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处理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97688阅读:242来源:国知局
食物处理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具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食物处理器。



背景技术:

家用电动食物处理器以多种尺寸和形式存在并且被广泛使用,其通常具有混合、搅拌、粉碎、切丁、切丝、切片等功能。

一般地,家用电动食物处理器的入料筒处于旋转刀组件轴心线的一侧,根茎类食材通过入料筒后,旋转刀组件例如切片刀盘会每次按预设的厚度切削出片状的食物,切丝刀盘会每次按预设的厚度和宽度切削出条状食物,但是这种食物处理器无法切出连体的长丝或长片,而这种连体的长丝和长片在很多菜谱中是广受欢迎的,如旋风土豆以及膨松的沙拉等。中国专利申请CN201620044123.X揭示了一种切刀组件与进料管同轴设置的刨丝刨片设备,可以将食物切成连体的长丝或长片。

然而,上述两种食物处理器,都只能实现切短丝短片或切长丝长片一种功能,无法在一台机器上实现既能切短丝短片,又能切长丝长片。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实现既能切短丝短片,又能切长丝长片的食物处理器。

一种食物处理器,包括驱动组件、切刀组件和入料组件,所述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切刀组件旋转,所述切刀组件用于对来自所述入料组件的食物进行切削,所述入料组件包括入料筒和换向器,所述入料筒具有第一入料侧壁和第二入料侧壁;所述换向器包括隔板,所述隔板能够与所述第一入料侧壁相匹配,从而形成第一入料通道;所述隔板也能够与所述第二入料侧壁相匹配,从而形成第二入料通道;所述切刀组件的旋转轴心线不位于所述第一入料通道内,且位于所述第二入料通道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隔板具有一匹配面,当所述匹配面面向所述第一入料侧壁时,形成所述第一入料通道;当所述匹配面面向所述第二入料侧壁时,形成所述第二入料通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入料侧壁和第二入料侧壁为对称设置的弧形壁,所述隔板为弧形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换向器还包括挡板,当形成所述第一入料通道时,所述挡板设置于所述第二入料侧壁的开口处;当形成所述第二入料通道时,所述挡板设置于所述第一入料侧壁的开口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挡板与所述隔板联动,当所述隔板在所述第一入料侧壁与所述第二入料侧壁之间换向时,所述挡板同时在所述第二入料侧壁与所述第一入料侧壁之间换向。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挡板与所述隔板均与所述入料筒转动连接,且具有相同的转动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入料筒外设置有旋钮,所述旋钮与所述转动轴固定连接,用于带动所述转动轴转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挡板与所述隔板均与所述入料筒转动连接,所述挡板的转动轴与所述隔板的转动轴平行间隔设置,且所述隔板的转动轴与所述挡板的转动轴联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隔板的转动轴通过连杆机构与所述挡板的转动轴联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挡板与所述隔板垂直设置。

本实用新型通过所述换向器在同一个入料筒内实现连续切削和非连续切削两种食材处理模式的转换,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两种切削模式均可通过同一个入料筒来实现,有利于食物处理器的小型化,这对于北上广深等很多住宅面积或厨房面积较小的用户来说是非有用的,不仅可以减小用户购买机器的种类,而且可以减小所述食物处理器在厨房的占用面积。(2)很多国家对食物处理器的入料筒是具有严格的安全规定的,例如入料筒的入料尺寸越小越能够防止食物处理器运作过程中使用者的手从入料筒伸入到切刀组件处造成伤害,本实用新型的食物处理器在功能增加的同时,由于所述换向器将所述入料筒分为进料和不进料两部分,因此并没有增加甚至是减小了所述食物处理器的入料尺寸,从而提高了所述食物处理器的使用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食物处理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食物处理器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切刀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食物处理器在非连续切削模式下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食物处理器在连续切削模式下的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入料筒和转换器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7至图9分别为图6的入料组件在连续切削模式、由连续切削模式向非连续切削模式转换以及非连续切削模式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转换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1至图13分别为使用图10所示转换器的入料组件在非连续切削模式、由非连续切削模式向连续切削模式转换以及连续切削模式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提供的转换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5至图17分别为使用图14所示转换器的入料组件在非连续切削模式、由非连续切削模式向连续切削模式转换以及连续切削模式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1以及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食物处理器,包括驱动组件10、切刀组件20和入料组件30。所述驱动组件10用于驱动所述切刀组件20旋转,所述切刀组件20用于对来自所述入料组件30的食物进行切削。

请一并参阅图4以及图5,所述驱动组件10可包括电机110,所述电机110与所述切刀组件20连接,用于带动所述切刀组件20旋转。所述驱动组件10还可包括基座120,所述电机110可设置于所述基座120中。所述驱动组件10还可包括设置在所述基座120中的离合器座130和设置在所述离合器座130中的离合器140。所述电机110通过所述离合器140与所述切刀组件20连接,从而带动所述切刀组件20旋转。

请一并参阅图3,所述切刀组件20可包括刀具210和刀盘220,所述刀具210安装在所述刀盘220上,所述刀具210和所述刀盘220能够在所述电机110的带动下绕轴心线A旋转。所述刀具210可包括刀片212和刀刺214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刀片212用于切片,所述刀刺214用于切丝。所述刀具210可以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刀盘220上。所述刀具210的切削刃可以垂直和/或平行于所述轴心线A。所述切刀组件还20可包括接收盒230,用于接收被切削成片或丝的食材。所述刀盘220上可设置有切削孔222,被切削的食材可从所述切削孔222落入所述接收盒230中。所述刀盘220可以可拆卸地固定在所述接收盒230上。所述接收盒230可与所述离合器140连接,从而能够在所述电机110的带动下旋转,并带动所述刀具210和所述刀盘220旋转。

所述入料组件30可包括上盖310和入料筒320。所述上盖310可盖设在所述基座120上,并与所述基座120形成一容纳腔,所述刀盘组件20可容纳于该容纳腔中。所述入料筒320可设置在所述上盖310上,且所述入料筒320具有与所述容纳空间连通的入料口,食材可从所述入料口进入所述容纳腔,从而被所述刀具210切削。所述入料组件30还可包括推料器330,用于将所述入料筒320中的食材推入所述容纳腔中。

请一并参阅图6至图17,所述入料组件30可进一步包括换向器340,所述换向器340可包括隔板342。所述入料筒320可具有第一入料侧壁321和第二入料侧壁322,所述隔板342能够与所述第一入料侧壁321相匹配,从而形成第一入料通道301;所述隔板342也能够与所述第二入料侧壁322相匹配,从而形成第二入料通道302。所述轴心线A不位于所述第一入料通道301内,且位于所述第二入料通道302内。

请参阅图9、图11以及图15,当所述隔板342与所述第一入料侧壁321组成所述第一入料通道301时,食材能够从所述第一入料通道301进入所述容纳腔,切刀组件每旋转一周对食材切削一次,所述切刀组件20能够对所述食材进行非连续切削,从而可以实现常规的切短丝、短片的功能。请参阅图7、图13以及图17,当所述隔板342与所述第二入料侧壁322组成所述第二入料通道302时,食材能够从所述第二入料通道302进入所述容纳腔,切刀组件始终保持与食材接触,所述切刀组件20能够对所述食材进行连续切削,从而可以实现切长丝、长片的功能。请参阅8、图12以及图16,通过使所述隔板342在所述第一入料侧壁321与所述第二入料侧壁322之间进行换向,可以使所述食物处理器实现非连续切削和连续切削两种切削模式的转换。

需要注意的是,本实用新型并非切短丝短片的食物处理器与切长丝长片的食物处理器的简单组合,而是通过所述换向器340在同一个入料筒320内实现连续切削和非连续切削两种食材处理模式的转换,其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两种切削模式均可通过同一个入料筒来实现,有利于食物处理器的小型化,这对于很多住宅面积或厨房面积较小的用户来说是非有用的,不仅可以减小用户购买机器的种类,而且可以减小所述食物处理器在厨房的占用面积。(2)很多国家对食物处理器的入料筒是具有严格的安全规定的,例如入料筒的入料尺寸越小越能够防止食物处理器运作过程中使用者的手从入料筒伸入到切刀组件处造成伤害,本实用新型的食物处理器在功能增加的同时,由于所述换向器200将所述入料筒320分为进料和不进料两部分,因此并没有增加甚至是减小了所述食物处理器的入料尺寸,从而提高了所述食物处理器的使用安全性。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入料通道301位于所述轴心线A的一侧。所述第二入料通道302的中轴线与所述轴心线A重合。

所述隔板342可具有一匹配面,当该匹配面面向所述第一入料侧壁321时,形成所述第一入料通道301;当该匹配面面向所述第二入料侧壁322时,形成所述第二入料通道302。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入料侧壁321和所述第二入料侧壁322为对称设置的弧形壁,所述隔板342为弧形板。所述隔板342能够与所述第一入料侧壁321或所述第二入料侧壁322形成圆筒状的第一入料通道301或第二入料通道302。所述第一入料通道301和所述第二入料通道302的尺寸相同。所述推料器330即可进入所述第一入料通道301推料,也可进入所述第二入料通道302推料。这样设置能够最大限度地简化食物处理器的结构和组件数量。

请参阅图6、图10以及图14,所述隔板342可与所述入料筒320转动连接,所述隔板342可通过转动的方式在所述第一入料侧壁321和所述第二入料侧壁322之间进行切向。所述换向器340还可包括隔板转动轴343,所述隔板转动轴343与所述隔板342固定连接,用于辅助所述隔板342转动。所述隔板转动轴343可平行于所述切刀组件20的旋转面,也可垂直于所述切刀组件20的旋转面。所述入料筒320上可设置有隔板转动孔346,所述隔板转动轴343可容置于所述隔板转动孔346中进行转动。所述隔板转动轴343可设置于所述第一入料侧壁321和所述第二入料侧壁322的交界处。

所述换向器340可进一步包括挡板344,请参阅图9、图11以及图15,当所述隔板342与所述第一入料侧壁321组成所述第一入料通道301时,所述挡板344设置于所述第二入料侧壁322的开口处,使所述第二入料通道302完全封闭;请参阅图7、图13以及图17,当所述隔板342与所述第二入料侧壁322组成所述第二入料通道302时,所述挡板344设置于所述第一入料侧壁321处,使所述第一入料通道301完全封闭。所述挡板344的设置能够进一步提高所述食物处理器使用的安全性。

请参阅图6、图10以及图14,所述挡板344可与所述入料筒320转动连接,所述挡板344可通过转动的方式在所述第一入料侧壁321和所述第二入料侧壁322之间进行切向。所述换向器340还可包括挡板转动轴345,所述挡板转动轴345与所述挡板344固定连接,用于带动所述挡板344转动。所述挡板转动轴345可平行于所述切刀组件20的旋转面。所述入料筒320上可设置有挡板转动孔347,所述挡板转动轴345可容置于所述挡板转动孔347中进行转动。所述挡板转动轴345可设置于所述第一入料侧壁321和所述第二入料侧壁322的交界处。

所述挡板344可与所述隔板342联动,即当所述隔板342在所述第一入料侧壁321与所述第二入料侧壁322之间进行换向时,所述挡板344同时在所述第二入料侧壁322与所述第一入料侧壁321之间进行换向。所述挡板344可与所述隔板342垂直设置,当所述匹配面面向所述第一入料侧壁321时,所述挡板344垂直于所述第二入料侧壁322;当所述匹配面面向所述第二入料侧壁322时,所述挡板344垂直于所述第一入料侧壁321。所述挡板344的形状可与所述第一入料侧壁321或所述第二入料侧壁322的截面形状相匹配。

请参阅图6至图9,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隔板转动轴343与所述挡板转动轴345为同一个转动轴。该同一个转动轴可同时带动所述隔板342与所述挡板344转动,从而实现所述隔板342与所述挡板344的联动。

请参阅图10至图13,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换向器340还可包括旋钮350,所述旋钮350设置于所述入料筒320外部,并与所述隔板转动轴343和/或所述挡板转动轴345固定连接,所述旋钮230可带动所述隔板转动轴343和/或所述挡板转动轴345转动,从而带动所述隔板342和/或所述挡板344转动,来实现两种切削模式的转换。

请参阅图14至图17,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隔板转动轴343与所述挡板转动轴345间隔且平行设置,且所述隔板转动轴343与所述挡板转动轴345联动,从而实现所述隔板342与所述挡板344的联动。所述隔板转动轴343可通过连杆机构、齿轮机构、链条机构等方式与所述挡板转动轴345实现联动。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隔板转动轴343与所述挡板转动轴345通过连接机构360实现联动。具体地,所述入料筒320相对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与所述隔板转动轴343固定连接的主动旋扭352和从动旋钮354;所述连杆机构360包括连杆362,第一销轴364与第二销轴366;所述连杆362通过第一销轴364与所述从动旋钮354铰接,并通过第二销轴366与所述挡板344铰接;当旋转所述主动旋钮352时,所述主动旋钮352带动所述隔板转动轴343、所述隔板342和所述从动旋钮354转动,所述从动旋钮354通过所述连杆机构360带动所述挡板344绕所述挡板转动轴345转动,来实现两种切削模式的转换。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