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多重错位功能的弹子防盗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00659阅读:563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多重错位功能的弹子防盗锁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锁具,具体说是一种具有多重错位功能的弹子防盗锁。



背景技术:

锁具不仅仅是人类的生活用品,而且是文化(民俗)物,它代表着一个国家和民族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我国锁具已绵延了数千年,它和人类的私有制几乎同时诞生。最初,人类只是简单地把个人贵重财物用兽皮包起来,外面用绳索牢牢捆缚,最后在开启处打上特殊的绳结。这种紧紧捆死的绳结,只能用一个叫"错"的工具才能挑开。错,又叫“肖”、“起子”。它用兽牙或兽骨制成,形状像把镰刀状的钩子,实际上绳结就是最早的锁具,错就是最早的钥匙,这就是我国锁具的雏形。这种曾从商代沿用到汉代,后改用玉制,演变为贵族服饰上的佩饰。到了距今5000年的仰韶文化时期,我国先民创造了装在木结构框架建筑上的木锁(见《中国百科全书·轻工卷》)。这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锁具,可称得是“世界第一锁”。这种木锁一直在民间传承,如明代的白木锁,就曾在浙江地域的建筑上使用。在如今昆明彝族山寨里也有类似的木锁。殷商虽然已进入青铜时代,但主要用铜来制作大型饮器、食器和祭器,尚未用来制锁。其发展期为春秋战国经秦汉魏晋南北朝直至隋唐宋元时期。继殷商青铜时代之后,春秋时期进入铁器时代,考古证明,在这一时期人们大量的是使用铁锁、铜锁,还有银锁、鎏金锁等,其中有代表性的如西周的青铜锁、东汉的金属锁,唐代的虾尾银锁和宋代的方身锁等,都具有相当高的技术水平。特别是汉代的铁制三簧锁,在我国前后沿用了1000多年。其繁荣期为明清时期,各种质材的锁具同步发展,以铜锁、铁锁居多,工艺更加精巧,在开锁难度和外形制造上有很大创新。如明代的三色铜锁、清代的白鹤锁、密码锁、暗门锁、四开锁、倒拉锁以及各种人物、动物和文字造型的锁具,琳琅满目,美不胜收。有的锁具结构复杂,设计巧妙,机关奇特,一般人很难打开。

我国古代锁具不仅历史悠久,种类众多,制造精巧,而且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与现代锁具比较,至少有三方面的特点,中国传统锁具源远流长,迄今至少已有5000年历史,并且种类众多,藏量丰富,文化底蕴极其深厚;现代锁具在我国发展的时间,从1887年中国通商银行首次使用美国“耶鲁”牌弹子锁算起,至今还仅有100多年时间。

在日常生活中,弹子锁的应用极为普遍,然而,传统弹子锁由于结构简单,很容易就能使用专用工具打开,而有些防盗锁虽然比较安全,但由于技术含量较高,结构复杂,所以成本也就非常高,寻常人都难以消费,且一般的专业工具就能打开,防盗性能有限。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行性高的具有多重错位功能的弹子防盗锁。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具有多重错位功能的弹子防盗锁,包括有锁壳及设于锁壳内的锁芯,锁壳上设有与锁芯导通的可插入钥匙的锁孔,还包括设于锁壳内并纵向贯通所述锁芯的数个弹簧锁栓组件,每一弹簧锁栓组件包括至少两个弹子弹簧组,两相邻弹子弹簧组相互包裹、且相互错位设置,包裹时最外围的弹子弹簧组与锁芯锁孔错位设置,所述锁芯在解锁弹簧锁栓组件的卡阻后有一定角度的自由转角。

进一步的,每一弹子弹簧组包括设于锁壳内的压簧和与压簧下端连接的上弹子,所述上弹子抵紧置于下弹子上,所述上弹子在压簧的伸缩作用下带动下弹子上下运动。

进一步的,每一弹簧锁栓组件包括两个弹子弹簧组,为外弹子弹簧组和设于所述外弹子弹簧组内的内弹子弹簧组,所述外弹子弹簧组由外压簧、与外压簧下端连接的上外弹子、与上外弹子下端连接的下外弹子组成,所述内弹子弹簧组包括内压簧、与内压簧下端连接的上内弹子和与上内弹子下端连接的下内弹子,所述上内弹子在内压簧的压力下插入下外弹子尾部孔内,所述下内弹子、下外弹子、锁芯呈阶梯状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内压簧与上内弹子连接处设有一着力块。

进一步的,所述内压簧与外压簧旋向相反。

进一步的,所述下内弹子底端呈球状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锁孔处设有防尘盖。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在一个弹簧锁栓组件中设置多个弹子弹簧组,可多重错位,增加开锁难度,安全性能显著提高;

(2)本实用新型只在传统弹子锁的弹子和压簧上做改进,因而不用改动锁具其他任何部位,更不会大幅度增加制造成本,能从根本上解决防盗的问题,可行性高;

(3)本实用新型中内外压簧旋向相反的设置可以防止互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方式的部分结构剖视图(图中示出两个弹簧锁栓组件);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每一弹簧锁栓组件在待机状态的结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每一弹簧锁栓组件在开锁状态的结构剖视图。

图中,1-锁壳,2-锁芯,3-弹簧锁栓组件,4-锁孔,5-外压簧,6-上外弹子,7-下外弹子,8-内压簧,9-上内弹子,10-下内弹子,11-着力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图1至图3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在此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以及说明用来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一种具有多重错位功能的弹子防盗锁,包括有锁壳1及设于锁壳内的锁芯2,锁壳上设有与锁芯导通的可插入钥匙的锁孔4,所述锁壳锁芯可采用黄铜、不锈钢等材料,还包括设于锁壳内并纵向贯通所述锁芯的数个弹簧锁栓组件3,每一弹簧锁栓组件包括至少两个弹子弹簧组,两相邻弹子弹簧组相互包裹、且相互错位设置,包裹时最外围的弹子弹簧组与锁芯锁孔错位设置,所述锁芯在解锁弹簧锁栓组件的卡阻后有一定角度的自由转角;每一弹子弹簧组包括设于锁壳内的压簧和与压簧下端连接的上弹子,所述上弹子抵紧置于下弹子上,所述上弹子在压簧的伸缩作用下带动下弹子上下运动。

每一弹簧锁栓组件包括两个弹子弹簧组,为外弹子弹簧组和设于所述外弹子弹簧组内的内弹子弹簧组,所述外弹子弹簧组由外压簧5、与外压簧下端连接的上外弹子6、与上外弹子下端连接的下外弹子7组成,所述上外弹子、下外弹子均为空心结构,且所述空心同轴设置,所述内弹子弹簧组包括内压簧8、与内压簧下端连接的上内弹子9和与上内弹子下端连接的下内弹子10,所述上内弹子和下内弹子可为空心结构或者实心结构,所述上内弹子在内压簧的压力下插入下外弹子尾部孔内,作为最佳实施方案,所述内弹子弹簧组与外弹子弹簧组同轴设置,所述下内弹子、下外弹子、锁芯呈阶梯状设置;所述内压簧与外压簧旋向相反,以防止互咬,且两头平齐,所述内压簧与上内弹子连接处设有一着力块11,所述着力块可以使内压簧的压力均衡的传递至上内弹子,并且所述着力块可以抵靠在上外弹子顶端,起到保护内压簧的作用以防止过度下压而破坏其弹性。所述下内弹子底端呈球状设置,其球面可使插入的钥匙轻易通过,所述锁孔一端开放用来放入钥匙,末端是一个杠杆,当钥匙完全插入时,杠杆把一个栓收入,让锁芯有机会转动,锁孔的上方有突出的部份,防止下弹子,亦增加以工具开锁的难度。所述锁孔处设有防尘盖,可防尘防水等,防止锁孔处堵塞。

在实施过程中,待机状态下,上内弹子在内压簧的压力下插入下外弹子尾部孔中,同时压下下内弹子,上外弹子在外压簧的压力作用下压下下外弹子,此时,上内弹子、上外弹子与锁壳错位,下内弹子、下外弹子也与锁芯错位。当插入钥匙后,钥匙齿平面将下内弹子、下外弹子与锁芯顶平,同时下内弹子也将上内弹子顶出下外弹子尾部,此时下外弹子与下内弹子的顶部平齐,这时,锁芯内弹簧锁栓组件的卡阻已被解除,因而能旋转,即开锁。

对比传统技术“只设置一个弹子弹簧组,因而当开锁工具把下弹子顶上卡住后,便可打开”来说,所述实用新型设置的至少两个相互包裹的弹子弹簧组,且上内弹子在内压簧的压力下还可插入下外弹子尾部孔中,可解决虽然上外弹子和下外弹子都已在开锁位置却还不能打开的问题,因为此时上内弹子与下外弹子还是相连的,也就是说下内弹子与下外弹子还呈现了错位状态,因而其锁具还是不能打开,具备多重错位保护功能。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原理以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适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原理;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具体实施方式以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