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械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24253阅读:209来源:国知局
一种机械锁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机械锁。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外出频率越来越高;外出时经常携带箱包以方便携带物品;箱包在使用过程中,为了起到较好的防盗效果,目前一般都使用密码锁,密码锁在使用过程中,当密码锁的密码调整正确后,密码锁两侧的边锁则呈现开锁状态;然而在使用过程中,如在进行各种检查时,只需要暂时多次的打开行李箱;而目前的密码锁则需要多次的调整密码来完成打开或合箱,造成使用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机械锁,该机械锁在临时开关时,无需调整密码,操作方便。

一种机械锁,其包括壳体,壳体的端部设有边锁,壳体内设有用于与边锁连接的连接片以及密码锁组件;壳体内还设有活动件,密码锁组件通过活动件与连接片连接;当密码锁组件上锁时,活动件被限位在上锁位置;当密码锁组件开锁时,活动件被释放,此时当外界作用活动件至其位于开锁位置时,活动件通过连接片带动边锁运动,边锁开锁。

进一步地,所述活动件的中部与壳体铰接,活动件上远离密码锁组件的一端连接有压块,压块向外延伸有压杆,所述连接片设有与压杆配合的倾斜滑槽,压杆的一端插入倾斜滑槽;当外界作用活动件至其位于开锁位置时,压块通过压杆带动连接片移动,连接片带动边锁开锁;当外界作用活动件至其位于上锁位置时,压块通过压杆带动连接片移动,连接片带动边锁上锁。

进一步地,壳体内还设有用于控制活动件运动的控制件,控制件位于密码锁组件与活动件之间,当密码锁组件上锁时,控制件被限位,控制件与活动件的下端相抵使得活动件被限位;当密码锁组件开锁时,控制件可相对密码锁组件移动,壳体内设有用于推动控制件远离密码锁组件的复位弹性件。

进一步地,所述密码锁组件包括密码轮组件、固定销以及弹块,所述密码轮组件包括密码轮和调码轮,密码轮套于调码轮外的中部,调码轮的侧面设有缺口,固定销的中部套于调码轮内且固定销固定于壳体,所述弹块的一端固定于壳体,弹块的中部开设有与密码轮相配合的通孔,以及弹块的中部设有与缺口相配合的凸起,弹块与壳体之间设有用于将弹块向调码轮方向推的开锁弹性件;所述控制件位于弹块与活动件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活动件的中部为套壳,套壳内设有锁芯,锁芯下端连接有转块,套壳的下端设有与控制件相配合的穿孔,转块设有与控制件相配合的凹孔。

进一步地,所述边锁包括与连接片连接的扣块,所述扣块设有与锁扣的勾部相配合的挡块。

进一步地,壳体包括底壳和面壳,面壳连接有把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活动件来控制边锁的状态,从而实现机械锁在临时开关时,无需调整密码,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的除去壳体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施例的一种分解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包括:

1——把手;2——面壳;3——连接片;4——扣块;41——挡块;5——压块;6——压杆;7——倾斜滑槽;8——活动件;9——密码锁组件;10——缺口;11——密码轮;12——调码轮;13——底壳;14——锁扣;15——锁芯;16——凹孔;17——套壳;18——控制件;19——开锁弹性件;20——复位弹性件;21——凸起;22——弹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如图1至图3所示。

实施例:一种机械锁,其包括壳体,壳体的端部设有边锁,壳体内设有用于与边锁连接的连接片3以及密码锁组件9;壳体内还设有活动件8,密码锁组件9通过活动件8与连接片3连接;当密码锁组件9上锁时,活动件8被限位在上锁位置;当密码锁组件9开锁时,活动件8被释放,此时当外界作用活动件8至其位于开锁位置时,活动件8通过连接片3带动边锁运动,边锁开锁。

本技术方案相对于现有技术来说,增加了活动件8;通过活动件8来控制边锁的运动;当密码锁组件9开锁时,如果活动件8仍处在上锁位置,则边锁仍然位于上锁状态,即箱体处于关闭状态;如果通过外界的力量,如人手推动活动件8,使得其位于开锁位置;则边锁也被联动至开锁位置,箱体处于打开状态。通过设置活动件8,使得开箱过程中有一个中间步骤,从而避免开箱、关箱带来的开锁、上锁的麻烦,操作方便。

进一步地,所述活动件8的中部与壳体铰接,活动件8上远离密码锁组件9的一端连接有压块5,压块5向外延伸有压杆6,所述连接片3设有与压杆6配合的倾斜滑槽7,压杆6的一端插入倾斜滑槽7;当外界作用活动件8至其位于开锁位置时,压块5通过压杆6带动连接片3移动,连接片3带动边锁开锁;当外界作用活动件8至其位于上锁位置时,压块5通过压杆6带动连接片3移动,连接片3带动边锁上锁。

如2图所示,在密码锁组件9位于开锁状态,本实施中,当活动件8的一端带动压块5以及压杆6向壳体底部运动时,活动件8运动至其开锁位置;压杆6在倾斜滑槽7内运动,并带动连接片3移动;本实施例中,连接片3向中部移动;当然连接片3也可以向外端移动,这跟锁扣14的安装方向有关;连接片3便可以带动边锁运动;反之,活动件8运动至上锁位置,压杆6在倾斜滑槽7内运动,也带动连接片3以及边锁移动;从而达到控制开合箱体的目的。

进一步地,壳体内还设有用于控制活动件8运动的控制件18,控制件18位于密码锁组件9与活动件8之间,当密码锁组件9上锁时,控制件18被限位,控制件18与活动件8的下端相抵使得活动件8被限位;当密码锁组件9开锁时,控制件18可相对密码锁组件9移动,壳体内设有用于推动控制件18远离密码锁组件9的复位弹性件20。

密码锁组件9通过对控制件18的限位,来达到对活动件8限位,结构灵活。在具体设置时,壳体设有用于控制件18移动的活动槽,复位弹性件20位于控制件18与壳体之间。复位弹性件20可以为弹性钢丝、弹片或弹簧。在密码锁组件9开锁后,活动件8在外界作用下移动至开锁位置,控制件18被活动件8推开,复位弹性件20发生形变;当活动件8移动至上锁位置时,复位弹性件20推动控制件18复位。

进一步地,所述密码锁组件9包括密码轮组件、固定销以及弹块22,所述密码轮组件包括密码轮11和调码轮12,密码轮11套于调码轮12外的中部,调码轮12的侧面设有缺口10,固定销的中部套于调码轮12内且固定销固定于壳体,所述弹块22的一端固定于壳体,弹块22的中部开设有与密码轮11相配合的通孔,以及弹块22的中部设有与缺口10相配合的凸起21,弹块22与壳体之间设有用于将弹块22向调码轮12方向推的开锁弹性件19;所述控制件18位于弹块22与活动件8之间。

当密码错误时,调码轮12的缺口10与弹块22的凸起21错位,弹块22被调码轮12抵压向下弯曲,使得弹块22位于控制件18的活动轨迹上,控制件18被限位;当密码正确时,调码轮12的缺口10均与弹块22的凸起21相对,弹块22在开锁弹性件19的推力下,弹块22向上弯曲,弹块22离开控制件18的活动轨迹,控制件18以及活动件8的运动不受影响。

密码锁组件9为现有技术,其功能介绍这里不再赘述。

进一步地,所述活动件8的中部为套壳17,套壳17内设有锁芯15,锁芯15下端连接有转块,套壳17的下端设有与控制件18相配合的穿孔,转块设有与控制件18相配合的凹孔16。

设置锁芯15后,可以通过锁芯15开锁。当锁芯15上锁时,控制件18的一端穿过穿孔与转块的侧面相抵;当锁芯15开锁时,转块的凹孔16与控制件18相对,控制件18在复位弹性件20的作用下,其一端插入凹孔16内;此时活动件8在外界作用下翻转,不会受到控制件18的阻止。优选地,凹孔16的两侧设有用于辅助将控制件18推出的斜面或弧形面。当要通过所述上锁时,旋转锁芯15,锁芯15带动转块转动,凹孔16两侧的斜面或弧形面逐渐将控制件18推出。再优选地,控制件18的端部也设有与之配合的斜面。

进一步地,所述边锁包括与连接片3连接的扣块4,所述扣块4设有与锁扣14的勾部相配合的挡块41。

本实施例中,通过连接片3带动扣块4移动,从而控制挡块41与锁扣14之间的配合关系。如当通过活动件8开锁时,连接片3带动扣块4移动,使得挡块41离开勾部。反之,当通过活动件8上锁时,连接片3带动扣块4移动,使得挡块41位于勾部的移动轨迹上。

进一步地,壳体包括底壳13和面壳2,面壳2连接有把手1。

通过设置把手1,可以辅助用于提箱。

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