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插管机机械手回转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73051阅读:174来源:国知局
一种插管机机械手回转机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是属于轻工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生产医用口服液瓶的插管机机械手回转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所使用的医用口服液瓶插管机设备较为笨重,设备Z轴重心较高,又因Z轴自身做旋转运动,故在运行过程中Z轴与其抓手晃动较为明显,这对保证执行插管动作精确度要求的难度大大增加,同时存在因动作误差所产生的玻璃管破碎风险,降低了设备的可靠性同时影响生产效率。为减小破碎风险并实现运输便捷,需对现有插管机进行改进,以提高生产效率、设备可靠性和工作稳定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就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稳定性好,能实现抓手360°旋转,头部360°旋转的插管机机械手回转机构。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包括头部回转机构,其特征在于:头部回转机构包括设置于Z轴框架上的第一轴承座,第一轴承座内通过约束轴承设置有第一空心轴,第一空心轴通过从动带轮与Z轴框架上的驱动装置相连;所述第一空心轴下端通过滑环安装块设置有第一供电滑环,第一空心轴上端设置有头部机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头部机构上设置有抓手回转机构,所述抓手回转机构,包括设置于头部机构上的动力源,动力源通过齿轮组设置有第二空心轴,第二空心轴的一端与抓手组件相连;第二空心轴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供电滑环。

进一步的,所述头部机构上相应于抓手组件设置有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1、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头部回转机构设置了第一供电滑环,可通过第一供电滑环与电缆连接,从而实现头部机构的360°旋转,不会受到电缆的限制,转动稳定,并且能稳定传输电能。

2、本实用新型的抓手回转机构使用第二供电滑环作为导电媒介,可实现抓手组件的360°回转,进一步提高本实用新型的运行稳定性。

3、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传感器,可时刻检测抓手组件的位置,从而便于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化控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头部回转机构设置于Z轴框架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头部机构、抓手回转机构和抓手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图。

附图中1为Z轴框架、2为头部回转机构、3为头部机构、4为第一供电滑环、5为滑环安装块、6为驱动装置、7为第一空心轴、8为第一轴承座、9为约束轴承、10为从动带轮、11为动力源、12为传感器、13为第二供电滑环、14为齿轮组、15为第二空心轴、16为第二轴承座、17为安装轴承、18为抓手组件、19为抓手回转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包括头部回转机构2,其特征在于:头部回转机构2包括设置于Z轴框架1上的第一轴承座8,第一轴承座8内通过约束轴承9设置有第一空心轴7,第一空心轴7通过从动带轮10与Z轴框架1上的驱动装置6相连;所述第一空心轴7下端通过滑环安装块5设置有第一供电滑环4,第一空心轴7上端设置有头部机构3。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头部机构3上设置有抓手回转机构19,所述抓手回转机构19,包括设置于头部机构3上的动力源11,动力源11通过齿轮组14设置有第二空心轴15,第二空心轴15的一端与抓手组件18相连;第二空心轴15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供电滑环13。

进一步的,所述头部机构3上相应于抓手组件18设置有传感器12。

所述头部机构3上固定设置有第二轴承座16,第二轴承座16内设置有安装轴承17,所述第二空心轴15设置于安装轴承17内。

本实用新型头部机构3转动时,通过驱动装置6控制从动带轮10转动,从动带轮10带动第一空心轴7转动,第一空心轴7带动头部机构3转动;于此同时,第一空心轴7下端通过第一供电滑环4与电缆相连,从而为头部机构3上的设备提供电能。

本实用新型抓手组件18转动时,动力源11带动齿轮组14转动,齿轮组14带动第二空心轴15转动,第二空心轴15再带动抓手组件18转动;与此同时,第二供电滑环13与电缆相连,从而为抓手组件18提供电能。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关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描述,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受限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描述的技术方案,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仍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以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只要满足使用需要,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