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容棒的防水式手柄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68970阅读:554来源:国知局
美容棒的防水式手柄结构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美容棒,尤其涉及一种美容棒的防水式手柄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及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各式各样的物质消费品,而美容棒就是诸多物质消费品中的一种。

众周所知,在美容院,经常使用到美容棒对顾客进行美容,通过美容棒的转动球于皮肤上运动及美容棒自身产生的负离子,因此可以改善皮肤上的皱纹,达到美容的目的,从而使得美容棒广泛地应用于美容行业,深受到成千上万家美容院所青睐。

其中,对于现有的美容棒来说,由于其手柄的结构设计不合理,故在手柄中的上外壳部分、上内骨部分、下内骨部分及下外壳部分四者组合后,存在漏气的现象;正由于存在漏气现象,从而使得现有的美容棒无法确手柄防水的可靠性。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防止漏气以确保防水可靠性的美容棒的防水式手柄结构来克服上述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止漏气以确保防水可靠性的美容棒的防水式手柄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美容棒的防水式手柄结构,包括上外壳部分、下外壳部分、上内骨部分、下内骨部分及螺丝。所述上外壳部分、下外壳部分、上内骨部分及下内骨部分四者轮廓相匹配,所述上外壳部分与所述下外壳部分相互盖合而包围所述上内骨部分及下内骨部分,所述下内骨部分面对所述上外壳部分的端面具有第一对接部,所述上外壳部分面对所述下内骨部分的端面具有与所述第一对接部对接的第二对接部,所述螺丝从所述下内骨部分的下方开始穿过所述第一对接部并旋入所述第二对接部内,所述螺丝将所述下内骨部分、上内骨部分及上外壳部分锁固在一起,所述上内骨部分的内侧壁延伸出分别与所述第一对接部及第二对接部匹配的密封圈,所述密封圈夹紧于所述第一对接部及第二对接部之间,所述螺丝还穿过所述密封圈。

较佳地,所述第一对接部分别布置于所述下内骨部分的前端处、后端处、左端处及右端处,所述第二对接部分别布置于所述上外壳部分的前端处、后端处、左端处及右端处,所述密封圈分别布置于所述上内骨部分的前端处、后端处、左端处及右端处。

较佳地,所述下内骨部分之后端处、左端处及右端处的第一对接部各开设有容置所述密封圈的容置槽,所述下内骨部分之后端处的第一对接部的容置槽贯穿该第一对接部的左右两侧,所述下内骨部分之左端处的第一对接部的容置槽贯穿该第一对接部的左侧,所述下内骨部分之右端处的第一对接部的容置槽贯穿该第一对接部的右侧,所述上内骨部分之后端处的密封圈的左右两侧通过连接筋与所述上内骨部分的内侧壁连成一体,所述上内骨部分之左端处的密封圈的左侧通过左连接片与所述上内骨部分的内侧壁连成一体,所述上内骨部分之右端处的密封圈的右侧通过右连接片与所述上内骨部分的内侧壁连成一体。

较佳地,所述容置槽的槽深大于所述密封圈的厚度。

较佳地,所述密封圈为圆环圈且为软胶结构。

较佳地,所述第一对接部及第二对接部各为柱形结构。

较佳地,所述上内骨部分及下内骨部分夹紧于所述上外壳部分与所述下外壳部分之间。

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实用新型的上内骨部分的内侧壁延伸出分别与第一对接部及第二对接部匹配的密封圈,密封圈夹紧于第一对接部及第二对接部之间,螺丝还穿过密封圈,从而借助螺丝将下内骨部分、上内骨部分及上外壳部分三者锁固在一起,并借助密封圈将上外壳部分的第二对接部与下内骨部分的第一对接部的对接配合处进行密封,防止上外壳部分的第二对接部与下内骨部分的第一对接部的对接配合处存在漏气的缺陷,从而确保本实用新型的美容棒的防水式手柄结构的防水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美容棒的防水式手柄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美容棒的防水式手柄结构在分解时的一角度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的美容棒的防水式手柄结构在分解时的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参考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标号代表类似的元件。

请参阅图1至图2,本实用新型的美容棒的防水式手柄结构100包括上外壳部分10、下外壳部分20、上内骨部分30、下内骨部分40及螺丝50。上外壳部分10、下外壳部分20、上内骨部分30及下内骨部分40四者轮廓相匹配,以满足它们的组装关系,并匹配使用者对本实用新型的美容棒的防水式手柄结构100的操控。上外壳部分10与下外壳部分20相互盖合而包围上内骨部分30及下内骨部分40;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上内骨部分30及下内骨部分40夹紧于上外壳部分10与下外壳部分20之间,以确保上外壳部分10、下外壳部分20、上内骨部分30及下内骨部分40四者组装后的稳固性,但不以此为限。下内骨部分40面对上外壳部分10的端面具有第一对接部41,上外壳部分10面对下内骨部分40的端面具有与第一对接部41对接的第二对接部11,螺丝50从下内骨部分40的下方开始穿过第一对接部41并旋入第二对接部11内,以借助螺丝50将下内骨部分40、上内骨部分30及上外壳部分10锁固在一起,以确保三者稳固的可靠性,但不以此为限;举例而言,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对接部41及第二对接部11各为柱形结构,以便于第一对接部41及第二对接部11的成型加工,但不以此举例为限。上内骨部分30的内侧壁延伸出分别与第一对接部41及第二对接部11匹配的密封圈31,即,密封圈31的下端部与第一对接部41相匹配,密封圈31的上端部与第二对接部11相匹配,密封圈31夹紧于第一对接部41及第二对接部11之间,而螺丝50还穿过密封圈31,以借助密封圈31对第一对接部41与第二对接部11的配合处进行密封,防止漏气现象的发生。举例而言,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对接部41分别布置于下内骨部分40的前端处、后端处、左端处及右端处,使得第一对接部41的数量有四个;对应地,如图3所示,第二对接部11分别布置于上外壳部分10的前端处、后端处、左端处及右端处,使得第二对接部11的数量也有四个;而密封圈31分别布置于上内骨部分30的前端处、后端处、左端处及右端处,使得密封圈31的数量也有四个,故每个第一对接部41对应有一个第二对接部11及一个密封圈31,以确保上外壳部分10、上内骨部分20、下内骨部分30三者组合密封的可靠性,但不以此举例为限。更具体地,如下:

如图2所示,下内骨部分40之后端处、左端处及右端处的第一对接部41各开设有容置密封圈31的容置槽411,下内骨部分40之后端处的第一对接部41的容置槽411贯穿该第一对接部41(指下内骨部分40之后端处的第一对接部41)的左右两侧,下内骨部分40之左端处的第一对接部41的容置槽411贯穿该第一对接部41(指下内骨部分40之左端处的第一对接部41)的左侧,下内骨部分40之右端处的第一对接部41的容置槽411贯穿该第一对接部41(指下内骨部分40之右端处的第一对接部41)的右侧,上内骨部分30之后端处的密封圈31的左右两侧通过连接筋32与上内骨部分30的内侧壁连成一体,上内骨部分30之左端处的密封圈31的左侧通过左连接片33与上内骨部分30的内侧壁连成一体,上内骨部分30之右端处的密封圈31的右侧通过右连接片34与上内骨部分30的内侧壁连成一体,以使得密封圈31可更靠地夹紧于第一对接部41及第二对接部11之间,进一步地提高防漏气的可靠性;举例而言,在本实施例中,容置槽411的槽深大于密封圈31的厚度,密封圈31为圆环圈且为软胶结构,使得第二对接部11在与第一对接部41一起夹紧容置槽411内的密封圈31时还伸于第一对接部41的容置槽411内,故使得第一对接部41与第二对接部11之间的对接配合更方便快捷,且密封圈31对第一对接部41及第二对接部11之间的配合更可靠,但不以此为限。

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实用新型的上内骨部分30的内侧壁延伸出分别与第一对接部41及第二对接部11匹配的密封圈31,密封圈31夹紧于第一对接部41及第二对接部11之间,螺丝50还穿过密封圈31,从而借助螺丝50将下内骨部分40、上内骨部分30及上外壳部分10三者锁固在一起,并借助密封圈31将上外壳部分10的第二对接部11与下内骨部分40的第一对接部41的对接配合处进行密封,防止上外壳部分10的第二对接部11与下内骨部分40的第一对接部41的对接配合处存在漏气的缺陷,从而确保本实用新型的美容棒的防水式手柄结构100的防水可靠性。

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