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执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78498阅读:172来源:国知局
一种执手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锁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执手。



背景技术:

执手是人们生活中常见的五金件,多用于型材门窗,通过力的传递,实现型材门窗的开启与关闭。

相对应于不同规格的门窗,执手的规格也不同。目前,市场上的执手多适用于单层窗,对执手本身的厚度及安装条件没有较高的要求。对于双层窗而言,当双层窗之间的距离较大时,则不妨碍普通执手的安装,市面上的执手可直接较为方便的安装和使用。然而,当双层窗之间的距离较小时,由于普通执手的整体厚度较大,则执手的安装就会受到限制;如果将普通执手的整体厚度降低,即使安装完成后,人手也不易伸入到执手的执手柄处,不利于门窗的开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执手,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执手无法在空间较小的地方进行安装和使用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执手,包括执手主体、执手柄以及弹性回位件,所述弹性回位件安装在所述执手主体上,所述执手柄可竖向转动地安装在所述执手主体的顶部,所述执手柄上靠近所述执手主体的端面的一端具有倾斜的斜面,所述弹性回位件的顶部相应地抵顶在所述执手柄上。

进一步地,所述执手主体包括基座、盖体、旋转轴以及固定件,所述基座的中心开设有通孔,所述盖体具有平台部和凸起部,所述凸起部的底部开设有限位空腔,所述凸起部的一侧开设有限位卡槽,且所述限位卡槽与所述限位空腔相连通,所述凸起部固定在所述平台部上,且所述平台部上与所述凸起部的限位空腔相对应的位置处开设有通孔,所述平台部与凸起部共同可转动地扣盖在所述基座上;

所述旋转轴的一端穿过所述基座的通孔以及所述平台部的通孔,并限位固定在所述限位空腔内;所述执手柄的一端具有凹陷部,所述凹陷部的两侧开设有第一对孔,所述凹陷部套设在所述凸起部上,且所述凸起部上与所述第一对孔相对应的两侧开设有第二对孔,所述固定件依次穿过所述第一对孔和第二对孔;所述弹性回位件限位固定在所述凸起部的限位卡槽内,其一端抵顶在所述凹陷部的内壁上,其另一端抵顶在所述凸起部的内壁上;所述执手柄的端面与所述盖体的平台部相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执手还包括基座套,所述基座套套设在所述基座上,且所述基座套的顶面与所述平台部的顶面位于同一平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执手还包括旋转盘,所述旋转盘的中心开设有中心孔,所述旋转盘的顶部还开设有若干第一限位凹槽,所述平台部的底部设有若干限位凸起,所述旋转盘位于所述基座与所述盖体之间,所述旋转轴穿过所述旋转盘的中心孔,且所述平台部底部的限位凸起与所述旋转盘顶部的第一限位凹槽相卡合。

进一步地,所述旋转盘上还开设有若干旋转通孔,所述若干旋转通孔沿所述旋转盘的周向方向均匀分布,所述基座上开设有若干第二限位凹槽,每一个所述的第二限位凹槽内均设有一个弹簧,每一个弹簧的顶部均设有一个滚珠,所述滚珠相应地卡置于所述旋转盘的旋转通孔内,且每一个所述滚珠的中心均位于所述旋转盘的下方。

进一步地,所述凸起部的限位空腔两侧开设有第三对孔,所述第三对孔位于所述第二对孔的下方,所述旋转轴的一端与所述第三对孔相对应的位置处开设有连接通孔,且所述旋转轴通过第一滚花轴依次穿过所述第三对孔以及所述旋转轴一端的连接通孔,固定在所述凸起部的限位空腔内。

进一步地,所述凸起部的限位卡槽两侧开设有第四对孔,所述弹性回位件为一根钢丝绕置而成的弹簧,所述弹簧包括具有通孔的中间绕置部、抵挡部以及限位部,所述抵挡部与所述限位部位于所述中间绕置部的两侧,且所述抵挡部与限位部的连线垂直于所述中间绕置部通孔的轴线;所述弹簧通过第二滚花轴依次穿过所述第四对孔以及所述中间绕置部的通孔,限位在所述凸起部的限位卡槽内,所述抵挡部相应地抵顶在所述凹陷部的内壁上,所述限位部相应地抵挡在所述凸起部的内壁上。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件的中部开设有环形卡槽,所述弹性回位件的限位部卡合在所述环形卡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平台部与所述凸起部一体成型。

进一步地,所述旋转轴为方轴。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执手,其包括执手主体、执手柄以及弹性回位件。该执手的执手柄可竖向转动的安装在所述执手主体上,同时,该执手柄上与执手主体相贴合的端面上具有斜面,并将弹性回位件设置在执手主体与执手柄之间,利用所述弹性回位件可使得执手柄竖向转动后能够回到原位。因此,该执手安装完成后,其执手柄可先抬起一定的角度,同时,利用所述弹性回位件可实现执手柄抬起后的复位功能。由于该执手的执手柄可抬起一定的角度,因此,可将该执手的整体厚度减小,便于对空间较小的位置进行安装,同时安装完成后,利用执手柄的可抬起性使得人手能够较为容易地伸入执手柄处进行门窗的开启和关闭。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执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基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中盖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2中盖体的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2中旋转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2中执手柄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2中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2中弹性回位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和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执手100,其包括基座1、盖体2、旋转轴3、执手柄4、弹性回位件5以及固定件6,所述基座1、盖体2、旋转轴3以及固定件6共同组成执手主体。

具体的,参照图3至图5,所述基座1的中心开设有通孔11;所述盖体2具有平台部21和凸起部22,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平台部21与所述凸起部22一体成型。所述凸起部22的底部开设有限位空腔221,所述凸起部22的一侧开设有限位卡槽222,且所述限位卡槽222与所述限位空腔221相连通。所述平台部21上与所述凸起部22的限位空腔221相对应的位置处开设有通孔211,所述平台部21与凸起部22共同可转动地扣盖在所述基座1上。

参照图6,为了便于所述盖体2与基座1之间的转动,所述执手100还包括旋转盘7。所述旋转盘7的中心开设有中心孔71,所述旋转盘7的顶部还开设有若干第一限位凹槽72,所述平台部21的底部设有若干限位凸起212。所述旋转盘7位于所述基座1与所述盖体2之间,且所述平台部21底部的限位凸起212与所述旋转盘7顶部的第一限位凹槽72相卡合,从而固定所述盖体2与所述旋转盘7的相对位置。

同时,所述旋转盘7上还开设有若干旋转通孔73,所述若干旋转通孔73沿所述旋转盘7的周向方向均匀分布,所述基座1上开设有若干第二限位凹槽12。每一个所述的第二限位凹槽12内均设有一个弹簧13,每一个弹簧13的顶部均设有一个滚珠14,所述滚珠14相应地卡置于所述旋转盘7的旋转通孔73内,且每一个所述滚珠14的中心均位于所述旋转盘7的下方。当所述盖体2相对于基座1转动时,所述盖体2会带动所述旋转盘7一起转动,此时,所述旋转盘7通过与所述滚珠14的滚动摩擦,从而起到减小转动阻力的作用。当转动到位后,所述滚珠14会在弹簧13的作用下再次卡置在所述旋转通孔73内。

参照图7和图8,所述执手柄4的一端具有凹陷部41,所述凹陷部41的两侧开设有第一对孔411,所述凹陷部41套设在所述凸起部22上,且所述凸起部22上与所述第一对孔411相对应的两侧开设有第二对孔223。所述固定件6依次穿过所述第一对孔411和第二对孔223,从而固定所述盖体2与所述执手柄4的相对位置,同时,所述固定件6的中部开设有用于与弹性回位件5相卡合的环形卡槽61。

在所述执手柄4套设在所述盖体2之前,需要先将所述旋转轴3以及弹性回位件5与所述盖体2和基座1形成一个整体。具体的,在所述凸起部22的限位空腔221两侧开设有第三对孔224,并使得所述第三对孔224位于所述第二对孔223的下方。所述旋转轴3为方轴,其一端穿过所述基座1的通孔11、所述旋转盘7的中心孔71以及所述平台部21的通孔211,且所述旋转轴3与所述第三对孔224相对应的位置处开设有连接通孔31。通过第一滚花轴8依次穿过所述第三对孔224以及所述旋转轴一端的连接通孔31,从而将所述旋转轴3的一端限位固定在所述凸起部22的限位空腔221内。

同时,在所述凸起部22的限位卡槽222两侧开设有第四对孔225。参照图9,所述弹性回位件5为一根钢丝绕置而成的弹簧,所述弹簧包括具有通孔的中间绕置部51、抵挡部52以及限位部53。所述抵挡部52与所述限位部53位于所述中间绕置部51的两侧,且所述抵挡部52与限位部53的连线垂直于所述中间绕置部51通孔的轴线。所述弹簧5通过第二滚花轴9依次穿过所述第四对孔225以及所述中间绕置部51的通孔,限位在所述凸起部22的限位卡槽222内。当所述执手柄4套设在所述盖体2时,所述抵挡部52相应地抵顶在所述凹陷部41的内壁上,所述限位部53相应地与所述固定件6的环形卡槽61相卡合,从而固定所述固定件6的相对位置,进一步提高所述执手柄4与所述盖体2连接的稳定性。

参照图6,所述执手柄4上具有凹陷部41一端的端面42与所述盖体2的平台部21相接触,且所述端面42上具有倾斜的斜面421。利用所述斜面421可将所述执手柄4抬起一定的角度,同时,当所述执手柄4抬起的时候,会相应地挤压所述弹簧的抵挡部52,从而使得所述弹簧5能够为所述执手柄4提供复位所需的弹性力,实现执手柄4抬起后的复位功能。由于所述执手柄4可抬起一定的角度,因此,可将所述执手100整体厚度减小,从而便于安装在空间较小的位置处,且安装完成后,利用执手柄4的可抬起性使得人手能够轻松地握住执手柄4,从而进行门窗的开启与关闭。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执手100还包括基座套10,所述基座套10套设在所述基座1上,且所述基座套10的顶面与所述平台部21的顶面位于同一平面上。利用所述基座套10对所述基座1起到保护的作用,同时,使得所述执手柄4的端面42与所述基座套10的顶面相配合,整体结构更加美观。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执手100,其通过在执手柄4的端面42处开设一个倾斜的斜面421,使得执手柄4能够抬起一定的角度,从而可将该执手100的整体厚度减小,便于对空间较小的位置进行安装;同时安装完成后,利用执手柄4的可抬起性使得人手能够较为容易地伸入执手柄4处进行门窗的开启和关闭,使得该执手100的应用范围更广。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