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内饰板卡扣拆卸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20562阅读:7972来源:国知局
汽车内饰板卡扣拆卸工具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涉及工具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汽车内饰板卡扣拆卸工具。



背景技术:

汽车内饰板通过卡扣固定于车身,使得内饰板与车身连接牢固,内饰板与车身之间不易产生间隙、异响等问题,有利于汽车安全性。但是,卡扣结构导致内饰板不易拆卸,维修难度大。现有技术中利用羊角辅助拆卸内饰板,但是羊角不能使内饰板完全脱离车身,需要借助外力才能完成拆卸操作。施加外力的过程中容易造成塑料制的内饰板破损、白化等问题,导致零部件报废无法再利用,使维修成本增加。



技术实现要素: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内饰板卡扣拆卸工具,该汽车内饰板卡扣拆卸工具使内饰板拆卸操作容易,减少作业时间,不会造成内饰板损坏或白化等问题,降低维修成本,消除员工作业的安全隐患。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一种汽车内饰板卡扣拆卸工具,其中,所述拆卸工具包括固定夹持臂、活动夹持臂、活动夹杆、套筒和活动手柄,所述固定夹持臂设置在所述套筒的一端,所述活动夹杆可移动地穿设在所述套筒内并且两端从所述套筒伸出,所述活动夹持臂设置在所述活动夹杆的一端,所述活动手柄设置在所述活动夹杆的另一端,所述固定夹持臂与所述活动夹持臂配合形成夹持口。

可选地,所述拆卸工具还包括复位弹簧,所述活动夹杆的另一端形成有环形凸台,所述复位弹簧套设在所述活动夹杆上并且一端抵顶在所述套筒上,另一端抵顶在所述环形凸台上。

可选地,所述拆卸工具还包括固定手柄,所述固定手柄设置在所述套筒的靠近所述活动手柄的一端。

可选地,所述固定手柄和所述活动手柄相互平行,且均垂直于所述活动夹杆。

可选地,所述固定手柄包括第一手柄杆和第二手柄杆,所述第一手柄杆和所述第二手柄杆从所述套筒上沿相反的方向伸出。

可选地,所述固定手柄和所述活动手柄之间的距离为50-70mm。

可选地,所述固定夹持臂包括第一段、第二段和第三段,所述第一段从所述套筒的一端沿轴向向外延伸,所述第二段垂直于所述第一段延伸,所述第三段从所述第二段沿轴向向内延伸,所述第三段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段的长度,所述活动夹持臂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从所述活动夹杆的一端垂直于所述活动夹杆延伸,所述第二部分从所述第一部分沿轴向向外延伸,所述第三段与所述第二部分位于同一直线上。

可选地,所述固定夹持臂的横截面和所述活动夹持臂的横截面均为扁平状。

可选地,所述活动夹持臂与所述活动夹杆一体成型。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内饰板通过卡扣安装在车身上,汽车内饰板卡扣拆卸工具在工作状态下,手动对活动手柄施加压力,使得活动夹杆相对于套筒移动,则活动夹持臂向固定夹持臂靠近,使固定夹持臂和活动夹持臂夹持在卡扣的两个卡接臂上,并对其施加压力,使得两个卡接臂相互靠近而收缩,从而卡扣能够脱离车身,进而能够将内饰板从车身上拆卸下来。该拆卸工具使内饰板拆卸操作容易,减少作业时间,不会造成内饰板损坏或白化等问题,降低维修成本,消除员工作业的安全隐患。

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公开的汽车内饰板卡扣拆卸工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的汽车内饰板卡扣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固定夹持臂 11 第一段

12 第二段 13 第三段

2 活动夹持臂 21 第一部分

22 第二部分 3 活动夹杆

4 套筒 5 活动手柄

6 复位弹簧 7 环形凸台

8 固定手柄 81 第一手柄杆

82 第二手柄杆 9 卡扣

91 卡接臂 92 卡接面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

如图1所示,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的汽车内饰板卡扣拆卸工具包括固定夹持臂1、活动夹持臂2、活动夹杆3、套筒4和活动手柄5,所述固定夹持臂1设置在所述套筒4的一端,所述活动夹杆3可移动地穿设在所述套筒4内并且两端从所述套筒4伸出,所述活动夹持臂2设置在所述活动夹杆3的一端,所述活动手柄5设置在所述活动夹杆3的另一端,所述固定夹持臂1与所述活动夹持臂2配合形成夹持口。

参考图1和图2,内饰板通过卡扣9安装在车身上,汽车内饰板卡扣拆卸工具在工作状态下,手动对活动手柄5施加压力,使得活动夹杆3相对于套筒4移动,则活动夹持臂2向固定夹持臂1靠近,使固定夹持臂1和活动夹持臂2夹持在卡扣9的两个卡接臂91上,并对其施加压力,使得两个卡接臂91相互靠近而收缩,从而卡扣9能够脱离车身,进而能够将内饰板从车身上拆卸下来。该拆卸工具使内饰板拆卸操作容易,减少作业时间,不会造成内饰板损坏或白化等问题,降低维修成本,消除员工作业的安全隐患。

如图1所示,为了使活动夹持臂2复位,可选地,所述拆卸工具还包括复位弹簧6,所述活动夹杆3的另一端形成有环形凸台7,所述复位弹簧6套设在所述活动夹杆3上并且一端抵顶在所述套筒4上,另一端抵顶在所述环形凸台7上。在初始位置,手动对活动手柄5施加压力,复位弹簧6被压缩,活动夹杆3沿轴向移动,以使活动夹持臂2朝向固定夹持臂1移动,以夹紧卡扣9,进而拆下内饰板。当内饰板被拆下之后,释放活动手柄5,活动夹杆3在复位弹簧6的弹性力作用下沿轴向返回初始位置,活动夹持臂2远离固定夹持臂1移动,以松开卡扣9。在拆卸内饰板的过程中,卡扣和内饰板不易损坏,可重复使用,降低了维修成本和废品率。

如图1所示,为了方便操作活动手柄5,可选地,所述拆卸工具还包括固定手柄8,所述固定手柄8设置在所述套筒4的靠近所述活动手柄5的一端。操作人员可以手握固定手柄8,以方便移动、操作拆卸工具。

如图1所示,为了方便单手操作拆卸工具,可选地,所述固定手柄8和所述活动手柄5相互平行,且均垂直于所述活动夹杆3,所述固定手柄8和所述活动手柄5之间的距离为50-70mm。因此,操作人员可以单手操作拆卸工具,大拇指对活动手柄5施压或释放活动手柄5,另外四个手指握住固定手柄8,使得拆卸工具的抓握、操作方便,实用性强。

如图1所示,固定手柄8可以为各种合适的形式,只需方便抓握即可,可选地,所述固定手柄8包括第一手柄杆81和第二手柄杆82,所述第一手柄杆81和所述第二手柄杆82从所述套筒4上沿相反的方向伸出,第一手柄杆81和第二手柄杆82可以直接焊接在套筒4上,使得拆卸工具的操作方便,结构简单,容易加工。

如图1所示,固定夹持臂1和活动夹持臂2可以为各种合适的结构和形状,作为本公开的一优选实施例,所述固定夹持臂1包括第一段11、第二段12和第三段13,所述第一段11从所述套筒4的一端沿轴向向外延伸,所述第二段12垂直于所述第一段11延伸,所述第三段13从所述第二段12沿轴向向内延伸,所述第三段13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段11的长度,固定夹持臂1形成为大致鱼钩形状;所述活动夹持臂2包括第一部分21和第二部分22,所述第一部分21从所述活动夹杆3的一端垂直于所述活动夹杆3延伸,所述第二部分22从所述第一部分21沿轴向向外延伸,活动夹持臂2形成为L型;所述第三段13与所述第二部分22位于同一直线上,并且在两者之间形成夹持口。在拆卸工具的工作状态下,第三段13与第二部分22夹持在卡扣9的两个卡接臂91上,并且第一段11和第三段13之间留有避让卡扣9的空间,夹持口的宽度与卡扣9的形状和尺寸匹配,以易于夹住卡扣9。

固定夹持臂1和活动夹持臂2的横截面可以为各种形状,为了使固定夹持臂1和活动夹持臂2能够从内饰板和车身之间的缝隙伸入内饰板和车身之间的内部空间进行拆卸操作,可选地,所述固定夹持臂1的横截面和所述活动夹持臂2的横截面均为扁平状,以便于插入内饰板和车身之间的缝隙。另外,扁平状的固定夹持臂1和活动夹持臂2有利于与卡扣9的卡接面92贴合,以夹紧且夹稳卡扣9。

可选地,所述活动夹持臂2与所述活动夹杆3一体成型,以简化结构,便于拆卸工具的加工,并且结构强度高。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公开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公开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公开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公开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公开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公开所公开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