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处理塑品浇口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89125发布日期:2018-06-15 12:57阅读:23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动处理塑品浇口的装置。



背景技术:

塑料产品由于二次加工的要求和模具成本考虑,在成形完后成品与流道是连接在一起的,有一模2穴、一模8穴、一模16穴等,通常是通过作业员手工进行剪切操作,品质不稳定,造成的不良品较多,而且由于是作业员手工剪切操作,效率较低,对作业员的依赖性较强,人员的剪切技术和熟练程度直接影响产品的品质稳定性和产量,而且,如果穴数多的话,则需要配备2人,甚至3人才能满足生产进度,无形中增加了生产成本,同时也影响了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自动处理塑品浇口的装置。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自动处理塑品浇口的装置,特点是:在工作机台上安装有下刀模,下刀模上设有受台,四只导向柱竖立安装于工作台上,上压板通过其导向孔套置于导向柱上,上压板的下底面安装上刀模,导向柱的顶端固定一水平承载板,驱动单元安装于水平承载板上,驱动单元穿过水平承载板与上压板驱动连接;所述上刀模包含上刀模流道定位压板、上刀模内侧刀片以及上刀模外侧刀片,上刀模流道定位压板呈竖立状态,其内侧定位安装上刀模内侧刀片,外侧定位安装上刀模外侧刀片,所述下刀模包含下刀模流道定位槽板、下刀模内侧刀片以及下刀模外侧刀片,下刀模流道定位槽板呈竖立状态,其内侧定位安装下刀模内侧刀片,外侧定位安装下刀模外侧刀片,下刀模流道定位槽板与上刀模流道定位压板相对,下刀模内侧刀片与上刀模内侧刀片相对,下刀模外侧刀片与上刀模外侧刀片相对。

进一步地,上述的自动处理塑品浇口的装置,其中,所述工作机台上安装有防护光膜。

进一步地,上述的自动处理塑品浇口的装置,其中,所述上压板的导向孔中设有石墨衬套。

进一步地,上述的自动处理塑品浇口的装置,其中,所述驱动单元为气缸,气缸的活塞杆穿过水平承载板与上压板驱动连接。

进一步地,上述的自动处理塑品浇口的装置,其中,所述受台(8)旁设有感应开关。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显著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①受台内的成形品完全压入下刀模内的定位槽内进行定位,以保证剪切精度,为能按照产品要求剪切流道,产品和流道放入产品受台,先定位,然后驱动单元驱动上刀模下行剪切,剪切完成后,上刀模上升;取出受台,将产品与流道分离包装;将所有产品与流道进行分离,产品剪切后的品质一致性提高;

②上下刀模的刀片可以一次切多个产品,产品取拿方便快捷,劳动强度降低;刀口与刀口没有直接接触磨损,可以长期使用;

③产品剪切的浇口高度可以调节,适用于剪切高品质的成型品。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受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上刀模与下刀模的配合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发明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详细说明具体实施方案。

如图1、图2所示,自动处理塑品浇口的装置,在工作机台1上安装有下刀模2,下刀模2上设有受台8,四只导向柱3竖立安装于工作台1上,上压板5的导向孔中设有石墨衬套,进而套置于导向柱3上,上压板5的下底面安装上刀模4,导向柱3的顶端固定一水平承载板6,驱动单元7安装于水平承载板6上,驱动单元7穿过水平承载板6与上压板5驱动连接,驱动单元7采用气缸。工作机台1上还安装有防护光膜9。受台8旁设有感应开关。

如图3所示,上刀模包含上刀模流道定位压板17、上刀模内侧刀片15以及上刀模外侧刀片16,上刀模流道定位压板17呈竖立状态,其内侧定位安装上刀模内侧刀片15,外侧定位安装上刀模外侧刀片16,下刀模包含下刀模流道定位槽板12、下刀模内侧刀片11以及下刀模外侧刀片13,下刀模流道定位槽板12呈竖立状态,其内侧定位安装下刀模内侧刀片11,外侧定位安装下刀模外侧刀片13,下刀模流道定位槽板12与上刀模流道定位压板17相对,下刀模内侧刀片11与上刀模内侧刀片15相对,下刀模外侧刀片13与上刀模外侧刀片16相对。

具体应用时,在上刀模4压入下刀模2进行剪切之前,先将受台内的成形品10完全压入下刀模内的定位槽内进行定位,以保证剪切精度,为能按照产品要求剪切流道,产品和流道放入产品受台8,先定位,然后驱动单元7驱动上刀模4下行剪切,剪切完成后,上刀模4上升;取出受台,将产品与流道分离包装;同时将所有产品与流道进行分离,剪切后,产品被分别放置产品箱内,使产品剪切后的品质一致性提高。

上下刀模的刀片可以一次切多个产品,产品取拿方便快捷,劳动强度降低;刀口与刀口没有直接接触磨损,可以长期使用;另外,产品剪切的浇口高度可以调节,可以剪切高品质的成型品。

为对操作人员的保护,受台进出口位置安装有感应开关,用来检测是否有障碍,感应器发出信号,机器停止,同时发出声光报警,从而对人员实施保护。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的权利范围;同时以上的描述,对于相关技术领域的专门人士应可明了及实施,因此其它未脱离本发明所揭示的精神下所完成的等效改变或修饰,均应包含在申请专利范围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