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更换刀片的茯苓切片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73263阅读:257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更换刀片的茯苓切片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切片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于更换刀片的茯苓切片装置。



背景技术:

茯苓,又称玉灵、茯灵、万灵桂、茯菟, 是拟层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常寄生在松树根上,形如甘薯,球状,外皮淡棕色或黑褐色,内部粉色或白色,精制后称为白茯苓或者云苓,现有的茯苓切片装置为多为单片削切,工作量较大,或者手工切制茯苓片,造成的影响就是切片切口不平整,厚薄不均,而且现在切割茯苓的刀片多为斜切,这种切法虽然省力,但是在刀口容易磨损,需经常更换,更换步骤较为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便于更换刀片的茯苓切片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便于更换刀片的茯苓切片装置,包括固定在地面上的底座,所述底座底部内壁中轴线处通过螺钉固定有推杆电机,且底座顶部外壁两侧焊接有同一个机架,所述机架两侧内壁中轴线处均焊接有固定杆,且固定杆远离机架一端焊接有两个卡轨,两个卡轨相对一侧内壁之间卡接有托板,所述推杆电机输出轴焊接有连接板,且连接板顶部外壁两侧均焊接有推杆,所述推杆顶部外壁两侧均焊接有固定轮,且两个固定轮内壁中轴线处均开有通孔,通孔内壁插接有卡销,两个所述固定轮相对一侧内壁之间卡接有切板,且切板两侧外壁均焊接有凸块,卡轨两侧内壁均卡接在凸块的外壁上,所述切板顶部外壁开有刀孔,且刀孔内壁卡接有切刀。

优选的,所述推杆电机输入端连接有开关,且底座一侧外壁通过螺钉固定有控制器,开关连接在控制器输入端上,控制器型号为DATA-7311。

优选的,所述推杆电机的运动行程和卡轨长度相同,且推杆电机的运动行程八至十厘米。

优选的,所述卡轨的截面为“凹”字形结构,且凸块的外形结构与卡轨的外形结构相适配。

优选的,所述刀孔和切刀数量均为八至十个,且八至十个刀孔等距离对称分布在切板上表面上。

优选的,所述切板上表面靠近卡销的两端均开有凹槽,且卡销底部外壁卡接在凹槽内壁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切板和推杆电机,可以实现机械代替人工,切出的切片厚薄均匀,切口平整,可以节约人力资源,调高切片良品率,通过设置有固定轮和卡销,可以轻易更换刀片,减少磨损,同时减少更换时带来的误工现象,通过设置多个刀孔,可以同时将多个茯苓切片,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便于更换刀片的茯苓切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便于更换刀片的茯苓切片装置的结构俯视图。

图中:1推杆电机、2底座、3机架、4推杆、5卡销、6固定轮、7凸块、8卡轨、9刀孔、10切板、11连接板、12控制器、13固定杆、14切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和图2,一种便于更换刀片的茯苓切片装置,包括固定在地面上的底座2,底座2底部内壁中轴线处通过螺钉固定有推杆电机1,且底座2顶部外壁两侧焊接有同一个机架3,机架3两侧内壁中轴线处均焊接有固定杆13,且固定杆13远离机架3一端焊接有两个卡轨8,两个卡轨8相对一侧内壁之间卡接有托板,推杆电机1输出轴焊接有连接板11,且连接板11顶部外壁两侧均焊接有推杆4,推杆4顶部外壁两侧均焊接有固定轮6,且两个固定轮6内壁中轴线处均开有通孔,通孔内壁插接有卡销5,两个固定轮6相对一侧内壁之间卡接有切板10,且切板10两侧外壁均焊接有凸块7,卡轨8两侧内壁均卡接在凸块7的外壁上,切板10顶部外壁开有刀孔9,且刀孔9内壁卡接有切刀14。

本实用新型中,推杆电机1输入端连接有开关,且底座2一侧外壁通过螺钉固定有控制器12,开关连接在控制器12输入端上,控制器12型号为DATA-7311,推杆电机1的运动行程和卡轨8长度相同,且推杆电机1的运动行程八至十厘米,卡轨8的截面为“凹”字形结构,且凸块7的外形结构与卡轨8的外形结构相适配,刀孔9和切刀14数量均为八至十个,且八至十个刀孔9等距离对称分布在切板10上表面上,切板10上表面靠近卡销5的两端均开有凹槽,且卡销5底部外壁卡接在凹槽内壁上。

工作原理:将茯苓在托板上,通过控制器12打开推杆电机1,推杆电机1带动连接板11运动,连接板11带动推杆4上下运动,切板10也随之运动,切板10上的切刀14将托板上的茯苓切片,并在切板10向上运动时,从刀孔9带上来,收集切片即可。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