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压器冷却系统支撑工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91500阅读:135来源:国知局
一种变压器冷却系统支撑工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变压器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变压器冷却系统支撑工装。



背景技术:

心式动车组牵引变压器主要由油箱部分和冷却系统部分构成,其中,冷却系统底部材质较为特殊,不能受力。因此,目前在生产过程中,将变压器的油箱部分放在具有一定高度的台位上,冷却系统部分伸至台位外处于悬空状态,这种方式虽然能够避免冷却系统底部受力,但是存在重心不稳的问题,变压器容易倾斜,甚至引发安全事故。

因此,如何改善心式动车组牵引变压器的放置方式,使其冷却系统在装配、存放、装车及卸车过程中都能稳固的处于悬空状态,避免倾斜,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重要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变压器冷却系统支撑工装,以使其冷却系统在装配、存放、装车及卸车过程中都能稳固的处于悬空状态,避免倾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变压器冷却系统支撑工装,包括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底座、支撑座以及可调机构,所述底座以及所述支撑座分别连接于所述可调机构的两端,所述可调机构用于调节所述底座与所述支撑座的相对位置。

优选地,所述可调机构为伸缩杆。

优选地,所述伸缩杆包括同轴设置的中间连接件、上支杆以及下支杆,所述上支杆与所述下支杆分别与所述中间连接件的两端螺纹连接。

优选地,所述底座与所述支撑座中至少有一个与所述伸缩杆的端部可转动连接。

优选地,所述支撑座包括主支撑板以及设置于所述主支撑板两侧的挡板,所述主支撑板连接于所述可调机构,所述主支撑板与两个所述挡板围成用于与变压器主梁配合的限位槽。

优选地,所述底座包括底板以及连接于所述底板与所述可调机构之间的加强筋。

优选地,所述底板一端到所述可调机构的距离大于另一端到所述可调机构的距离。

优选地,所述支撑座以及所述底座远离所述可调机构一侧的表面上均设置有缓冲垫。

优选地,包括至少两个所述支撑组件,且其中两个所述支撑组件之间通过伸缩机构连接。

优选地,所述支撑组件的表面设置有防锈涂层。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变压器冷却系统支撑工装,包括支撑组件,支撑组件包括底座、支撑座以及可调机构,底座以及支撑座分别连接于可调机构的两端,可调机构用于调节底座与支撑座的相对位置;

在应用时,将变压器的油箱部分放在高台上,并使变压器的冷却系统部分悬空,然后使用支撑组件与变压器主梁位于冷却系统一侧的端部配合,将变压器冷却系统一侧撑起,该支撑组件可同时与两根主梁同时配合,也可以只与其中一根主梁配合,在这种情况下,为保持平衡,则最好至少使用两根支撑组件对两根主梁分别支撑;利用上述的支撑组件可使变压器的冷却系统与油箱处于大致水平的位置,以便于变压器的装配和存放,并且变压器在车体底部的装车或拆卸过程中,也可使用该支撑组件进行支撑,从而避免变压器出现倾斜的问题,消除安全事故。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变压器冷却系统支撑工装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变压器冷却系统支撑工装的俯视图。

图1-图2中:

1为支撑座;2为伸缩杆;21为中间连接件;22为上支杆;23为下支杆;3为底座;31为底板;32为加强筋。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变压器冷却系统支撑工装,以使其冷却系统在装配、存放、装车及卸车过程中都能稳固的处于悬空状态,避免倾斜。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和图2,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变压器冷却系统支撑工装的主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变压器冷却系统支撑工装的俯视图。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变压器冷却系统支撑工装,包括支撑组件,该支撑组件包括底座3、支撑座1以及可调机构,底座3以及支撑座1分别连接于可调机构的两端,可调机构用于调节底座3与支撑座1的相对位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变压器冷却系统支撑工装,在应用时,将变压器的油箱部分放在高台上,并使变压器的冷却系统部分悬空,然后使用支撑组件与变压器主梁位于冷却系统一侧的端部配合,将变压器冷却系统一侧撑起,该支撑组件可同时与两根主梁同时配合,也可以只与其中一根主梁配合,在这种情况下,为保持平衡,则最好至少使用两根支撑组件对两根主梁分别支撑;利用上述的支撑组件可使变压器的冷却系统与油箱处于大致水平的位置,以便于变压器的装配和存放,并且变压器在车体底部的装车或拆卸过程中,也可使用该支撑组件进行支撑,从而避免变压器出现倾斜的问题,消除安全事故。

底座3与支撑座1的相对位置调节,可以是一条直线上的相互靠近或远离,即可调机构具有可伸缩的结构,或者,可以使支撑座1相对于底座3摆动以实现底座3与支撑座1的位置调节,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可调机构为伸缩杆2。伸缩杆2可以采用多种结构,比如,伸缩杆2可以有多个支杆构成,支杆数量可以为2个、3个、4个等等,支杆之间可以为滑动配合并能够通过锁紧件锁紧固定,或者相互之间可以螺纹连接,支杆之间可以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连接件连接。

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中,伸缩杆2包括同轴设置的中间连接件21、上支杆22以及下支杆23,上支杆22与下支杆23分别与中间连接件21的两端螺纹连接,在使用时,通过转动上支杆22和/或下支杆23实现可调机构的伸缩。图1中所示的中间连接件21呈空心套体状,其内壁上设置有内螺纹,上支杆22以及下支杆23均通过外螺纹与之配合,当然,中间连接件21、上支杆22以及下支杆23还可以采用其他的结构,比如中间连接件21为实心杆,外部设置有外螺纹,上支杆22以及下支杆23至少在与中间连接件21连接的端部呈套状且在套状结构的内壁上形成有内螺纹。

可伸缩结构并不仅限于上述的伸缩杆2,还可以为由多个剪臂依次连接构成的剪臂组件等等。

为便于支撑工装与变压器主梁的配合,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底座3与支撑座1中至少有一个与伸缩杆2的端部可转动连接,底座3与伸缩杆2的转动连接为底座3以伸缩杆2的轴线为轴转动,支撑座1与伸缩杆2的转动连接可为支撑座1以伸缩杆2的轴线为轴转动,或支撑座1的转轴轴线垂直于伸缩杆2,即支撑座1可相对于伸缩杆2摆动,或上述两者的结构,即支撑座1与伸缩杆2之间通过一球头结构连接。这样,当支撑工装调节到合适长度时,若支撑座1与变压器主梁之间存在一定偏差,可通过转动伸缩杆2和/或支撑座1来使支撑座1与主梁对齐,避免转动支撑工装整体,进一步地,若支撑座1可相对于伸缩杆2摆动,还可自始至终保证支撑座1与主梁之间存在最大的接触面积,避免损伤主梁漆面。

由于目前的变压器主梁多为矩形梁,因此,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支撑座1包括主支撑板以及设置于主支撑板两侧的挡板,主支撑板连接于可调机构,主支撑板与两个挡板围成用于与变压器主梁配合的限位槽。当然,支撑座1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只要能够将主梁托起并避免其滑落即可。

为保证整体结构的稳定,可将底座3与可调机构固连并增加补强结构,如图1所示,底座3包括底板31以及连接于底板31与可调机构之间的加强筋32。

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支撑工装在使用时位于变压器一侧,则在受压时,容易向变压器另一侧倾倒,为提高支撑工装工作时的稳定性,底板31一端到可调机构的距离大于另一端到可调机构的距离,即在使用时,将底板31到可调机构的距离较大的一端指向变压器油箱一侧,从而使支撑工装在受压时更加稳定。

为避免支撑座1划伤变压器主梁漆面,可在支撑座1远离可调机构的一侧表面,即支撑座1与主梁接触的表面上设置缓冲垫,进一步地,还可以在底座3远离可调机构一侧的表面,即底座3与底面等承载物接触的表面上设置有缓冲垫,以防止底座3或地面受损。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缓冲垫均为橡胶垫。

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若仅通过相互独立的支撑组件对变压器进行支撑,尤其是杆状的支撑组件,稳定性较差,在受到冲击时,容易倾倒引发事故,因此,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变压器冷却系统支撑工装包括至少两个支撑组件,且其中两个支撑组件之间通过伸缩机构连接,若支撑工装包括两个支撑组件,则可将该两个支撑组件通过伸缩机构连接,若支撑工装包括多个支撑组件,则可以使所有支撑组件两两之间均通过伸缩机构连接,或者相邻两支撑组件之间通过伸缩机构连接,或仅有两个支撑组件通过伸缩机构连接,以此来提高支撑工装的稳定性。

更进一步地,为避免变压器冷却系统支撑工装锈蚀,影响强度及使用寿命,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支撑组件采用钢材料制作,且支撑组件的表面设置有防锈涂层。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