棘轮扳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24694阅读:780来源:国知局
棘轮扳手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工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旋转驱动的棘轮扳手。

[

背景技术:
]

棘轮扳手通常用于汽车维修和工业应用中,包括壳体、位于外壳前端并用于转动紧固件或拧松的输出端,该壳体上设置有驱动开关,以便使用者可以通过用手指按压开关来操作动力棘轮扳手。

棘轮扳手的开关通常与输出部位于棘轮外壳的同一侧,且输出部相对于棘轮扳手的位置是固定的,因此,在一些特殊的操作环境下,使用者必须调整自己的身体来适应紧固件的位置,这对于使用者来说,体验很差,且容易造成身体的不适。

针对上述棘轮扳手进行改良的结构可参阅于2007年04月18日公开的中国发明专利第200610131814.4号,其揭示了一种具有可转动头的气动棘轮工具,该气动棘轮工具具有头部、壳体及用于将所述头部连接到所述壳体的联接件,通过设置联接件,以允许棘轮头相对于壳体轴向转动,虽然解决了棘轮头位置固定的问题,但是该现有技术方案采用的联接件结构比较复杂,包括有环形肩部、管状裙缘、将环形肩部与管状裙缘连接的管状体及将环形肩部连接到壳体上的带螺纹的盖,且该环形肩部与管状裙缘通过钢珠连接,实现头部与壳体相对转动,且棘轮头只能依据钢珠的位置来决定位置,尚无法完全解决上述问题。

鉴于此,确有必要提供一种改进的棘轮扳手以克服先前技术存在的缺陷。

[

技术实现要素:
]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简便的棘轮扳手。

本实用新型解决现有技术问题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棘轮扳手,包括:外壳、安装于外壳上内且相对外壳旋转的驱动头部及驱动该驱动头部的电机,所述驱动头部包括棘轮头、连接件和减速箱,所述棘轮头具有结合端和输出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设置在减速箱的减速箱壳体与所述棘轮头的结合端之间,该连接件与该棘轮头的结合端通过卡持于连接件和结合端之间的挡圈相互结合在一起,且该棘轮头相对连接件作轴向旋转运动,上述连接件具有外螺纹,减速箱壳体具有与连接件的外螺纹配合的内螺纹,以将所述连接件与减速箱壳体固持在一起。

进一步改进方案为:所述棘轮头的结合端外侧设有部分收容所述挡圈的第一凹槽,所述连接件具有向内侧凸伸的肩部,所述肩部挤压所述挡圈。

进一步改进方案为:所述减速箱具有容纳于减速箱壳体内的内齿圈,所述内齿圈向内侧凸伸出一支承面,所述棘轮头的结合端容纳在所述内齿圈内且末端支撑在所述支承面上。

进一步改进方案为:所述棘轮头的结合端外侧设有第二凹槽,所述驱动头部包括部分容置于第二凹槽内的O型圈,所述O型圈位于棘轮头的结合端与连接件的内表面之间且与所述连接件的内表面接触。

进一步改进方案为:所述连接件外侧具有限位部,所述减速箱壳体具有顶部表面,所述连接件的限位部抵靠减速箱的顶部表面。

进一步改进方案为:所述连接件具有收容于减速箱内的下端部,所述连接件的下端部抵靠所述内齿圈。

进一步改进方案为:所述减速箱还包括位于内齿圈内的行星齿盘、中心齿轮和行星齿,所述行星齿盘设有绕行星齿盘的圆周设置的行星齿轮轴,所述行星齿套设于行星齿轮轴上,所述中心齿轮与行星齿盘位于同一轴线上且与行星齿相啮合。

进一步改进方案为:所述棘轮扳手能够在轴向360度任意调节棘轮头的角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将连接件的一端与齿轮箱壳体藉由螺纹固定连接,另一端的棘轮头相对连接件作轴向旋转运动,相对现有的棘轮扳手,本实用新型的棘轮扳手能够在轴向360度任意调节棘轮头的角度,以突破操作环境或空间的限制,结构简单,操作简便,安全稳定,手感好,且装配效率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棘轮扳手的部件分解示意图;

图2是棘轮扳手的整机示意图;

图3是减速箱的部件分解示意图;

图4是内齿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驱动头部的剖视图;

图中附图标记的含义:

100、棘轮扳手101、外壳102、电机103、开关104、电池包105、

驱动头部1、棘轮头11、结合端12、输出端111、第一凹槽112、

第二凹槽2、连接件21、外螺纹22、限位部23、肩部24、下端部

3、减速箱31、减速箱壳体311、内螺纹32、内齿圈321、支承面33、

行星齿盘331、行星齿轮轴34、中心齿轮35、行星齿4、挡圈5、

O型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涉及一种棘轮扳手100,该棘轮扳手包括:一对外壳101、电机102、开关103、电池包104及安装于外壳101上内相对外壳旋转的驱动头部105,电机102和开关103设置于外壳101内,电池包104可拆卸的安装于外壳101底部,电池包104电性连接至电机102上,用于给电机102提供动力,开关103控制电池包104对电机102进行开闭动作,上述驱动头部105由电机102驱动,该驱动头部包括:棘轮头1、连接件2和减速箱3。

请参阅图1、图3和图4所示,所述减速箱3包括减速箱壳体31、内齿圈32、行星齿盘33、中心齿轮34和数个行星齿35,所述行星齿盘33、中心齿轮34和行星齿35位于内齿圈32内,内齿圈32则容纳于减速箱壳体31内,行星齿盘33设有绕行星齿盘33的圆周设置的数个行星齿轮轴331,行星齿35分别套设于行星齿轮轴331上,中心齿轮34与行星齿盘33位于同一轴线上且与行星齿35相啮合,上述电机102包括与中心齿轮34相啮合的电机输出轴,通过电机驱动减速箱3转动。采用行星齿轮33、行星齿盘33和内齿圈32减速,在相同体积下能传递更大的扭力,而且中心齿轮34受力均匀,传动平稳。

请再参阅图4和图5所示,所述棘轮头1与减速箱3传动连接,并由减速箱3驱动棘轮头1做旋转运动,该棘轮头1包括:结合端11和输出端12,结合端11与连接件2相结合,减速箱3的内齿圈32向内侧凸伸出一支承面321,棘轮头1的结合端11容纳在内齿圈32内且末端支撑在该支承面321上,内齿圈32及其支承面321有效地对棘轮头1的末端进行限位,减速箱3驱动棘轮头1进行转动,最终由输出端12输出,并与外部的紧固件连接,快速地进行旋紧或松开动作。

请再参阅图1和图5所示,所述连接件2设置在减速箱壳体31与棘轮头1的结合端11之间,该连接件2作为连接件,一端与棘轮头1连接,且另一端与减速箱3连接。在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件2与棘轮头1的连接方式为:连接件2与棘轮头1的结合端11通过卡持于连接件2和结合端11之间的挡圈4相互结合在一起,且棘轮头1相对连接件2作轴向旋转运动;连接件2与减速箱3的连接方式为:连接件2具有外螺纹21,减速箱壳体31具有与连接件2的外螺纹21配合的内螺纹311,外螺纹21与内螺纹311相结合,以将连接件2与减速箱壳体31固持在一起。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棘轮头的结合端11外侧设有部分收容挡圈4的第一凹槽111,连接件2具有向内侧凸伸的肩部23,肩部23挤压该挡圈4,由此棘轮头的另一端也得到良好的定位,相对现有技术,连接件2的一端与齿轮箱壳体31通过螺纹固定连接,另一端的棘轮头1相对连接件2作轴向旋转运动,并利用内齿圈32和卡持部进行定位,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能够在轴向任意调节棘轮头1的角度,以突破操作环境或空间的限制,结构简单,操作简便,安全稳定。

在本实施方式中,连接件2还包括向外凸伸的限位部22及位于末端的下端部24,减速箱壳体31具有顶部表面,连接件2的限位部22抵靠减速箱31的顶部表面,下端部24收容于减速箱3内。在装配时,连接件2与齿轮箱壳体31为螺纹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藉由上述限位部22抵靠减速箱31的顶部表面,已将棘轮头部与齿轮箱相互固持连接在一起,即实现拧紧动作,有效提高装配效率。当然,也可连接件的下端部24抵靠于内齿圈32,均可实现将棘轮头部与齿轮箱相互固持连接在一起。

请再参阅图5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棘轮头1的结合端11外侧还设有第二凹槽112,驱动头部105包括部分容置于第二凹槽112内的O型圈5,O型圈5位于棘轮头1的结合端11与连接件2的内表面之间且与连接件2的内表面接触,O型圈可以在调节驱动头部105的时候产生一定的摩擦,增加阻尼感,提供良好的操作手感。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连接件2的一端与齿轮箱壳体31通过螺纹固定连接,另一端的棘轮头1相对连接件2作轴向旋转运动,相对现有的棘轮扳手,本实用新型的棘轮扳手100能够在轴向360度任意调节棘轮头1的角度,以突破操作环境或空间的限制,结构简单,操作简便,安全稳定,且装配简便,手感好。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很容易地理解到,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和范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的棘轮扳手还有其他很多的替代方案。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的内容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