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指纹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47221发布日期:2018-06-08 21:10阅读:378来源:国知局
一种指纹锁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安全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指纹锁。



背景技术:

指纹锁是一种智能的安全防盗锁具,广泛应用在居民生活中。然而,随着技术的普及,智能家居的发展,用户对指纹锁的需求不仅停留在安全功能层面,对指纹锁的智能性以及使用的便捷性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现有技术中,通常门把手与指纹输入面板为分体结构,用户在解锁时,需先在指纹扫描装置上录入指纹,指纹系统将录入的指纹与存储的指纹信息进行比对,比对结果吻合才可进行解锁。指纹扫描装置通常要安装在门板或门板周围的墙体上,且采用导线连接,不仅安装和拆卸过程较为繁琐,而且用户开锁时间较长,占用空间较大且影响门体美观。

因此,如何简化指纹锁结构,并简化指纹锁的操作步骤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指纹锁,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且性能稳定。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指纹锁,包括门外把手、门内把手、供电装置以及指纹扫描装置;所述门外把手以及所述门内把手均为壳体结构且内部均设有用以向所述指纹扫描装置供电的供电装置;所述门外把手与所述门内把手间设有用以将两个所述供电装置连接、以实现对所述指纹扫描装置供电的导电装置;所述指纹扫描装置与所述门外把手为一体式结构。

优选的,所述门外把手包括第一握持部、紧贴门板外侧面安装的第一安装部以及垂直连接于所述第一握持部以及所述第一安装部间的第一连接部;所述门内把手包括第二握持部、紧贴门板内侧面安装的第二安装部以及垂直连接于所述第二握持部以及所述第二安装部间的第二连接部;所述指纹扫描装置具体设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侧端面。

优选的,所述第一握持部以及所述第二握持部均为壳体结构;所述供电装置纵向设于所述第一握持部及所述第二握持部的壳体结构中。

优选的,所述供电装置包括电池以及用以固定所述电池的电池座。

优选的,所述第一握持部以及所述第二握持部下端端口设有密封塞。

优选的,所述导电装置为分体结构,包括导电螺钉、垂直固定于所述第二安装部的螺钉座以及垂直固定于所述第一安装部的螺钉连接柱,所述螺钉连接柱与所述导电螺钉螺纹连接;所述导电螺钉、所述螺钉座以及所述螺钉连接柱同轴安装。

优选的,所述导电装置为多个,多个所述导电装置沿所述第一安装部以及所述第二安装部的周向均匀分布。

优选的,所述第一安装部与所述第二安装部中央设有用以加强所述第一安装部以及所述第二安装部间连接强度的连接柱。

优选的,所述第一握持部以及所述第二握持部的壳体结构中安装有绝缘垫片。

优选的,所述指纹扫描装置具体为半导体指纹锁。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指纹锁,包括门外把手、门内把手、指纹扫描装置以及供电装置,其中,门外把手和门内把手均为壳体结构,供电装置安装于门外把手和门内把手的壳体结构中;本实用新型将安装于现有技术中的操作门板内部的供电装置安装在门外把手和门内把手内部,由于门外把手与门内把手间还设有导电装置,该导电装置可将分别设于门外把手和门内把手内的两供电装置串联连接,从而为指纹扫描装置供电,这样,取代了现有技术中的操作门板和导线连接结构,使得指纹锁的结构更简单、装拆更方便,性能也更稳定;因此,本实用新型将指纹扫描装置安装于门外把手上,使其与门外把手构成一体结构,这样,用户在手握门外把手时,即可完成指纹的录入和识别过程,因此,操作更加方便、且更节时。

综上,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指纹锁,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且性能稳定。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指纹锁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门内把手的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是提供一种指纹锁,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且性能稳定。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请参考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指纹锁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指纹锁,包括门外把手1、门内把手2以及供电装置7,该门外把手1和门内把手2均由非导电材料制成且为壳体结构,其内部设有空腔,供电装置7分别安装于门外把手1和门内把手2的空腔内;还设有导电装置3,该导电装置3为组合件,沿门板厚度方向垂直穿过门板结构而固定安装于门外把手1和门内把手2上,通过该导电装置3可将安装于门外把手1和门内把手2内部的两供电装置7串联连接,向下述指纹扫描装置6供电,从而实现了门外把手1和门内把手2分体供电以及相互间电流的传导,也确保了指纹扫描装置6的电力充足;通过在门外把手1和门内把手2间设置导电装置3,从而取代了现有技术中的指纹操作面板和导线结构,使得结构更简单紧凑、维护更方便,且性能更稳定;还包括指纹扫描装置6,通过螺栓等连接件将该指纹扫描装置6镶嵌安装于门外把手1上,与门外把手1构成一体式结构,指纹扫描装置6工作状态下,由供电装置7为其供电。这样,用户在单手握住门外把手1时,仅需在指纹扫描装置6上轻轻一按,即可完成指纹的录入,指纹识别成功后,随即解锁,操作更快捷。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门外把手1包括第一握持部12、第一安装部11以及用以连接第一握持部12和第一安装部11的第一连接部13,第一握持部12为通过螺钉等连接件将第一安装部11紧贴门板外侧面垂直安装,第一握持部12为可方便人手抓握的结构,如柱状、弧形等,第一连接部13垂直连接于第一握持部12和第一安装部11中间,第一连接部13可与第一握持部12和第一安装部11焊接一体,也可通过螺钉等连接件连接,也可为焊接和连接件的组合连接;相似的,门内把手2包括第二握持部22、通过螺钉等连接件紧贴门板内侧面垂直安装的第二安装部21以及垂直连接于第二握持部22和第二安装部21间的第二连接部23;可将指纹扫描装置6通过螺钉等连接件镶嵌安装于第一连接部13的侧端面,指纹扫描装置6与第一连接部13间也可通过粘结剂连接;此外,将指纹扫描装置6安装于第一连接部13的侧端面只是一种优选方式,还可设于门外把手1的其他位置。

请参考图2,图2为图1中门内把手的分解示意图。

上述供电装置具体安装于门外把手1和门内把手2的第一握持部12以及第二握持部22内部的腔体结构中,且纵向安装。供电装置7包括电池71和安装电池71的电池座72,具体的,电池座72具有前、后两电池仓,前、后两电池仓分别可串联两节电池71,电池71选用4节7号碱性电池;为避免用户手握把手时产生静电,可在第一握持部12和第二握持部22的空腔内壁贴附绝缘垫片(图中未示出)。需注意的是,供电装置7不仅限于电池71,还可为其他蓄电设备;电池71的数量也可多种多样。

还可在第一握持部12以及第二握持部22的下端端口处设置密封塞5,以构成封闭的结构,第一握持部12和第二握持部22端口处设置内螺纹,密封塞5开设外螺纹,使密封塞5与第一握持部12和第二握持部22螺纹锁紧连接。

上述导电装置3为分体结构,安装于门板结构中,包括导电螺钉31、用以固定导电螺钉31的螺钉座32以及可与导电螺钉31螺纹配合的螺钉连接柱33,通过螺栓等连接件将螺钉座32垂直安装于第二安装部21,螺钉座32内部设有通孔,导电螺钉31安装螺钉座32的通孔中;导电螺钉31外表面先绝缘再导电;通过导电螺钉31和导电螺钉31与供电装置7间连接的导线,实现了将分别安装在门外把手1和门内把手2内的供电装置7中的电流串联,并为指纹扫描装置6供电。

螺钉连接柱33通过螺栓等连接件垂直安装于第一安装部11内侧面,需注意的是,在安装第一安装部11和第二安装部21时应保证两者同轴安装,以确保电流传导的有效性。当然,也可将螺钉座32安装于第一安装部11,螺钉连接柱33安装于第二安装部21,螺钉座32以及螺钉连接柱33的安装位置并不影响本实用新型的实现,但应保证同轴安装。这样一来,通过在门外把手1和门内把手2间安装导电螺钉31直接取代了现有技术中的导线连接,不用将导线从门板中穿出,简化了安装结构且降低了安装难度。

为增强门外把手1和门内把手2间的电流传输,可设置多个导电装置3,优选的,多个导电装置3沿第一安装部11以及第二安装部21的周向均匀分布。

为进一步加强门外把手1和门内把手2间的连接强度,并保证两者同轴安装,可在第一安装部11和第二安装部21间安装连接柱4,具体的,分别于第一安装部11和第二安装部21的中央位置开设安装孔,将连接柱4穿过两安装孔并用螺栓等连接件分别与第一安装部11和第二安装部21连接。连接柱4可与第一安装部11或第二安装部21设计为一体结构,这样,安装时,可先安装设有连接柱4的第一安装部11或第二安装部21,再依次安装多个导电装置3,最后将第二安装部21或第一安装部11穿过连接柱4,并用螺栓等连接件将第一安装部11与第二安装部21固定。

上述指纹扫描装置6具体为半导体指纹锁,其内部设有电容指纹传感器,工作时,电容指纹传感器发出电子信号并穿过手指的死性皮肤层达到手指皮肤的活体层,也即真皮层,直接读取指纹信息,采用半导体指纹锁可显著提高指纹信息采集的安全性以及指纹读取的准确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诸如第一和第二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与另外几个实体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指纹锁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