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用防压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56352阅读:142来源:国知局
机器人用防压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业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机器人用防压机构。



背景技术:

机器人已被广泛运用于各个领域,用于降低工人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而现有一些机器人在拿去物品过程中或者搬运过程中会被设备等撞击,导致物品与设备发生强烈碰撞,严重时对机器人等设备造成损坏,增加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解决现有一些机器人在拿去物品过程中或者搬运过程中会被设备等撞击的问题,现提供了一种机器人用防压机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机器人用防压机构,包括基板、连接板、导向轴、弹簧和接近开关,所述导向轴设置在所述连接板上,所述基板滑动设置在所述导向轴上,所述弹簧套设在所述导向轴上,所述弹簧的一端抵设在连接板上,所述弹簧的另一端抵设在所述基板上,所述接近开关设置在所述基板上,所述接近开关的感应端贴近于所述连接板。在基板上设置接近开关,并且基板滑动设置在连接板的导向轴上,通过接近开关来检测基板是否靠近连接板,从而判断基板是否受到压力,在受力时接近开关发送信号控制机器人停止运行。

为了能够调节弹簧对连接板和基板之间所施加的力,进一步地,还包括调节螺母,所述调节螺母螺纹连接在所述导向轴远离连接板的一端,所述调节螺母抵设在所述基板上。通过控制调节螺母,能够快速改变连接板与基板之间的间距,从而调节弹簧对连接板和基板所施加的力,方便快捷。

为了防止接近开关与连接板发生碰撞,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板上设有限位柱,所述限位柱位于所述连接板与基板之间,所述限位柱与所述基板之间具有间隙。通过在连接板上设置限位柱,使得基板和连接板之间的距离被限位柱限制,防止连接板撞击到接近开关上。

为了便于接近开关检测,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板上设有定位柱,所述定位柱位于所述连接板与基板之间,所述定位柱与所述接近开关相互对应设置,所述定位柱与所述接近开关的感应端之间具有间隙。通过在连接板上安装金属定位柱,使得接近开关的感应端能够在基板发生碰撞时快速检测到信号,从而控制机器人停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机器人用防压机构在使用时,通过基板上设置接近开关,当基板受到压力在导向轴上滑动时,接近开关检测到信号并发生信号控制机器人停止运行,其响应灵敏,避免了现有一些机器人在拿去物品过程中或者搬运过程中会被设备等撞击,导致物品与设备发生强烈碰撞,严重时对机器人等设备造成损坏,增加生产成本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机器人用防压机构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机器人用防压机构的左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机器人用防压机构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中:1、基板,2、连接板,3、导向轴,4、弹簧,5、接近开关,6、调节螺母,7、限位柱,8、定位柱。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实施例

如图1-3所示,一种机器人用防压机构,包括基板1、连接板2、导向轴3、弹簧4和接近开关5,所述导向轴3设置在所述连接板2上,所述基板1滑动设置在所述导向轴3上,所述弹簧4套设在所述导向轴3上,所述弹簧4的一端抵设在连接板2上,所述弹簧4的另一端抵设在所述基板1上,所述接近开关5设置在所述基板1上,所述接近开关5的感应端贴近于所述连接板2。接近开关5有两个且相互对称设置,接近开关5与电气控制柜信号连接。

还包括调节螺母6,所述调节螺母6螺纹连接在所述导向轴3远离连接板2的一端,所述调节螺母6抵设在所述基板1上。

所述连接板2上设有限位柱7,所述限位柱7位于所述连接板2与基板1之间,所述限位柱7与所述基板1之间具有间隙。

所述连接板2上设有定位柱8,所述定位柱8位于所述连接板2与基板1之间,所述定位柱8与所述接近开关5相互对应设置,所述定位柱8与所述接近开关5的感应端之间具有间隙。限位柱7防止接近开关5撞击到定位柱8上。

上述机器人用防压机构在调节压力时,首先可以根据需要控制调节螺母6转动,从而改变连接板2与基板1之间的间距,从而到达改变连接板2与基板1之间弹簧4所受压力的大小,保证机器人运行更加稳定可靠;在运行时,当基板1受到压力,基板1在连接板2上的导向轴3上滑动,挤压基板1与导向轴3之间的弹簧4,弹簧4对基板1和连接板2起到减振缓冲作用,此时接近开关5的检测端检测到金属定位柱8,接近开关5将信号发送至电气控制柜并控制机器人停止运行,达到保护机器人;由于接近开关5反应比较灵敏,当其感应端检测到金属时,立刻响应使得机器人停机,同时能够有效防止接近开关5与定位柱8之间发生碰撞的现象。

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