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波拉刀切纸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89131发布日期:2018-06-15 12:58阅读:832来源:国知局

本申请涉及切纸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波拉刀切纸机。



背景技术:

波拉刀切纸机是一种工业领域常用的设备,用来满足纸张的裁切需求。由于纸张等产品生产出来的尺寸通常大于印刷需要的尺寸。因此,需要利用波拉刀切纸机对纸张进行修剪、修边。

现有的波拉刀切纸机通常包括切纸平台、设置在切纸平台上方的切刀组件,以及设置在切纸平台下方的吹气组件。其中,切纸平台上设置有多个吹气孔,吹气组件包括设置在切纸平台下方的风机和吹气管,吹气管的一端与风机的出气口连通,吹气管的另一端与吹气孔连通。由于修边时候通常需要对纸张的不同方向进行裁切,因此经常需要在切纸平台上对纸张进行移动以变换切割方向。现有的波拉刀切纸机通常一次性可以处理多达500张纸张的修剪、修边,纸张整体重量较重,位于底部的纸张在移动过程中容易因摩擦力造成起皱等现象,影响纸张的切割质量。现有的波拉刀切纸机通过设置吹气组件,在纸张放在切纸平台上后,启动风机对吹气孔吹气,位于底部的纸张在向上气流的作用下,可减小纸张与切纸平台之间的摩擦力,避免移动时产生的起皱等现象。

然而,由于纸张的面积通常较大,切纸平台上吹气孔的数量有限,使得最下方的纸张底部存在吹气盲区,在上方纸张数量较多,重量较大的情况下,最下方纸张的吹气盲区容易与切纸平台的表面接触,从而在对纸张进行移动时,易因纸张与切纸平台之间的摩擦力导致纸张产生起皱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波拉刀切纸机,以解决现有的波拉刀切纸机在对纸张进行移动时,易因纸张与切纸平台之间的摩擦力导致纸张产生起皱现象的问题。

一种波拉刀切纸机,包括:刀架、切纸平台、刀具、风机以及吹气管;

所述刀架设置在所述切纸平台上,所述刀具设置在所述刀架底部,所述风机设置于所述切纸平台的底部,所述切纸平台上设置有多个吹气孔,所述吹气管的一端与所述风机连通,所述吹气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吹气孔连通;

所述切纸平台上设置有蜡层,所述蜡层的表面为平面,所述蜡层对应所述吹气孔的上方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吹气孔连通,所述通孔与所述吹气孔的轴线重合。

可选的,所述吹气孔和所述通孔均呈圆柱状,所述吹气孔和所述通孔的内径相同。

可选的,所述吹气孔呈圆柱状,所述通孔的内表面为弧面,所述通孔的内径由下至上逐渐增大,所述通孔的最小内径与所述吹气孔的内径相同。

可选的,所述吹气孔包括圆柱部和开口部,所述开口部与所述圆柱部的顶部连通,所述开口部的内表面为弧面,所述开口部的内径由下至上逐渐增大,所述开口部的最小内径与所述圆柱部的内径相同;

可选的,所述通孔的内表面为弧面,所述通孔的内径由下至上逐渐增大,所述通孔的最小内径与所述开口部的最大内径相同。

可选的,所述通孔的内表面与所述开口部的内表面平滑连接。

可选的,所述蜡层的厚度为0.2mm~0.5mm。

可选的,所述切纸平台的表面边缘设置有凹槽,所述蜡层的底部填充于所述凹槽的内部。

可选的,所述凹槽呈点状分布,所述凹槽沿所述切纸平台的表面四周边缘间隔设置。

可选的,所述凹槽呈线状分布,所述凹槽沿所述切纸平台的表面四周边缘呈矩形分布。

本申请提供一种波拉刀切纸机,包括:刀架、切纸平台、刀具、风机以及吹气管;刀架设置在切纸平台上,刀具设置在刀架底部,风机设置于切纸平台的底部,切纸平台上设置有多个吹气孔,吹气管的一端与风机连通,吹气管的另一端与吹气孔连通;切纸平台上设置有蜡层,蜡层的表面为平面,蜡层对应吹气孔的上方设置有通孔,通孔与吹气孔连通,通孔与吹气孔的轴线重合;通过在切纸平台上设置蜡层,蜡层对应吹气孔的上方设置通孔,通孔与吹气孔连通,在切纸平台需要移动的纸张数量较多,重量较大的情况下,减小纸张与切纸平台之间的摩擦力,有效避免纸张产生起皱现象。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波拉刀切纸机的整体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波拉刀切纸机的切纸平台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波拉刀切纸机的切纸平台的剖面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波拉刀切纸机的第一种凹槽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波拉刀切纸机的第二种凹槽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第二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波拉刀切纸机的切纸平台的剖面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第三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波拉刀切纸机的切纸平台的剖面示意图。

图示说明:1-刀架,2-切纸平台,3-刀具,4-风机,5-吹气管,6-蜡层,61-通孔,21-吹气孔,211-圆柱部,212-开口部,201-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至图5,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波拉刀切纸机,包括:刀架1、切纸平台2、刀具3、风机4以及吹气管5。

其中,所述刀架1设置在所述切纸平台2上,所述刀具3设置在所述刀架1底部,所述风机4设置于所述切纸平台2的底部,所述切纸平台2上设置有多个吹气孔21,所述吹气管5的一端与所述风机4连通,所述吹气管5的另一端与所述吹气孔21连通。

所述切纸平台2上设置有蜡层6,所述蜡层6的表面为平面,所述蜡层6对应所述吹气孔21的上方设置有通孔61,所述通孔61与所述吹气孔21连通,所述通孔61与所述吹气孔21的轴线重合。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吹气孔21和所述通孔61均呈圆柱状,所述吹气孔21和所述通孔61的内径相同。所述蜡层6的厚度为0.2mm~0.5mm。

进一步的,所述切纸平台2的表面边缘设置有凹槽201,所述蜡层6的底部填充于所述凹槽201的内部,凹槽201的设置可使得蜡层6的底部与切纸平台2接触面积增大,加强蜡层6的稳固性。

可选的,所述凹槽201呈点状分布,所述凹槽201沿所述切纸平台2的表面四周边缘间隔设置。

可选的,所述凹槽201呈线状分布,所述凹槽201沿所述切纸平台2的表面四周边缘呈矩形分布。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波拉刀切纸机,包括:刀架1、切纸平台2、刀具3、风机4以及吹气管5。刀架1设置在切纸平台2上,刀具3设置在刀架1底部,风机4设置于切纸平台2的底部,切纸平台2上设置有多个吹气孔21,吹气管5的一端与风机4连通,吹气管5的另一端与吹气孔21连通。切纸平台2上设置有蜡层6,蜡层6的表面为平面,蜡层6对应吹气孔21的上方设置有通孔61,通孔61与吹气孔21连通,通孔61与吹气孔21的轴线重合;通过在切纸平台2上设置蜡层6,蜡层6对应吹气孔21的上方设置通孔61,通孔61与吹气孔21连通,在切纸平台2需要移动的纸张数量较多,重量较大的情况下,减小纸张与切纸平台2之间的摩擦力,有效避免纸张产生起皱现象。

实施例二

请参阅图6,本申请第二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波拉刀切纸机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所述吹气孔21呈圆柱状,所述通孔61的内表面为弧面,所述通孔61的内径由下至上逐渐增大,所述通孔61的最小内径与所述吹气孔21的内径相同。其余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由于通孔61的内表面为弧面,吹气孔21吹出的气流可沿着通孔61的内表面向上方四周扩散,与第一实施例中直上式的吹起方式相比,可进一步消除最下方的纸张底部的吹气盲区,有效减小纸张与切纸平台2之间的摩擦力,有效避免纸张产生起皱现象。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申请第二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波拉刀切纸机,在第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吹气孔21呈圆柱状,所述通孔61的内表面为弧面,所述通孔61的内径由下至上逐渐增大,所述通孔61的最小内径与所述吹气孔21的内径相同,吹气孔21吹出的气流可沿着通孔61的内表面向上方四周扩散,可进一步消除最下方的纸张底部的吹气盲区,有效减小纸张与切纸平台2之间的摩擦力,有效避免纸张产生起皱现象。

实施例三

请参阅图7,本申请第三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波拉刀切纸机与上述第二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所述吹气孔21包括圆柱部211和开口部212,所述开口部212与所述圆柱部211的顶部连通,所述开口部212的内表面为弧面,所述开口部212的内径由下至上逐渐增大,所述开口部212的最小内径与所述圆柱部211的内径相同。

并且,所述通孔61的内表面为弧面,所述通孔61的内径由下至上逐渐增大,所述通孔61的最小内径与所述开口部212的最大内径相同。其余结构与第二实施例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优选地,所述通孔61的内表面与所述开口部212的内表面平滑连接。

在实施例二中,吹气孔21呈圆柱状,气流从吹气孔21吹出时,方向是竖直向上的,遇到纸张之后,在通孔61的内表面的导向作用下向四周扩散,长时间容易导致通孔61的内表面被气流吹变形,造成蜡层6表面不平整,影响纸张的移动。

本实施例通过将吹气孔21设置为圆柱部211和开口部212两部分,在开口部212即设置为弧面结构,气流从吹气孔21吹出时,在开口部212处即可想四周扩散,通孔61的内表面与所述开口部212的内表面平滑连接,可避免通孔61的内表面被气流吹变形,造成蜡层6表面不平整的问题。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申请第三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波拉刀切纸机,在第二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吹气孔21包括圆柱部211和开口部212,所述开口部212与所述圆柱部211的顶部连通,所述开口部212的内表面为弧面,所述开口部212的内径由下至上逐渐增大,所述开口部212的最小内径与所述圆柱部211的内径相同。所述通孔61的内表面为弧面,所述通孔61的内径由下至上逐渐增大,所述通孔61的最小内径与所述开口部212的最大内径相同,气流从吹气孔21吹出时,在开口部212处即可想四周扩散,通孔61的内表面与所述开口部212的内表面平滑连接,可避免通孔61的内表面被气流吹变形,造成蜡层6表面不平整的问题。

以上的本申请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