工具卡座;所述工具箱上盖可向外翻出形成一个工作平台;所述工具箱上盖四周边缘设置有凸起的楞。

所述工具箱上盖与工具箱箱体通过工具箱下侧面铰链连接,可根据需要向外翻出,通过限位拉绳或拉杆进行任意角度调节和定位。

所述工具卡座设置有相应工具的凹槽,对应工具、仪表可卡在凹槽内,更换不同卡座可更换对应的成套工具,以适应不同的工作任务。

所述工具箱箱体上侧面安装有工具箱锁,打开工具箱锁后,才可将工具箱上盖翻开。

所述工具箱底板与绝缘爬梯的连接方式为卡扣式,绝缘爬梯上部设置4个凸起的有小帽的卡扣,卡扣的位置和工具箱底板下表面的4个卡扣孔相对应。

所述工具箱与绝缘爬梯的连接方式为挂钩式,工具箱底板下表面水平左右设置有两个挂钩,可将工具箱挂在绝缘爬梯的横杆上。

所述挂钩为u字形,开口向下,一侧与工具箱底板通过轴销和轴座固定连接,另一侧通过t型紧固螺杆将挂钩紧固。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通过特制工具箱收纳常用工具,减少了工具上下传递次数;

本发明工具箱体内,设置有工具卡座,更换卡座可更换对应的成套工具,以适应不同的工作任务,可用于电力维修、通信检测、光纤检测等多种领域;

本发明工具箱体内设计的工具卡槽可有效固定工具,工作平台可有效承载仪器仪表等工具,大大降低了高空坠物伤人的可能性;工具箱上盖向外翻出和箱体成一定角度,形成一个工作平台改善了高空登梯作业的工作环境,提升了工作的安全性和工作效率,节省了人力、物力成本。

本发明工具箱箱体和底板分体式设置,采用导轨连接,箱体位置可以根据需要滑动,方便安装和使用。

本发明结构简单,工具箱箱体和爬梯分体式设置,可使用已有爬梯与本发明工具箱箱体配合使用,降低使用成本,易于广泛推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工具箱安装在绝缘爬梯上工作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工具箱箱体与工具箱底板安装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工具箱底板下表面卡扣孔和导轨座和绝缘爬梯上卡扣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工具箱挂钩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工具箱c型卡箍示意图。

图中:1为导轨座,2为卡扣孔,3为卡扣,4为导轨,5为挂钩,6为限位拉绳或拉杆,7为绝缘爬梯横杆,8为工具箱锁,9为轴销,10为轴座,11为t型紧固螺杆,13为c型卡箍,14为t型锁紧螺杆,16为绝缘爬梯立柱,21为绝缘爬梯,31为工具箱箱体,41为工具箱底板,51为工具箱上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机构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多功能绝缘爬梯工具箱,其特征在于:多功能绝缘爬梯工具箱,包括设有绝缘涂层的工具箱箱体31和工具箱底板41,其特征在于:所述工具箱可通过工具箱底板41的卡扣孔2或挂钩5安装在绝缘爬梯21上;所述工具箱底板41位于工具箱箱体31底部,与工具箱箱体31分开设立,通过导轨4和导轨座1连接;

所述工具箱底板41下表面设有卡扣孔2或挂钩5,上表面固定设置有两条平行导轨座1;所述工具箱箱体31包括工具箱上盖51、侧壁和底面,所述底面外表面固定设置有两条平行导轨4;所述导轨4和导轨座1为配套设置,导轨4可在导轨座1上水平滑动;所述导轨4端部设有限位装置,防止导轨4从导轨座1中脱离;所述工具箱箱体41侧面设有锁紧装置,扳动该装置,可将导轨4锁紧在导轨座1的任意位置;

所述工具箱箱体31内,设置有工具卡座,更换卡座可更换对应的成套工具,以适应不同的工作任务;所述工具箱上盖51可向外翻出并和箱体31成一定角度,形成一个工作平台;所述工具箱上盖51四周边缘设置有凸起的楞,可防止物体滚落。

所述工具箱上盖51和工具箱箱体31通过下侧面处铰链连接,可根据需要向外翻出,通过限位拉绳或拉杆6进行任意角度调节和定位。

所述工具卡座设置有相应工具的凹槽,对应工具、仪表可卡在凹槽内,可根据需要更换不同卡座来更换对应的成套工具,以适应不同的工作任务。

如图1所示,所述工具箱箱体31上侧面安装有工具箱锁8,打开工具箱锁8后,才可将工具箱上盖51翻开。

所述工具箱与绝缘爬梯的连接方式为卡扣式,如图3所示,绝缘爬梯21上部设置4个凸起的有小帽的卡扣3,卡扣3的位置和工具箱底板41下表面的4个卡扣孔2相对应,卡扣3插入卡扣孔2内后,向下拉,可将工具箱底板41锁紧在绝缘爬梯21上。

或如图5所示绝缘爬梯上可固定安装4个c型卡箍13,c型卡箍13一侧设有凸起的卡扣3,c型卡箍13另一侧设有t型锁紧螺杆14,可将c型卡箍13固定在爬梯立柱16上,由于c型卡箍13可以随时移动和拆除,可调整卡扣3位置与工具箱底板41的卡扣孔2对应,方便在各种爬梯和实际情况下使用。

所述工具箱与绝缘爬梯的连接方式为挂钩式,工具箱通过挂钩5挂在绝缘爬梯21的横杆7上。工具箱底板41下表面水平左右设置有两个挂钩5,如图4所示,所述挂钩5为u字形,开口向下,一侧与工具箱底板41通过销轴9和轴座10固定连接连接,另一侧通过t型紧固螺杆11将挂钩5紧固,挂钩5可转动、折叠靠紧工具箱底板41。

实际使用时,先将工具箱固定安装在爬梯21顶端或任意工作位置,立起绝缘爬梯21,通过导轨座1进行滑动将工具箱体31推向一侧需要的位置,进行工作。如图1所示,锁紧导轨4,打开工具箱锁8,翻下工具箱上盖51,过限位拉绳或拉杆6进行调节和定位工具箱上盖51为水平状态,工具箱上盖51可形成一个操作平台进行作业。

实施例2

多功能绝缘爬梯工具箱,其特征在于:多功能绝缘爬梯工具箱,包括设有绝缘涂层的工具箱箱体31和工具箱底板41,其特征在于:所述工具箱可通过工具箱底板41的卡扣孔2或挂钩5安装在绝缘爬梯21上;所述工具箱底板41位于工具箱箱体31底部,与工具箱箱体31分开设立,通过导轨4和导轨座1连接;

所述工具箱底板41下表面设有卡扣孔2或挂钩5,上表面固定设置有两条平行导轨座1;所述工具箱箱体31包括工具箱上盖51、侧壁和底面,所述底面外表面固定设置有两条平行导轨4;所述导轨4和导轨座1为配套设置,导轨4可在导轨座1上水平滑动;所述导轨4端部设有限位装置,防止导轨4从导轨座1中脱离;所述工具箱箱体41侧面设有锁紧装置,扳动该装置,可将导轨4锁紧在导轨座1的任意位置;

所述工具箱箱体31内,设置有工具卡座,更换卡座可更换对应的成套工具,以适应不同的工作任务;所述工具箱上盖51可向外翻出并和箱体31成一定角度,形成一个工作平台;所述工具箱上盖51四周边缘设置有凸起的楞,可防止物体滚落。

所述工具箱上盖51和工具箱箱体31通过下侧面处铰链连接,可根据需要向外翻出,通过限位拉绳或拉杆6进行任意角度调节和定位。

所述工具卡座设置有相应工具的凹槽,对应工具、仪表可卡在凹槽内,可根据需要更换不同卡座来更换对应的成套工具,以适应不同的工作任务。

如图1所示,所述工具箱箱体31上侧面安装有工具箱锁8,打开工具箱锁8后,才可将工具箱上盖51翻开。

所述工具箱与绝缘爬梯的连接方式为卡扣式,如图3所示,绝缘爬梯21上部设置4个凸起的有小帽的卡扣3,卡扣3的位置和工具箱底板41下表面的4个卡扣孔2相对应,卡扣3插入卡扣孔2内后,向下拉,可将工具箱底板41锁紧在绝缘爬梯21上。

或如图5所示绝缘爬梯上可固定安装4个c型卡箍13,c型卡箍13一侧设有凸起的卡扣3,c型卡箍13另一侧设有t型锁紧螺杆14,可将c型卡箍13固定在爬梯立柱16上,由于c型卡箍13可以随时移动和拆除,可调整卡扣3位置与工具箱底板41的卡扣孔2对应,方便在各种爬梯和实际情况下使用。

所述工具箱与绝缘爬梯的连接方式为挂钩式,工具箱通过挂钩5挂在绝缘爬梯21的横杆7上。工具箱底板41下表面水平左右设置有两个挂钩5,如图4所示,所述挂钩5为u字形,开口向下,一侧与工具箱底板41通过销轴9和轴座10固定连接连接,另一侧通过t型紧固螺杆11将挂钩5紧固,挂钩5可转动、折叠靠紧工具箱底板41。

实际使用时,先将工具箱底板41固定在绝缘爬梯21顶端或任意工作位置,立起绝缘爬梯21,人员携带工具箱箱体31爬上绝缘爬梯工作位置,将工具箱箱体31安装在工具箱底板41上,通过导轨座1进行滑动将工具箱体31推向一侧需要的位置,进行工作。如图2所示,锁紧导轨4,打开工具箱锁8,翻下工具箱上盖51,过限位拉绳或拉杆6进行调节和定位工具箱上盖51为水平状态,工具箱上盖51可形成一个操作平台进行作业。

综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非用来限定本发明实施的范围,凡依本发明权利要求范围所述的形状、构造、特征及精神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均应包括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